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技术文件
SH/MRV-009-2012
上海市旅游饭店、商场、房地产业及金融业办公建筑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方法
(试行)
2012年12月12日发布2013年1月1日实施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录
前言 (1)
1范围 (2)
2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 (2)
3边界确定 (2)
4核算方法 (2)
4.1量化公式 (2)
4.1.1间接排放 (3)
4.1.2直接排放 (3)
4.2数据获取 (3)
4.2.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 (3)
4.2.2相关参数获取 (4)
4.3不确定性 (4)
5监测 (4)
5.1监测计划 (4)
5.2监测实施要求 (5)
6报告 (5)
6.1报告编制 (5)
6.2数据质量控制 (5)
6.3信息管理 (6)
附录A (7)
附录B (8)
附录C (13)
附录D (20)前言
我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1年10月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上海等七个省市开展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其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监测和报告是开展碳排放交易和排放管理的基础性工作。2012年7月,上海市印发了《关于本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2]号),要求制定出台本市相关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方法等技术文件。
本方法以《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试行)》为依据,旨在指导和规范本市旅游饭店、商场、房地产业及金融业等排放主体开展建筑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与报告。制定过程中,按照国家在编制温室气体清单过程中的做法,充分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指南和文献资料,广泛听取了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和本行业企业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形成本方法。
本方法是首次发布,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不足,希望能够及时得到相关反馈意见。今后将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本方法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方法起草单位: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
本方法参与单位: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信息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本方法主要起草人:齐康、金韬、潘洲、蒲军军。
本方法咨询专家:缪佩珍、张晓平、严晨、莫颖、杨志鸿、周勇。
1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本市旅游饭店、商场、房地产业及金融业等排放主体开展建筑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与报告。本方法所指的温室气体排放仅指二氧化碳排放,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暂不纳入。
2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
《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试行)》(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2011)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
《能源统计工作手册》(国家统计局能源司,2010)
GB/T25-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边界确定
旅游饭店、商场、房地产业及金融业排放主体开展建筑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边界范围主要是排放主体所拥有或管理的建筑相关能源消耗所导致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包括锅炉等固定设备装置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间接排放包括建筑因使用外购电力、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本办法中旅游饭店、商场、房地产业及金融业排放主体在核算排放时,不包括以下排放:排放主体所拥有或租赁的交通车辆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主体所拥有建筑内部分区域对外出租经营,且承租方向能源供应商缴付能源费用的,该部分能源消耗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4核算方法
4.1量化公式
排放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按(1)式: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直接排放量间接排放量(1)
=+
其中,直接排放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排放,间接排放包括外购电力、热力所导致的排放。具体排放类型和排放范围示例参见表4-1。
