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特级教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6:46:47
文档

特级教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集

特级教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孙双金《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上午好!生:孙校长好!师:前段时间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现请同学们说说看,你们认为是什么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板书:幸福)生:我小时候没有烦恼,无忧无虑的玩着,这就是幸福。师:他童年的幸福是什么呢?(板书:在幸福二字后面加一‘?’)是无忧无虑。(板书:无忧无虑)你的幸福呢?生:我现在的幸福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你的呢?生:我的幸福是每天写完作业后跟妈妈出去散步。师:现在的幸福是散步。(板书:散步
推荐度:
导读特级教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孙双金《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上午好!生:孙校长好!师:前段时间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现请同学们说说看,你们认为是什么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板书:幸福)生:我小时候没有烦恼,无忧无虑的玩着,这就是幸福。师:他童年的幸福是什么呢?(板书:在幸福二字后面加一‘?’)是无忧无虑。(板书:无忧无虑)你的幸福呢?生:我现在的幸福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你的呢?生:我的幸福是每天写完作业后跟妈妈出去散步。师:现在的幸福是散步。(板书:散步
特级教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

孙双金《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上午好!

生:孙校长好!

师:前段时间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现请同学们说说看,你们认为是什么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板书:幸福)

生:我小时候没有烦恼,无忧无虑的玩着,这就是幸福。

师:他童年的幸福是什么呢?(板书:在幸福二字后面加一‘?’)是无忧无虑。(板书:无忧无虑)你的幸福呢?

生:我现在的幸福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你的呢?

生:我的幸福是每天写完作业后跟妈妈出去散步。

师:现在的幸福是散步。(板书:散步)

生:我觉得幸福就是和父母在一起。

师:幸福就是和父母在一起是亲情。(板书:亲情)

生:我在写作的时候很幸福。

师:为什么是写作的时候呢?

生:因为我有很多的心里话要说。

师:自由的抒发你的情感。

生:现在的书浩如烟海,能从这书海中吸取很多很多知识。

师:我们听听汪艾舟同学是怎么理解幸福的?

生:我的幸福是能读很多书,吮取知识的海洋,还有就是让我母亲少为我操心。

师:不让母亲烦心,他的孝心也是他的幸福。

生:我的幸福是做一个健全的人。

师:健康是他的幸福。(板书:健康)

师:同学们了讲了不少幸福,等你们长大了,成年了,你们幸福又是什么?猜猜看?

生:下班后他们能和家人在一起。

师:儿女在一起,家人在一起,天伦之乐,是他们的幸福。

生:他们的幸福是能够过上快乐的生活。

生:我认为,当儿女取得成就时他们很高兴。

生: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和一份稳定的收入,这就是幸福。

生:从工作中获取快乐是幸福。

师:成年之后幸福是什么呢?这都是你们猜想的,我们来采访一下几位成年人。

师:小杨是我们的实习生,你觉得现在的幸福是什么呢?

杨老师:现在找到了一份人民教师的工作,带着同学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是我觉得最大的幸福。

师:大学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是现在的幸福。

师:刘老师你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刘老师:我的父母和公公婆婆身体都有健康是幸福。

师:老人的健康是她的幸福。

师:听课的老师,你认为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听课:一家人的健康和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我认为是最大的幸福。(掌声)

师:谢谢你。家人的健康,孩子的成长是老师的幸福。

师:什么是我们的幸福呢?让我们就带着这一个大的问题走进今天的课堂。我们先走进作家肖红童年的幸福。肖红一篇文章题目叫什么?

生:学生齐读《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我的祖父的园子》写的是肖红童年的事。作为一个作家童年的幸福是什么呢?把书打开,自己先把课文读一读。从这篇文章你能读出肖红童年是什么?关键词是什么?

生:学生齐读课文。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关键词?(板书:关键词)

生:我读出了一个关键词:无忧无虑。(板书:“无忧无虑”上划波浪线)

生:我读出的关键词:自由自在。(板书:自由自在)

生:我读出的关键词:快乐。(板书:快乐)

生:我读出的关键词:开心。(板书:开心)

生:我读出的关键词:童真。(板书:童真)

生:我读出的是童年无忌的幸福。

生:我读出了作者和他祖父之间的亲情。(板书:亲情)

生:我还读出作者的无拘无束,

生:我还读出了祖父对作者的关爱。(板书:爱)

师:你呢?

生:我读出了天伦和田园之乐。

师:你说出了两个词,一个是田园,一个是天伦之乐(板书:田园、天伦之乐)

师:你还读出什么?

生:我读出了喜悦。(板书:喜悦)

师:你们真厉害,读出了这么多的关键词。有的是自由自在;有的是爱;有的是快乐、开心,是喜悦;有的是童真,田园和天伦之乐。你们找的关键词是从哪些句子,哪些语言中读出来的呢?

生:我从“自由自在”这个词看出。“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我从中知道在田园中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可以玩,可以睡,可以种菜,干什么都行,从这里能看出“自由自在”。

师:哎呀!这同学的眼睛真厉害。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他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作者“自由自在”。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自由的”。从这段话中还能看出“自由”呢?

生:“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师:你是怎么理解?

生:植物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蝴蝶想怎么飞就怎么飞,一切都是自由的,无拘无束。

师:她抓住了一个“愿意”,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们看看,这段话中有几组“愿意……就……”呀?我们一起读读看。

生:齐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愿意……就……”一共有5组,看出有多么的自由自在啊!还能从这段哪儿看出“自由自在”呢?

生:“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因为肖红小时候不是自由自在的,她就会关注其他的的东西什么都不管,只知道她自己在那玩,太阳也不知道这个,说明她非常自由。

师:整个文字都读出一个关键词叫:自由。(板书:在“自由”二字上画上圈)我和同学们一样,作者肖红写的最精彩的就是这段,我们来好好的品读一下。(板书:精彩处)你认为精彩在哪里呢?

生:作者把田园之乐和天伦之乐全表达出来了,写出了在田园里的自由自在。

师:写出了田园和天伦之乐的自由。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看出精彩呢?琢磨肖红的语言呢?

生:作者把植物、动物都写活了。“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这句子好在哪里?自己在读读。

生:各自读句。

师:这句子好在什么地方?

生: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把花当作?

生:花睡醒了。

师:把虫子?

生:在说话一样。

师:把动物当人来写了,感觉特别亲切。还有呢?

生:从这段话,我看出肖红的想象力非常丰富。

师:你从哪里看出她想象力丰富?

生:花开了,想象成睡醒了似的;鸟飞了,想象成上天似的;虫子叫了,想象成在说话似的。

师:所有的拟人是作者心中的想象,把它当作“人”想成“人”来写的,后面一句“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如果叫同学们来写,会写成“鸟飞了,就像鸟上天空了似的”,如加一个“空”和不加“空”,你们比较一下?

生:加“空”生动些,不加就不生动。

生:我觉得不应该加“空”,鸟飞了,本来就在天空中。

师:“上天了似的”是什么感觉呢?

生:“上了天”是说明人成了仙。

师:“上天了似的”作者的心灵是没有阻拦的,心中是无限的广大的,作者的心灵想象是多么的自由啊,没有任何阻碍。再读读看,“花开了”齐。

生:学生齐读。

师:想象、拟人、排比句子读得多么流畅啊,好!(坚起大拇指,以示表扬)还有什么地方好呢?

生:这段话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肖红在田园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

师:从哪看出借物喻人?

生:从“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这三句话。

师:好!还看出什么地方写得好呢?

生:我还看出5个“愿意……就……”写得很好。

师:好在哪里?

