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入职管理
一、入职流程及说明
1.入职办理前准备(员工入职前一天):
1.1负责入职办理的同事提前至少一天与拟入职人员进行沟通,确认其是否如期入职,汇总明确入职人数,入职时间,提醒员工携带入职资料,解答员工入职前基本问题。提前准备入职相关资料,预定会议室。
1.2负责入职办理同事根据次日入职情况,提前协调工位、办公电脑及其他办公用品。
2.入职当天手续办理
2.1新员工入职当天所需提交资料的收集;
2.2指导新员工填写、签订入职相关资料;
2.2.1关于劳动合同及实习协议的签订
2.2.1.1 劳动合同的签订时间:劳动合同须在员工入职当日签订。
2.2.1.2总部劳动合同一式两份,总部员工关系部及员工本人各持一份;子公司劳动合同一式三份,总部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员工本人各持一份。
2.2.1.3劳动合同期限。初次签订选择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此制度发布之日起,劳动合同签订期限为5年。例如:2015/7/2 -2020/7/1
2.2.1.4 试用期期限。自此制度发布之日起,总监级(含)以上员工试用期为6个月,其他员工试用期为3个月。以三个月试用期为例,试用期限为:2015/7/2-2015/10/1
2.2.1.5劳动合同签订规范
●确保员工本人亲自签署劳动合同,所有签名必须为乙方身份证上姓名。
●劳动合同中的空格要以明显的标记划去。确保劳动合同中不夹带空白页。
●所有劳动合同中手写相关选择事项,注意标准填写,不能轻易被修改,通常劳动合
同中填写的事项不能修改,如有修改则必须双方签字确认。
●劳动合同起始日期须晚于员工提交的离职证明上的离职日期。若拟入职员工未与上
家单位办理完结离职手续,未确认与上家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间,不得与员工签订
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以避免因重复雇佣被其原用人单位主张连带赔偿责任。
●薪酬核算仅以员工劳动合同起始日期作为有效的薪酬计算起始日期,原则上,员工
入职日期与员工劳动合同起始日期须严格统一,不得出现实际入职日期早于劳动合
同起始日期的情况。
●具有试工特点的岗位,入职手续办理时间晚于实际开始工作时间,劳动合同签订时
起始日期须为员工实际开始工作的日期。薪酬核算仅以员工劳动合同起始日期作为
有效的薪酬计算起始日期。
●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须签署《劳动合同签订确认单》。
2.2.1.6实习协议的签订的起始日期为实习生实际开始工作日期,终止日期为6月30日/12月30日,具体年份依照实习生拟毕业年份,终止日期不得超过其毕业时间。实习生入职日期与实习协议起始日期须严格统一。
2.2.2关于《保险公积金通知函》、《入职薪酬确认单》、《异地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申请》的签订:在完成信息表登记、合同的签订后,到薪酬福利负责人处签订以上表单。
2.3入职资料齐全性、规范性审核,做好台帐(《新员工入职材料台帐》)以便于追要、补齐缺失的资料;
2.4进行入职引导的讲解,发放新员工入职指导指南,详见《新员工入职引导指南模板》;
2.5办公用品的领取。新员工办理完入职手续后,由入职办理同事引导员工领取笔记本电脑及基本办公用品;
2.6将新员工带领至部门政委/部门助理处,或通知相关同事到入职办理处接应新同事。
3.入职办理完结后:
3.1基础信息录入。入职手续办理完结后须第一时间进行员工信息的录入及同步。
3.2各类权限开通。员工关系部在员工入职当日或次日(依据信息同步时间)申请开通邮箱,后台、OA并统一反馈至员工本人、所在部门相关人、人事部门相关人。
3.3建立员工档案备查
3.3.1完成信息录入后,须整理新员工入职资料,依据《新员工入职材料台帐》涉及资料缺失的,须在新员工入职5日内追要补齐,补齐资料后汇总建立新员工档案存档备查。
3.4入职沟通
3.4.1员工入职第一周、第一个月定期与员工及其主管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其工作表现、适应程度,解答疑问等。
二、相关表单
1.《员工入职信息登记表》
2.《劳动关系声明》
3.《合同签订、领取确认单》
4.《新员工入职引导指南模板》,需根据各地情况进行调整修改
5.《新员工入职材料台帐》
6.《保险公积金通知函》需根据各地情况进行调整修改
7.《异地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申请》
