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护理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50:35
文档

护理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护理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一、确定输血后,由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
推荐度:
导读护理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一、确定输血后,由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
护理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一、 确定输血后, 由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 “临床输血申请单” 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 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一) 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 

(二) 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有效期; 

(三)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五、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 、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 Rh 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六、输血时: 

(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二)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 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 治疗和急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 2路,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以便查找原因。

(六)执行后在医嘱单、护理记录单、输血登记本上双签全名及执行时间,将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填写在输血登记本上。 

(七)输血完毕后,将血袋用黄色医用垃圾袋包装后用专用密封箱送回血库。 

(八)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血库保存。

七、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卡、 “腕 带”识别外,清醒患者还应使用“开放式提问”的识别方法询问患者姓名。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可通过询问家属进行识别。

八、输血反应的预防 

(一)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大 量破坏而引起溶血,库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而引 起反应。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 30min 内输入,避免久放致使血液变质或污染。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血液必须经二人以上核对后方可给患者输入。认真查对血袋有无破损、 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如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色, 界限不清,提示可能有溶血,不能使用。

(三)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其他药物,如钙剂、酸性及 碱性药物和高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四)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注射用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滴速,对患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或年老体弱、婴幼儿等患者输入的速度宜慢。 

(六)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如有发热、过敏、溶血等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保留余血24小时, 以备核查。 

            参照依据:2000年10月01日起实施的由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2015年5月修订

文档

护理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护理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一、确定输血后,由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一)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