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盈余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盈余数据并非只是会计信息系统机械运行而输出的结果,影响盈余质量高低的因素有很多。盈余质量指具有可靠性的前提下,盈余信息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相关性,即可靠的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一般认为,盈余质量主要受到会计准则和制度本身的缺陷、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管理以及盈余本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说企业盈余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一、盈余质量的涵义
从国内来看,不同研究者的角度不同,对盈余质量也就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目前国内对盈余质量内涵的不同理解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1)强调盈余的真实性。认为盈余质量的好坏就是看盈余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状况。这类观点强调了报告盈余的真实可靠性,却未考虑盈余信息决策的相关性。现行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观,盈余作为核心的会计信息理应提供可靠且相关的信息,如果仅考虑可靠性而忽视了决策相关性,当然不够全面。
(2)强调盈余的现金保障性。侧重点放在现金上,认为能够带来现金流量的盈余是高质量的盈余。这类观点强调了盈余的可实现性,但却忽略了盈余的持续发展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同时强调盈余的现金保障性和持续发展能力。即一方面看盈余是否伴有现金流;另一方面看盈余是否有持续发展能力。这类观点较之前两种观点比较全面,但它其实暗含了一个假设,即认为企业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的,报表信息是真实可靠的,所以这类观点仍然不是很全面。
(4)强调盈余的决策相关性。这类观点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却忽略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可靠的信息又何谈相关?相关性应当是在建立在可靠性基础之上的相关。尤其是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越来越多,盈余信息应该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强调其相关性,单从相关性角度定义盈余质量就显得不够全面和严谨。
二、影响盈余质量的外部环境因素
1、影响。一个企业所在的行业,对企业的盈余及其盈余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该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是确定的支柱行业,那么该企业就会得到很多的优惠措施。这些优惠措施,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也有助于公司盈余质量的提升。
2、物价与利率变动。物价变动状况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也有重要影响。通货
膨胀严重的时期,高的会计盈余要剔除很大一部分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水分;而通货紧缩的时期,由于同样的货币代表相对较高的购买力,对企业往后的持续经营有保障,因此代表较高的盈余质量。利率水平主要是关系到上市公司的债务利息负担,因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利率水平高的时候,上市公司就应该尽量利用自有资金,以避免由于过重债务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利率水平较低的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负担比较低,此时就要增加债务,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3、社会监督。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是提高公司盈余质量的重
要制度。注册会计师行业被誉为商业信息质量的守望者,受社会公众委托担负着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审查责任。审计意见不会影响盈余本身的质量,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是影响盈余质量分析的因素之一。财政、税务部门、作为监督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监督检查职能,如果由于一些认识上的缺陷,监督力度不够,执法不严,监管措施不到位,都将导致上市公司较低的盈余质量。外部审计。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法规尚不健全,外部审计缺乏性,一些上市公司审计的实际委托人是公司管理层,他们在审计契约中掌控着审计机构的聘用及审计费用等内容,使得审计机构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即使审计人员发现上市公司有操纵盈余的行为,但可能迫于同业竞争压力而迁就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审计,是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要制度。
三、影响盈余质量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理论因素
(一)会计准则。已颁布的会计准则应该是企业各方利益均衡与妥协的产物,但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在组织下制定的,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必然更多
地考虑到的利益,难以达到各方利益的真正均衡,很容易形成“上有,下有对策”的局面,影响会计信息尤其是会计盈余信息的准确性。另外,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和认识对象的复杂性,使得各种准则本身就不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在这些准则的指导下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偏离实际情况。
(二)会计。在我国,会计由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在准则或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由于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可以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会计人员利用一系列的会计算出来的盈余就会产生差异。管理者会出于个人利益或企业利益对会计信息产生重大影响,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看法。
(三)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对同一经济事项,会计制度一般提供几种方法供会计人员选择,会计估计则更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由于会计应计制的差别导致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企业的不同选择都会对当期盈余产生影响。
四、影响盈余质量的公司内部特征因素
1、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公司治理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同主体的利益都与盈余信息密切相关,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整个公司的经营决策和经营行为,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和盈余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可能使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虚构经营业务或者滥用会计,对盈余进行操纵;而好的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约束经营者,使其与股东的目标一致,从而抑制经营者降低盈余质量的行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保证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自然也是影响盈余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会计盈余质量的提高。
