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52:53
文档

二年级语文上册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西街小学庞玉萍教学范围:《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展示了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句生动活泼,易于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教学难点: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
推荐度:
导读《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西街小学庞玉萍教学范围:《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展示了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句生动活泼,易于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教学难点: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西街小学              庞玉萍

教学范围: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展示了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句生动活泼,易于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6个二类字,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2、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想象不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找到课文以外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3、初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还应该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教师通过采取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在得出的结论基础上作出相应的说明。最后通过与实际生活背景相关的问题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课的意义。

   充分发挥网络课件的优势,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比如第五节讲豌豆靠弹力传播种子。第二句话“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跳着离开妈妈。”学生理解这句话有些困难。怎样突破呢?学生打开课件演示,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便出现了豆荚裂开,一颗颗豌豆蹦了出来的情景。豌豆是怎样靠弹力来传播种子的,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比较、讨论交流学习等,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环境开放,网上资源丰富,学习自主性强,有充分交流与自主表达的学习环境,因而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不是老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所能比的。加上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是以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竞争,因而还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媒体的选择:

1、教师准备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实物标本、网络课件。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 

学生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激趣,网络课件演示:同学们,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小宝宝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什么是植物?为什么把植物叫妈妈?

生:植物是树木、花草、庄稼等的总称。    

生:这里说植物妈妈有办法,是把植物当成当成“人”来写来写的。

生:植物妈妈有办法,做的是一件什么事。

谈话激趣,网络课件演示动画,激发学习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学生不仅觉得新奇而且很快地了解到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网络课件动画演示)采用不同的方法认读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网络课件动画演示)

  5、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6、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7、全文共有几个小节?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有哪些不懂的词语。适时引导学生体味情感,入情朗读。(网络课件配乐)

 

学生初读课文,用“﹏“画出生字词。

学生领读、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旅行、娃娃、山洼、准备、观察、乘着风、豆荚、降落伞、苍耳、炸开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学生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学生体味情感,入情朗读,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

建立整体的感知印象,了解自然段的内容,为中年级段的训练打基础。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1、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2、读第一节,结合上下文说说“四海为家”这个词语意思?(网络课件动画演示)

3、朗读第二、三、四节,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网络课件动画演示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和条件。)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想想看,这节讲的是哪种植物,它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

5、说说各种植物都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的?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并试着背诵课文。

6、背诵比赛(小组集体赛与个人赛结合)。

7、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

8、扩展仿说词语。

9、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1、学生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2、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3、学生体会“四海为家”这个词语意思。

4、学生弄清了苍耳、豌豆通过什么条件、方法来传播种子,懂得植物传播种子需具备两个条件:本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学生进入角色体会情感。

练习分角色朗诵表演。学生通过看,摸,表演,很快就弄懂了苍耳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学生多方式读词扩展仿说词语。

 

以读为主,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

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读中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去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在教学中,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热烈的讨论,是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创设多种多样方式的练习,巩固所学,达到学用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四)、反思小结,鼓励参与

1、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知道其它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

1、 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想法。

2、谈收获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五)、课外延伸,网上论坛

世界上有25万种植物,它们各有各的传播种子的方法,请你课下继续找一找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收集一些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课外与同学交流。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板书:

21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降落伞   风吹

  苍耳     铠甲     动物带

   豌豆     豆荚     太阳晒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反思

                             西街小学         庞玉萍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以自然知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以蒲公英、苍耳、豌豆为例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全文共5节。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①学会“旅”、“乘”等生字,理解“四海为家”、“纷纷”等词;②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③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课堂教学。

    1、如何做到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习兴趣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他们的兴趣,准备了苍耳实物、头饰,没有见过苍耳,先让他们看、摸,然后说说有什么感觉?再把苍耳轻轻地粘在戴着小动物头饰的同学身上进行表演。学生通过看,摸,表演,不仅很快就弄懂了苍耳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而且觉得非常有趣,趣中学习了知识。

     2、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课件,让学生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学生不仅觉得新奇而且很快突破重难点,了解到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设计了网络课件蒲公英纷纷飞行让学生对“纷纷出发”有直观形象的认识。豆夹被太阳炸开图,豆荚在太阳底下炸开的情景。出示句子: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3、如何对学生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本课生字要求学生当堂掌握,为了让他们记得牢固,我针对本课生字,对每个字的教学都采取不同的办法。如“旅”重点是右边下面的笔顺,在教学这个生字时,我指导学生与“放”字比较记忆。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牢牢地记住每个生字。结合课文我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四海为家”这一词在课文的第一节出现时,学生初步理解为“把到处作为家”。在学第二节时,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背诵课文的第二节,边听边想,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飞到哪儿去了呢?学生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并说出“可能飞到高山上,可能飞到森林,可能飞到田野,可能……”在学生说出这些地方的基础上,我肯定他们说得好,说这些地方也都有可能。

     本节课我努力体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读、思、听、说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利于调动学生主体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整堂教学,做到了以老师点拨为辅,学生自读、自悟为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本课中了解并体会这几种植物怎样传播种子,掌握本课的重难点。由于课堂上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使单调枯燥的课堂变得轻松、

文档

二年级语文上册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西街小学庞玉萍教学范围:《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1节激发学生思考:植物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第2、3、4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分别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第5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新知识。课文以诗歌的形式展示了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语句生动活泼,易于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教学难点: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