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考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 得分 |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 评卷人 | 得分 |
| 一、单选题 |
A.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可以用湿抹布盖灭
B.被重金属污染的食品,加工成牲畜的饲料
C.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刻打开换气扇通风
D.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制品,可以使其光亮洁净、更耐用
2.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制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下列有关古代文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术属于化学工艺
B.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
C.春秋战国就会冶铁炼钢
D.西汉时期就会湿法冶金
3.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化合物(○表示一种原子,●表示另一种原子)
4.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测量反应前(to)、反应中(t1)、反应后(t2)三个时刻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得到质量分数分布图分别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丙、丁是生成物
B.t1时刻,容器内甲和丁的质量比为5:7
C.若丙是Cu、丁是CO2,则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D.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00g,如果再增加20g甲,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
5.央视《新闻联播》2017年5月18日报道: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成功试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化学式:CH4•8H2O),常温下可放出大量甲烷,其分子呈笼状结构,犹如用水分子“纺织”的笼子,而每个笼子中“关”着一个甲烷分子。下列有关甲烷水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烷水合物属于混合物
B.甲烷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
C.一个甲烷水合物分子由29个原子构成
D.常温下甲烷水合物放出甲烷属于化学变化
6.下列有关水(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100%
7.现有①氯化钾;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三种物质,将其分别与氯酸钾混合后加热,能使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加快的是
A.只有② .有①和② .有②和③ .有①②③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B.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PM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 评卷人 | 得分 |
| 二、填空题 |
① 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 的数值为______。
② 镓原子失去最外层 3 个电子形成离子,写出镓离子符号:______。
③ 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常用 GaCl3与 NH3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运送飞船长征二 F 型火箭使用的推进剂发生反应:C2H8N2+2N2O42CO2+4X+3N2,则X 的化学式_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三、实验题 |
(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b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步主要操作: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②熄灭酒精灯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将药品装入试管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⑦塞好橡胶塞,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其操作顺序是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有_____处;若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铁丝燃烧现象是______,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变成了紫红色,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可用大理石石块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已知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应该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有_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四、推断题 |
(1)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保持E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
(4)若反应③中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请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2.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都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C、D均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C后,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_ ,B _________ ;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3)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 评卷人 | 得分 |
| 五、流程题 |
(1)气体X的名称是________;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
(2)反应Y需控制温度在0~5°C,可将反应容器放在________中,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产物是CaO2∙8H2O,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 OH)2杂质,原因是______;
(3)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4)为测定制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设计的实验如下:称取晶体样品50g,加热到220°C充分反应(方程式为,杂质不发生变化),测得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2g,请计算样品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_______。
| 评卷人 | 得分 |
| 六、计算题 |
(1)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克?
(2)剩余固体中各成分及质量是多少?
参
1.A
【分析】
本题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
【详解】
A、不慎将酒精灯打翻,可以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符合题意;
B、被重金属污染的食品,不能加工成牲畜饲料,因为最终还是会对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不符合题意;
C、家中天然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有可能会静电起火导致爆炸,应该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不符合题意;
D、铝制品因为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耐腐蚀,如果用钢丝球擦洗,会破坏氧化膜;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打翻酒精灯使用湿抹布盖灭,不能用水浇灭。
2.A
【详解】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术主要与物理学有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此选项正确;
C、春秋战国就会冶铁炼钢,此选项正确;
D、西汉时期就会湿法冶金,此选项正确。
故选A。
3.C
【详解】
A、反应前的两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反应后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后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空隙;故B正确;
C、本反应前为两种物质,反应后为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为化合反应;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因为为化合反应,故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4.C
