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汉长安城遗址-基本信息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52:32
文档

汉长安城遗址-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西汉都城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西安市。年代:公元前2O2年~公元8年。发掘年代:1956年至今。汉长安城遗址-简介 汉长安城遗址是西汉时期的都城遗址,位于现在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汉长安城的城墙均为板筑土墙,墙高8米,墙基宽16米。东城墙长594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4550米,北墙长5950米,共有12个城门。城内分为9个市区,街道宽阔平整,规划整齐。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是汉长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宫殿群。长乐宫位于城的东南部,周长约10公里。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部,周长约
推荐度:
导读地理位置:西汉都城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西安市。年代:公元前2O2年~公元8年。发掘年代:1956年至今。汉长安城遗址-简介 汉长安城遗址是西汉时期的都城遗址,位于现在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汉长安城的城墙均为板筑土墙,墙高8米,墙基宽16米。东城墙长594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4550米,北墙长5950米,共有12个城门。城内分为9个市区,街道宽阔平整,规划整齐。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是汉长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宫殿群。长乐宫位于城的东南部,周长约10公里。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部,周长约
地理位置:西汉都城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西安市。 

年 代: 公元前2O2年~公元8年。 

发掘年代: 1956年至今。 

汉长安城遗址-简 介

  

汉长安城遗址是西汉时期的都城遗址,位于现在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汉长安城的城墙均为板筑土墙,墙高8米,墙基宽16米。东城墙长594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4550米,北墙长5950米,共有12个城门。城内分为9个市区,街道宽阔平整,规划整齐。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是汉长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宫殿群。长乐宫位于城的东南部,周长约10公里。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部,周长约11公里。仅长乐、未央两宫就占去汉长安城内一半面积。建章宫在城外的上林苑,占地也十分广阔。 

汉长安城遗址-意 义

  

汉长安城遗址的发现,究明了汉代长安城的布局和结构,为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汉长安城遗址-详细介绍

  

汉长安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西北约5公里处未央区汉城乡。面积36平方公里。西汉都城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汉以后,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等相继以汉长安城为都,从汉初建城到隋文帝开皇二年(582)迁都大兴城,历时近800年。汉高祖五年(前202),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改名为长乐宫,将都城从栎阳迁于此。萧何又主持修建了太仓和武库。汉惠帝元年(前194)开始修建长安城墙。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开凿昆明池和上林苑,前后历时90年。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高12米,宽12~16米;墙外有壕沟,宽8米,深3米。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或称为"斗城"。全城共有12个城门,每门3个门道。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城内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未央宫由前殿、椒房殿等40余个宫殿组成。现存遗址主要有:(1)城墙,周长25700米,基宽12~16米,最高处残高近10米;(2)未央宫前殿遗址,东西200米,南北350米;(3)椒房殿遗址,东西150米,南北200米;(4)官署遗址,东西150米,南北70米 ;(5)少府遗址,东西210米,南北80米;(6)天禄阁遗址,边长20米,高10米;(7)石渠阁遗址,东西80米,南北90米,高8米;(8)武库遗址,东西70米,南北350米;(9)桂宫鸿宁殿遗址,边长50米,高7米;(10)罗寨遗址,东西400米,南北500米;(11)樊寨遗址,东西100米,南北100米;(12)讲武殿遗址,边长25米,高17米;(13)楼阁遗址,东西700米,南北190米;(14)未央宫夯台遗址,东西10米,南北25米,高9米。汉长安城及城内宫殿遗址,曾出土大量建筑材料、汉俑、简册、秦汉封泥等珍贵文物,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汉长安城的修建经历了三个时期。汉高祖时,将秦代的兴乐宫更名为长乐宫,又建起了未央宫,北宫和武库。汉惠帝又分5次完成了长安四面城墙的修筑工程,并建成了东市和西市。第三个阶段是汉武帝时期,在长安城内增筑了桂宫和明光宫并扩修北宫,城西南扩充了上林苑,并开凿昆明池。这是汉长安城市建设的鼎盛时期,西汉末王莽时期,在城南修建起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西北郊约3公里的汉城乡一带,其平面开头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四面城墙除东城稍直外,其余三面均有曲折。南城墙在修筑时,沿着已修好的长乐宫和未央宫营建,使南墙东半部向内收缩,这就使之呈现出南斗六星的形状。 

    汉长安城的城墙高大结实,汉惠帝前后用了5年时间才修筑而成。至今地表其东南埂尚较完整,残存最高达8米。墙体全部以夯土板筑而成,宽厚结实,夯层清晰可辨,高大结实的城墙和护城壕构成了汉长安城的防御体系。 

    汉长安城四面有3座城门,每座城门大小不一,但都依据严格的规制设计,这街道在城内交错纵横,将长安成分割成了大小不等的一块块方形或长方形区域,宫殿区约占全城面积的1/3。主要建筑是目前保存遗址的未央宫前殿,位于城的西南部,又称西宫,为当时朝廷正式的朝会之所。它利用龙首原的高台作殿基,体现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和地位。

城墙、城门和街道  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根据遗存,高度在12米以上,基部宽度为12~16米。墙外有壕沟,经发掘,宽约8米,深约3米。由于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必须迁就两宫的位置,所以南面城墙有多处曲折。北面城墙因河道的关系,更有许多曲折、偏斜之处。因此,后世有所谓“城南为南斗形、城北为北斗形”的附会。经实测,其长度东面城墙约6000米,南面城墙约7600米,西面城墙约4900米,北面城墙约7200米。四面总长合汉代六十二里强。城内总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