生:好在作者写出了她非常的“自由自在”。

师:不是1个“愿意……就……”,是5个“愿意……就……”。

生:这段还用了排比句,写出了她的心是自由自在的。

师:通过学生们讨论,我们从内容上读出了“自由自在”(手指黑板“自由自在”一词),从语言上看出充满了想象。她的语言有拟人,有排比的句式,她的语言是无拘无束的,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她写的都是植物、动物的自由,写这些干嘛?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些是借物喻人,写这些东西自由也是代表自己的自由。

师:看到景物是自由的,代表着看到景物的人的内心也是自由的。你心里是自由的,看到的景物是自由的,你心是拘紧的,看到的景也是拘紧的。你的心是开心快乐的,看到一切景物就是开心快乐的。你的心是忧伤的,看到一切是难过的。这叫借景抒情。

师:你还想说?

生:我还要补充一点,文章写得不拘束,正好反应了她自己很自由。

师:这景物就像镜子一样反应了作者心灵的自由,说得太好了!

生:这段文字写的园子里所有的事物都是自由的。

师:最最关键是作者心灵是“自由”的。(边说拳头握紧做手势)自己读,要读出肖红内心的自由。

生:学生各自读。

师:谁来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作者心灵的自由?你来试试。

生:一位女生声情并茂的朗读。

师:“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一个天。“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二个天。“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太阳又在天上,三个天。“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她的心空就像天空那样博大深遂,她的心是装得下天地的,这才是自由的心灵。你想说?

生:她自己就很自在,所以看园子里所有东西是非常自在的。

师:你们再找找看,还有哪看出作者肖红自由自在呢?

生:从第11段能看出。“祖父虽然教我,可我并不细看。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一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自在。汪艾舟,你说呢?

生:我从这段读出作者很自在。“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了!下雨了!””

师:哪里是浇花啊,把水往天上撒,还说,“下雨了!下雨了!”这纯粹是在闹啊!这里有一个词水什么?

生:瓢 piáo。

师:我们一起把这段读一读。

生:齐读。

师:闹着玩啊,自由啊。还有呢?你说?

生:“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师:你这样睡过觉吗?

生:没有。

师:你这样睡过觉吗?

生:没有。

师:把大地当做床,把天空当做被。想在哪里睡就在哪里睡,是多么的自由啊!

生: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都是借物喻人的。

师:把第2自然段读读看。

生:“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师:我读第2段没搞明白,我向你们请教,课文的题目是《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般人来写的话,肯定是写园子里有哪些菜啊,有哪些庄稼呀?肖红写园子,就写“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呢?我就搞不明白。你说。

生:那些动物是活的,动的,这样可以体现出自由自在。

生:如果就写园子里种了什么菜的话就没有什么新意,写些动物第一让人感觉非常新颖,第二让这园子活起来了。

师:在作者心目当中,园子里最吸引她的是什么东西?你说。

生:是小动物。

师:是小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写小动物才能吸引小朋友们,在作者心目当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深深的吸引她。这篇文章是作者30岁时写的,节选《呼兰河传》那篇小说。作者写完这篇小说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写这篇小说时就已生病了,重病在身,她反复感到,她的生命快到尽头了。在一个人生命快走到尽头的时候,最值得她心中留念的幸福是什么呢?(手指黑板“幸福”二字)

生:是她小时候无忧无虑的玩耍。

生:是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生:怀念和祖父在一起的田园时光。

生:怀念童年童真。

生:怀念祖父对她的爱。

师:肖红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不喜欢她,继母也不喜欢她,他的奶奶有洁癖,家里唯一喜爱疼爱的只有她的爷爷。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话是说明爷爷喜爱肖红呢?

师:你没发过言,你来说?

生: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师: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如果我们这样做,大人会怪我们的,祖父怪她了吗?

生:没有!

师:祖父的表情就是一个字?

生:开心。

师:大声说?

生:笑!

师:从祖父的大笑中看出,他对肖红的喜爱、疼爱、包容。

生:我还从这句看出“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从这句看出来,祖父是很疼爱肖红的,要是一般人拔不动就拔不动算了,也不会把锄头杆拔下来用“头”来铲。

师:肖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哪里是种菜呢?用她自己的话说,瞎闹、乱勾、瞎挖,但祖父包容她。

师:肖红认为她的童年是什么呢?是自由自在,是祖父的爱,是田园的天伦之乐,是她的童真,是她的快乐开心。(边说边在每个词上打√)正因为祖父爱她,给了她自由,所以她才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开心,才显示她的童真享受她和祖父的天伦之乐。但一个人生命走到尽头时,最怀念的是什么?

生:是她的童年。

生: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生: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

生:无忧无虑的日子。

师:如果说《祖父的园子》是写了肖红的童年幸福,人慢慢地长大。长到20岁,杨老师的幸福是找个好工作。长呀长呀,到了50岁,刘老师的幸福是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再长呀长呀,一辈子下来,人生的幸福是什么呢?肖红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下课!

生:齐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薛法根《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把手放下,放松。

         和你们周老师比,有什么不同?一个眼镜,一个不戴。一个男的,一个女的。 女的穿鲜的衣服,男的穿的暗。  你的头发短,一个头发长。   

      你的声音粗,女的细。——会听。

      年龄比周老师师——我多大——30多岁——你们老师年轻——31岁——我也30多岁,怎么看出我比她老——你的皱纹多。

      通过这节课学习,还会发现和周老师许多不同。

      一、初读课文

      T: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T:这是园子,如果这个园种菜,是——生:菜园。 T:如果种花,是——生:花园;T:如果种果树,是——生:果园。

      T:通过预习,你对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了解?

      S:有小白菜。   S:有许多昆虫,样子美。   S:有许多菜

      T:(请一位不举手的小女孩)你对园子有什么了解?——S:样样都有。 T:非常丰富。

      S:在园子非常自由。

      1时50分13秒

      二、体会我的自由

      1、T: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轻声读课文。

      1时53分3秒

      T:同学们读书非常专心,非常投入,坚持下去,终身有益。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S:一起浇菜。——就浇菜,从早浇到晚——还有种小白菜。铲地……——还有浇菜(笑),你再看一看,不要看我脸,看书,我和祖父一天在园子里,干什么?——我和祖父一起载花、(我和祖父拔草、我和祖父铲地、 

      ——你能连起来说吗?——(学生

      做了很多事,探讨,拾谷穗,和祖父一起玩,祖父还收拾残局——

      板: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对种的字音的提示、还有可以用省略号)

      T:写了一天里,我和祖父在地里,祖父栽花——我也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水——我也浇水;祖父抽烟——我也(笑) 

      我不能抽烟。这样写说明什么?

      S:我和祖关系好。   T:不能用好。   S:用亲密

      S:祖父爱我,我也爱祖父。

      S:说明有新鲜感。

      S:我是祖父跟屁虫。

      S:觉得很有趣。

      S: 我对祖父有一种亲切感。

      2、T: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请你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

      2时0分19秒始。     2:01:47 PM

      T:先请读一读。同样是铲地,浇水,我的祖父有什么不同?

      S:读有关段落。“瞎闹”可以看出不是劳动,在玩耍。

      T:板“瞎闹“。怎么写的,你看出来了?

      S:踢飞。 

      T:哪里在下种,不但没有平,反而踢飞了。 注意,这里用了这样的句式:“哪里……反而……”(板书:哪里……其实)     还有吗?

      S:读,……其实是铲……往往……。作者用锄头乱勾一阵,可以看出不是铲地,

      T:板“乱勾”。 该勾的没勾,不该勾……这里又用了一个“哪里”.继续

      S:乱叫,下雨了,下雨了。  作者不往菜上浇,可以看出不是劳作,是玩。

      T:可以看是,是乱闹。跟谁闹——祖父。

      T:不管是……,都是在瞎闹、乱勾、乱闹。

      T:作者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

      S:快乐的,   自由的、   无拘无束、   愉快、  有趣、   烂漫(在学生回答中,教师没有说一个字的评价)

      T:概括得非常得当。 如果是你,你这样会怎样?

