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四年级美术计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53:19
文档

小学四年级美术计划

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重视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全册教材共有20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第2、3、5、6、10、11、12、15、16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第4、7、8、9、13、14、17、18、19、20课为设计应
推荐度:
导读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重视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全册教材共有20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第2、3、5、6、10、11、12、15、16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第4、7、8、9、13、14、17、18、19、20课为设计应
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重视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

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全册教材共有20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第2、3、5、6、10、11、12、15、16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第4、7、8、9、13、14、17、18、19、20课为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

3、本册教材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教学内容占较大比重。欣赏评述为随

堂教学,分布在课题之中。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手段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手段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教学目标

造型 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 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 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 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为丰富校园文化,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特长生,继续开展艺术团的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学生儿童画,创作画的训练.如本学期的科技节,做好学生的选拔和对学生相应的辅导,参赛工作。

5、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搞好我校的艺术特色,加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配合学校,区开展的活动,定期更换学校橱窗作品,定期指导学生画艺术走廊等。

周次起止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8.30 ---9.031、四季的色彩         2、生活中的暖色

2
29.06 ---9.102、生活中的暖色     3、生活中的冷色

2
39.13 ---9.173、生活中的冷色       4、快乐的人

2
49.20--- 9.244、快乐的人       5、自行车局部写生

2
59.27--- 10.01·5、自行车局部写生      6、猜猜我是谁

2
610.04--- 10.08国庆节 
710.11--- 10.156、猜猜我是谁         7、有趣的属相

2
810.18--- 10.227、有趣的属相        8、棋牌乐—棋篇

2
910.25--- 10.29        9、棋牌乐—牌篇

2
1011.01--- 11.0510、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11、画水果

2
1111.08--- 11.12 11、画水果

2
1211.15--- 11.1912、娇艳的花         13、 多姿多彩的靠垫

 2
1311.22--- 11.26  1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2
1411.29--- 12.03  15、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2
1512.06--- 12.10 16、亲亲密密一家子       17、 泥玩具

2
1612.13--- 12.17 18、漂浮     19、电脑美术——神奇的画笔

2
1712.20--- 12.2420、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补)   复习

2
1812.27--- 12.31             复习

2
1901.03---01.07             考试

2
2001.10---01.14  
第1课  四季的色彩(1课时)总01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

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    

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三)教学手段

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  

节的感受。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

  (1)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的季节。”           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二、新授

 (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三、分组活动。

 (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四、反馈 (以小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     

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早春之路》是一幅写实性、装饰性较强的日本画。画面主要使用了绿色和蓝色。嫩绿色的草地,把蜿蜒的小路送向了画面的深处,那一抹新绿还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将春的天空点缀得含情脉脉。

    (2)《夏》列维坦()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 

对这幅图的提示。)

《夏》画家使用了深浅不同的绿色,运用了细碎而完整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夏的生机勃勃,夏的明亮苍翠。透过夏日灿烂的阳光,白桦林以其丰富、深厚的绿色,展现了夏天的生命力,更显示了画家的激情。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

(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金秋》画面主要使用了黄色、橙色和红色,画面用色浓重。这是我国画家林风眠将中国画的写意情怀与西洋画的浓重色彩进行了大胆结合。在苍山的衬托下,亮丽、耀眼的黄色和橙色,将金秋的风韵渲染于纸上。水中的倒影给画面带来几分恬静,使画面热烈的颜色与幽深的意境完美地统一。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

(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冬猎》这是一幅冬日经典作品。主要用了棕色、土黄、绿色。画面深远的透视效果把我们的眼界带进了无边的冰雪世界。冬天里,似乎万物进入了休眠,天与地静静地孕育着春的力量。而画中人物则是静谧中动的分子。打猎归来的人们带着他们的猎犬,带着几分疲惫,进入画面左下角。顺着他们的路线抬眼望去。我们看到了在湖面上忙碌的人们,虽是渺小的身影但一样可以体会到冬日里人们忙碌的气氛。

五、拓展

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四季的

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四季的色彩

                  春——新生命一切都开始

                   夏——火红的色彩

                   秋——收获的金色

                   冬——雪白的主题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2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画一幅以暖色为主的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

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难点: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三)教学手段

教师:色卡、暖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学生优秀作业…

学生:暖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总02

(四)教学活动

一、教学手段

   布置课前手段内容:手段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

二、组织教学

    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

    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播放教学课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什么场合使用暖色?

