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每次考试,计算题占50分,达到全卷分数的一半,一定要重视;
(2)由于考试时间有限,计算量不会很大,但是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
(3)重点是第二、三章(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是计算题的高频考点,占了计算题总分的一半以上,应足够重视;
(4)计算题应抓住平时上课的习题做好复习,一定要理解,因为每次考试都会把数字改变一些。
(5)历次考试的计算题,总结如下,请好好对比学习。
一、高低点法(极为重要,平均每两次考试就出现)
总结:(1)先找出高点和低点,高低点以业务量为标准,并不是以成本费用为标准;
(2)代入公式,求b,再求a;
(3)写出性态模型,代入预测的业务量x,求出预测的成本y。
1、某企业A产品2009年1、2季度各月的维修费与维修工时的历史资料如下:
| 项目 | 1月份 | 2月份 | 3月份 | 4月份 | 5月份 | 6月份 |
| 维修工时(小时) | 1700 | 1820 | 1200 | 2000 | 1800 | 1900 |
| 维修费 | 2200 | 2750 | 2200 | 3000 | 2500 | 2700 |
(2)假如7月份预计发生维修工时2300小时,预计7月份的维修费是多少。
(2011年7月考题)(15分)
解:(1)高点(2000,,3000);低点(1200,2200)
b=(3000-2200)/(2000-1200)=1元/小时
将b=1代入高点或低点:
a=3000-2000*1=1000元
或a=2200-1200*1=1000元
成本模型为y=1000+x
从案例解析可得,维修费用中固定部分为1000元,变动部分为x
(2)7月份的维修费用
y=1000+x=1000+2300=3300元
2、某家电企业专业生产空调,该企业近6个月的产销量及成本水平如下:
| 项目 | 1月份 | 2月份 | 3月份 | 4月份 | 5月份 | 6月份 |
| 产销量(台) | 340 | 300 | 200 | 330 | 280 | 360 |
| 总成本(元) | 143 000 | 138 000 | 100 000 | 135 000 | 115 000 | 148 000 |
解:高点(360,148 000);低点(200,,100 000)
b=(148 000-100 000)/(360-200)=48 000 / 160=300元/台
将b=300元/台代入高点或低点:
a=148 000-360*300=40 000元
或a=100 000-200*300=40 000元
成本模型为y=40 000+300x
从案例解析可得,制造费用中固定部分为40 000元,变动部分为300x。
7月份的总成本=40 000+300*350=145 000元
单位成本=145 000 / 350=414元/台
3、已知某灯饰制造公司2011年1-6月份修理费(为混合成本)与有关业务量(为直接人工小时)的历史数据如下:
| 项目 | 1月份 | 2月份 | 3月份 | 4月份 | 5月份 | 6月份 |
| 直接人工小时(千小时) | 38 | 46 | 24 | 14 | 30 | 44 |
| 修理费(千元) | 40 | 60 | 40 | 28 | 36 | 46 |
(2)预测在直接人工为50千小时时,维修费总额是多少?(2013年7月考题)(15分)
解:(1)高点坐标(46,60),低点坐标(14,28)
b=(60-28)/(46-14)=1
a=28-1*14=14千元
或a=60-1*46=14千元
成本性态模型为y=14+x
(2)维修费总额=14+50=千元
二、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的对比(极为重要,平均每两次考试就出现)
总结:(1)变动成本法的生产成本不包含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则包含;
(2)计算营业利润时,变动成本法全额扣除固定成本,完全成本法则按销售比例扣除固定制造费用;
(3)贡献毛益要把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扣除。
1、某服饰生产企业本月消耗各项费用如下:直接材料60000元,直接人工25000元,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2000元,变动销售管理费用为900元,固定销售管理费用为500。月初无存货,本月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800件,单位销价为160元/件。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成本;(2)月末存货成本;(3)本月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2011年1月考题)(20分)
解:变动成本法如下:
单位产品成本=(60000+25000+15000)/1000=100元/件
月末存货成本=100*200=20000元
本月销货成本=100*800=80000元
营业利润=800*160-80000-2000-900-500=44600元
完全成本法如下:
单位产品成本=(60000+25000+15000+2000)/1000=102元/件
月末存货成本=102*200=20400元
本月销货成本=102*800=81600元
营业利润=800*160-81600-900-500=45000元
