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技术交底记录 | 编号 | |||||||
工程名称 | 永安市埔岭至霞鹤公路 | |||||||
施工单位 | 重庆市渝通公路工程总公司 | |||||||
交底提要 | 钢栈桥施工 质量技术交底 | 交底日期 | 年 月 日 | |||||
交底内容: 钢栈桥施工质量技术交底 (一)钢栈桥工程概况 ①控制荷载:栈桥主要施工重车荷载主要表现在8立方砼罐车、其中砼罐车载重35吨,考虑偏载及冲击系数1.4栈桥设计选择 50吨。 ②设计行车速度10km/h。 ③根据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情况、水中墩的布置特点及施工运输需要,分别在两岸至水中墩台设临时栈桥。临时栈桥设在主桥上游主要用于砼罐车小型机具的运输和人工上下班通行。 (二)钢便桥的结构形式:型钢 ①钢便桥跨为550cm,桥宽为4.5m。 ②钢便桥的下部结构:首先用Φ500mm钢管在设计钢便桥的中心线及横轴线的两侧(相距220cm的位置)用振动锤把钢管振入河床的冲刷线下0.6~3m(软基须振到撑力层)钢管桩顶根据设计标高切平后,用两根工字钢I25拼焊作为横梁,钢管与钢管之间用角钢70×70×7作为平斜撑焊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钢管墩。 ③上部结构:钢便桥跨距为5.5m纵梁采6.0m或9.0m长工字钢I25当主梁(间距为45cm或40cm铺放一根I25)面上再用槽钢I20-22横向铺焊在工字钢上、形成整体桥板结构,并每跨都采用此方式进行施工,即形成连续板梁。 (三)施工准备: 1、首先进行三通一平的施工,特别是堆放材料和加工场地。 2、劳力组织:主管技术队长1人,电焊工4人,普工4人,吊车驾驶员1人(含开装载机),后勤管理2人(其中一人炊事员), | ||||||||
审核人 | 交底人 | 接受交底人 |
安全看护1人。
3、机械材料的组织
A、①、16T或20T吊车一部。②、电动振动锤一台(击振力在30-32T之间)并配上电动油泵一台。③、直流电焊机2×G-300 4部。④、乙炔氧气3-5套。⑤、各种小型工具和易耗材料如焊条、乙炔氧气等。
B、材料:
Φ500mm钢管每支墩3根长约为13m~17m, 每5.5m跨的用9根I25长6.0m工字钢,每8.5m跨的用15根I25长9.0m工字钢。桥面板用[20-22每跨约22根槽钢,每根长4~4.5m,两根槽钢之间距5cm。
4、施工程序:
⑴、钢管桩基础施工
①φ50cm钢管桩制作:钢管桩外径50cm,壁厚8mm,Q235钢。钢板的焊接采用坡口焊,钢管桩对接时竖向焊缝相互错开,不得少于90°,对接接头加竖向拼接板,拼接板为□100×200×8,每个接头不得少于8块拼接板。卷制钢管桩的钢板必须平直,不得使用表面锈蚀或受过冲击的钢板,并应有出厂证明书。钢管桩焊接成型后,检查其外型尺寸,应符合:
Ⅰ、椭圆度:允许偏差0.5%D,且不大于5mm(D为钢管桩外径)
Ⅱ、外周长:允许偏差±0.5%C,且不大于10mm(C为钢管桩周长)
Ⅲ、纵轴线弯曲矢高:允许偏差0.5%L,且不大于30mm(L为钢管桩长度)
②φ50cm钢管桩的插打:钢管桩在起吊、运输和堆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碰撞等原因造成管身变形和损伤。施工时采用KH180型履带吊机加振动锤进行钢管桩施工,站位于待施工位附近,先将栈桥第一个墩桩打完,将第一个墩桩顶结构安装好,用吊机架设分配梁和纵梁,安装横向联结系,安装第一孔桥面板,以后履带吊机上桥进行钢管桩插打。插打时主要注意事项:
Ⅰ、利用测量仪器定出桩位中心线,确保钢管桩的垂直度;
Ⅱ、吊放钢管桩,测量钢管桩中心偏差及倾斜度并进行调整,符合要求后钢管桩整体下插,在入河床的瞬间应再次调整钢管桩中心偏差及斜度,符合要求后迅速着床(否则应再次调整),此时在自重作用下,钢管桩入土; |