第二章:试用期管理
一、转正流程及说明
1.《员工试用期工作任务书》的签订。
1.1新员工入职一周内须签订《员工试用期工作任务书》。此“任务书”须由新员工直接上级提报,员工本人签字确认。“任务书”一式三份,总部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保存一份,员工直接上级保存一份。员工保存一份,《员工试用期工作任务书》作为员工试用期转正评估的重要依据。
1.2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在员工入职手续办理完毕当日,将《员工试用期工作任务书》模板通过邮件发送至新员工直属上级,抄送新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政委等。提醒限期完成此任务书的制定及签订工作。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须在新员工入职5个工作日内完成此“任务书”收取工作,并放置档案留档备查。
2.试用期转正确认总部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须提前15日提取并向各业务部门发放拟转正员工名单,确认部门对拟转正员工的转正意向,详细参见附件《转正确认书》
3.试用期转正手续办理
3.1在得到部门关于拟转正员工的转正确认后,员工试用期到期前10个工作日,由总部员工关系部/子公人事行政部通知拟转正员工办理转正手续。
3.2转正申请。须由拟转正员工提交《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表》,对自己在试用期间的工作进行总结。员工须在获得转正手续办理通知后3个工作日内提交转正申请。
3.3转正评估。由拟转正员工直接上级参照《员工试用期工作任务书》达成情况及试用期面谈填写评估成绩并签字确认,在此基础上逐级进行转正审批。
4试用期转正审批(转正申请由员工本人发起)
4.1按期转正的审批
4.1.1总部主管级(含)以下员工逐级审批至业务线负责人;经理级(含)以上员工逐级审批至CEO。
4.1.2子公司主管级(含)以下员工逐级审批至城市总经理;经理级(含)以上员工逐级审批至CEO。
4.2延期转正的审批
4.2.1主管级(含)以下员工须逐级审批至业务线负责人,经理级(含)以上员工须逐级审批至CEO。
4.3关于提前转正的特殊说明
原则上不允许提前转正,特殊情况,可提前兑现转正工资,此流程操作须走调薪申请。
5.转正结果
5.1如拟转正员工无法通过试用期,用人部门须在试用期到期前至少10个工作日通知员工并与员工本人面谈,如有需要,须下发《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请员工签署并在三日内完成离职手续的办理。
5.2确认转正结果后,须第一时间(确认当天)更新信息表中员工信息,更改员工类别,填写实际转正日期,子公司须及时同步信息至总部。
二、相关表单
1.《员工试用期工作任务书》
2.《转正确认书》
3.《员工试用期转正申请表》
4.《员工试用期转正审批表》
第三章:异动管理
一、异动流程及说明1.异动类型
1.1异动类型分为平调、晋升、降级三种;此三种类型包括部门内部、公司内部跨部门、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异动。
1.1.1平调指员工在部门内部、公司内部及公司与公司范围内的平级调动。平调应主要遵循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原则:
●异动员工在原岗位尽忠职守,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新岗位更有利于员工能力的发挥;
●平调后,有人接替原岗位工作。
1.1.2晋升指员工在部门内部、公司内部及公司与公司范围内的晋级调动。晋升应主要遵循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原则:
●晋升员工在原岗位上有突出表现,在职期间无违反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情况;
●晋升后岗位更符合员工能力的发挥、潜能的激发,且员工已达到晋升后的岗位要求;
●原则上,员工在试用期内不予晋升;同时晋升后,须有人接替原岗位工作;
●晋升须提供员工工作期间详细工作表现说明;
1.1.3降级指员工在部门内部、公司内部及公司与公司范围内的降职异动。降级应主要遵循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原则:
●在原岗位上能力一般,岗位技能及工作态度达不到岗位要求;
●出现工作失误与管理不力的情况;
2.异动手续办理及审批
2.1.异动申请:
