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突触素与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54:30
文档

突触素与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编号:0793********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突触素与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学号:************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07生物技术指导教师:苏雅拉图(讲师)完成日期:2011年6月2日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引言…………………………………………………………………(3)1突触素……………………………………………………………………(3)1.1突触与突触素的定义……
推荐度:
导读编号:0793********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突触素与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学号:************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07生物技术指导教师:苏雅拉图(讲师)完成日期:2011年6月2日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引言…………………………………………………………………(3)1突触素……………………………………………………………………(3)1.1突触与突触素的定义……
编号:0793********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突触素与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    *****

学    号:************

院    系: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07生物技术

指导教师:苏雅拉图(讲师)

完成日期:2011年6月2日

中文摘要…………………………………………………………………(1)

英文摘要…………………………………………………………………(2)

引    言…………………………………………………………………(3)

1突触素……………………………………………………………………(3)

1.1突触与突触素的定义…………………………………………………(3)

1.2突触素的分子结构……………………………………………………(4)

1.3突触素在神经组织中的分布…………………………………………(4)

1.4突触素的生理作用……………………………………………………(5)

2突触素与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7)

2.1大脑学习记忆研究……………………………………………………(7)

2.2突触素Ⅰ表达的变化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7)

2.3突触素P38的分泌与学习记忆功能…………………………………(8)

3突触素的其他研究…………………………………………………(10)

结 束 语………………………………………………………………(12)

参考文献………………………………………………………………(13)

致  谢………………………………………………………………(15)

摘  要

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是一种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囊泡吸附蛋白。它广泛存在于机体所有神经终末,特异性地分布于突触前囊泡膜上,参与Ca离子依赖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囊泡的循环,被公认为是突触发生和突触重塑的重要标志,它的定位和定量可准确的反映突触的分布及功能状态,从而反映其可塑性。对突触素的定义、结构、分布以及与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描述。为以后突触素的相关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参考意义。

关键词:突触;突触素;学习记忆

Abstract

Synaptic element (synaptophysin, SYN) is a kind of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synaptic vesicl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dsorption protein. It widely exist in all of the nerve terminal, body specifically vesicles distributed in the presynaptic membrane, participate in Ca dependent of the neurotransmitter release and synaptic vesicles cycle, recognized as synaptic occurrence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 important symbol, it's positioning and quantitative can accurately reflects the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condition synapses, which reflect the plasticity. This article synaptic element the definition,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and study on the system description. After epinephrine system of synapses research has a very good guidance value for reference. 

Keywords:Synaptic;Synaptophysin ;Learning and memory 

引  言

突触素是一种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膜蛋白,神经元传递信号时所释放递质中就含有该类蛋白,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突触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而它几乎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所有神经末梢,同时,在神经内分泌细胞等部位也发现有突触素存在。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有参与突触囊泡的导入、转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囊泡再循环和突触发生。其次,突触素还可作为突触前终末的特异性标记物,用来检测突触的密度和分布。另外,突触素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可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测,还可作为免疫细胞化学标记来研究胎儿大脑和脊髓的神经元成熟情况。突触素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动物模型及人类疾病的突触发生。

1985年Jahin等在大鼠中首次发现。同年德国学者在牛脑中发现并提纯了这种蛋白质命名为Synaptophysin。经研究发现,所有动物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终末内均存在该物质。并且在垂体前叶细胞、肾上腺嗜铬细胞、胰岛内分泌细胞、甲状腺细胞、良性或恶性瘤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发育异常的哺乳动物腺体上皮细胞中也存在。突触素与钙离子有很强的亲和力,认为在钙依赖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还可能成为突触囊泡特异性膜通道,参与囊泡的转运和排放。在胚胎发育中,突触素的表达与形成是一致的,显示突触素是突触发生的一个标志;突触素也可作为突触前终末的特异性标记物,用来检测突触的密度和分布,可作为特异性诊断前景广阔。在实际的应用,可作为研究突触密度及神经发育的标记物,也可作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标记物。为一些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1、突触素

1.1突触与突触素的定义

   突触(synapse)是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突触一词首先由英国神经生理学家C.S.谢灵顿于17年研究脊髓反射时引入生理学,用以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实 现功能联系的部位。而后,又被推广用来表示神经与效应器细胞间的功能关系部位。

