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方便而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如果那样,则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船 和 山 。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汽车可能是:①没动 ②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向西运动。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比路程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比时间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分类:按路径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运动快慢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速度的定义运用了比值定义法。
(3)速度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速度计算公式: , 变形公式:,,这三个公式中各量的单位有两种选用方法:①速度用m/s 路程用m 时间用s ②速度用km/h 路程用km 时间用h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生活中常用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大。换算:1m/s=3.6km/h 。
(6)识别图象:图甲是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图乙是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请你分析其中四个图像,分别表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d:变速(加速)运动。
5、变速运动:
(1)变速运动也用v=s/t来求速度,这个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由于物体在不同时刻、不同位置运动的快慢并不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与所选的路程和时间有关,因此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那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应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2)填填下面的速度:人步行1.1m/s ,自行车5m/s ,小汽车108km/h 光速和电磁波 3×108m/s
三、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推理,称作理想化实验。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揭示了“力”的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力。
3、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无关。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四、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力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共线”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若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5、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6、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正好相反)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则物体一定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____________方便而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结论________。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
3、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如果那样,则研究对象总是____________。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__。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则乙汽车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机械运动
2、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________的现象。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类:按路径可分为_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按运动快慢可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_________。速度的定义运用了_______定义法。
(3)速度的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4)速度计算公式:____________, 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公式中各量的单位有两种选用方法:①速度用_____ 路程用___时间用___②速度用_____ 路程用____ 时间用___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_____生活中常用单位_____,两单位中______大。换算:______________
(6)识别图象:图甲是物体的_____与______的关系图像;图乙是物体的_____与______的关系图像。请你分析其中四个图像,分别表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a: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5、变速运动:
(1)变速运动也用_______来求速度,这个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时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________。在变速运动中,由于物体在不同时刻、不同位置运动的快慢并不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与所选的路程和时间_______,因此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那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应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2)填填下面的速度:人步行_____,自行车_____,小汽车_______光速和电磁波_________
三、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如右图所示: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______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____________⑷伽科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___________,称作理想化实验。
3、牛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______)
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___________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会________________;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都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
C、揭示了“力”的本意,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__________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_______力。
3、惯性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_______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_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_________。
4、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______,绝不能说成“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而惯性定律是物体________________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四、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平衡条件可以用八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_______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力在_________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判断二力是不是平衡力的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若二力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二力平衡的定义:若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__________________状态,就是一对平衡力。
5、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如果物体在不受任何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则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则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如做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
6、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物体的受力情况:(与上面的判断思维过程正好相反)
(1)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则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