三、研究活动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小组活动:

1分析自己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暖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四、艺术实践:

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给你的感受。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晶。

第二课时03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手段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手段。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什么是暖色?回忆点彩画法。

本课以涂色为主 要求:

1. 涂色要认真

2. 要适当地配些其它色,色彩要和谐、稳和。

3. 要体现主体与背静的关系。

4. 色彩不能太花、太乱。点评学生作业。继续完成。 

三、交流与互助 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学生交流。(演示)创造与表现。 

四、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作业。下次交。

五、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还想知道些什么? 

记录,手段下次的工具。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暖色

           暖色有:红色,黄色,橙色……

 

图片资料: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知道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认识色彩冷暖的相对性。(冷

暖 对性是对教材的补充) 

2. 能运用冷色调画一幅风景画。(给学生设置一个场景) 

3. 借助书本范画及自己手段的教具提高学生色彩什么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冷色调画一幅风景画。初步了解掌握冷色调的特点。 

难点:知道冷色调所表达的感受,提高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手段: 两个可乐罐,冷色为主图片油画棒,水彩笔,图画本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第一课时04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语言表述,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1.展示冷暖色手套

2.设置场景:师:老师怕冷,帮老师选个暖和的手套。

生:暖色的手套!设下疑问:为什么不是这个呢?

(板书———生活中的冷色) 

三、复习新课 :投影六色环,提问哪些是冷色暖色能联想到什么?

生:阳光,秋叶,火,节日,鞭炮……

四、传授新课

1.冷色的概念提问:那蓝色呢 ?生回答:(天空,大海,冰山上的蓝色阴影……)提问:绿色能联想到什么? 生回答:(田野,希望,幼芽…….)

提问:紫色联想到什么?生回答:(优雅的紫丁香,神秘的山洞,让人觉得寒

冷,清爽,宁静…师总结:这些叫做冷色:安静,清爽,寒冷,朴素,高雅…… 

2.冷色的相对性

展示三张色卡纸钴蓝,普兰,橘黄)

提问:钴蓝和普兰比较哪个暖? 湖蓝跟橘黄比哪个暖?

生回答,师总结:冷色不是绝对不变的3.色调概念

a.       展示教具图片,(凡高  松柏中的麦田)

师:里面有哪些颜色?哪些冷色?有没有暖色?它给我们什么感受?

生:安静朴素总结:有冷色多,也有少许暖色,以冷色为主,我们把它叫做冷色调的画

b.出示两幅画《麦田上的乌鸦群》《向日葵》。

学生回答:冷色调,暖色调 。

4.运用于生活(揭示课题)

a. 展示可乐罐(雪碧,旺仔)学生分辨冷暖色调。

b. 提问设置场景老师的房子还没有窗帘,天气冷了,请同学们帮老师选块布做窗帘。      提示:天气冷,要暖和。         生:暖色调的布 

五、布置作业:可是老师墙上没画,老师喜欢安静,清爽整洁的感觉,同学们帮

忙画一幅风景画送老师? 

要求:冷色调,完整构图,以海,河为主题的风景画(目的减少课堂构思时间,更快的进入状态,重点考虑颜色)个别辅导 。

六、点评:选三幅典型的进行点评,从冷色调应用出发。

第二课时05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l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应会: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         

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难点: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三)学习手段

教师:色卡、冷色为主的图片、教学课件《生活中的冷色》、学生优秀作业和绘画用具

学生:冷色为主的图片、绘画用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三)教学活动

布置课前手段:收集表现水的图片。

组织教学

一、导入:欣赏书中图片《水》。

二、组织研究活动

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

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

三、分析、交流活动。

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四、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

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五、艺术实践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手段好水盆、颜料、生宣纸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展示评价

l组织小组展示作业。

2组织评价作业。给自己的画起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图片资料:

板书

   生活中的冷色

冷色有:绿色,蓝色……

第4课   快乐的人 (2课时)06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

应会: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难点: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三)学习手段

各类线材,如不同颜色的铝线、铜线等,质地较硬的线材如粗铁丝不适合学生使用;辅助手段及工具,如大号螺丝、圆锥形瓶子等,尖嘴钳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兴趣

导入

一位名人这样说:“人们需要快乐,就像需要衣服一样。”

生活是快乐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最快乐的时候。

你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快乐吗?

 

学生主动参与表演各种快乐的动作,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人或多人表演。
感受

艺术作品

的美

出示多种线材。

提问:大家知道这些线有什么作用吗?