 突触又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类,突触前细胞借助化学信号,即递质,将信息转送到突触后细胞者,称化学突触,而借助于电信号传递信息者,称电突触。在化学突触的前膜,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囊泡内,当信号传递到前膜时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出来,穿过突触间隙与后膜接触,将信号传递到下一神经元细胞。随着人们对突触囊泡蛋白结构和特征的研究,对其生物学作用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目前已知的突触囊泡蛋白有数种,如synaptophysin、synapsin、synaptobrevin、synaptotagmin、synaptoporin。其中synaptophysin译作突触素,英文可缩写成SYP、SYN、p38。突触素是一种与化学突触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膜蛋白,含量占突触小泡内膜蛋白的6%—8%左右,主要参与突触囊泡的导入、转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囊泡再循环和突触发生。几乎存在于所有动物的神经中枢和周围神经的神经元末端。1985年由Jahn等[1]从大鼠脑突触囊泡中提取。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突触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它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2]。

1.2突触素的分子结构

突触素(Syp)的分子为长形结构,包含一个球型头部和一个尾区。Syp 是磷蛋白的一个家族,总共包括SypⅠa、Ⅰb、Ⅱa、Ⅱb、Ⅲa五种类型。Ⅰa、Ⅱa、Ⅲa和Ⅰb、Ⅱb分别是异构重整体。突触素不同亚型的不同表达模式反映了突触素在大鼠脑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脑区的成形和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3]。许多动物的突触素都由307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其分子量为38kD左右,包括四个跨膜区,其氨基端和羧基都暴露在胞浆内。第一个囊泡内环是糖基化的,而胞浆羧基末端是CAMK磷酸化的丝氨酸残基和pp60c-src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而人类的Syp则由313个氨基酸构成,N端和C端均位于胞质侧。第一个囊泡内环的第59 位氨基酸被糖基化[4]。Yang- Feng等[5]通过对人类及中国仓鼠体细胞中SypⅠ基因的研,发现人类SypⅠ基因位于X染色体Xp11带上,鼠类SypⅠ基因则位于X染色体XA1-A4带上[5]。Sudhof[4]通过DNA印迹法将外显子定位,发现人SypⅠ基因具有13 个外显子,人SypⅠ基因所包含的碱基数超过30 千碱基对;在人、大鼠和牛之间Ⅰ基因的一级结构高度保守[6]。SYN基因具有一个独特的C端胞浆末端,其中含有9个不完全的五肽重复序列YGP(Q)QG。而这些重复序列的功能尚不清楚,可能会与调节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但最后三个重复序列(278—307残基)的C端可以肯定与结合Siah—1A有关。

研究发现,突触素是在神经元的核周体的内质网里合成,在高尔基体加工后,在囊泡中转运至突触活跃的地方。在光镜下标记的突触素样颗粒实际上是成簇的囊泡。

1.3突触素在神经组织中的分布

通过对小鼠、大鼠、牛及人的突触素研究发现,其主要存在于各种神经元的突触前囊泡中。对大鼠小脑的SYN的免疫产物进行染色标记后,发现突触素在海马的神经毡区也是呈现颗粒状或点状免疫标记,神经元胞体、胶质细胞、白质及血管不被标记,海马、齿状回出现明显免疫标记板层分布,海马本部以多形层和辐射层染色较深,腔隙分子层次之,齿状回以分子层染色最深,并分为内、中、外带,内、外带较中带深染[7]。证实了在神经系统中所有的神经末梢突触素均呈点状分布,而在白质及胶质细胞中没有突触素出现。

     大鼠下丘脑、背侧丘脑突触素阳性产物呈颗粒状,在下丘脑颗粒大小不一,上部和下部分布较少,中部较多,表达较强;在背侧丘脑颗粒大小比较一致,分布较均匀,表达也较强[8]。在人胚胎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突触素出现的顺序为由低级中枢到高级中枢,由原皮质到新皮质,由室周区和脑、脊髓周边向中心的实质区[9];突触素在红核的大、小细胞部的分布并无大的变化,但突触素的表达逐渐增多。在猫和绒鼠的Ⅰ型前庭感觉毛细胞的传入途径中、前庭及感觉上皮中也有SYN存在,但支持细胞则没有。