关于异动安排,在与拟异动员工做好明确沟通后,总部须由部门政委或员工关系部负责人完成异动申请,子公司由人事行政经理完成异动申请。
2.2异动手续办理
2.2.1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异动,涉及工作交接均须填写《员工异动交接单》,完成工作交接。
2.2.2涉及跨部门、跨公司的异动,异入及异出部门/公司双方须事先做好沟通确认。以确保员工及工作的有序安排。
2.2.3 跨公司的异动涉及员工劳动合同甲方变更的情形,须在《员工异动审批表》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劳动合同的变更操作。
2.2.4如异动涉及薪酬调整,需单独OA申请调薪。
2.3异动的审批
2.3.1平调的审批
●总部部门内部/部门间异动:主管级(含)以下员工逐级审批至业务线负责人,经
理级(含)以上员工逐级审批至CEO。
●子公司部门内部/部门间异动:主管级(含)以下员工逐级审批至城市总经理,经
理级(含)以上员工逐级审批至业务线负责人。
●跨公司异动:主管级(含)以下员工逐级审批至业务线负责人;经理级(含)以上
员工逐级审批至CEO。
2.3.2晋升与降级的审批
●公司所有员工晋升/降级均须逐级审批至CEO。
3.异动生效
3.1完成审批后,明确异动生效时间,并发放《异动生效通知》至员工,员工需在异动生效时间前完成工作交接,并在报到日期准时到异入部门/公司报到,逾期未报到需向异入部门说明理由并办理请假手续;
3.2当月生效的异动的人力成本,计入异入部门,异动生效日期按照自然月起始时间为宜。
3.3员工基础信息调整:总部员工关系部或子公司人事行政部根据《员工异动审批表》的各项信息调整员工基础信息,并同步进行邮箱、后台、OA等系统信息调整。
3.4对生效的异动,须由总部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发文通报,通报对象为此次异动相关人;
3.5未办理异动手续、手续未办理完毕的,异动一律无效。
4.异动备案
4.1子公司人事行政部须在每周周六18:00前反馈本周内(周一至周六)当地员工异动情况,反馈方式如下:将当周生效的员工异动审批表扫描后通过邮件发送至员工关系部王鸿雁,抄送宋英杰,同时抄送子公司BP负责人。扫描件命名方式:员工异动审批表-城市-员工姓名;举例说明:员工异动审批表-苏州-张三。
二、相关表单
1.《员工异动审批表》
2.《员工异动交接单》
3.《异动通知模板》
4.《异动生效通知》
第四章:离职管理
一、离职流程及说明
1.离职类型
1.1主动离职。员工因个人原因主动提出离职申请,或劳动合同到期员工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视为员工主动离职。
1.2由公司辞退员工,或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予续签,视为被动离职,由总部人力资源
中心/子公司人事行政部依法下发《解除/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明确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和经济补偿相关事宜(如有)。被动离职的主要情形包括:
1.2.1新员工在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部门须提前至少提前15各工作
日与员工进行沟通。如有需要,须由总部人力资源中心/子公司人事行政部制作《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并协助用人部门与员工沟通,员工签署《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并在三日内完成离职手续的办理。
1.2.2员工因违反公司制度等法定情形被辞退的,由员工的直接领导提出辞退申请,详细说明被动离职原因;需由总部人力资源中心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提出员工被动离职风险及处理意见,必要时人力资源中心相关负责人须协同员工直接领导一同与员工面谈;员工须签署《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离职手续办理。
2.离职申请:
2.1试用期内的员工及实习员工应至少提前三日向其直接领导提出离职申请,已转正员工应至少提前三十日向其直接上级提出书面离职申请。
2.2员工申请离职须先填写《员工离职申请表》,并写明主动向公司提出离职申请。
2.3员工提出离职要求,直属上级与本人沟通确认,同时与部门经理沟通员工以往业绩及工作情况;部门经理需了解员工离职原因,对于绩效表现好的员工应进行挽留。挽留未成,进入离职面谈及手续办理环节;