2、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1)股权构成比例。在股权高度集中
的情况下,大股东有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对盈余信息进行影响;(2) 股份持有主体。尽管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但仍存在着国家股股东缺位的问题,由于缺乏所有者的有效监督,拥有会计决策权的公司管理当局往往按着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滥用会计,甚至虚构会计事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从而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董事会特征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董事会作为联结股东与经理层的
纽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董事会特征对董事会的治理效率有很大
影响,而董事会治理效率又直接关系到公司业绩和股东利益,这无疑会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产生重要影响。(1)董事会规模。Beasley 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财务报告虚假成正相关。董事会规模越大,这会影响董事会在决策中的沟通与协调,降低董事会决策效率,增加沟通成本,使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增大,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2)董事会结构。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董事、经理还是由控股股东委派而来,其代表股东行使的权力过大,甚至出现了不少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情况,总经理取代了董事会的部分职权,自己管理评价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内部控制人,使得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全丧失效力。
4、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目标:一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二是保
证企业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从这两个目标可以看出,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不仅仅是企业一种自愿自觉的行为,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与义务,是企业对外部利益集团负责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其内部控制目标,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才能提升公司盈余质量。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也是保证公司盈余质量的重要制度安排。
5、审计委员会。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能够提高会计盈余质量,审计委员会规模的扩大能够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有效运作的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提示要对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运作状况给予足够的关注。审计委员会的性对盈余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的行为显著要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显著要高。
五、影响盈余质量的公司内部经营活动因素
1.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公司盈余质量高低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高质量的预算制度,合理安排制造费用,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在发展主营业务能力的同时尽量缩减期间费用等等,这些对提高盈余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2.经济收益能力。经济收益是指公司在期末和期初拥有同样多的资本前提下,公司成本核算期内可以分配的最大金额。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盈利能力有强有弱,影响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此盈余质量有优劣之分、变动趋势有好坏之别。当期盈余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可以进行同行业的横向比较,也可以同一企业进行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盈利能力是盈余质量的一个核心,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盈利能力,盈余质量才有保障。盈余的不同成分具有不同的持续性,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收益占主导的企业才能保持未来现金流量的持续与稳定,相应盈余质量较高,而一次性收入只能增加当期的收益,从而降低了盈余质量。产业内良好的竞争优势决定了公司未来长期的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研发费用和维持适当的广告投入提高了公司的后劲,相应保证了公司的未来盈余。
3、关联交易
关联方交易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有正反两方面,对盈余质量不利的影响主要是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可以通过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一次性或偶发性的非经营性交易,调整利润,这种情况广泛存在于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的关联方交易中;通
过不合理的关联定价,关联方交易价格越是接近市场价格,其盈余质量越高;反之,则盈余质量越低。这种行为受利的只有关联方的大股东,而受损害的则是中小投资者。
加个总结(现在字数还不够)
参考文献:
[ 1] 葛家澎,林志军.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 .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 2] 袁淳. 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M]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 3] 程小可. 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M]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 4] 侯晓红.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六维分析[ J] . 财会月刊,2006. 9.
[ 5] 薛爽,王鹏. 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内部因素分析[ J] . 会计研究,2004. 3.
[2]卜华王春梅: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6.10
[ 3 ] 佟岩 王化成:关联交易、控制权收益与盈会计研究[J],2007.2
[4]季泽:企业盈余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以农业类上市公司为例.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6
[5]田静:中国A股上市公司应计质量实证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