在肾上腺嗜铬细胞中的突触素存在于多样形态的光滑小泡,小泡呈圆形或卵圆形。在视网膜的内、状层也存在SYN。垂体前叶的突触素染色颗粒大部分沉积于细胞内的光滑小泡。另外,颈动脉体、皮肤、甲状腺、肺、胰腺、胃肠粘膜、胃肠道潘氏细胞和胃肠粘膜也发现有突触素存在[2]。经研究发现,大多数动物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末梢内均存在该物质,并且在垂体前叶细胞、肾上腺嗜铬细胞、胰岛内分泌细胞、甲状腺细胞、良性或恶性瘤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发育异常的哺乳动物腺体上皮细胞中也存在[9]。

1.4突触素的生理作用

1.4.1调节神经递质释放

神经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突触部位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完成,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囊泡中。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膜,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上的Ca离子通道开放,细胞外Ca离子内流,使大量囊泡向突触前膜导入和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囊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Syp与钙离子有很强的结合力,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参与细胞排粒过程中“融合孔”的形成。因而,Syp对神经递质的快速释放和突触小泡的胞吐具有重要作用[5]。

细胞重组实验表明,缺乏突触素表达的重组卵母细胞完全不能释放乙酰胆碱或谷氨酸,而乙酰胆碱和谷氨酸都是钙依赖性神经递质。SYN抗体能够阻止Ca离子依赖性递质的释放,但是用细胞微量注射SYNmRNA后,被阻断的过程又恢复正常[2]。

综上所述,突触素在神经元胞体合成后,主要转运到轴突终末,特异性地分布于突触前囊泡膜上,担负着神经递质的包装、储存、调节及释放。尤其在Ca离子依赖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中起重要作用。

1.4.2参与突触囊泡再循环和参与突触发生

囊泡膜再循环可以维持突触前膜表面积稳定及递质的释放。Calakos等[10]研究发现突触素与Dynamin形成复合物对囊泡再循环起重要作用,阻断Dynamin 和突触素的相互作用后,在高频刺激下轴突末梢的递质释放量减少,电镜显示这些突触内的囊泡已耗竭,提示了囊泡与质膜融合后囊泡再循环被阻断。

参与突触的发生和形成:在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突触发育过程中,突触素呈高水平表达,并且是最早聚集在发育中的突触内的突触蛋白之一,这些结果说明突触素在反应性的突触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发育神经元的突触形成[11]。

1.4.3作为研究突触密度及神经发育的标记物

神经元之间(包括神经元和肌细胞之间,神经元和腺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由突触来完成的,突触密度在研究神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中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计算突触密度对神经元的发育、损害及疾病均有重要意义。突触免疫反应产物的定位和定量反映了突触的分布和密度。借助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在光镜水平下对Syp 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推测突触数量的变化,其结果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到突触密度的资料相一致[12]。

1.4.4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

Syp影响突触可塑性的观点已被研究人员接受。敲除Syp基因的动物除Synapptobrevin/ VAMP有少量减少(< 20%)外,仍能存活和生育。鼠脑内的结构和蛋白成分(包括Syp),递质释放等均无可检测到的变化。进一步联合敲除synaptogyrin和Syp的基因,在形态和生化变化仍未见动物有明显改变,但电生理学记录发现海马CA1区短期和长期突触可塑性的明显减低,提示两种蛋白的功能对于突触可塑性是必要的,而对于递质释放本身并不是必需的。Syp可能通过激活酪氨酸激酶,使Syp磷酸化,从而调节内源性谷氨酸的释放来影响突触可塑性。另有实验也证明,LTP的诱导和Syp 的合成是偶联的,老年动物LTP 和Syp合成同步减低。Rosahl等[13]人的实验说明SypⅠ的缺失仅影响短时程可塑性的程度,并不影响短时程可塑性的动力学特征,SypⅠ对长时程突触可塑性无显著影响[6]。 

2、突触素与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2.1大脑学习记忆研究

学习与记忆是一相当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学习是神经系接受环境的变化而获得新行为习惯的过程,记忆是学习后的储存和保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和能量供应[14]。在过去的20多年中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取得了重大进展。脑功能的研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的运用。没有超微结构的详细观察,对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发生和发育的描述就不完善;而缺乏相应的电生理功能的研究,结构观察的任何结果也不完全可信。因此,若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就需要综合形态解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电生理方法、转基因技术等手段,进行多模式研究。

