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0 次课
| 授课课题 | 第九章 风湿类疾病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 授课时数 | 2 | ||||||
| 课 型 | 理论课 | 教学方法 | 讲授 | ||||||
| 教学目的 | 1 、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2 、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辅助检查; 3、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预后和预防。 | ||||||||
| 重 点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 ||||||||
| 难 点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 ||||||||
| 授课班级 | |||||||||
| 授课日期 |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 月 日 | ||
|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督促同学们把手机收起来等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收起来,考勤。 【导入课程】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概述:定义、发病情况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介绍可能有关的因素(遗传、感染、激素、环境、药物)。 2.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病理 基本病变为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受损器官的特征性改变: 1.狼疮小体(苏木紫小体):为诊断的特征性依据。 2.洋葱皮样病变:尤以脾脏动脉为明显。 三、临床表现 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特点。 1.全身症状:发热、 2.皮肤与粘膜:最具典型特征者的表现为颊部蝶形红斑。 3.关节和肌肉:85%患者有关节受累,多表现为关节痛,呈对称性、间歇性,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 4.肾脏 肾受累最常见。 5.心血管 约30%患者有心血管表现,其中以心包炎最常见。 6.肺 约35%患者有胸腔积液。 7.消化系统 8.神经系统 其中脑损伤最常见。 9.血液系统 10.其他症状 四、辅助检查 重点介绍免疫学检查项目和意义。 (一)一般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 (二)免疫学检查 1.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 2.补体 3.免疫病理检验 (三)肾活检 五、诊断要点 目前普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诊断标准 六、防治要点 (一)治疗原则:病情活动且严重者,给予强有力的药物控制,病情缓解后则接受维持性治疗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强调疾病教育的意义(包括避免诱因、婚姻妊娠、分娩指导等) 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IVIG、控制合并症及对症治疗 七、预后
| |||||||||
| 课后小结: | |||||||||
| 参考资料及教具: 参考资料:1、唐省三 郭毅主编 临床医学概要(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教具:教材、多媒体、板图、模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