      S:会受到批评。  S:如果是我,我也会帮倒忙。

      T: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祖父。

      T:这里面有一段对话。我们来读读看,看读出什么来?

      S:当祖父……(认错谷穗的事)。 

      T:完了,我请你继续读下去。

      S:继续读,(吃黄瓜、追蜻蜓有关写三心二意的一段)

      T:现在完了,你从对话中,有什么发现?

      S:祖父非常疼爱作者。 如他看到把狗尾草留下,一般家长会责备。

      S:祖父有耐心。虽然……他教我区别谷子。

      S:祖父喜欢,我三心二意。

      S:作者很天真。他很小。

      T:因为有了祖父的爱,他天真。

      S:我是作者,我感到祖父很爱我。

      S:作者淘气。

      T:这里写了三心二意。我们来看怎么写的。先读一读。

      S:读。

      T:好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我的生活

      S:轻松有趣

      S:淘气

      S:丰富多彩   

      S:没有烦恼   (无忧无虑)

      S:愉快而自由。

      T:我们可以看出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同时板书: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

      T:这些感受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师指板书和学生一起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这就是作者的生活,自由的、快乐、幸福。

      T:除了写自己的生活,还写了景物。用了两段话。为什么写生活,还要写景物呢?读这两段,看你读出了什么?

      2时17分54秒始

      2时19分24秒

      T: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S:自由的的。  快乐的    即自由又快乐   美丽、 生机勃勃   漂亮、   多姿多彩

         很大,什么都有(应有尽有)   快乐、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丰富多彩

      T:他是怎么写出这个美丽来的?

      S:从我家有个大园子,……样样都有。 看出美丽,因为美,所以吸引昆虫。(昆虫和你一亲友,喜欢风景,是吗))

      S:一切都活了……看出这个园子是自由的。

      T:这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

      S: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

      T:他怎么写出“活“,联系上下文看看?

      S:花开了,就像睡醒了。  T:花活了吗?   S:开了——活了吗——没活——开都开了,还没活——活了。(下面老师笑)

      S:鸟飞了——活了吗——活了。

      T:它没写:花活了,鸟活了,虫子活了……是怎么写的。

      S:是三个拟人的手法写出了.

      T:你读。   S:生读得拿腔拿调

      T:挺可怕的。   S:生读较好。

      T:这个自由是怎么写出的。你读给大家听。

      S: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莴瓜、玉米、蝴蝶) 看出自由,随便他们怎么样?

      T:你有没有发现他们的自由的句子有特点吗?

      S: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自由不自由。

      S:读。

      T:怎么读才自由。

      S:莴瓜随意爬上架就爬上架,……

      T:读出自由。  一起读。

      T:这里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句一句地连起来写,这是排比。

      谎花?

      除了一个随意,还有什么词?

      S:一会儿……一会儿……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到谁家去。

      T:从一会儿,一会儿,只是天空蓝…… 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S:蓝天也是自由的。

      S:随意就是自由的。

      S:连太阳都不知道在哪里。

      S:又高又远说明他们自己。空间给他们很多自己。

      T:生活的空间,心灵的空间都是自由的。

      T:同是写自由。我做这些事是自由的。这里写谁是自由的?

      S: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由的。

      T: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和童年生活自由有联系吗?为什么写这些话呢?

      S:写所有东西自由,一起写,可以衬托我的自由。

      T:好,他体会出衬托。

      S:自由和自由在一起,更自由。

      T:前面写的是自由,有没有出现自由。但现在,这里写了。这里是借这里的自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叫借物抒情。

      T:现在请大家借助“要怎么样,就怎样”,发挥想象写出作者的快乐、幸福。会写吗?

      2时34分15秒写   

      T:想象一下还可以怎么样?

      2:44:07 PM

      交流读一读。(写了12分钟)

      S:我愿意摘花就摘花,愿意睡觉就睡觉,愿意吃芒瓜,要怎么就怎么玩,玩到深夜也没人管(那是有人管的),

      S:种花、 踢飞种子,愿意吃柿子,就把柿子树吃完(那不行),想玩电脑多久就多久。(你写着写着写到自己身上了。)

      S:铲地、拔草、让生活充满花香。愿意浇花就是浇花,把花淹死也没人管。

      S:我的生活是自由的。我愿意摘花,把所有的草都留着,   睡觉……若把他们吓跑了,没关系,我知道他们会回来的,因为这里是自由的……

      T:他注意先写中心句。

      S:……一会儿……,一会儿……

      S: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愿意玩耍就玩耍, ……即使……一会儿……(写得和课文内容很像)

      如果每个同学用这样的写法,写你现在的生活能写出来吗?

      写不出来  为什么?

      我们没有文中作者那么自由。

      我写出来,我爸爸妈妈是民主的。

      你看,他的爸爸妈妈是民主的,你的爸爸妈妈不民主。

      作者因为有祖父。所以开头这句话是这样写的。读一读。

      呼兰河小城里住了我的祖父……

      你发现作者写得很特别吗?呼兰河小城里就住着他的祖父。

      还住他的你父母

      我想问一个问题,是不是就住着他的祖父?有没有亲戚?——有啊,他的姑妈住在这样。

      ——可能是因为有大园子(笑)

      S:因为主要描写的是我和祖父。

      S:主角是我的祖父

      S:祖父是我生命中后部分。

      S:祖父非常疼爱我的,又引出下文。  

      祖父对作者非常疼爱,开头就想突出祖父。

      T:在我眼里只有祖父。因为他给他幸福的童年。作者萧红,从小父亲不喜欢她,妈妈去世了,后妈更不喜欢她。再读。

      T:这里写出了祖父的爱

      T:所以课题写《祖父的园子》

      T:如果你一天,两天,如果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别回答,先去看看《呼兰河传》,看完后,你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些文章是要用一辈子读了。

       

窦桂梅《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师: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遭世界带给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我们的生命,成了我们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课件出示封面)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

  生:(课件出示萧红的话):“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节选的——

  生:《祖父的园子》(师板书课题)。

  师:作家用文字再现了她记忆中的那个园子的世界,画家侯国良读了《祖父的园子》,就用画面再现了他理解的园子的世界(课件出示图画)。那么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板书“再现世界”)

  生:(互相低语)理解课文。

  生:疏通理解课文,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朗读来再现这园子的世界。(板书:“朗读,再现世界”)

  师:朗读的第一步是“文通字顺”,意思就是要做到字音正确、停连准确。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一定事先朗读过了。课文一共二十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生自由选择朗读。)

  师:那咱们现在就来检测一下。先看第一自然段,注意标点不同的停连。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嗯,字音正确。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哪个标点符号?

  生:顿号之间的停顿。

  师:(刷红顿号)是啊,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生:我家有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

  师:继续朗读课文后面的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课件出示文段)

  师:这是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一个是萧红;一个是祖父。朗读时应该注意人物年龄的不同。(生分角色朗读略。)

  师:这一段是全文最长的一部分。不仅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生:(朗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师:你在花儿结束了时停顿了一下,是因为——

  生:因为这句话结束了,这里是句号。

  师:还因为——花儿写完了,下一句该写鸟了。

  师:谢谢你的朗读,让我们知道了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就是说,几句话写的都是一种景物,朗读时,也要注意连在一起。再读!

  (生再读。)

  师:写黄瓜有两句话,这名同学是连着读的,那是因为——

  生:老师刚才说,写相同的内容,要注意连在一起。

  师:哦,真的做到了,根据内容的不同,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就这样,继续读吧!