突触的变化是学习记忆形成的一个重要形态学和功能学基础。突触素作为突触囊泡膜上的蛋白质,在认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5]。存在于几乎所有神经终末的突触囊泡膜上目前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用来观察的主要经典指标有另外突触的结构参数也反映了突触的形态结构,经典的测定指标有:突触密度,小泡密度,突触前终扣面积,终扣周长,突触连接区长度,突触后膜增厚区的长度和厚度等等[16]。由于图象分析技术的完善和突触三维结构的重构,近年来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突触机制的研究以突触的形态可塑性为主进一步阐述其功能可塑性。而上面我们就提到了突触素可影响突触可塑性,主要是调节内源性谷氨酸的释放来影响。

目前,在学习记忆的研究中免疫组化主要用于学习记忆中脑内突触素表达的定位和定量研究。主要方法为常规的S - P 法。突触素能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且在突触可塑性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突触素可以作为轴突终末特异性标志物,用以检测突触的密度和分布[16]。在神经系统发育中,Syn量的改变可以反映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过程中突触数量和大小的变化[17]。

2.2突触素Ⅰ表达的变化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

中枢神经系统的学习记忆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动物在发育、成熟及衰老过程中,突触均会不断演化和重建,突触可塑性与突触素可能有重要关系,且突触素可能参与促进神经塑形及修复[18]。而且突触素还可以作为轴突终末特异性标志物,用以检测突触的密度和分布。突触素是突触小泡中一种含量最丰富的膜蛋白,与神经递质的释放直接相关,神经递质又是神经元实现功能的介质,因此以突触素作为突触的特异标志物即有生物学的专一性又有其生理学的相关性。而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

突触素(syp I)是突触小泡膜蛋白,组成了约7%的小泡蛋白。多重证据表明 突触素I 涉及许多神经末梢功能。突触素I(synapsin I)也称蛋白质1,是与突触囊泡相连的磷蛋白,它在突触囊泡的总蛋白含量中比例较大,在体和离体实验研究表明突触素I具有4种不同蛋白激酶底物,其磷酸化作用在完成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突触素I能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且在突触可塑性的发生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宿宝贵[19]等在先前研究中发现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的数量增加,突触小泡的数量和体积增加,为了进一步验证该发现,本研究对经水迷宫训练获得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功能的模型大鼠与对照组大鼠海马内突触素I的表达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探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提供形态学依据[20]。进一步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海马结构内突触素Ⅰ含量比正常人明显减少[21] ,而且突触素免疫活性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相关[22] 。这些研究结果均提示学习记忆与海马突触素Ⅰ的含量呈正相关性。

国外研究也表明建立学习记忆模型的动物突触素的表达是增加的,在海马部位的突触也是增强现象,最终导致突触素表达增加6倍,而认知功能障碍的老鼠突触素的表达是减少的,说明学习记忆与突触素的表达是呈正相关的[20]。在宿宝贵、潘三强等的大鼠经水迷宫训练实验中也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海马突触素的反应产物明显增多,从两周起反应产物不再见增多,但颜色加深。因这样的速度足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回路的维持,回路对损伤的反应,以及某些类型的学习和记忆。而且这一结果也完全与宿宝贵等在大鼠海马结构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时的细胞形态学可塑性观察的结果一致[19]。

2.3突触素P38的分泌与学习记忆功能

学习记忆功能减退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也是脑老化的重要标志,其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海马CA3区与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23]。突触素(synaptophysin,P38)是一种含量丰富的位于突触囊泡的膜蛋白,具有缝隙连结样通道性质,也与突触可塑性关系密切。p38既是突触发生的标志,又是突触传递效能水平的反映[24]。突触素P38免疫反应产物的定位和定量准确地反映了突触的分布和密度。目前,关于海马CA3区突触的增龄性变化,虽有文献报道,但主要集中于神经电生理、电镜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以突触素在海马CA3区的形态学变化及计量来反映突触的分布及密度的资料较少[25]。突触素P38位于轴突终末的突触前囊泡膜上,构成突触囊泡特异性膜通道,参与囊泡的转运与排放。免疫电镜研究证实,突触素P38位于小圆形或扁形(S、F型)的小清亮突触囊泡面,光镜下标记的突触素颗粒样结构实际上是成簇的囊泡。颗粒样的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可以反映被检区的全部突触前终末,该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可以准确反映突触的分布和密度[25]。

