一、观察案例背景
观察班级:小班 观察对象:XXX、XXX等人
观察时间:2019年X月X日——2019年X月X日
观察地点:教室建构区
观察方法:连续记录法
观察背景:中班的XXX和XXX看了《小猪佩奇》后说长大想当建筑师,为了培养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建构区自我创作,我以此事件为契机,观察他们在建构区用积木搭建幼儿园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在游戏建构区用积木搭建幼儿园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团队合作以及同伴关系等行为表现,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提高教育质量。
二、观察案例描述
在游戏建构区内,洋洋和天天两人准备搭建幼儿园,看了材料以后,洋洋想用泡沫积木搭建,天天说:“泡沫积木太软了,完全撑部起来,你用木板吧”,洋洋没听天天的建议,选择了泡沫积木(图),但很容易倒了,洋洋说:“咱们就用木板吧”,两人开始动手行动,洋洋和天天把材料搬过来(图),之后两人面对面开始搭围墙,洋洋先放了两个圆柱形木头积木,又在上面方木板,但是木板无论如何都是斜的(图),天天说:“我的两个柱子一样高,你的不一样高”,洋洋换了一个说:“看,我的也一样高了”,两人相视一笑。在两人汇合时,发现一个“缺口”,(图)天天说:“你怎么搭的,好不容易快搭完了,都是因为你”,我看到后问他们:“小建筑师,怎么了”?之后又问他们:“这样的房子安全吗?”洋洋说:“不安全,坏蛋能进来”,我反问到:“应该怎么办呢?”天天说:“要把这个缺口补上”,天天先拿来一块长木板,发现太长了(图),完全放不进去,之后又拿来一块短木板,补上了墙,他们兴高采烈的和我分享他们搭建的幼儿园。
三、观察案例分析
1、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幼儿生活实践经验不足,并不能完全选择合适的材料,此阶段的幼儿还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更愿意遵照自己的内心选择,虽然天天说泡沫积木不合适,但洋洋并没有理会,要动手尝试,展现出幼儿对于积木搭建的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通过尝试错误,最后找到合适的搭建材料。
2、两人选好材料搭建过程中,两人分工合作一人一半完成搭建任务,展现出幼儿在建构区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合作关系,当洋洋遇到木板放不平的情况时,天天根据自己的搭建情况,给出合理化建议,展现出此阶段的幼儿已经具备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在游戏中促进同伴关系的构建。
3、天天和洋洋在搭建汇合时,发现有缺口出现时,天天出现情绪波动,指责洋洋,其实这也是正常的现象,经过教师的引导,他们通过不断尝试,选择合适的木板,解决了问题,展现出幼儿在积木搭建过程中对于任务的重视,他们想要认真的完成任务,也体现出幼儿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此阶段的幼儿对教师非常信任,当遇到缺口问题时,经过教师的引导,顺利完成了任务,同时他们非常喜欢教师,完成任务以后,积极的分享他们的成果。
四、教育指导与建议
1、尊重规律,因材施教
幼儿是人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教育教育教学中,我们应根据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在课程设计方面,有针对性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区域游戏活动,根据不同的区域,提供联系生活实际的游戏材料。正确的看到每一个幼儿在成长过程出现的情绪波动和问题,比如天天出现的情绪波动和指责,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通过言语、榜样的力量,因材施教,树立正确的同伴观念。
2、启发诱导,积极思考
在搭建过程中,天天和洋洋都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成长,作为教师应该把幼儿当成主体,充当“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启发诱导,让幼儿积极思考,在操作之前,制定合适的计划,引导幼儿逐渐树立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此培养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让幼儿更好的成长。
3、培养兴趣,大胆实践
幼儿阶段是学习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培养学习品质,本次活动通过洋洋和天天的理想引导他们动手实践,在搭建过程中,我发现洋洋是一个很敢于尝试人,虽然他人提出建议,但是他还是要通过实践找到合适的材料,在课程上,我们应多创设类似的环境,鼓励幼儿尝试“错误”,大胆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树立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