  (生续读。)

  师:啊,园子里有——

  生:花儿、鸟儿、虫子。

  生:还有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啊。

  生:还有蜻蜓啊,蚂蚱啊。

  生:还有祖父,和萧红呢,都在这个园子里。

  师:是啊,花园里有花儿、鸟儿、虫儿,还有蔬菜、庄稼、树木、人啊,等等。瞧,初步朗读,就在我们眼前再现了这园子的世界。(回扣板书。)

  二、朗读“样样都有”,感受“花园”的世界

  师:那么,这园子里的世界是怎样再现在我们眼前的呢?我们又该怎样用朗读,细细再现园子描绘的世界?

  (一)感受昆虫的世界,样样都有

  生:(朗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读着读着,发现这一段中的一句话最能概括本段的内容,朗读给我们听。

  生:“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开篇萧红就告诉我们,这个大花园里有这些可爱的小昆虫——

  生: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刷红这几个词语)想象,小小的萧红可能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数来着。

  生:(掰着手指,一副可爱的样子)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刷红“样样都有”,并板书)这句话里说的是“样样都有”。也就是说,不仅这些种类,一定还有?

  生:除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些小昆虫之外,还会有蟋蟀,蚯蚓。

  生:螳螂。

  生:可能还会有小蚂蚁。

  生:洋揦子。(东北特色语言,生长在树上的绿色虫子。)

  生:还有甲虫。

  师:原来我家的大花园里的小昆虫呀,真是要什么种类——

  生:就有什么种类。

  师:这真是——

  生:样——样——都有。

  师:这“样样都有”的是小昆虫的种类。那就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让我们好好体会这“种类”的“样样都有”吧。

  生:(朗读,重点体会“样样都有”)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除了种类的“样样都有”,还有什么也“样样都有”?继续朗读这段给我们听。(注意:围绕第一句话,学生朗读到哪个方面,就到哪个方面进一步朗读。)

  (生朗读。)

  师:(把表示颜色的词刷红)想想这白,这黄,这金,这绿,如何在你的声音中感受颜色的不同?

  生:(朗读)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读得色彩轻浅一些,黄比白稍微重一点儿。)

  生:“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对比前面,“金粉”最突出。)

  师:是啊。那白,一定是轻轻浅浅的;那红,一定艳丽浓重的……

  生:“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突出“金”和“绿”)

  (生连起来再次朗读。)

  师:这真是,红的红,绿的绿,明晃晃的,新鲜漂亮!那真叫要什么颜色——

  生:就有什么颜色。

  师:这“样样都有”里,除了种类、颜色,还有什么?继续朗读给我们听。

  生:这园子里还有声音以及它们飞行的样子。(朗读)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课件刷红“胖乎乎,圆滚滚”;老师压低声音,嘴巴向前绷紧,变圆,用口型暗示)瞧,这蜜蜂可是胖乎乎,圆滚滚的。

  生:(气胀满口腔,有点夸张,粗声粗气地读)“胖乎乎、圆滚滚”。

  师:再看这胖乎乎、圆滚滚的小蜜蜂,还嗡嗡地飞着(刷红“嗡嗡地”)——

  生:(朗读,重在“嗡嗡”)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这“嗡嗡”可是象声词的就要像——

  生:蜜蜂的声音!出这种变化!(刷红“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生朗读。“飞”读得较快,“一动不动”读地较慢。)

  师:好一只可爱的小蜜蜂啊!我们从声音中就能看出蜜蜂的样子来。这段没有具体写蝴蝶飞行的样子,这可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可要从你的朗读中让我们看出来!(课件显示“蝴蝶”两个字飞舞的样子。)

  生:“蝴——蝶——”。(声音波浪状,像蝴蝶飞舞。)

  师:蜻蜓呢?(课件显示平稳的样子。)

  生:飞舞的蜻蜓翅膀可要平一点的,这样飞得才更远。

  生:“蜻蜓——”(“蜓”字拖长,表示蜻蜓飞得很平稳)

  师:蚂蚱呢?(课件显示“跳动”的样子。)

  生:“蚂——蚱——”。(两字拖得太长)

  师:这个有点像秋后的蚂蚱,身子有点沉。(大笑。)

  生:蚂——蚱一!(“蚱”读得略重)

  师:这个蚂蚱跳得很快,就是落地有点重了。

  生:蚂蚱!(干脆,生把“蚱”读得很短促。)

  师:原来这些小昆虫飞行的样子都不同,不愧是“样样都有”。其实,不仅样子,蜜蜂和蜻蜓和蝴蝶飞行的声音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仅这些小昆虫,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些小昆虫,真是要什么样子——

  生:就有什么样子。

  师:要什么声音——

  生:就有什么声音。

  师:还是开头的那句话——

  生:(朗读)“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朗读第一段,我们感受到这些小昆虫的颜色啊,样子啊,种类啊,声音啊,样样都有。啊,因朗读,感受到祖父的园子就是昆虫的世界!多么自豪!谁来快快夸夸我家这座大花园!

  (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感受园子里的“树”,及其他“样样都有”

  师:祖父的园子可是一个大花园!仅是这些小生灵样样都有?还有呢——

  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生:(朗读十六自然段)“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

  师:原来祖父的园子里啊,有天上的,有地上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长在地上的,藏在地下的,朗读着,朗读着,祖父的花园就这样再现在我们眼前(回扣板书)。

  师:还是那句话,我家的大花园——

  生:祖父的园子是一座大花园,这里样样都有!

  师:难怪萧红说,这里“忘却不了,难以忘却……”;难怪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读了《呼兰河传》称赞道,这是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你瞧,我们不就是用朗读再现了祖父的园子里所描绘这花园的世界吗!(板书:花园)

  三、朗读五件事,感受童年的乐

  (一)整体感知五件事

  师:那园子里的风景就像一幅画深深印刻在萧红的脑海里了。这园子里,萧红忘不了的,难以忘却的还有什么?请读读四到十六自然段,提取关键信息,朗读给我们听。

  (生整体略读批注后,开始朗读发言。)

  生:(朗读)……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啊,你的朗读告诉我们有栽花、拔草、种小白菜,还有呢?

  生:(朗读)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师: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还有铲地这件事。

  师: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难以忘却的,忘却不了的是这样几件事情,都写在文字里了,让我们把萧红写的这几句话提取出来,朗读一番——

  生: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菜,我就种菜;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二)变换语气朗读五件事

  师:做这五件事之前,还有这句话,我们一起对读一番:

  师:祖——父戴一顶大草帽。(师用浑厚的声音强调“祖父”)

  生:我——就戴一顶小草帽。(生用清脆的声音强调“我”)

  师:祖父戴——一顶大草帽。(师重音强调“戴”)

  生:我就戴一(生重音强调“戴”)顶小草帽。

  师:祖父戴一顶大(师重音强调“大”)

  生:我就戴一顶小(生压低声音强调“小”)

  师:哈哈,太好玩了。们互相对读这五件事:

  生1:祖父——栽花。(师强调“祖父”)草帽。草帽。下面同学

  生2:我——就栽花。(生强调“我”)

  生1:祖父拔——草。(师重音强调“拔”)。

  生2:我就拔——草(生重音强调“拔”)。

  师:想怎么朗读就怎么朗读! (生特别积极,纷纷跃跃欲试。)

  生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强调“草帽”)

  生2:我戴一顶小——草帽。(也强调“草帽”)

  生1:祖父——栽花。(强调“祖父”)

  生2:我——就栽花。(强调“我”)

  生1:祖父拔——草(强调“拔草”)

  生2:我就拔——草(强调“拔草”)

  生1:祖——父———种——菜——(慢条斯理)

  生2:我——就——种——菜——(一板一眼)

  生1:祖父铲地。(语气特快)

  生2:我也铲地。(语气也特快)

  师:呵呵,就这样朗读着,朗读着,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萧红?

