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编制依据
1、桂三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合同段招标文件和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2、桂三高速公路GSTJ02标段两阶段施工图纸
3、桂林至三江段GSTJ02标段五工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4、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工程建设相关文件
5、国家及交通部发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6、对现场实地踏勘及详细调查情况
1.2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始终按照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确定施工方案,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
2、确保施工工期的原则
严格遵守文件所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施工进度安排注意各专业间的协调和配合。根据工程的特点,编制科学、合理、周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进度,实行过程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3、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
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创优规划,严格执行客运专线铁路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确保工程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基础设施达到设计要求目标值要求,一次验收成功。
3、坚持文明施工,注重环保和水土保持的原则
精心组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在方案的编制上力争把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制定出详细的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争创“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施工工地”。
4、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搞好劳力、材料、机械的合理配置,推广“四新”技术,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力求施工方案的适用性、先进性相结合,做到施工方案科学适用、技术先进,确保实现设计意图。
二、工程概况
1、地形、地貌
全线地貌类型属于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中—中低山地貌,为山岭重丘地形。线路区内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山坡坡度一般40°~45°,冲沟发育,冲沟走向多呈南北向,冲沟及沟谷断面呈“V”字型。最高峰为香炉寨西面龙胜县电视发射塔所在山峰,海拔968.6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石门附近浔江河谷,海拔169.1m,最大相对高差达799.5m。
2、 气象
本项目位于广西东北部,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强,夏长炎热,冬寒短暂,植物生长期长,树木四季长青,无霜期长,气温高,蒸发量大,气压低,雨量充沛。项目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6.2-19.5℃。极端最低气温-4 ℃,多出现在元月,极端最高气温38.2℃,多出现在7月。
3、K83+910瓢里高架桥该桥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地貌类型属于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中—低山地貌及河谷地貌,局部发育一级阶地。桂林端桥台位于瓢里工业园北侧场地平整区,三江端桥台位于山脊顶部果园内。桥位展布于浔江右岸山体斜坡上,横跨多条冲沟,山坡覆盖层分布较薄,植被密布。桥位区最低地面高程约183.0m,最高约247.0m,相对高差.0m。沿线山坡较陡,自然坡度30°~65°,地形起伏较大。桥位区附近有省道通过,且有乡村小道相连,交通方便。该桥为整体式路基桥梁,桥长1008.0m,上部构造为25x40m预应力砼连续T梁;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台配桩基础、肋板台配桩基础,柱式墩配桩基础、空心墩配桩基础。该桥平面位于R=900m的左偏圆曲线及其缓和曲线、R=1100m的右偏圆曲线及其缓和曲线、直线上,纵断面位于R=44000m的竖曲线上。该桥需对河岸坡进行防护,避免河水淘刷引起塌岸。本桥的7#、8#墩基础施工采用围岩筑岛施工。
4、K85+600鲤鱼塘高架桥主线部分的上部构造左幅为18x25m预应力砼连续T梁、右幅为16x25m预应力砼连续T梁,下部构造为柱式墩配桩基础、柱式台配桩基础。本桥的12#、13#、14#墩基础施工采用围岩筑岛施工
三、施工方案
2.1筑岛围堰技术要求
水中基础安排在枯水季节,采用草袋围堰筑岛防护,再在岛上安设钻机的方法进行钻孔桩施工。
草(麻)袋围堰的主要填料为粘性土地,堰顶宽采取1~2米,内侧边坡率取1:0.2~1:0.5,外侧边坡率取1:0.5~1:1.在实际施工中,外圈围堰码成后,先行抽水,掏挖完内圈围堰位置处的透水层土体,然后堆码内圈围堰土袋,内外堰之间填筑粘土心墙,防止漏水。
围堰距承台边间距为3~5m,围堰顶高出水位1.2m。
2.2工艺流程
现场勘察-材料准备-测量放样-土袋投放、堆码-筑土压实-围堰加固-钻孔桩施工。
2.3施工步骤
a.进行现场勘察,查看现场水文地质情况,选择、准备好合适的材料。
b.根据图纸、围堰设计等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出围堰位置。
c.投放装袋量为袋容量的1/3~1/2的土袋。袋口应用麻绳或细铁丝绑扎,并进行平整。投放土袋时不宜采用抛投。在水中投放土袋,可用一对带钩子的杆子的钩送到位,当围堰至水中心时由于流水面减小而水流流速变大时,外侧丝袋可装小卵石或粗砂以免冲走。土袋应顺坡送入水中,以免离析,造成渗漏。
根据设计要求,堰堤顶面宽度为1.5米,高出水面1.2米,堰堤外侧放坡1:1,堰堤内侧放坡1:0.5。