表4-1排放类型和排放示例排放类型
排放示例直接排放
锅炉等设备燃烧天然气、柴油等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间接排放
使用外购的电力、热力导致的排放4.1.1间接排放
间接排放是指核算边界范围内排放主体因使用外购电力、热力所导致的排放。计算公式按(2)式:
()k k =⨯∑排放量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2)
式中:
k 表示电力或热力;
活动水平数据表示外购电力、热力消耗量,单位为万千瓦时(104kWh)和百万千焦(GJ );电力、热力排放因子表示消耗单位电力或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CO 2/万千瓦时(tCO 2/104kWh )或吨CO 2/百万千焦(tCO 2/GJ )。电力、热力排放因子的缺省值见附录A 。
4.1.2直接排放
直接排放主要基于各种燃料消耗量、低位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和氧化率计算得到。计算公式按(3)式:
∑⨯
⨯⨯⨯i i i i i 氧化率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燃料低位热值(燃料消耗量排放量=12
44(3)式中:
i 表示不同燃料类型;
燃料消耗量表示各种化石燃料的实物消耗量,如天然气、管道燃气、柴油和其他燃料等,单位为立方米或吨(m 3或t );
低位热值表示单位燃料消耗量的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十亿千焦/立方米或十亿千焦/吨(TJ/m 3或TJ/t );
单位热值含碳量表示单位低位发热量燃料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单位为吨碳/十亿千焦(t-C/TJ );
氧化率表示燃料中的碳在燃烧中被氧化的比率,以分数(%)表示。
4.2数据获取
4.2.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
1)电力、热力活动水平数据(即外购电力、热力的消耗量)根据核算期限内供应商针
2)化石燃料消耗量数据根据核算期限内供应商针对上述规定的边界范围出具的月度或各批次结算账单加总获得。如不能提供月度或批次结算账单,或不能按月度或批次加总的,则按核算期初和期末相关能源计量器具的计量数据计算获得。燃油消耗量按密度计算获得时,可采用与供应商购销合同中提供的密度数值,如购销合同中无该参数,应参考附录A所列缺省值。
两家以上排放主体共用用电设备或锅炉等燃烧设备时,如各使用方配备单独计量装置的,则应按计量确定其消耗量;如各使用方无单独计量,但有能源消费量分摊协议,则应按照分摊协议计算;如没有能源消费量分摊协议的,且没有分单位计量装置的,则计入设备拥有方的消耗量。
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等标准。
4.2.2相关参数获取
电力、热力排放因子、化石燃料低位发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以及对应能源品种的氧化率等相关参数直接采用缺省值,具体参见附录A。
4.3不确定性
在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排放主体应对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不确定性的相关措施进行说明。
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数据缺失: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获得或者非常难以获得相关数据,因而使用替代数据或其他估算、经验数据;
2)计量误差:如计量仪器、仪器校准或计量标准不精确等;
排放主体应对核算中使用的每个参数是否存在因上述原因导致的不确定性进行识别和说明,同时说明降低不确定性的措施。
5监测
监测是指排放主体为获取与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数据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监测计划的制定和监测的实施等。
5.1监测计划
排放主体在报告期开始前应制定并向主管部门提交监测计划。
监测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排放主体基本信息,包括排放主体名称、报告年度、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和联系方式等;
2)排放主体的排放边界信息;
3)边界内主要排放设施信息,包括建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等;
4)边界内能源利用情况,包括能源品种、能源购销方式、能源费用的缴付情况等;
5)核算方法相关说明:应对相关活动水平数据(能源消耗量)的获取和相关参数(如低位发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和氧化率等)的选择及获取方式进行说明;
6)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及拟采取的措施。
监测计划在同一报告期内原则上不得更改,若发生更改,应上报主管部门。排放主体应对监测计划的更改进行完整的记录。
5.2监测实施要求
排放主体应根据监测计划对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等进行监测。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主要指对外购电力、热力消耗量及化石燃料消耗量的监测,具体可采用结算凭证或存储量记录等方式。本方法中相关参数主要采用缺省值。
6报告
年度排放报告由排放主体编制,经第三方核查机构出具核查报告后,提交主管部门。
6.1报告编制
年度排放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
1)排放主体基本信息,包括排放主体名称、报告年度、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和联系人等;
2)排放主体的排放边界信息;
3)边界内主要排放设施信息,包括建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等;
4)边界内能源利用情况,包括能源品种、能源购销方式、能源费用的缴付情况等;