  (三)重点朗读“铲地”这件事

  师:哈哈,萧红就这么调皮,就这么可爱,不信让我们走进其中“铲地”这件事,再来细细朗读一番。

  生:(朗读)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师:联系上文,你可要注意呀,祖父可是“大笑”起来,而且是“笑够了”才说的(刷红描写两次“笑”的词语)。谁再次分角色朗读这组对话,体会祖父的语气,同学们旁白。

  生: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生:我说:“谷子。”

  生: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该生朗读时把笑声含在了语言中,很精彩。)

  生:我说:“是的。”

  师:在朗读中,我们听出这是一位多么慈祥的祖父。萧红回答的语气是怎样的呢?课文可没有写,而是用白描的手法,这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任选一处或一组说一说(课件出示):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 )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 )说:“是的。”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 )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生:我(认真地)说:“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生:我(一本正经地)说:“是的。”

  生:我看祖父还在笑,就(严肃地)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生:我看祖父还在笑,就(撒娇地)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生:我听出来了,这是个认真的萧红。

  师:呵呵,那就让我们恢复原文,在朗读中感受,这是一个一本正经回答的萧红!

  (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体会萧红回答祖父的话时候的“一本正经”。)

  师:刚才不是说这是一个撒娇的萧红嘛,还是刚才的“祖父”和“萧红”,让我们再次分角色朗读,感受一番。

  (生分角色朗读,感受萧红的“撒娇”。)

  师:瞧,祖父讲解得多么认真,看来,祖父不变的是永远的慈祥,饱含对萧红的宠爱。萧红呢,想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萧红呢,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

  生:(朗读)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四)朗读“浇菜”这件事

  师:多么顽皮,多么开心,多么快乐!这小小的萧红在祖父面前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信,再细细朗读浇菜这件事。

  生: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大喊着是怎么喊?用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吧。

  生:“下雨啰——!下雨啰——!”(用了很大的力气。)

  师:这里“下雨啰”重复了两回,有可能?(手势提示,朗读应读出变化。)

  生:“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很急切。)生:“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很慢,陶醉的样子。)

  生:“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低后高。表示欢快。)

  生:“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高后低,表示强调。)

  生:“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慢后快,表示心情变化。)

  生:“下雨啰!下雨啰——!”(语气前快后慢,表示心情变化。)

  师:好一个快乐的萧红,在这祖父的园子里,想怎么喊,就怎么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来吧,顽皮的萧红,把水扬起来,喊起来吧——

  生:(站起来,扬水)下雨啰!下雨啰!

  师:萧红喊出的究竟是什么?

  生:是快乐!

  生:自由自在。

  师:听,这声音,连大树啊、对面的土墙啊都听到了。

  生:(朗读课文)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师:原来,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可以想象,萧红喊一声“下雨啰!”对面的土墙也跟着回答——

  生:“下雨啰!”

  师:萧红若喊“我好自由!”

  生:对面的土墙也喊“我好自由!”

  师:萧红若喊:“我好快乐!”

  生:对面的土墙也喊:“我好快乐!”

  师:萧红喊:“我永远是自由的!”

  生:对面的土墙也喊:“我永远是自由的!”

  师:萧红喊:“我永远是快乐的!”

  生:对面的土墙也喊:“我永远是快乐的!”

  师:此刻,这究竟是谁的园子?

  生:不仅是祖父的园子,更是萧红的园子。

  师:那么,为什么萧红要强调是“祖父”的园子?

  生:因为是祖父给她这样的花园,是祖父给他的快乐啊。

  生:祖父对她那么宠爱,她永远都要记得祖父,所以,她要在题目上强调是“祖父的园子”。

  生:一句话,没有祖父的园子,就没有她的快乐!

  师:童年的被呵护、被宠爱,会让一个人的身心永远温暖幸福,注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性情。哪怕未来遭受痛苦,因为有了这爱,会成为凄凉人生中最亮丽的生命底色。因朗读,在我们眼前再现的园子无尽的自由与快乐的世界,难怪萧红说,难以忘却,不能忘记;也难怪茅盾先生又说,这是一篇叙事诗!(板书“乐园”)

  (五)朗读园子里感受到的快乐

  师:原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原来,这花园是我的乐园。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为这自由的世界,带给萧红内心如此欢乐。于是眼前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快乐的!花开了(引读下文)——

  生:就像睡醒了似的。

  师:鸟飞了——

  生: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师:虫子叫了——

  生:就像在说话似的。

  师: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

  生:就做什么。

  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倭瓜——

  生: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师:黄瓜——

  生: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玉米呢——

  生: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现在呀,你们就是那满地的倭瓜、黄瓜、玉米!倭瓜呢,用朗读告诉我们你的自由快乐!你是?

  生:我是“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笑,掌声。)

  生:我是“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

  师:原来,这里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园子里的你们,自由地朗读,朗读你们的自由吧!

  (全体学生“自由”地朗读园子里的“自由”。)

  四、朗读全文,感受生命的家园

  师:(引齐读)“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上。”

  师:终于,我玩累了——

  生:(朗读)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师:(渐渐慢)嘘,不要打扰她,她正在做着园子里的梦呢。童年成了真中的梦,梦中的真。童年的画卷合上了,文中那个小小的萧红,走出了故乡,走进了广阔的世界。园子里美好的世界,印刻在她生命的记忆里。

  师:生活的颠沛与流离,因为有童年的“花园”得以弥补——

  生:(轻轻地,陶醉似地朗读)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师:得不到家人、爱人的不解与爱,但童年园子里祖父给我的无尽的欢乐,成了我得以疗伤的寄托——

  生: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种菜,我就种菜;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地,我也过来浇。

  师:除了这些,还有呼兰河畔园子里给予的那份自由,她永远忘却不了,成了她生命的态度——

  (生朗读。)

  师:以上是她跌宕起伏的人生当中,经历了种种不幸,以致32岁去世前,面对病痛、生活、情感的多重折磨,写下的话。她在原文中的结尾继续写到——

  生:(深情朗读)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

  只因为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师:萧红从园子出发,又回到园子,完成了一生的回归。可见,祖父的园子,最终成了她怎样的园子?

  生:一生永远忘不了的园子。

  生:成了她潦倒时候可以安慰心灵的园子。

  生:成了她艰难时刻可以寻找寄托的园子。

  师:难怪茅盾说,呼兰河的故事,祖父的园子,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对于一个已然失去一切的人,不论他失去的是什么,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语言就变成了可以寄托的一个家园。一句话,这花园,这乐园,成了她永远的精神家园。(板书:家园)

  师: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园子。你有这样的园子吗?

  生:我没有。我好羡慕萧红啊!她每天可以任意在园子里玩,尽情地游戏。我呢,还要天天写作业。

  生:我也好羡慕她。萧红可以摘黄瓜,捉蚂蚱,要怎样就怎样,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在城市里,没有这样的乐趣。

  生:多么令人神往的园子啊。若是我能天天这样无忧无虑该多好!

  师:那么,你说,这园子难道仅仅属于萧红吗?