Ⅲ、在钢管桩各项偏差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利用振动锤下沉钢管桩,由于此时钢管桩入土浅,任何偏载或水平力极易造成钢管桩的倾斜。打桩时先打2~3锤,然后检查钢管桩的倾斜度,调整完毕,接着增加打桩次数,然后校正桩的倾斜度,当钢管桩入土深度达到3m后,方可连续沉桩。停锤时,以桩尖标高为控制依据。若钢管桩达到设计标高,但贯入度异常时,则须连续沉桩。为防止“假极限”或“吸入”现象,沉桩时,应休息一天时间再复打。现场应确保钢管桩的入土深度,并视设计桩尖处的贯入度适当调整钢管桩桩底标高。钢管桩下沉过程中,应及时检查钢管桩的倾斜度,发现倾斜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导向,必要时应停止下沉,采取其它措施进行纠正。并随时观察其贯入度,当贯入度小于1cm/锤时停振分析原因,或用其它辅助方法下沉,禁止强震久震。钢管桩的平均中心偏差允许值为:最大中心位置偏差在5cm以内,倾斜度在1%以内。
③、桩顶连接及桩顶分配梁:桩顶连接是为了增加两根钢管桩之间的立面刚性,使之受力均匀。桩顶连接和桩顶分配梁按施工设计图施工。当钢管桩桩位与设计桩位偏差过大时,应检算后决定是否加强或增设分配梁。每排钢管桩插打完成,经检查合格后,及时焊好桩顶联结系。桩顶连接与钢管桩之间采用焊缝连接,焊缝高度为hf=8 mm。
B、上部结构施工
1、焊前准备(外观检查及坡口打磨):材料到位后,首先检查管桩本身及管口焊缝坡口的质量情况,然后对焊缝的坡口进行打磨。打磨后的坡口必须呈金属的光泽,凡是采用切割修正后的坡口必须清除氧化皮并打磨平整后才能进行焊接。
2、焊缝表面质量要求:焊接工作结束后,焊工必须及时认真清除焊缝表面的渣质和金属飞溅物,检查焊缝表面外观质量应符合焊接技术质量规定的要求(不允许存在如下焊接缺陷:裂纹、夹渣、未焊透、弧坑、焊缝低于管体表面、气孔、焊瘤以及超限的咬边等)。焊缝表面高度在1—3mm,焊缝表面宽度在23—30mm。但同一条焊缝的宽窄度差不得大于4mm。
成品的直线度控制,我们使用经纬仪和水准仪安装胎架时和检测组装轴线。确保在全长度范围内不大于30mm(符合路桥建设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 |
C、测量控制:
平台与栈桥施工主要的环节在钢管桩的打设,钢管桩打设使用履带吊机,利用两台全站仪控制桩位。定位的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要根据桩基与钢管桩的相对位置关系,计算出钢管桩的绝对坐标值。
(2)选择适宜的两个控制点置镜(全站仪),A点设置在迎水面(下游)第一排桩的中心方向上,交会角不宜小于50度。
(3)用两测站的仪器同时对钢管桩中心放样(相互复核),测站人员根据全站仪所显示的数据用对讲机指挥吊机移动,使钢管桩定位准确。
(4)打第一根桩时,采用偏角法进行复核,以免出现粗差。
(5)钢管桩打设时,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置两台镜(全站仪)观测钢管桩的边缘线,以控制钢管桩的竖直度。钢管桩的顶标高控制:可先测量出水面标高,然后根据设计钢管桩顶标高与实测水面标高计算高差,自水面向上或向下直接用钢尺量取即可(一般打桩时都在送桩及替打与桩头之间夹上垫层,垫层一般用水泥袋或麻袋等填入,所以计算桩顶标高时加入此厚度)。
(6)待第一根桩打毕,立即进行竣工测量,用全站仪按上述定位方法定出桩的中心,与桩的实际中心相比较得出差值,记录。
(7)第一根桩定好位打完桩后,再用上述方法定出下一个桩的中心位置,用上一根桩进行检核。
(8)在定出两根桩的中心后,以这两点为基准,采用勾股定理或边长法定出其他桩的中心桩位,用全站仪测得全部的竣工坐标、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