在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的增龄性变化实验中,将SD大鼠分为幼年组(1~2月龄)、青年组(4~5月龄)、中年组(11~12月龄)和老年组(≥24月龄),对常规石蜡海马连续冠状切片进行尼氏染色、突触素P3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仪测量其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结果发现海马CA3区P38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呈板层分布,其平均光密度(AOD)值以青年组最大,与之比较成年组、老年组均减少,以老年组减少最显著。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大鼠海马CA3区辐射层突触素P38含量随增龄而逐渐减少[25]。

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记忆减退大鼠海马P38的表达是减少的。在衰老过程中许多脑区神经元胞体出现了一些衰老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神经元胞体的这些改变和受损势必导致轴突终末的退变、减少,而使其突触囊泡膜上的P38减少。因此,在增龄性学习记忆减退过程中神经元胞体可能首先出现退变,从而继发其投射区域如海马CA3区辐射层、始层等处的轴突终末减少而使P38含量减少。神经元合成突触素P38的能力减弱,轴浆运输减慢。P38合成于神经元胞体,随囊泡被运至轴突终末,神经元的代谢及蛋白质的合成能力随增龄而下降,轴浆运输也可随之减慢,最终使P38在突触终末的含量减少。P38的减少意味着突触囊泡转运能力下降,因而突触传递功能减弱,即突触随增龄出现了衰老性退化,这样就可能导致神经系统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储存出现障碍,继而出现老年性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25]。

国内也也有研究表明在脑缺血早期突触素表达减少,之后其表达逐渐增加, 随后又降至正常水平[26]。如吴盛华等[27]发现脑缺血早期(3天前),出现突触素表达减少,意味着突触囊泡转运能力下降,因而突触传递功能受阻。

3、突触素的其他研究

癫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深入研究一直是神经病学领域的热点。突触素是一种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膜蛋白,其影响突触可塑性的观点逐渐被众多学者所接受。但突触素在癫癎发作中与突触重塑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阐明其确切机制,如何有效的控制苔藓纤维异常出芽及伴随的突触重塑,癫癎发作后突触素的表达将是研究癫癎后突触可塑性的方向。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突触素与癫癎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对于揭示突触重塑在癫癎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癫癎的发病机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将具有积极的意义[11]。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细胞都含有突触素,而且许多肿瘤细胞中也发现突触素,因此将突触素作为一种新的、全面的神经内分泌标记物,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测,如: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母细胞瘤、神经节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也可用于垂体腺瘤、胰岛细胞瘤、骨髓甲状腺癌、甲状旁腺瘤、肺支气管及胃肠道类癌、皮肤的神经内分泌瘤的检测。若联合抗-嗜铬粒蛋白A及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YN还可用于鉴别正常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肿瘤。SYN也可用于研究兼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特征的非典型细胞。利用突触素免疫组化方法在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皮质结节中发现了一种巨大细胞属于这种非典型细胞。突触素还可用于确定脑组织特殊部位的结构,如耳蜗核。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一些研究表明,突触前蛋白表达异常可能是精神疾病的特征。而突触素mRNA及蛋白质水平与精神障碍密切相关,可能是因为精神障碍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但由于精神疾病本身的特点和复杂性,具体的机制还不是很明了。因此,进一步深化研究突触和突触素的结构、功能对精神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意义[3]。

综上所述,SYN是一种与突触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膜蛋白。参与突触囊泡的导入、转运和神经递质的释放、突触囊泡再循环和突触发生。突触素不仅可作为研究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标记物,还可作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标记物。由于突触素与多种神经疾病密切联系,如老年痴呆病、精神症病等,近年来,突触素与神经疾病的联系已成为突触素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突触素的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结  束  语

近年来在Syp 的分布及定位、生理功能等多方面的研究获得不少进展,但在运动神经生物学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生物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对于Syp 在生理功能及其确切机制的深入研究,揭示由于运动引起的神经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发挥功能的机制,进而促进对运动性中枢疲劳、运动与突触可塑性及与学习记忆关系的研究,以及阐明运动引起的各类突触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等方面,均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Jahn R,Schiecbler W,Ouimet C,er al.A 38000-dalton menmbrane protin(p38) present in synaptic vesicles[J].Proc Natl Sci USA,1985,82(12):4137-4141.

[2]杨春.突触素的若干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04,13(1):85-.

[3]宋炜熙.突触素与精神障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1):51-53.

[4]Sudhof T C,Lottspeich F,Greengard P,et al.The cDNA andderived amino acid sequences for rat and human synaptophysin[J].Nucleic Acids Res,1987,15(22):96-97.