2、某电器公司产销取暖器,单价40元,期初无存货,9月份生产5000台,销售4000台,单位变动生产成本30元,固定生产成本总额15000元,推销及管理费用总额10000元,均为固定性的。(2012年7月考题)(15分)
要求: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贡献毛益、营业利润。(15分)
解:期末存货成本=1 000*30=30 000元
本期销货成本=4 000*30=120 000元
贡献毛益=4 000*(40-30)=40 000元
营业利润=40 000-15 000-10 000=15 000元
3、某企业研制新型号的节能台灯,年产量 80 000台,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80元,全年共发生固定制造费用 800 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 1 000 000元,均为固定性的,本年共出售节能台灯 60 000台,每台售价 120元。(2013年1月考题)(15分)
要求: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该企业本年度的营业利润。(15分)
解:完全成本法:
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60 000×120-(80+800 000÷80 000 )×60 000=1 800 000 元
营业利润=销售毛利-期间费用
=1 800 000-1 000 000 = 800 000 元
变动成本法:
贡献毛益=销售收人-变动成本
=60 000×120-60 000×80=2 400 000元
营业利润=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2 400 000-(800 000+1 000 000) = 600 000 元
三、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极为重要,单一产品本量利分析和多产品本量利分析轮番出题)
总结:(1)保本量基本公式=a/(p-b),必须记得;
(2)保本额贡献毛益法公式=固定成本除以贡献毛益率,也必须记得;
(3)本量利分析基本公式:利润=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1、某服装生产企业,本月销售50000件,单价240元,单位变动成本180元,固定成本120000元。
要求:(1)计算该企业本月的保本点。
(2)若企业为了促进销售力度,将单价下调15%,则需要销售多少件服装才能保本?(2011年1月考题)(10分)
解:(1)保本量=120000/(240-180)=2000件
保本额=2000*240=480000元
(2)保本量=120000/(240*85%-180)=5000件
2、某企业专业生产取暖器,本月产销取暖器10000台,每台单价160元,单位变动成本120元,固定成本总额180000元。
要求:(1)计算该产品的单位贡献毛益与贡献毛益总额;
(2)计算该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
(3)计算该产品的营业利润。(2011年7月考题)(15分)
解:(1)单位贡献毛益=160-120=40元
贡献毛益总额=40*10000=400000元
(2)贡献毛益率=40/160=25%
变动成本率=1-25%=75%
(3)营业利润=400000-180000=220000元
四、多品种本量利分析(极为重要,加权平均法考核)
总结:(1)计算各种产品销售比重、自身贡献毛益率;
(2)计算加权综合贡献毛益率,重中之重,必须掌握;
(3)利用保本额=固定成本除以贡献毛益率的原理,计算综合保本额,再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保本额。
、某食品加工企业在计划期内同时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假定产销平衡,固定成本总额为58750元。相关的产量、销售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资料如下表:
| 摘要 | 甲产品 | 乙产品 | 丙产品 |
| 产量(件) | 200 | 120 | 100 |
| 销售单价(元) | 400 | 500 | 600 |
| 单位变动成本(元) | 200 | 300 | 300 |
解:甲产品贡献毛益率=(400-200)/400*100%=50%
乙产品贡献毛益率=(500-300)/500*100%=40%
丙产品贡献毛益率=(600-300)/600*100%=50%
销售收入总额=200*400+120*500+100*600=200 000元
甲产品的销售比重=80 000 / 200 000*100%=40%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60 000 / 200 000*100%=30%
丙产品的销售比重=60 000 / 200 000*100%=30%
综合贡献毛益率=50%*40%+40%*30%+50%*30%=47%
综合保本销售额=58750 / 47%=12 5000元
甲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25 000*40%=50 000元
乙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25 000*30%=37 500元
丙产品的保本销售额=125 000*30%=37 500元