d.在围堰内侧填筑土方时,要注意填筑速度,不宜超过码袋的速度,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土袋直接落在松散填土上,但也不宜太滞后,否则投袋不方便。在填筑(粘土)时不要直接向水中倒土,而应将土倒在已出水面的堰头上,自河床的浅水侧逐步向深水推进。
岛面以下0.5m范围内用硬塑料粘土填筑,以提高岛面承载力,为钻孔桩施工提供较好的场地环境。
e.水面上的填土要分层夯实。待围堰围至预定位置时,待围堰合拢成型后,在围堰外侧加盖彩条布,避免泥土被水冲刷流失,并按设计高程填平压实,筑岛完成。至此就可以在岛上进行钻孔桩施工,见图
2.4施工注意事项
a.填筑堰堤的材料采用抗渗等级高的粘土,以便阻水、减少漏水、渗水。
b.为保证围堰的质量和稳定性、有效抵抗河水的压力,堰堤应筑成向迎水面拱的弧形。
c.围堰的合拢点应选在下游。
d.为应对紧急情况,应备足土袋、料车和木桩等应急物资设备;相关管理人员保证24小时内能够联系上并随时到场;组织好应急救助队伍等准备工作。
四、主要施工人员及设备
4.1 主要施工人员
现场技术员2名,现场工人20名。
4.2 主要施工设备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位 | 数量 | 备注 |
1 | 泥浆泵 | 台 | 2 | ||
2 | 交流电焊机 | 台 | 2 | ||
3 | 氧气切割机 | 台 | 2 | ||
4 | 20T吊车 | 台 | 1 | ||
5 | 挖掘机 | 台 | 1 | ||
5.1围堰筑岛施工时邀请凤城水利局和其他相关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保证施工期间航道安全。
5.2围堰筑岛施工期间派专职安全工程师1名,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5.3大桥施工前30天到水利局办理发布作业审批手续。
5.4围堰筑岛涉及其他安全要求的,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遵照执行。
5.5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经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效证件上岗。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指示装置,以确保以上两种装置的齐全、灵敏、可靠。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施工人员的正确指挥,精心操作。加强工程机械和车辆的检查维修,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禁违章开车,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文明施工措施
严格执行业主和地方有关文明工地建设的标准、规定,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做好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七、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建立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并行的环保、水土保持体系,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同当地环保和有关部门协作,无条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人为破坏和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
筑岛周围用双层彩条布包裹,均匀分布并压牢,防止填料污染水体。
围堰筑岛施工期间严禁向航道内抛弃淤泥和其它杂物,大桥施工完成后按要求及时清除施工时遗留在河道中的一切障碍物。
八、防洪防汛应急救援措施
8.1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8.1.1组织机构
应急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综合办主任担当,办公室设在综合办。
8.1.2职责
当发生险情时,应急班组长应按要求汇报项目部应急小组组长,并视当时具体情况放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准确、必要的反应,如先撤出施工人员等。
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接到险情后,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程序,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立即投入运作,在现场设立指挥场所,相关人员到位,组织实施抢险工作。
通讯联络人员:负责内外的通讯联络,要配备通讯联络工具,随时保持联系通畅。
物资保障人员:负责抢险防汛物资的保管、发放,配足雨衣、雨鞋、水泵、照明、镐铲、草袋、绳索等抢险用品。
应急抢险人员:汛期要确保应急队伍保持随时待命状态,各类抢险车辆保持油料充足、运行良好。一旦险情到来,确保人员、设备及时到位,抢险及时。
卫生救护人员:设立抗洪抢险队伍医疗救护点;做好现场救护工作,组织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8.1.3防汛抢险制度
1)发生险情后,根据应急小组安排,立即组织人员,物力,全力以赴投入抢险,确保工程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2)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不得各行其是。
3)实力全局思想,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4)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团结一致、齐力抢险、打好应急抢险总体战。
8.2信息报告
8.2.1信息报告由综合办公室负责,通过调度系统及时准确上报险情、命令、通知等,并及时准确上报最新情况。
8.2.2信息报送程序:险情发生后上报班组长及相关安全负责人。
8.3预防措施
8.3.1分析、认识的危险性,复杂性、突发性、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8.3.2设立抢险紧急救援中心,包括:办公室,紧急抢险队。
8.3.3为保证抢险工作的有效实施,各部门应做好应急装备的配备和保管工作,保证装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一旦发生险情能立即投入使用。
8.3.4做好防洪安全宣传与防洪人员的培训工作。
8.3.5在汛期内,坚持昼夜值班制度,加强与地方防汛、气象及水利部门的联系,密切注意气象水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