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一切都充满着变化,洋溢着美好。风筝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因此我们抓住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正确判断8 以内的数量。幼儿数学学习中很容易出现的误区,就是认为幼儿可以通过语言的模仿和记忆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7比6 多,认为只要幼儿会说这句话它们就理解了 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但事实上幼儿会说仅仅是语言的模仿,幼儿需要对实物的反复操作、对比和反思的情况下逐步理解两数量之间的多和少。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并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2.能用目测的方法准确判断物体的多少。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难点:能用目测的方法准确判断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户外放风筝。
2.观看风筝节视频。
3、各种风筝卡片、空白卡片、小鼓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
教师播放潍坊风筝节视频,教师简介视频内容,(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每年都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放飞的风筝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扎技精湛,造型各异。)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利用风筝卡片,让幼儿判断8 以内的数量。每种风筝卡片的数量不等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对风筝特别感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风筝,放在了小朋友的桌子上,请每位小朋友取一种自己喜欢的风筝)
1、提问:说一说你取的风筝是什么样子的?这种样子的风筝有几个?
2、教师组织幼儿相互交流自己选取的风筝,并相互验证风筝的数量。
三、为风筝排序
1.请每组个别幼儿按风筝数量的多少给风筝排序。(由多到少或由少到多)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教师组织其他幼儿认真观察验证。
2、同样的风筝卡片,教师让幼儿用目测的方法判断风筝的多少,并为风筝排序。
教师提问:你怎么判断多少的?为什么这样排序?
教师再次组织其他幼儿认真观察验证。
四、结合游戏,巩固学习内容
1、游戏“我最棒”
游戏规则:老师敲小鼓,老师敲几下,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下来,把每次敲小鼓记录的数量进行排序,看一看谁最快的速度记录排列最准确,谁获胜。游戏反复进行。
2、游戏“速度大比拼”
每次选8名幼儿为一组,为不同数量风筝按照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序。教师吹哨开始,看哪组幼儿排的又快又准
速度最快且排列准确的一组获胜。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
1、把风筝卡片投放到科学区,帮助幼儿练习准确判断物体的数量及正确按数量进行排序。
2、教师可搜集扑克牌,骰子等投放到科学区,帮助幼儿练习准确判断物体的数量及正确按数量进行排序。
3、鼓励幼儿探索活动材料的更多玩法。
设计反思:
《风筝飘飘》这节活动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风筝为主线,以幼儿喜欢的风筝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索8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通过游戏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寻找规律。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玩中学、学中玩”,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