5)监测情况说明,包括监测计划的制定与更改情况、实际监测与监测计划的一致性、温室气体排放类型等;
6)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信息,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应报告分燃料品种的消耗量,对应的相关参数的量值及来源;电力和热力排放应报告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的消耗量;
7)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说明;
8)真实性声明。
年度排放报告格式见附录C。
6.2数据质量控制
为使年度排放报告准确可信,排放主体可通过以下措施对数据的获取与处理进行质量控制。
1)排放主体应对数据进行复查和验证。
数据复查可采用纵向方法和横向方法:纵向方法即对不同年份的数据进行比较,包括年度排放数据的比较等。横向方法即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比较,包括采购数据、库存数据(基于报告期内的库存信息)、消耗数据间的比较,不同来源(如排放主体检测、缺省值等)的相关参数间比较等。
2)排放主体应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调整。
当器具不满足监测要求时,排放主体应当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
6.3信息管理
排放主体应记录并保存下列资料,保存时间不少于5年:
1)核算方法相关信息: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及相关参数的相关资料(如消耗量的原始凭证等相关凭证),不确定性及如何降低不确定性的相关说明;
2)与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相关的管理材料;
3)数据质量控制相关记录文件;
4)年度排放报告。
表A-1外购电力、热力排放因子缺省值
名称缺省值
电力排放因子7.88t CO2/104kWh
热力排放因子0.11t CO2/GJ
注:电力、热力排放因子根据上海市2010年能源平衡表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数据计算获得。
表A-2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
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低位热值氧化率天然气15.3t-C/TJ①38.9×103KJ/m3②0.99①
焦炉煤气13.6t-C/TJ①17.4×103KJ/m3②0.99②
管道煤气12.2t-C/TJ①15.8×103KJ/m3②0.99②
柴油20.2t-C/TJ①43.3×103KJ/Kg②0.98①
汽油18.9t-C/TJ①44.8×103KJ/Kg②0.98①燃料油21.1t-C/TJ①40.2×103KJ/Kg②0.98①
一般煤油19.6t-C/TJ①44.8×103KJ/Kg②0.98①无烟煤27.5t-C/TJ①23.2×103KJ/Kg②0.94①
烟煤26.1t-C/TJ①22.4×103KJ/Kg②0.93①
褐煤28.0t-C/TJ①14.1×103KJ/Kg②0.96①
液化石油气17.2t-C/TJ①47.3×103KJ/Kg②0.98①
液化天然气17.2t-C/TJ①41.9×103KJ/Kg②0.98①
数据来源:①《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2011);②《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07)。
表A-3燃油密度缺省值
燃料品种密度
柴油0.86kg/L
汽油0.73kg/L
燃料油0.92kg/L
一般煤油0.82kg/L
数据来源:《能源统计工作手册》(国家统计局能源司,2010)。
上海市旅游饭店、商场、房地产业及金融业办公建筑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
排放主体(盖章):
报告年度:
编制日期:年月日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一)企业基本信息
表B-1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相关信息
企业全称组织机构
代码
注册地址区(县)
企业对应建筑名称和地址:建筑1地址
建筑2地址
建筑3地址
监测计划相关信息
监测计划类别□新计划□更新的计划
监测计划负责
人姓名部门职务电话手机传真
电子
邮箱
联系人姓名部门职务电话手机传真
电子
邮箱
企业简述(成立时间、规模、所有权结构、子公司/分公司/母公司情况、运营现状等)注:建筑数量如超出3栋,或以上空白内容如不够,请自行加行加页描述。
(二)核算边界和排放设施信息
表B-2核算边界和排放设施信息
建筑名称:
地理边界相关信息
地理边界情况说明(如:建筑地块的“四至”情况、地块编号等)并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以“红线”标出建筑地理边界)
建筑相关信息
总建筑面积总层数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地上层数
地下建筑面积地下层数
标准层高建设完工年
空调面积采暖面积
其它特殊区域面积
建筑类型(可多选):
___办公建筑
___商业建筑
___宾馆建筑
___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
核算边界内建筑使用情况(自用建筑面积;对外出租区域的建筑面积、位置、承租方、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自用建筑面积平方米;
出租情况:
1、承租方;建筑面积平方米;位置;
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2、承租方;建筑面积平方米;位置;
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3、承租方;建筑面积平方米;位置;
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4、承租方;建筑面积平方米;位置;
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5、承租方;建筑面积平方米;位置;
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排放设施相关信息
