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课题 | 动物的脸 | 课型 | 新授 | |||
| 教学目标: | ||||||
| 认知目标: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话表现的特殊效果。 技能目标: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 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教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来呢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新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纸情。培养学生形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 ||||||
| 教学重点、难点: | ||||||
| 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国画艺术表现的方法及美丽。学习国画形式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进行表现。 难点:在创作中如何抓住动物特征以及对水墨的控制。 | ||||||
| 教学方法与手段:欣赏指导、探讨研究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教学准备:课件、水墨画用品。 | 水墨画用品。 | |||||
| 一、游戏导入: 1、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用布盖着的动物玩具:请你们闭上眼睛把玩具身上的布拿下来,并摸摸玩具的脸部,猜猜它是哪些动物,讨论一下,说出理由。 小结:在我们游戏的过程中,大家都是通过玩具脸部的特征来判断出是哪种动物的,看来不同的动物其脸部的特征也各不相同。 2、揭示学习内容:7、《动物的脸》。 | 分小组做游戏,共同分析、讨论本小组动物玩具的脸部特征。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感官刺激了解动物脸部的不同特征。 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 ||||
| 二、研究动物们的脸部特征。 请你把动物的图片拿出来,和组里的同学一起观察讨论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 | 观察课前准备的动物图片资料,与本组同学讨论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 | 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为画好动物的脸做准备。 | ||||
| 三、向大师学习 1、打开书第14页,欣赏书中的猫头鹰照片和画家黄永玉的国画作品。提问: (1)猫头鹰照片和画家黄永玉的国画作品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不同地方? (2)国画作品中的笔墨有什么特点? | 欣赏书中照片和国画作品。 分析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不同(夸张了猫头鹰的眼睛、眉毛等特点) 仔细观察猫头鹰的造型特点(椭圆形的身材、圆圆 | 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是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 | ||||
|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小结:整幅画浓淡相依,干湿交融,画面富于变化。 | 的眼睛、长长的眉毛)和笔墨特点(湿笔渲染有蓬松感,胸部绒毛干皴擦,墨色有浓淡变化)。 | |||||
| 四、我们来画画 1、以牛脸为例,师生共同研究画牛方法:(1)分析牛脸的特征。 (2)牛脸的这些显著特征怎样用笔墨表现才恰当呢? 2、根据牛的图片演示牛脸的画法步骤: (1)中锋谈墨勾出牛头的外形。 (2)中锋浓墨画牛眼与牛角。 (3)侧锋淡墨渲染脸部花纹。 (4)侧锋淡赭石色渲染牛鼻。 3、教师示范绘画。 4、作业:请你抓住动物脸部特征,用适当的笔墨表现出来。 | 讨论回答牛脸的特征:倒葫芦状的牛脸、月牙形牛角、圆圆的鼻孔、树叶形耳朵、或眯成弯弯的或瞪成铃铛状的眼睛。 自己用笔墨在小张宣纸上体验。 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回答老师的问题(将体验的小张宣纸拿到展示台上) 观察、体会。 观察分析自己准备的图片,用国画的形式大胆表现。 | 学习用国画的形式对动物的脸部进行夸张变形。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 ||||
| 五、展示评点 组织学生展示,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织评价:是否抓住特征,水墨运用得是否有趣。 | 学生互评,在集体评价。 | 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 ||||
| 板书设计: 动物的脸 牛脸的画法步骤: 1、 中锋谈墨勾出牛头的外形。 2、 中锋浓墨画牛眼与牛角。 3、 侧锋淡墨渲染脸部花纹。 4、 侧锋淡赭石色渲染牛鼻。 | ||||||
| 授课日期: 月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