它们通过我的手就能把我们快乐的样子表现出来。

展示“快乐的人”线造型作品。

学生回答,如通电等。学生也会发散思维,回答如当绳子、当筷子等。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想法。

学生欣赏不同线材作品,充分感受线造型人物的美。

质疑

探究

出示线造型人和人物图片,对比观察讨论。

问题:

这些作品的相同点体现在哪里?

不同点体现在哪里?

学生分别从头、身体、四肢分析讨论线造型人物特点:概括、夸张。
小组

探究

相互

交流

结合书中图片分小组探究问题,每个小组分析一件线造型作品:

1. 线造型人的制作方法是怎样的?

2. 它们用了哪些装饰方法

3. 通过你们小组的分析,提示大家在制作中应注意些什么?组织交流探究结果。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并相互交流制作方法:

头缠绕成椭圆形、圆锥形等。

身体缠绕成空心圆柱形、实心圆柱形、单线或曲线形等。

四肢缠绕得要比身体细,同时注意关节部位的变化。用纸等手段装饰。

知识

提示

教师简单演示同时提示注意问题:

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线的连贯性,尽量不把线剪断,如果要剪断一定要注意线与线之间连接紧密。

学生观察,明确制作中的问题,把线造型人物做到神似。
方法

创新

探究新方法:教师提供大家一些辅助工具,如不同形状的矿泉水瓶颈、胶棒、大号螺丝等。

提问:根据这些辅助工具的形状,大家能想到它们的作用吗?

学生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圆锥体的矿泉水瓶颈为模具缠绕出人物的裙子,也可缠绕成大胖子等

大号螺丝可以做头、身体等。

设计

制作

布置作业,巡回辅导。

1.及时发现学生制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创造思维。

2.适当装饰作品。

学生运用各种制作方法制作一件线造型作品“快乐的人”,并进行适当的装饰。
展示

评述

把作品集中放在展台上学生自由参观交流。

组织评奖并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师予以及时积极的评价。

学生交流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评选出“造型奖”、“制作精美奖”、“最有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发表感想。

小结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快乐的人。就让我们用果戈理的一句名言结束这节课。

“快乐,是精神和肉体的朝气,是希望和信念,是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的信心,是一切都该如此进行的信心。”

——果戈理(俄)

 

感受快乐的意义。

第二课时07

一、激情引趣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二、小组探究

演示课件:雕塑家族的新成员——动感雕塑。

三、小组研究:

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欣赏书上名家作品:它欢乐的动作和真实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动感雕塑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哪里?

四、研究教材: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          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五、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制对性的指导。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等)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六、创作实践

七、提出作业要求:个人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八、展评:营造社区环境,作为背景,将学生作品展示其中。你在创作中遇见过什么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谁的造型最大胆?你最喜欢哪一组造型?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九、课后拓展:欣赏现代雕塑作品。

 

图片资料: 

板书:快乐的人,

       线条表示:人物的形体,动态,

第5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2课时)08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和线造型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三)教学手段:

白行车、图画纸、彩笔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活动

一、组织教学,手段上课。 

二、课件演示视频片段—引导出主题—自行车。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件同步展示): 

①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②你还见过哪些不同外形的自行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③再看这几幅图的区别,你能说说有什么不同(板书:整体—局部) 

提问:想不想画自行车?板书课题。自行车局部写生 

2、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上的学生作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3、课件展示几幅大师作品和部分学生作品,让学生讨论: 

这些画为什么画的好,那些地方不足等等。(要求注意观察线条的变化,粗细,浓淡等等) 

4、教师演示: 

从离自己身体最近的部位开始,把握好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具体画出零件之间的衔接关系,用丰富的线条画出局部特点。 

教师示范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板书) 

三、布置教室,实物写生。 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展示几幅局部画的较好的作品和一些整体较好的作品进行表扬。 

六、课外拓展: 课件展示新设计的自行车图片,要求学生课外发挥想象绘制未来的自行车。

第二课时09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组织教学。探究式学习活动

1、提问: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

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

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3、小组讨论:

你认为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些部分画得好?对你有什么启发?

4、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他们观察得很仔细、表现得很具体、线条画得很丰富

5、学生动手实践:布置作业。巡视辅导。

6、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7、课后拓展

展示几幅表现一组自行车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写生。

 

图片资料:

 板书:自行车局部写生

         自行车构造

          线条描写

文档

小学四年级美术计划

教材分析1、本册教材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为教与学的主线,以人文结构散点式为基本特征的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了综合性因素。重视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强调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偏重趣味性和活动性。2、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全册教材共有20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第2、3、5、6、10、11、12、15、16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第4、7、8、9、13、14、17、18、19、20课为设计应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