  生:也不仅属于她了,感谢她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让我们充满快乐的园子。

  师:是啊,这两节课,我们不用图画,而是用朗读,再现了一个我们看得见的,以及心里感受到的世界,这或许丰富了你的园子,或许没有。因这两节课,也给予了一个可以寄托快乐自由的精神的园子。

  师:如果说跟着萧红回忆百年前的园子,是一段返回家园的旅途,那么读《呼兰河传》就可以当作一个体验的过程来对待。那就快去朗读《呼兰河传》吧,你会看到那里更多的世界,会发现更多属于自己心灵的园子,到那时你一定会说——难以忘却,忘却不了。朗读的确是——

  生: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师板书“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

  师:我相信,拥有朗读,习惯朗读,用朗读再现世界,也是一种终生受用的方式。

  

蒋军晶《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师:请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名字——(板书:萧红)。你们说这个人与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萧红是《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一样。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

  师:老师有个习惯,当看到一篇好文章的时候,就会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是萧红写的,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名字。

  师:请再看我写——(板书:《呼兰河传》),这是一本书,所以蒋老师加了书名号,这本书与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

  生:《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本书。

  师:蒋老师要写的第三个词是——(板书:回忆)。你们能说说“回忆”的意思吗?

  生:“回忆”就是一个人想起以前的事。

  师:那么,你觉得这个词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萧红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里回忆自己以前的生活。

  师:是啊,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写了她小时候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

  师:在《祖父的园子》这个“片段”里都回忆了什么呢?先读读这篇课文。(生自由朗读)

  师:刚才蒋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这篇课文,我刚刚读完。有的同学早就读完了,请举手示意一下(有七八个学生举手),蒋老师不是要表扬你们,而是想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偏快了,这样快地读书,你没时间停下来想,停下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但是,也有的同学还有三段没读完呢。有吗? (有五六个人举手)蒋老师要提醒你们,你们读得太慢了。(众笑)你们以后啊,上课前应该把课文读读熟。

  师:下面,没读完课文的继续把课文读完,已经读完的,自己再选择其中几段读一读。(生读书)

  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

  生:她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师生板书“拔草”)

  师:在园子里,“我”和祖父一起还做了哪些事?

  生:“我”和祖父在院子里栽花。(板书“栽花”)

  生:“我”还和祖父一起铲地。(板书“铲地”)

  生:他们还一起浇菜。(板书“浇菜”)

  师:是啊,萧红想起了自己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铲地、浇菜。除了这些做过的事,萧红还想起了她在园子里看到的许多事物,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在园子里看到了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四个词,八个字,大家一起跟我写一遍,写完后,你就发现这八个字之间有个共同点。

  (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园子里还有许多瓜果蔬菜呢,你发现了吗?

  生:有倭瓜、黄瓜、玉米。

  师:倭瓜你们一定看到过。

  生:我们没有。

  师:南瓜看到过吗?

  生:看到过。

  师:倭瓜就是南瓜啊。

  生:啊?(笑)

  师:来,我们再一起来整理一下。(师板书)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什么?她想起了园子里的祖父,她想起了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她想起了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她想起了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栽花、拔草、铲地、浇菜。

  人:祖父

  物: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

  事:栽花拔草铲地浇莱

  二

  师:这篇文章,你说容易也容易,说难懂也难懂。萧红究竟想起了什么?请你默读课文,你会发现这里有一段话写得很特别。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比喻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排比句我们也读得不少,这个句子,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都觉得它很啰唆。你找到的话,请你画下来。(生读、画)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是啊,这一段话,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读、试背。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学生挑战欲望很强,气氛很热烈。最后老师指着空白的屏幕请大家一起“读”,学生“读”得不亦乐乎。)

  师: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快把这段话大致背下来呢?

  生:里面的句子是反复的,比较好记。

  师:是啊,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复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读一读。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生接)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生接)就结一个瓜。玉米愿意长多高——(生接)就长多高,蝴蝶愿意飞到哪儿——(生接)就飞到哪儿。

  师:我们试着再读快一点。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

  师:反过来,你们带着我读,好吗?(师生换读)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都很自由,很开心。

  生:我觉得一切都是无忧无虑的,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我觉得院子里的动物、植物生命力很旺盛。

  师:是啊,这就是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一段话,我们感觉到园子里的一切是那样自由、快乐、温暖。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段反复结构的话,你们找找。(生默读,寻找。)

  生:我找到的是这一句——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师:再往后看,还有——

  生: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师:是呀,这也是一段反复结构的话,我们再来反复读一读。

  师: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注意,特别的写法往往是因为有特别的心情。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无忧无虑。快活。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铲地——(生接)我就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就浇菜,祖父劳动——(生接)我就劳动,祖父真劳动——(生接)(迟疑)我就真劳动。

  师:“我”是在真劳动?(笑)

  生:她不是在劳动,她就是在玩。

  师:在玩,你们说得比较客气。

  生:她就是在瞎胡闹,帮倒忙。

  师:哦,她是瞎胡闹,请你读一读第4—14自然段,你从哪里看出她是在瞎胡闹呢? (生默读、寻找依据。)

  师:找到这样的例子了吗?我们不一定按文章描写的顺序来说。谁来说第一个例子。

  生: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师:换谁都心疼啊。

  生: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师:好嘛,真是帮倒忙,狗尾巴草留着,谷穗没了。(笑)

  生: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师:典型的“人工降雨”啊。(笑)这样的事你们干过吗?

  生(部分):干过。

  师:这么说,有同感了。

  生(部分):没做过。

  师:这样的事竟然没做过,真是可惜了。我建议你们去试试。(笑)

  师:来,我们一起读一读,一起感受一下。

  生:(读)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活脱脱新版的小猫钓鱼。(笑)

  师:这么多“瞎闹”中,你认为闹得最厉害的是哪一次?

  生:我认为最厉害的一次是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因为,把谷穗除掉了,后面就没有收成了,祖父一定会很生气的。

  师:如果你是祖父,你会有什么后续行动吗?

  生:我回去后要揍她一顿,让她好好长长记性。(大笑)

  生:我也认为这次闹得很厉害,因为把谷穗锄掉实在是太可惜了,浪费粮食。

  师:是啊,这一点,祖父也看不下去了,因此课文中有了他们一段对话。

  师:请默读一下他们的对话,我读一下他们的对话,你们来评价一下。(师读对话,故意把祖父的话读得比较严厉,把我的话读得充满羞愧的语气。)

  师:怎么样?我读得还可以吧?

  生:读得不好。

  师:读得不好?我读得抑扬顿挫,怎么不好了?

  生:你把“我”的话,读得太委屈了,“我”虽然把谷穗当野草割掉了,但是她仍然很理直气壮的。

  生:祖父的话你也读得太凶了,这个祖父很慈祥的。

  师:你从哪里看出祖父很慈祥?

  生:祖父在说的时候是笑的,不是紧绷着脸的。

  师:你们再看看,在这段对话里,“笑”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是啊,有三次,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又笑起来,祖父在和“我”说话的时候从头到尾一直在笑。你觉得祖父是怎样的祖父?

  生:祖父很宽容。

  生:这个祖父很和蔼。

  生:我很喜欢这个祖父,他很有耐心,不会乱生气。

  生:这个祖父和孩子一样和自己的孙女玩在一起。

  三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童心未泯的祖父。祖父很爱笑,关于笑,《呼兰河传》里还有一个片段,我读你听。

  祖父的笑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的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垅上的草。我跑得很远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

  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又来了。于是我也在炕上打起滚来。

  (生听的过程中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

  师:因为祖父的宽容、慈祥,所以,你觉得我的生活是——

  生:非常快乐。

  生: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生:自由自在。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我们刚开始读这篇课文,觉得萧红是在回忆园子里的人、事、物(指板书),读到现在,我们发现,萧红回忆这些人、事、物其实就是在回忆自己快乐、自由的童年。

  师:但是蒋老师有一点不太明白,她自己心里的想法她当然清楚,但是园子里的瓜果、动物心情如何她怎么知道呢?难道她去问了它们?倭瓜,你快乐吗?我快乐。蜻蜓,你自由吗?我自由。(笑)请大家讨论一下。

  (生讨论,交流。)

  生:我认为是这个园子里的植物,祖父都不管他们。

  师:你的意思其他地方的植物都有人管?