锅炉台数锅炉燃料品种①
锅炉类型②(可多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其他______________
锅炉利用情况□独用□共用,共用单位______________如为共用锅炉,说明分拆方式:
空调系统利用情况□仅向边界内供冷热
□向边界外单位供冷热,边界外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如与边界外单位共用空调,说明分拆方式:
注1:①如有多台锅炉采用不同燃料,请分开说明;②如有不同类型锅炉,请分开说明;
注2:每栋建筑填写1张表格,如有多栋建筑或建筑内承租方超过5个,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加。
(三)二氧化碳排放量信息
表B-3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得方法
序号燃料品种获取方式活动水平数据获得方法
1外购电力———□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2外购热力———□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3天然气———□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4煤气———□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5液化天然气(LNG/NGL)□罐装□管道□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6液化石油气(LPG)□罐装□管道□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7柴油□有自备油库
□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无自备油库
8汽油□有自备油库
□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无自备油库
9燃料油□有自备油库
□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无自备油库
10煤油———□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11煤———□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12其他__________________□单据□计量□估算□其他______________
11(四)不确定性说明
表B-4不确定性说明
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及降低不确定性拟采取的措施附录C
上海市旅游饭店、商场、房地产业及金融业办公建筑年度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报告
排放主体(盖章):
报告年度:
编制日期:年月日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一)企业基本信息
表C-1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相关信息
企业全称组织机构
代码
注册地址区(县)
企业对应建筑名称和地址:建筑1地址
建筑2地址
建筑3地址
监测计划相关信息
监测计划类别□新计划□更新的计划
监测计划负责
人姓名部门职务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箱
联系人姓名部门职务电话手机传真电子邮箱
企业简述(成立时间、规模、所有权结构、子公司/分公司/母公司情况、运营现状等)注:建筑数量如超出3栋,或以上空白内容如不够,请自行加行加页描述。
(二)核算边界和排放设施信息
表C-2核算边界和排放设施信息
建筑名称:
地理边界相关信息
地理边界情况说明(如:建筑地块的“四至”情况、地块编号等)并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以“红线”标出建筑地理边界)
建筑相关信息
总建筑面积总层数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地上层数
地下建筑面积地下层数
标准层高建设完工年
空调面积采暖面积
其它特殊区域面积
建筑类型(可多选):
□办公建筑
□商业建筑
□宾馆建筑
□其他(请注明):_____________
核算边界内建筑使用情况(自用建筑面积;对外出租区域的建筑面积、位置、承租方、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自用建筑面积平方米;
出租情况:
1、承租方;建筑面积平方米;位置;
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2、承租方;建筑面积平方米;位置;
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3、承租方;建筑面积平方米;位置;
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4、承租方;建筑面积平方米;位置;
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5、承租方;建筑面积平方米;位置;
能源费用缴付方式。
排放设施相关信息
锅炉台数锅炉燃料品种①
锅炉类型②(可多选)□热水锅炉□蒸汽锅炉□其他___________
锅炉利用情况□独用□共用,共用单位______________如为共用锅炉,说明分拆方式:
空调系统利用情况□仅向边界内供冷热
□向边界外单位供冷热,边界外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如与边界外单位共用空调,说明分拆方式:
注1:①如有多台锅炉采用不同燃料,请分开说明;②如有不同类型锅炉,请分开说明;
注2:每栋建筑填写1张表格,如有多栋建筑或建筑内承租方超过5个,请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添加。
(三)监测实施情况说明
表C-3监测实施情况说明
是否与监测计划一致□是□否
监测计划是否更改□是□否
监测计划更改说明与相关附件
(四)排放量核算
1、电力、热力间接排放量核算
C-4间接排放量核算表
能源品种外购量(104kWh或106KJ)排放因子年度排放量(t)电力7.88t CO2/104kWh
热力0.11tCO2/106KJ
间接排放量
2、化石燃料燃烧直接排放量核算