【分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0%﹣0%=40%,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1﹣39%﹣54%=7%,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21%﹣7%=14%乙是反应物;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54%﹣22%=32%,丙是生成物;反应前丁的质量分数为1﹣22%﹣21%﹣40%=17%,丁的质量分数增加了39%﹣17%=22%,是生成物。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甲乙是反应物,丙丁是生成物,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时刻,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分数为40%﹣20%=20%,参加反应甲和生成丁的质量比为40%:22%=20:11;则生成的丁的质量分数为11%,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0%:(11%+17%)=5:7,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若丙是Cu、丁是CO2,反应物之一是氧化铜,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40%:14%=80:28,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时符合此质量比,则该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则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为100g,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40%:14%,如果再增加20g甲,则60g:21g=40%:14%,则甲与乙可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5.A
【分析】
A.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D.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详解】
A.甲烷水合物的化学式为CH4•8H2O,可见它是一种纯净物,故错误,符合题意;
B.甲烷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4+8×18=160,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甲烷水合物的化学式CH4•8H2O可知,每个甲烷水合物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8个氧原子,共29个原子构成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烷水合物与甲烷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常温下甲烷水合物放出甲烷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6.C
【详解】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B、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正确;
D、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错误;
故选C。
7.C
【详解】
能使KClO3的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应该选取催化剂,KClO3的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能加快它的反应速度,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锰,正好可以作为KClO3分解的催化剂。故选C。
8.C
【详解】
A、燃放烟花爆竹有粉尘产生,会产生PM2.5。正确。
B、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正确。
C、PM2.5的颗粒大小比分子大的多。错误。
D、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小颗粒物,正确。
故选C。
9.31 Ga3+ H2O
【详解】
① 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 的数值为2+8+18+3=31。
② 镓原子失去最外层 3 个电子形成离子,镓离子符号:Ga3+。
③ 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常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制得,同时生成一种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镓和氯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0、8、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10.
(1) 长颈漏斗 水槽
(2)
2 C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导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3)AD
【分析】
(1)
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仪器b的名称是水槽;
(2)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⑦①⑤⑥②;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有: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倒流至试管底部炸裂试管且试管口应有一团棉花,防止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故不足之处有2处;
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需要留少量的水,故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故选C装置;
铁丝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用排水法方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变成了紫红色,原因是导管口没有塞一团棉,使得高锰酸钾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水变成紫红色;
(3)
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择的收集装置为D。
11.催化作用 氢分子或
【分析】
由题意A至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结合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则A为双氧水,C为水,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B是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E为气体,结合第(4)小题反应③中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该反应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则D是氧气,F是铁,G是四氧化三铁,C为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E是氢气,经验证,以上物质的推断合理。
【详解】
(1)由分析可知,B是二氧化锰,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2)保持E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或;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12.H2O2 2O2O22H2O+O2↑略 2+O22H2O分子构成不同
【详解】
试题分析:(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B为水;
(2)反应①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③反应为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双氧水和水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由于分子构成不同,一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故他们的性质差异很大.
考点:物质推断。
13.二氧化碳 过滤 冰水混合物 2O+H2O2=CaO2∙8H2O氧化钙过量,且Ca( OH)2微溶 216 1:10 86.4%(详见解析)
【详解】
(1)碳酸钙高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气体X是二氧化碳;通过过滤可除去难溶于水的固体物质,故将过氧化钙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是过滤;
(2)反应Y需控制温度在0-5°C.可将反应容器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产物是CaO2∙8H2O,化学方程式为:CaO+7H2O+H2O2=CaO2∙8H2O;获得的过氧化钙晶体中常含有Ca( OH)2杂质,原因是氧化钙过量,且Ca( OH)2微溶;
(3)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6×2+8×18=216;H、O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10)=1:10;
(4)设生成3.2g氧气时,参加反应的CaO2∙8H2O的质量为x。
,解得x=43.2g
样品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为:=86.4%
14.
(1)45g
(2)KCl:29.8g;MnO2:45g
解:设氯酸钾质量为x,氯化钾质量y。
x=45g,y=29.8g,二氧化锰质量90g-45g=45g
答:氯酸钾质量45g,剩余固体中氯化钾29.8g,二氧化锰45g。
【分析】
(1)
见答案
(2)
见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