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学复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51:43
文档

2012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学复习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声学复习基础知识复习: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例: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___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___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___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___v液___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m/s合___km/h。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推荐度:
导读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声学复习基础知识复习: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例: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___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___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___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___v液___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m/s合___km/h。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声学复习

基础知识复习: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___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___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___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___v液___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m/s合___km/h。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m。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___,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类的听觉范围:___Hz~___Hz 

次声波:低于___Hz,超声波:高于___Hz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___(即粗细程度)。音调跟发声体___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___又记作___ 。结论:改变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就能改变___。

例: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___,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___。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___和___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___。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___。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___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以及东西的好坏。

例;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___来判定;高声大叫——指___;高音歌唱家——指___。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___。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___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dB 。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___处减弱、在___减弱、在___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___和传递___

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________ _处减弱噪声。人们以____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2、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___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_______ 。

3、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______产生的,靠___传播过来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___相似. 

4、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__的响度大,___的音调高。

5、小明正在收听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___  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___ (填“乐音”或“噪声”)。小明的眼镜脏了,拿到眼镜店用超声波进行清洗,说明超声波具有___ 。

6、“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7、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__  产生的,然后通过__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__  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8、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 

9、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________;  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__________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  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___(填“乐音”或“噪声”)。 

10、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________不能传声。“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轨道上向地面传回最后一段语音“经过一年的太空遨游,我的任务已经结束,……”这段语音是通过____________传回地球的。

11、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并用力敲击桌面,我们看到纸屑在桌面上“跳 舞”,同时能听到敲桌子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  ;  纸屑“跳舞”说明声音能传递___ 。  

12、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今年春节晚会上,现场播放了“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照片及《歌唱祖国》的音乐,这些信息是通过____________传过来的;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

15、当我们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能听到从壶内发出的声音,天翔同学对此作了专门的探究。

(1)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得尖厉。请你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来描述这个现象:随着瓶内水的增多,声音的____________。

(2)天翔想:这个声音是什么物体振动发出来的呢?他猜想,可能是水从高处落下时冲击瓶内水引起振动而产生的,也可能是水的振动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你认为还有其它的可能吗?请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填在后面的空格处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种可能)。

16、将以下做法中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分别填在题后的横线上(简要写出物理知识的内容,不要求解释)。

(1)拦河坝总是上部窄、下部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宇航员在太空即使很靠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进行交谈。____________;

(3)自行车的轴承上要经常加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__________________。

17、在图1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伴口技的手影节目《手影表演》,通过演员的双手和口技表演生动地演绎了两只鸟从相恋到生育、养子的全过程。观众听到的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观众从演员的口技表演中听着像是黄鹂鸟的叫声,是因为演员模仿了黄鹂鸟叫声的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 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一句是音调

3、 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 

A.关闭房间的门窗                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6、如图2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

D.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直接对话

8、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也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    】

    A.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B.在探究电阻中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来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C.在研究电阻的串联时,为了使研究更方便,我们通常用一个电阻来替代多个电阻

    D.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的磁场

9、下列情景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拦河大坝的截面上窄下宽呈梯形,应用了连通器原理

C.二胡演员在演奏中不时移动手指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琴声的响度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10、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

11、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

A.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B.鼓面振动发声,声波能传递能量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12、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的      【    】

   A.响度不同      B.振幅不同      C.音调不同      D.音色不同

13、如图2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

14、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一套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每个编钟的厚薄和质量有差异,乐师敲击这套编钟便可演奏出独具特色的美妙音乐。这些编钟在发声时主要不同的是      【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无法判断

15、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判断来的熟人是谁,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    】

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6、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

17、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8、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19、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20、(2008·成都市)图2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21、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 号太空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着名叫“鹰”的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完成了人类首次到达地球以外天体的壮举,图3所示为宇航员到达月球及在舱外工作的照片。下列关于登月舱和宇航员在月球上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登月舱在月球上的质量大于它在地球上的质量

B.登月舱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C.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在舱外,宇航员之间的对话需要借助于电子通讯设备,主要原因是太空中噪声太大

22、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时,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这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 】

A.碳-14测定        B.声波探测        C.电磁波探测        D.红外线探测

23、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D、真空不能传声。

24、下面列出了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可以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

A.城市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

B.在嘈杂环境中居住的居民,安装双层玻璃

C.超车时,超车司机鸣喇叭

D.张聪同学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量开得很大

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26、“……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2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28、市为全面推进文明城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下列措施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改善环境

    B.城区禁鸣——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开展“文明过马路”活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D.倡导“无车日”——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29、图4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30、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5),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同体可“传声

  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

  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被

  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31、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振幅不同

32、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手机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B.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减小噪声

  C.电磁波与声波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D.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34、如图6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次声波               B.无线电波

    C.可见光               D.紫外线

文档

2012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学复习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声学复习基础知识复习: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例: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___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___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___发声。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不能传声。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___v液___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m/s合___km/h。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