C-5直接排放量核算表
序号燃料品种燃料消耗量单位热值含碳量低位热值碳氧化率
碳转换成
二氧化碳系数
年排放量
(t)
1天然气(m3)15.3t-C/TJ38.9×10-6TJ/m30.9944/12
2焦炉煤气(m3)13.6t-C/TJ17.4×10-6TJ/m30.9944/12
3管道煤气(m3)12.2t-C/TJ15.8×10-6TJ/m30.9944/12 4柴油(t)20.2t-C/TJ43.3×10-3TJ/t0.9844/12
5汽油(t)18.9t-C/TJ44.8×10-3TJ/t0.9844/12
6燃料油(t)21.1t-C/TJ40.2×10-3TJ/t0.9844/12
7一般煤油(t)19.6t-C/TJ44.8×10-3TJ/t0.9844/12
8无烟煤(t)27.4t-C/TJ23.2×10-3TJ/t0.9444/12
9烟煤(t)26.1t-C/TJ22.4×10-3TJ/t0.9344/12
10褐煤(t)28.0t-C/TJ11.9×10-3TJ/t0.94/12
11液化石油气(t)17.2t-C/TJ47.3×10-3TJ/t0.9844/12
12液化天然气(t)17.2t-C/TJ41.9×10-3TJ/t0.9844/12
直接排放量
17(五)排放量汇总
表C-6排放量汇总
排放类型排放量(单位:t)
间接排放
直接排放
总排放量
(六)不确定性说明
表C-7不确定性说明
列举可能引起不确定性的因素及为降低不确定性所采取的措施(七)其他说明
表C-8其它需要说明事项及附件
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八)真实性声明
表C-9真实性声明
声明陈述
本年度排放报告完整、真实、合法。如有不实之处,本单位愿负相应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特此声明。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
(企业公章)年月日
附录D
不确定性量化方法
对于核算某排放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总的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单个参数的不确定性累加得到。通过单个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到总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误差传播定律,二是使用蒙特卡罗或类似的技术,蒙特卡罗主要适用于模型方法,在此重点介绍误差传播定律法。对于排放主体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应用两个误差传播公式,一是加减运算的误差传播公式,二是乘除运算的误差传播公式。当某一估计值为n 个估计值之和或差时,该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采用下式计算:
∑∑==⋅=
+++⋅++⋅+⋅=
N
n
sn N
n sn
sn sn
s s sn sn s s s s c U U U U U 1
1
2
212
222211)()()()(μμμμμμμμ (1)
式中:
U c 是总的不确定性(%);
U s1…U sn 是n 个相加减的估计值的不确定性(%);μs1…μsn 是n 个相加减的估计值。
如某企业有两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排放量分别为30±2%吨和40±10%吨,根据(1)式误差传播公式可计算该企业二氧化碳总排放的不确定性为:
%
78.57004
.440
30)1.040()02.030(22≈=+⨯+⨯=
c U 当某一估计值为n
个估计值之积时,该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采用下式计算:
c U ==
(2)
式中:
U c 是总的不确定性(%);
U s1…U sn 是n 个相乘的估计值的不确定性(%)。
如某企业一年内褐煤消费量9000±5%吨,褐煤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2.1±10%吨二氧化碳/吨褐煤,根据(2)式,则该企业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为:
%
2.11%)10(%)5(22=+=c U
本内容由公益性质的“碳学会”微信公众号从网络搜集整理
旨在传播更多专业知识普惠大众,助力中国碳市场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
一、我们收录的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互联网,其中主要来自国家、各地方、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所、NGO、各碳资产管理公司、易碳家-中国碳交易网、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等官方网站上发布的正式文件,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我们虽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实际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果您对这些资料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通知“碳学会”,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看着“碳学会”真诚的小眼神,绝对不是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的哦!如果您有优秀的内容,“碳学会”也会帮您在公众号进行扩散推荐。
二、我们搜集的网络资料仅为资源共享、学习参考之目的,很难对其可用性、准确性或可靠性做出任何承诺与保证。无法对任何由于使用或无法使用我们提供的材料所造成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三、搜集的这些资料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原版权作者许可,任何人不得擅作他用!您可以复制、转载和传播本内容的任何信息,但务必在转载时注明来源,尊重其知识产权,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