  生:因为祖父园子里的植物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你的意思其他园子里的植物想长却不能长?(笑)

  生:我觉得就是萧红借写这些景物突出自己内心的快乐。

  师:嗯,有点意思了,他认为这是“借景抒情”。

  生:我觉得就是因为萧红自己很快乐,所以她觉得院子里的一切也很快乐。(掌声)

  师:这位同学厉害,他说到了“通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通感”。你们有快乐的时候吧?(生答:有)是的,快乐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看什么都开心。你们有伤心的时候吧?(生答:有)伤心的时候,看什么都不顺眼,看什么都愁眉苦脸。这就是“通感”。

  师:同学们,你们能否猜测一下,童年生活这么快乐、自在、无拘无束的萧红,长大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生:我觉得她长大以后,人是很乐观的,生活是很快乐的,因为她的童年是在快乐中长大的,她的性格会很乐观。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很美满。

  生:我觉得她长大后不开心。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大人压力都是很大的,工作很辛苦。(笑)

  师:我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长大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讲你听。事实上,很少有人的生活像她这般坎坷多难。18岁的时候,祖父就去世了,20岁的时候,她为了反抗包办婚姻,离开了自己的家,流浪在外,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困顿,起码的吃、住也经常没有着落。而且,她也并没有像大家所猜测的,拥有幸福安定的家,1940年,她跟着她的第三任丈夫到了,寂寞、苦闷,1941年,贫病交加的她,由于庸医的误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31岁。当我们了解了她的生平经历之后,我们再去读《祖父的园子》,可能感受会有一点点不同。在《呼兰河传》的最后,有一段话,蜜蜂、蝴蝶、蜻蜓,倭瓜、黄瓜、玉米,还有祖父,再一次出现在萧红的笔下。我读给大家听:“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这些人、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同学们,记在哪里了?

  生:记在《呼兰河传》里。

  师:同学们,记在哪里了?

  生:记在了心里。

  师:如果有机会,真的可以尝试去读读——《呼兰河传》。

虞大明《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或许印象模糊,或者压根就留不下印象,但是,对于著名作家萧红来说,这个园子深深烙印在她心中,让她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园子带给她快乐,带给她自由,带给她美好的回忆,带给她无限的遐想,这就是——

  生:祖父的园子。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再读读课题。

  师:请注意看屏幕,这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略读课文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怎么学略读课文,知道吗?

  生:知道

  师:你说

  生:就是一节课学完。

  师:那怎么一节课学完呢?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读读,自己去想想,自己去发现。虞老师有个建议,学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几遍读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概览大意

  师:第一遍读,可以快速浏览,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当你有所感触的时候,就在课题旁边用词语记录下来,开始。(生自主浏览,写旁注)

  师:来。你说一个。

  生:五谷丰登的园子。

  师:你说“五谷丰登”,是不是说园子里什么东西都有?我们用另外一个词更准确,你自己修正。

  生:应有尽有。

  师:这个词怎样?好,我们就把这个词写上去。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个园子。

  生: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师:有这种感觉的孩子请举手。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师板书五彩缤纷)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师板书:生机勃勃)

  师:还有吗?

  生:自由自在的园子

  师: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板书自由)

  师:还有吗?

  生: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园子

  师:这个词跟哪个词意思差不多?

  生:五彩缤纷

  师:是啊,相同意思的,咱们写一个就行了。作者在这样的园子里不仅感到自由,而且感到无穷的乐趣。用哪一个词概括?

  生:快乐

  师:对呀!这还是一个快乐的园子。(板书:快乐)

  师:真会读书。学略读课文,我们通过初读,对园子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是学好略读课文的第一步。同学们真了不起。一起看着板书说说,这是一个——

  生: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快乐无比的园子。

  三、文本探究,感悟特点

  师:难怪这个园子会深深地烙印在萧红的心中,久久挥之不去。同学们,学课文如果光学到这儿,那还不行,这样学显然太肤浅了。我们还得第二遍读课文。第二遍读课文可以带着什么问题呢?来,看着板书,我们一起把刚才的初步感受重新变回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为什么说这是一个——

  生:五彩缤纷的园子。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

  生:生机勃勃的园子。

  师:为什么这是——

  生:自由自在的房子。

  师:为什么这是一个——

  生:快乐的园子

  【第一板块】感悟园子的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充满阳光

  师:这样吧,我们先来解决为什么说这是应有尽有的、五彩缤纷的、生机勃勃的园子?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当你找到能够体现这些特点的句子以后,把这个句子划下来,然后在旁边把这些词写上去。这就叫做旁注。(生快速浏览,做旁注)

  师:完成了吗?我们要学会看得快、找得快、脑子转得快。学略读课文,就是锻炼我们浏览的能力,而且是快速浏览的能力。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一目十行。有答案了吗?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应有尽有的园子?把那段话读一读。

  生: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师:能说明吗?

  生:能。

  师:这个句子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特点?

  生:生机勃勃。

  师:是啊!有人说,蜜蜂、蝴蝶是会舞蹈的精灵。就是这些蜜蜂啊,蝴蝶啊,这些精灵给园子带来了无尽的生机。所以在这句话的旁边你就可以写上生机勃勃。

  师: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生: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就是这句话。哪个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是啊!学到这儿,你一定明白了:萧红之所以写一二自然段,就是想让我们明白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生:应有尽有、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园子。

  【第二板块】感悟园子里的快乐、自由

  师: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呢?我们通过第三遍读课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般说来,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往往就承载着这份自由和快乐。请同学们拿起笔,圈一圈,萧红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

  师:交流一下,第一件——

  生:栽花。

  师:第二件

  生:拔草。

  师:第三件——

  生:种小白菜。

  师:种菜。第四件——

  生:铲地。

  师:第五件——

  生:摘黄瓜

  师:第六件——

  生:吃黄瓜。

  师:哎——吃黄瓜也是一件事情。第七件——

  生:追蜻蜓。

  师:没错。第八件——

  生:采黄瓜的花。

  师:那就可以概括为——

  生:采花。

  师:第九件——

  生:捉蚱蜢。

  师:捉蚱蜢。没错。第十件——

  生:浇菜。

  师:浇菜。没了吗?第十一件——

  生:睡觉。

  师:你看,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可以尽情地做这么多事情,所以——这是一个

  生:自由的园子

  师:这是一个——

  生:快乐的园子。

  四、细研课文,感悟“自由”

  【第一板块】研读“自由之事”

  师:这十一件事情当中,写得最具体的是哪件事?

  生:铲地

  师:感觉真准。哪几自然段写的是铲地?

  生:第五自然段到十二自然段。

  师:是的。请看大屏幕。虞老师特意把描写铲地的这些自然段呈现在大屏幕上。请问,你们为什么说这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具体?从哪儿让你感受这件事写得最具体、最详细?

  生:因为这件事,她用了好几个自然段写。

  师:哎——是啊!这也是一种衡量的标准啊!你看,她写得特别长,用了比较多的自然段来描述,所以我们就断定这件事情是写得最具体的。这是一个依据。还有别的依据吗?

  生:作者抓住了对话进行描写。

  师:所以,同学们记住,我们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能抓住对话来描写,那就会把这件事写得比较具体。还有什么依据吗?

  生:其她几件事都是略写的,就这件事详写的。

  师:还能从哪儿让你感受到这是写得非常详细的一件事。除了篇幅比较长,除了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还有什么?

