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期(基础时期)、现期(现在时期)
如果研究“和2006年相比较,2007年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2006年为基期,2007年为现期;如果研究“和日本相比较,英国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则 日本的数据 为基期,
英国的数据 为现期。
◆增长率、增速(增长速度)、增幅;减少率、减少速度、减少幅度: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 = 增长量÷基期量
增速、增幅:一般情况下,均与增长率相同。(但在特殊语境下,增幅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例如:某企业6月份的出口额和上月相比,有了800万美元的增幅,这里增幅就是指具体数值的增加。)
【例】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120人,则今年的增长量为120人,增长率为 6% 。(2120-2000=120,120÷2000×100%=6%)
减少率:=(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 = 减少量÷基期量
减少速度、减少幅度:与减少率相同
【例】某校去年毕业人数1600人,今年毕业人数为1400人,则今年的减少量为200人,减少幅度为 12.5% 。(1600-1400=200,200÷1600×100%=12.5%)
【注】很明显,“减少率”本质上就是一种未带负号的“增长率”,所谓减少量为200人,就是增加量为(-200)人,减少幅度为12.5%,就是增加幅度为(-12.5%)。
◆百分数与百分点
百分数:n% 即。
【例】某城市有30万人口,其中老年人有6万,则老年人占总人口的 20% 。(6÷30×100%)
百分点:n个百分点即 (注意百分点不带百分号),一般在考试中,单位为“个百分点”。
【例】某国今年粮食增产20%,去年增产了12%,则粮食的增长率提高了 8 个百分点
(20%-12%=8%)
【例】某地去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前年增加了8%,今年汽车销售总额比去年增加了13%
则今年汽车销售总额增幅提高了 5 个百分点。(13%-8%=5%)
【注】实际量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数”表示,需要先相减后再除以基期值(即增长率);增长率(或比例)之间的比较一般用“百分点”表示,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再除以基期值。
◆年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
末期值=初期值×(1+年均增长率)n ,其中n为相差年数
【例】某企业2006年固定资产总值为5亿元,固定资产年平均增长率为20%,则其2009年固定资产总值为8.亿元。(5×(1+20%)3=8.)
◆指数
指数: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
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等等。
【注】1.相应两期实际值的比=相应两期指数的比。
2.指数的增长率=实际值的增长率。
3.指数一般表示的是那些我们并不关心其绝对值大小,而只关心其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例】下表显示某地区房地产价格及其指数,以2004年为基期: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
实际值 | A | C | 4480 | D | 5600 | 00 |
指数 | B | 105 | 112 | 125 | E | F |
◇同比与环比
同比:与历史同期相比较
【例】去年三月完成产值160万元,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00万元,则今年三月完成产值同比增长了 25% 。((200-160) ÷160×100%=25%)
【注】同比实际是指与去年的同一时期相比较。例如:今年五月与去年五月相比较;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上半年相比较。
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周环比、月环比、年环比等。
【例】某企业今年三月完成产值200万元,四月完成220万元,则四月份环比增长 10% 。((220-200) ÷200×100%=10%)
【注】环比实际上即指“与紧紧相邻的统计周期相比较”。
◇成数与翻番
成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例】某单位有300名员工,其中有60人是研究生学历,则研究生学历的员工占总人数的 2 成。(60÷300=2/10)
翻番: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例】198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目标为 20000 亿元。(2500×23=20000)
◇顺差、逆差
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
◇GDP(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即国内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GNP(国民生产总值)
GNP是英文(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缩写,也即国民生产总值。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恩格尔系数
指食品支出总额(生活必需品,非奢侈品)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指标。这个比例越低,一般反映这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越高。
◇基尼系数
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特定历史时期表述
“新中国成立初”指“1949年”之后的几年;
“改革开放以来”指“1978年”以后至今。
◇建国以来的十二个“五年计划”
名 称 | 年 段 | 名 称 | 年 段 | 名 称 | 年 段 |
一五时期 | 1953-1957 | 二五时期 | 1958-1962 | 三五时期 | 1966-1970 |
四五时期 | 1971-1975 | 五五时期 | 1976-1980 | 六五时期 | 1981-1985 |
七五时期 | 1986-1990 | 八五时期 | 1991-1995 | 九五时期 | 1996-2000 |
十五时期 | 2001-2005 | 十一五 | 2006-2010 | 十二五 | 2011-2015 |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一般俗称服务业。包括: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如综合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单位;为居民生活服务的部门,如旅馆、理发店、生活用品修理部等单位;为提高居民文化和身体素质服务的部门,如学校、医院、体育馆,电影院等单位;为社会管理服务的部门,如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社团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