3.离职面谈:
3.1所有员工离职,均需填写《员工离职面谈调查表》,由总部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同事或部门政委进行离职面谈;
3.2离职面谈的目的为调查员工离职的真正原因,并尽量了解员工对公司各个方面的真实想法、意见及建议,作为离职原因分析的依据;
4.工作交接及离职手续
4.1员工无论因何种原因离开公司,均应当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办理工作交接和离职手续。
4.2员工的离职申请被批准且进行离职面谈后,员工须到总部人力资源中心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领取《员工离职交接单》,并办理相关离职手续。
4.3员工应当按照《员工离职交接单》所列各项内容的顺序,在合同终止或解除日前,办理完毕工作交接及离职手续。《员工离职交接单》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本部门工作交接、技术部门交接、财务部门交接、行政部门交接、人力资源中心交接等。任何一步未确认视为离职手续未办理完结,将暂缓结算发放薪资,待离职手续完成后进行薪资结算发放。
5.离职审批
5.1主动离职审批
5.1.1总部主管级(含)以下员工逐级审批至业务线负责人;经理级(含)以上员工逐级审批至CEO。
5.1.2子公司主管级(含)以下员工逐级审批至城市总经理;经理级(含)以上员工逐级审批至CEO。
5.2被动离职审批.
5.2.1总部及子公司主管级(含)以下员工逐级审批至业务线负责人;经理级(含)以上员工逐级审批至CEO。
5.2.2如涉及经济补偿,须填写《员工离职补偿审批单》,须逐级审批至CEO
6.离职证明
6.1完成《员工离职交接单》所有交接确认后,总部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可为员工开具《离职证明》。特别说明,离职证明仅开具一次,离职手续未办理完结,不予开具离职证明。
6.2离职证明中劳动关系解除时间为最后工作日,不应包括未休完的带薪假期等,以最后工作日作为员工离职生效日期。
7.离职手续办理完结后
7.1员工信息做同步更新,离职相关资料归档备查;
7.2薪酬福利部根据员工离职日期进行社保公积金减员、薪资结算;
7.3办理员工人才档案转出。
8.关于不辞而别的员工管理
8.1不辞而别定义●没有履行任何请假手续擅自不到岗工作的;
●原请假期限已满仍不到岗工作,且没有履行任何续假手续或续假申请没有得到上级
领导审批的;
●员工提出离职申请,未办理离职手续或离职手续未办理完毕就擅自不到岗工作的。
8.2不辞而别员工管理操作
8.2.1员工的直属上级/各部门政委/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如发现员工存在不辞而别情形的,应在员工出现不辞而别情形的3日内与员工取得联系并要求员工到岗报到或履行休假、补假手续。部门发现问题后须及时告知人力资源中心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人力资源中心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对不辞而别员工进行后续跟踪。对于无法取得联系的人员,或员工有特殊原因不能到岗或无法与之取得联系或无法履行休假、补假手续的,相关负责同事将为其出具限期返岗通知书,员工须在约定期限内前来公司报到。如员工在限定期限内仍未来公司报到,将按违纪解聘处理,为其出具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并邮寄到通讯送达地址;
8.2.2人力资源中心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通知薪酬福利部暂缓发放该不辞而别员工工资,并停缴社保、公积金;通知部门对不辞而别员工的劳动关系解除情况。
8.2.3人力资源中心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根据员工离职交接办理情况,如该员工无欠款、欠物,则通知薪酬福利部正常发放该员工工资;如有欠款、欠物,则通知薪酬部暂缓发放工资。
8.2.4人力资源中心薪酬福利部根据员工关系部/子公司人事行政部提供的不辞而别员工的最后工作日期结算工资,并对员工旷工期间的工资进行扣减,并根据8.2.3条款的情形确定工资是否发放。
二、相关表单
1.《员工离职申请表》
2.《员工离职交接单》
3.《员工离职面谈调查表》
4.《员工离职补偿审批单》
5.《离职证明模板》
i仓储业务线各级别员工入转调离均须业务线负责人潘建军审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