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总课题 | 第四单元 | 总1课时 | 第1课时 | ||
| 课题 | 《国宝大熊猫》 | 课型 | 新授 |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大熊猫的珍奇、可爱,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2 、学习本文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条理清晰地进行说明; 3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 |||
| 过程与方法 | 1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大熊猫的图片和资料,增强热爱动物的意识; 2 、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等知识。 | ||||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 ||||
| 教学 重点 | 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 ||||
| 教学 难点 | 根据内容需要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体会课文形象、生动又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 ||||
| 教学过程 | |||||
| 教师(学生)活动内容及方式 | 复 备 |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动物作为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回答) 刚才同学讲到世界各地的许多动物,那么你们知道在动物界中我国的“国宝”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提问: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大熊猫?(学生回答) 师归纳:刚才几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介绍了大熊猫,讲得都不错。老师这里有两段关于大熊猫的视频短片,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教师播放关于大熊猫的视频短片) 师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那么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叶永烈的《国宝——大熊猫》,近距离地观察大熊猫的神奇世界。 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 1、走近作者: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补 充作者的照片和简介。 2、检查生字词: 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需要积累的字词,请一学生用 说的方式完成,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答案。 3、学生自由交流读过本文的感受。 三、自渎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问题。(多媒体显示问题) ①文中告诉了我们有关大熊猫的哪些知识? ②文章抓住了大熊猫的什么特征来说明的? ③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学生小组讨论,明确。教师板书作结 四、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标题解读 标题中的“大熊猫”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国宝说明了“大熊猫”的珍贵。那么文章中那些地方体现了“大熊猫”的珍贵?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同桌间讨论交流。教师予以适当点拨。 2、方法探究 文章紧紧围绕是我国国宝“大熊猫”这个中心进行说明,在结构上按照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材料的,那么文章为了说明清楚国宝“大熊猫”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把它们找出来,想一想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明确。 3、语言感悟 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说明文具有准确性的特点,那么作为科普说明文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呢? ①学生活动:找出文章中关于大熊猫外型特征的描写句,试比较课文第6段和《辞海》中对大熊猫形体的不同说明,讨论这段文字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多媒体显示问题) 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辞海》 ②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品析,进一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注:学生相互评价) ③归纳总结:如何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明确: 1)准确使用形容词和动词,增强说明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巧妙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3)科学使用副词增强说明文的准确性。 五、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学生活动 为保护珍稀动物大熊猫提出自己的想法。 1、请你谈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围绕大熊猫的濒临灭绝的生存现状,阐述自己的观点。 2、讨论:根据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以及课外查阅的资料,请你谈谈应当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六、布置作业 1、写一写:把大熊猫当作你的朋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问候和关心。 2、说一说:参观动物园的大熊猫或观看专题片《国宝——大熊猫》,结合课文上学到的知识,在小组里向同学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大熊猫。 3、活动与探究 如果你在本次学校组织的“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中担任组长,那么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并设计一份宣传方案,进行一次社会宣传活动。 | |||||
| 板书 设计 | |||||
| 教学 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