2、某玩具生产企业2009年产销甲、乙两种毛绒玩具。销售单价分别为甲产品50元,乙产品40元;贡献毛益率分别为:甲产品25%,乙产品75%。本年固定成本总额133 875元。本年产销甲产品4000件,乙产品6000件。
要求:(1)计算企业综合贡献毛益率;
(2)计算综合保本额和甲、乙产品保本的销售额。(15分〉(2013年1月考题)
解:(1)本年预计两种产品的销售额=50×4000+40×6000=440000元
甲产品的销售比重=50×4000÷440000×100%=45%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40×6000÷440000×100%=55%
综合贡献毛益率=25%×45%+75%×55%=52.5%
(2)综合保本销售额=133875÷52.5 %=255000元
甲产品的保本销售额=255000×45% =114750元
乙产品的保本销售额=255000×55% =140250元
、某乳制品生产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固定成本为8 000元,有关资料如下:产品的单位售价A产品5元,B产品2.5元;产品贡献毛益率为A产品40%,B产品30%;产品销售量为A产品300 000件,B产品400 000件。
要求:计算每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2013年7月考题)(15分)
解:产品销售收入为:A产品=5*300 000=1 500 000元
产品=2.5*400 000=1 000 000元
合计=1 500 000+1 000 000=2 500 000元
每种产品销售比重为:A产品=1 500 000/2 500 000=60%
产品=1 000 000/2 500 000=40%
综合贡献毛益率=40%*60%+30%*40%=36%
综合保本销售额=8 000/36%=2 400 000元
A产品保本销售额=2 400 000*60%=1 440 000元
B产品保本销售额=2 400 000*40%=960 000元
五、经营预测(考得不是很多,难度也不大)
总结:指数平滑法要用实际数乘以平滑指数,1减平滑指数乘以预测数。
ABC企业2008年7-12月份的某产品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ABC企业某产品销售量资料
| 月份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合计 |
| 销售量(件) | 900 | 1000 | 1000 | 1100 | 1100 | 1800 | 6900 |
| 权数 | 0.1 | 0.1 | 0.15 | 0.15 | 0.2 | 0.3 | 1 |
(2)应用加权平均法预测2009年1月份的销售量。(2012年1月考题)(20分)
解:(1)算术平均法:
2009年1月份的销售量=(900+1000+1000+1100+1100+1800)/ 6 =1150件
(2)加权平均法:
2009年1月份的销售量=900*0.1+1000*0.1+1000*0.15+1100*0.15+1100*0.2+1800*0.3
=1265件
六、短期经营决策(常考内容,但是难度很小)
总结:1、贡献毛益法,比较各方案贡献毛益总额大小;
2、相关业务量要先算出;
、某服装生产企业现有生产能力40000机器小时,尚有25%的剩余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款服装,有甲、乙、丙三中款式的服装可供选择,资料如下:
| 产品名称 | 甲 | 乙 | 丙 |
| 预计售价(元) | 180 | 120 | 85 |
| 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元) | 120 | 75 | 45 |
| 单件定额机时(机器小时) | 40 | 50 | 25 |
解:相关业务量:甲产品=40000*25% / 40=250件
乙产品=40000*25% / 50=200件
丙产品=40000*25% / 25=400件
贡献毛益总额:甲产品=(180-120)*250=15000元
乙产品=(120-75)*200=9000元
丙产品=(85-45)*400=16000元
决策结论:以上计算说明生产丙产品所能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最大,所以应选择丙产品来生产。
2、某电水壶生产企业现有机器设备可用于生产甲、乙两个类型的产品,相关资料如下:
| 项目 | 甲类型 | 乙类型 |
| 销售量(只) | 5000 | 6500 |
| 单位售价(元) | 34.5 | 25 |
| 单位变动成本(元) | 20 | 15 |
解:差量收入=5000*34.5-6500*25=10000元
差量成本=5000*20-6500*15=2500元
差量利润=10000-2500=7500元
决策结论:以上计算说明生产甲类型的电水壶获得的利润大于生产乙类型的电水壶,所以应选择甲类型电水壶进行生产。
3、某灯饰生产企业打算开发新产品,有三个类型的产品可供选择,有关资料如下表:
| 项目 | A产品 | B产品 | C产品 |
| 销售量(台) | 15 000 | 9 000 | 8 000 |
| 单位售价(元) | 16 | 14 | 13 |
| 单位变动成本(元) | 12 | 9 | 5 |
| 固定成本总额(元) | 50000 | ||
解:A产品的利润总额=15 000*(16-12)-50 000=10 000元
产品的利润总额=9 000*(14-9)-50 000= - 5 000元