  生:作者对外公的动作和神态进行了描写。

  师:由此看来,我们要让一件事写得比较具体,还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是啊。这样三个方面的依据,让我们完全有理由断定,铲地这件事情是所有十一件事情中写得最详细的。那我就纳闷了,我们刚才不是梳理过了,萧红在园子里做着多少件事情?

  生:十一件

  师:这仅仅是写出来的,还有好多好多没有写出来的,那萧红为什么单单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其她事情也挺有意思的,是不是?比如说浇水,我读过一遍就有印象了。萧红怎么浇的?拿着个什么?

  生:水瓢。

  师:然后呢?

  生:往天上一扬。

  师:嘴里还喊着——

  生:下雨了!下雨了!

  师: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来!模仿一下。开始,浇菜——

  生:下雨罗!下雨罗!

  师:有意思吗?

  生:有意思。

  师:为什么那些事情不写具体,独独把这件事情写得那么具体?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生:我想这件事情萧红记忆极为深刻。

  师:那当然。那为什么独独对这件事情萧红印象极为深刻呢?我们还得抓住这件事情的本质来思考。

  生:她把草当做了谷,把谷当做了草,其实是做错了一件事,可她爷爷没怪她。因为她爷爷很爱她。

  师:你真会读书!同学们,知道吗?爷爷为什么要在园子里种谷穗?是种着玩的吗?

  生:不是。

  师:为了什么?

  生:拿来吃的。

  师:拿来吃的,拿来养家糊口的。而现在,萧红却把一畦的谷穗给铲了。这将意味着什么?

  生:他们一家有可能会挨饿。

  师:是啊!这是一般的调皮吗?

  生:不是。

  师:这是一般的捣蛋吗?

  生:不是。

  师:这可是犯下了——

  生:滔天大罪。

  师:呵呵,这道不能说是滔天大罪?这可是犯下了大错。同学们,当你们犯下这样的错误的时候,不要说这样的错误,就说在家里吃晚饭,啪嗒——碗打破了,你妈妈会怎么对你?

  生:小时候会打我屁股。

  师:你现在多大了?

  生:十二岁

  师:小时候会打你屁股,现在不打了。你看妈妈会打她屁股,你呢?

  生:我妈就会吓唬我,说不要我了,让我去当乞丐。

  师:呵呵,我认为你妈妈一定只是吓唬吓唬你,让你长点记性。但是萧红呢?犯下了这样的大错,她的祖父,也就是她的爷爷,还是怎么样面对她?

  生:笑

  师:这就是祖父对孙女儿的——

  生:关爱

  生:宽容。

  师:连这样的大错,爷爷都能够原谅,都能够宽容,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宽容和原谅呢?萧红在这样的大错中都能够感受到快乐,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让她感受到快乐呢?所以,萧红要把这件事情写得特别详细。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我和你们的合作读,来体会一下萧红的这种快乐,来感受一下,爷爷的那种宽容和爱。好吗?

  生:好

  师:我们就来合作读对话吧!好吗?

  生:好。

  师:既然是合作,我们首先有分工。我读谁的?

  生:爷爷。

  师:你们全做我的孙女儿!准备一下,琢磨琢磨。怎么读才能体现萧红的那种快乐?

  师生分角色读。(结尾学生读了一个:哦)

  师:我觉得一个“哦”字还不够。什么是“马马虎虎的承认”?

  生:知道了,爷爷!

  生:我知道了,爷爷,下次不会弄错了!

  生:好了啦!爷爷,我知道了,我要去捉蚂蚱了。

  师:嗨,这才是我可爱的孙女儿。同学们,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感受到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生:自由的、快乐的园子

  【第二板块】研读“自由之景”

  师:虞老师觉得还有一个自然段,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园子是自由的,哪个自然段?

  生:第十六自然段。

  师:你们认为呢?

  生:是的。

  师:请关注第十六自然段。(课件呈现)这一段不是写景的吗?你看这一段写到了花儿,写到了鸟儿,写到了倭瓜啊,写到了玉米啊,怎么让你感受到园子的自由呢?

  生:她说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这段话里面有一个句式反复出现,哪个句式?

  生:愿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对。要怎么样就——

  生:怎么样。

  师:所以我们就感受到了自由,是吧?

  生:是。

  师:关于倭瓜,关于玉米,虞老师也写了这样一段话,请看。(课件呈现老师下水文:倭瓜长蔓了,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黄瓜也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怎么开,都很美,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玉米苗也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一切都是美的!)快速浏览,你读出了什么?相信你读了这段话,你就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哇——这景色——

  生:好美啊!

  师:你看,同样描写的是这些景物,但是写法不同,我们的感受也不同。从这段话里面,我们读出了景物的什么?

  生:美。

  师:萧红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园子的——

  生:自由。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难道仅仅在倾诉景物的自由吗?它实际上是在表达——

  生:自己的自由。

  师:萧红借景物的自由来表达她自由的心境。这样的写法就叫做——

  生:借景抒情。

  师:透过这段文字,萧红她一定在诉说——(生在配乐中补读)课件出示:我愿意(摘黄瓜),就();我愿意(捉蚂蚱),就();我愿意(),就();

  师:这样的事例举得完吗?

  生:举不完。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概述——在这样的园子里,我——

  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学到这儿,你们一定明白了,这份快乐的源头就是——

  生:自由

  师:也就是说,因为自由,所以快乐。那么,为什么题目不叫自由的园子呢?

  生:因为园子是祖父创造的。

  生:是祖父的爱和宽容给了萧红自由和快乐。

  师:说得好!所以,萧红就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

  生:祖父的园子

  师:这也表达了萧红对祖父的——

  生:怀念。

  五、猜测内容,阅读延伸

  师:萧红的童年是快乐的,所以,萧红想到了用笔来刻录她的童年,让童年永恒。于是,她写就了一部小说,名字叫做——(课件出示《呼兰河传》的封面)

  生:呼兰河传

  师:猜猜看,在这本书里,萧红还会写什么?

  生:其他快乐的事情

  师:还有呢?

  生:其他那些自由的事情,比如:捉鱼什么的。

  师: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读了这本书之后,是这样评价的——课件出示: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有什么疑惑吗?

  生:为什么说她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师:相信你们都有这样的疑惑,对吗?

  生:是。

  师:怎样才能解开心中的谜团?

  生:去读读这本书。

  师:愿意去读这本书,从而解开心中疑惑的请举手。(小手如林)

  六、直面童年,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童年是美丽的歌谣,童年是动人的诗篇,童年是人生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萧红用文字记录她的童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刻录她的童年。比如有一个著名的歌手,叫——罗大佑,他有一首歌叫《童年》。请看——播放歌曲。会唱的孩子可以跟着一起唱。

  师:(在《童年》的歌曲声中)萧红用笔刻录童年,罗大佑歌刻录童年,虞老师向萧红学习,也用笔来刻录,想了解虞老师的童年吗?

  生:想。(师逐段呈现下水文)

  师:虞老师的童年有意思吧。再看(出示照片和图片)。一张黑白的照片,加上几段文字,几篇文章,虞老师的童年就永恒了。聪明的孩子们,好好地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永恒呢?想一想,再想一想,然后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下课!

  

文档

特级教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集

特级教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孙双金《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上午好!生:孙校长好!师:前段时间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现请同学们说说看,你们认为是什么是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板书:幸福)生:我小时候没有烦恼,无忧无虑的玩着,这就是幸福。师:他童年的幸福是什么呢?(板书:在幸福二字后面加一‘?’)是无忧无虑。(板书:无忧无虑)你的幸福呢?生:我现在的幸福是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你的呢?生:我的幸福是每天写完作业后跟妈妈出去散步。师:现在的幸福是散步。(板书:散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