全城四面各 3个城门。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西面自南而北为章城门、直城门、雍门;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发掘工作证明,每个城门都有3个门道,各宽6米,恰好等于当时4个车轨的宽度。这就是文献记载的所谓“三涂洞开”,“方轨十二”。除霸城门、覆盎门、西安门、章城门因入门不远便是长乐宫和未央宫而外,其余8个城门都有1条大街通入城内,全城共大街。名称可考的,有章台街、香室街、夕阴街、华阳街、街、尚冠前街等。大街均成直线,互相交叉,会合,形成许多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最长的是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次是宣平门大街,长3800米。最短的是洛城门大街,长85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各条大街的宽度均在45米左右,其间有两条排水沟,将全街分为平行的3股。中间的一股宽约20米,两侧的两股宽各约12米。据记载,中间的称“驰道”,是专供皇帝行走的。

宫殿和武库  长乐宫在城的东南部,又称东宫。汉初皇帝在此视朝,惠帝以后改为太后所居。系由秦代的离宫改建而成,平面形状不甚规整。据勘探,周围筑墙,全长在1万米以上,合汉代二十余里;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六分之一。据记载,四面各设一门,称司马门。东面和西面的司马门外有阙,称东阙和西阙。宫中主要建筑物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部,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处。据勘探,平面呈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周长合汉代二十一里。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城内总面积七分之一。据记载,四面各有一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诸侯来朝,入自东阙;士民上书,则诣北阙。宫内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麒麟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椒房殿、昭阳殿、柏梁台、天禄阁、石渠阁等。据勘测,前殿居全宫的正中,基坛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00米,北端最高处高约15米,是利用龙首山的丘陵造成的。

武库在长乐、未央两宫之间,安门大街的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四周筑围墙,东、西墙各长320米,南、北墙各长880米。共有7个仓库。最大的1个长230米,宽46米,分隔为4个库房。库房中原设有放置兵器的木架,木架本身已朽坏,排列有序的础石尚存。

 桂宫在未央宫之北,西面靠近城墙。经勘探,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880米,南北约1800米,四面筑围墙。据记载,北宫和明光宫各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北,但迄今尚未究明其范围。建章宫在西城外,已勘察其位置和范围。据记载,宫的正门在南面,称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外和东门外亦有阙,各称北阙和凤阙,后者至今尚遗留在地面上。宫中主要建筑物有前殿、骀荡宫、娑宫、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井干楼等。北部有太液池,形迹可辨;池北有石鱼,已发现。

 民里和商市  住宅区以“里”为单位,有“闾里一百六十”的记载。名称可考的,有“尚冠里”、“修成里”、“黄棘里”、“宣明里”、“建阳里”、“昌阴里”、“北焕里”、“南平里”、“大昌里”、“戚里”、“宜里”、“当利里”、“棘里”、“南里”、“嚣陵里”、“假阳里”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城的北部,靠近宣平门一带。据记载,少数权贵人物的邸宅在未央宫北阙附近,称“北阙甲第”。

 据记载,长安有九市,其位置在城的西北部,雍门附近,横门大街的两侧。三市在街东,称东市;六市在街西,称西市。调查中发现,地面上散布着许多钱范和陶俑,说明这里有手工业作坊。

 南郊礼制建筑、上林苑和昆明池  王莽执政时,在长安建立明堂和辟雍,同时又兴建灵台。建立新朝以后,又大兴土木,建造宗庙,即所谓“九庙”。辟雍和九庙的遗址已在安门和西安门外的南郊发现,并经全面发掘。它们是按照儒家的传统礼制和当时流行的阴阳五行的学说设计的(见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遗址)。

 上林苑为秦都咸阳时所建,汉初荒废。汉武帝时收为宫苑,并大事扩充,其范围包括长安城外东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周围200多里。苑内有离宫别馆数十处,所遗瓦当往往印有“上林”字样。在长安城的西南约 2公里,发现了一处宫观遗址,出土许多窖藏的铜器,所刻铭文说明都是上林苑中所用之物。

 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为了训练水军与昆明国作战,并解决都城水源不足的问题,在长安城西的沣水与水之间开凿昆明池。经勘察,昆明池的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北部的一处高地是当时池中的岛屿,应是豫章馆之所在。池址附近至今遗有石雕人像一对,东面的为牵牛,西面的为织女。池址周围发现了许多建筑物的基址,应为上林苑中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宫观遗址。

 东汉及其以后的长安城  东汉建都雒阳(见汉魏洛阳城遗址),但长安称西都或西京,仍是一个重要的城市,献帝时曾一度迁都于此。西晋末年,愍帝亦曾在此建都。此后,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在这里定都。隋代新建大兴城(唐代复称长安)为都城以后(见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西汉以来的长安城遂废。

 发掘工作证明,西汉长安城的城门、宫殿、武库及城南的礼制建筑等,都是在新莽末年及其以后的战火中被毁的。有些城门如宣平门,曾经多次重修,在东汉、魏晋、五胡十六国时期及西魏、北周以迄隋初,一直被继续沿用。东汉的五铢钱、东汉末年的“董卓钱”、后赵印有“石安”字样的砖、北周的“五行大布”钱和隋代的五铢钱等,在宣平门的各个时期的堆积层中被发现,说明东汉及其以后长安城的历史,与文献记载相符。

文档

汉长安城遗址-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西汉都城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西安市。年代:公元前2O2年~公元8年。发掘年代:1956年至今。汉长安城遗址-简介 汉长安城遗址是西汉时期的都城遗址,位于现在西安城西北10公里处。汉长安城的城墙均为板筑土墙,墙高8米,墙基宽16米。东城墙长5940米,南墙长6250米,西墙长4550米,北墙长5950米,共有12个城门。城内分为9个市区,街道宽阔平整,规划整齐。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是汉长安城最著名的三大宫殿群。长乐宫位于城的东南部,周长约10公里。未央宫位于城的西南部,周长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