C产品的利润总额=8 000*(13-5)-50 000=14 000元
决策结论:以上计算说明生产C产品的利润总额最大,应选择C产品进行生产。
4、某服装生产企业现有生产能力128 000机器小时,尚有25%的剩余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款服装,有甲、乙、丙三中款式的服装可供选择,资料如下:
| 产品名称 | 甲 | 乙 | 丙 |
| 预计售价(元) | 200 | 120 | 60 |
| 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元) | 120 | 50 | 30 |
| 单件定额机时(机器小时) | 40 | 50 | 20 |
解:相关业务量:甲产品=128 000*25% / 40=800件
乙产品=128 000*25% / 50=0件
丙产品=128 000*25% / 20=1600件
贡献毛益总额:甲产品=(200-120)*800=000元
乙产品=(120-50)*0=44800元
丙产品=(60-30)*1600=48000元
决策结论:以上计算说明生产丙产品所能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最大,所以应选择丙产品来生产。
七、长期投资决策(比较重要,难度和综合性较高)
总结:1、求净现值,必须先计算每年的净现流量;
2、净现流量基本上需要先计算每年折旧;
3、应用最多的时间价值系数是(P/A)、(P/F);
4、求内部收益率,用插值法。
1、某公司现有一投资项目,有关资料如下:
(1)该项目需固定资产投资115 000元,当年投产并有收益。
(2)投产前需垫支流动资金 200 000元。
(3)固定资产可使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残值为15 000元。
(4)投产后产品的每年销售收入120 000元,每年需支付经营成本为54 000元,每年设备维修费6 000元。
(5)流动资金于终结点一次回收。
(6)目前资金成本为10%,所得税率为25%。要求:采用净现值法对该项目是否可行作出评价。 (20分) (2013年1月考题)
(4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 =0.683
年金现值系数 =3.170
(5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 =0.621
年金现值系数 =3.791
(4年,12%)的复利现值系数 =0.636
年金现值系数 =3.037
(5年,12%)的复利现值系数 =0.567
年金现值系数 =3.605
解:年折旧额=(115 000-15 000)÷5=20 000元
每年税后利润=(120 000 -54 000 -6 000- 20 000)×(1-25%)=30 000元
NCF0=-(115 000+200 000) = -315 000 元
NCF1-4 =30 000+20 000=50 000元
NCF5=30 000 + 20 000 + 200 000 + 15 000 = 265 000 元
净现值=(500 00×3.17+265 000 ×0. 621) - (115 000 +200 000) =8 065 元
由于该项投资的净现值为8065元,故可以投资此项目。
2、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计净现金流量如下:NCF0=-100万元,NCF1-8=20万元。若资本成本为12%。
要求: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并作出是否可行的决策。(15分)(2012年1月考题)
12%,8年的年金现值系数4.968
10%,8年的年金现值系数5.335
解:20*(年金现值系数)=100
年金现值系数=5
12%,8年的年金现值系数4.968
10%,8年的年金现值系数5.335
(12%-IRR)/(12%-10%)=(4.9685-5)/(4.968-5.335)
决策结论:内部收益率为11.83%,小于资本成本12%,该项目不可行。
八、成本控制(考得较少,比较冷门,但应该重视)
总结:(1)无论是实际成本还是标准成本,都是用实际产量;
(2)价格差异-工资率差异-耗费差异;
数量差异-效率差异
(3)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比较特殊,关键在于预算金额应用预算产量,这是唯一一个不是用实际产量的指标。
某服装企业生产一款服饰,某月产量400件,耗费直接人工1000工时,共支付工资10000元。该企业单位产品直接工人标准为2工时,价格标准为12元/小时。
要求:计算直接人工差异总额、人工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
(2011年7月考题)(10分)
解:直接人工差异总额=10000-400*2*12=400元
人工效率差异=(1000-400*2)*12=2400元
工资率差异=1000*(10000/1000 - 12)=-200元
九、其他考点(教材改版后没有考过,但是改版前考过或者可以考计算题)
1、经营杠杆系数
总结:(1)熟练掌握两种计算系数的方法;
(2)应用系数,预测利润或者销售量。
2、亏损产品生产决策
总结:(1)贡献毛益是否大于零,是决定亏损产品是否生产的条件;
(2)生产亏损产品与作其他用途的比较,应该比较贡献毛益。
3、投资利润率、剩余收益的计算分析
总结:(1)熟记公式;
(2)分析时,如果两者的结果不一致,以剩余收益大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