[5]Yang-Feng T L,DeGennaro L J,Francke U.Genes for synapsin I,a neuronal phosphoprotein, map to conserved reg ions of human and murine X chromosomes[J] . Proc Natl AcadSci USA,1986,83(22):8679-8683.

[6]孙国欣,田振军.突触素与运动、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81-83

[7]洪岸,姚志斌,顾耀铭,等.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减退与海马结构的突触素改变[J].解剖学报,1996,27(2):1-168.

[8]潘三强,宿宝贵,韩辉,等.大鼠下丘脑和背侧丘脑在空间记忆时突触素的变化[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1(4):13-17.

[9]Sarnat H B,Bo rn DE.Synapto phy sin immunocyto chemistr y wit h thermal intensificatio n: a marker of terminalax onal maturat ion in the human fetal nerv ous system.Brain Dev,1999,21(1):41-50.

[10]Calakos N,Scheller RH1 Vesicle2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 and synaptophysin are associated on t he synaptic vesicle [J]1 JBiol Chem,1994,269(40):245-342.

[11]张明磊,杨金升.突触素与癫癎[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0,13(2):75-77

[12]吴建云.突触素研究进展[ J] .动物医学进展,1999,22(2):57-58

[13]Rosahl T W,GeppertM,Spillane D,et al.Short-term synaptic plasticity is altered in mice lacking synapsin I [J].Cell,1993, 75(4):661-670.

[14]许志强,蒋晓江,周华东.睡眠剥夺对小鼠学习与记忆功能及海马突触素Ⅰ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09,38(10):1153-1154.

[15]Jahn R,Schiebler W,ouimet C,et al1A 38000 - dalton membrance Protein (p38) present in synaptic vesicle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5,82(12):37-41.

[16]严峰,俞诗源,张葵明.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方法与进展[J].甘肃科技,2006,22(5):140-142.

[17]刘靖,董大翠,胡伊乐,等.突触素在人胎儿海马的表达与发育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6,15(3):323-327.

[18]张易,储卫华,陈景宇,等.纳洛酮干预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突触素表达的影响[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16(2):81-84

[19]宿宝贵,许鹿希.大鼠海马结构在学习记忆活动时的细胞形态学可塑性研究[J]. 解剖学杂志,1999,22(2):141-145.

[20]宿宝贵,潘三强,杨晓梅,等.大鼠海马结构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时突触素表达的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5(16):53-56.

[21]Lippa CF. Synaptophysin immunoreactivity in Pick′s disease :comparison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dementiawith Lewy bodies [J].Am J Alzheimers Dis Other Demen ,2004,19(6):341-348.

[22]Walsh DM ,Selkoe DJ.Deciphering the molecular basis of memory failure in Alzheimer′s disease [J].Neuron ,2004,44(1):821-830.

[23]Morris R G.Elements of a neurobiological theory of hippocampal function:the role of synaptic plasticity, synaptic tagging and schemas[J].Eur J Neurosci,2006, 23(11):2829-2846.

[24]Thiel G,Synapsin ,Synapsin ,synaptophysin :marker proteins of synaptic vesicles[J] .Brain pathol ,1993,3(1) :87-93.

[25]文敏,周波,康朝胜等.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的增龄性变化[J].山东大学学报,2008,4(3):35-37.

[26]陈路熙.脑缺血时突触素的变化及其治疗展望[J].西南军医,2010,12(5):94-95.

[27]吴盛华,李福军,金玉玲,等.神经干细胞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共移植体联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4):6621-6625.

致  谢

首先感谢民大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你们伴随我渡过快乐的四年,因为你们我的大学生活充满魅力。再次感谢导师苏雅拉图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的论文顺利完成。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学院的各位老师在科研、学习、生活方面,都给予我许多的帮助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上特别感谢张继星老师和魏永春老师,让我在生物学课程上为考研扎下坚实的基础。并且非常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感谢四年来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困难中你们给了我帮助,快乐中我们一起分享,你们和我一起求知共勉,你们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

最后还得感谢在二十多年求学路上默默支持和辛勤付出的父母,谢谢你们!

文档

突触素与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编号:0793********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突触素与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学号:************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07生物技术指导教师:苏雅拉图(讲师)完成日期:2011年6月2日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引言…………………………………………………………………(3)1突触素……………………………………………………………………(3)1.1突触与突触素的定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