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高处坠落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2
2.工程概况 2
3.预控措施 2
3.1高处作业基本要求 2
3.2临边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3
3.3洞口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3
3.4攀登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 4
3.5悬空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4
3.6 交叉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5
4.应急预案 5
4.1指挥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5
4.2指挥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图 5
4.3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及组织机构各部门职责 6
4.4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 6
4.5应急救援资源配备情况 6
4.6应急响应 7
5.应急终止与现场恢复 9
6.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9
7.预案的评审与改进 10
防高处坠落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译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整体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83号)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建筑施工安全检验标准》(JGJ59-99)
《高处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2 .项目概况
建设单位:万硕房地产开发
设计单位:中机-中联工程
监理单位:林欧监理咨询
监理单位:市质监站
建设单位:中冶天工十三冶
本项目为万硕.江城一期二期工程。位于一期东侧,江南大道南侧,江南中学西侧,玉龙路北侧。建筑面积约150m 2 ,总建筑面积约290460m 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51080m 2 ,工程总面积约82900m 2 。
结构设计使用寿命:50年。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6度。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
建筑耐火等级:一级。
屋顶防水等级:I级。
3 .预控措施
3.1 高空作业基本要求
(一)各施工队项目涉及的高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纳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2)高空作业必须有步骤地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宣讲。用于高空作业的各种设施设备,必须经过检查确认完好,方可投入使用。
(三)搭建高空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如脚手架、井架工等,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检。
⑷ 如遇恶劣天气,不准露天攀爬和高空作业。
⑸ 用于高空作业的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运营需要临时拆除的,必须经总部建设负责人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并在运营后立即恢复。
⑹ 高空作业的防护门设施在搭建和拆除过程中,应设置相应的警戒区,派人监控,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⑺高空作业人员着装要讲究,严禁赤身裸体,穿软底防滑鞋,严禁穿拖鞋、硬底鞋和带钉子的靴子。
⑻ 高空作业所用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靠近边缘、开口或阻碍通道和装卸。可能掉落的材料和工具应提前拆除或固定。
⑼ 施工过程中高空作业安全设施如有缺陷或隐患,必须及时解决。当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必须停止操作。
⑽高空作业安全设施的主要受力构件,力学计算按一般结构力学公式计算,强度和刚度计算不考虑塑性效应,结构应符合现行相应的规定。
3.2 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设置防护栏杆:对高度小于3.2米的基坑周边,无外置脚手架的顶板及楼板周边,阳台、料台、捡拾平台周边无外置脚手架。栏杆或栏杆的安装,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断面必须在侧面设置护栏等。要求:防护栏杆的高度不小于1.2米,上下之间的间距下轨为0.6米;栏杆间距不宜大于2米。
(2)架设安全网:在3.2米(含3.2米)以上的高度作业,必须将安全网设置成全封闭,网眼应为密网安全网。
(3)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对各种垂直运输和接收平台,平台开口处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2米的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并用密网安全网封闭。
3.3 洞口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
(1)边长25-50cm的洞口用实木板覆盖,防止移动和移动,并有明显标志。
(2)边长50-150cm的洞口四周应有防护栏杆,并用密网安全网围起来。必要时可在底部横杆下缘设置紧密固定的高度不小于200mm的踢脚板。
(3)如果孔的边长大于150cm,除按第(2)条进行防护外,还应在孔下安装安全网。
⑷ 电梯井道的保护。应设置固定闸门,闸门高度为175cm,闸栅间距不大于15cm。同时,电梯井道应每隔两层或两层设置安全网。
3.4 高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梯子进行攀爬作业时,梯脚底部应牢固,不得高架使用,并采取包扎、钉胶、锚固等防滑措施。不同类型和形式的梯子有不同的安全保护措施。
① 垂直梯:工作角度为70度。 ~80 。梯子上端最好固定使用,踏板上下台阶之间的距离为30cm,不能有缺档现象。
②折叠梯:上角为35° 。 〜45 。理想情况下,铰链必须牢固并具有可靠的张紧措施。
③固定直爬梯: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梯子宽度不大于50cm,支架采用不小于L70×6的金属角钢,嵌焊牢固。梯子顶部的横档应与攀爬顶部齐平,并应加设高度为1~1.5m的扶手。爬升高度为5m,超过2m要加笼子,超过8m要搭平台。
④如梯子需要长期使用,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措施,接缝不得超过1m,强度不得低于单根梯梁。
⑤移动梯:按现行国家标准进行验收,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人员应从规定通道上下,不得攀爬非规定通道,不得随意使用吊臂等施工设备攀爬。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不得持物。
(3)钢柱安装爬升时,应使用钢制吊梯或设置在钢柱上的爬梯。
⑷钢梁安装、攀爬时,根据钢梁的高度,在两端设置吊梯或架设钢管脚手架。在梁面上行走时,一侧的防护横杆可与钢索配合使用。
3.5 高空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1)悬空作业场所应有稳固的立足点,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防护网、栏杆或其他安全设施。
(2)吊运作业中使用的索具、脚手架、吊篮、平台等设备,应经过检验或技术鉴定后方可使用。
(3)空中安装大型模板、吊装第一个预制构件、吊装单个大中型预制构件时,必须站在操作平台上进行操作。被吊装的大型模板和预制构件严禁站立和行走。
(4)绑扎钢筋和安装钢骨架时,必须搭起脚手架和马路,必要时搭设操作平台和安全网。
(5)浇筑距地面2m以上的框架、过梁等混凝土结构时,应设置操作平台;浇筑拱形结构时,应从拱形两侧对称进行。
(6) 进行各种窗户操作时,操作者的重心应位于室内,不得站在窗台上,并系好安全带。
3.6 高空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
⑴由于上述施工,可能坠落的物体或在起重机手柄回转包围的通道中,必须在受其影响的围护结构内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的宽度取决于坠落半径。
(2)结构施工从二楼开始,所有人员进出通道均应搭设安全防护棚。层高超过24m的,应搭设双层保护棚。
(3)支模、油漆、砌墙等各类工种进行三维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作业。可以采用时间交叉和位置交叉。例如,时间跨接和位置跨接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前必须采取隔离密封措施。
4. 应急预案
4.1 总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领队:鲲
副组长:小七永勇
团队成员:周勇、常青、辛江涛、周祖元
狄千武曾艳飞顾志忠
高菜高静袁玉冰
4.2 指挥部应急救援组织框图
施工作业层
应急救援总指挥:项目经理
应急救援副指挥:副经理
应急救援副指挥:总工
质量安全部
计划财务部
经营预算部
综合办公室
工程技术部
4.3 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及组织各部门职责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部应急救援工作,担任应急救援总指挥。
项目部总工程师:对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整体技术支持,组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指导和监督实施和运行。
项目部副经理: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统筹调度救援现场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实施应急救援技术方案。
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制定应急救援技术方案,负责现场指导和监督方案的实施和运行。
质量安全部: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参与应急救援技术方案的编制和现场指导实施;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安全技术指导和保障工作。事故发生后负责保护现场。
计财部:负责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资金支持。
业务预算部:负责本部门应急救援过程中所需物资和设备的供应、设备、维护和供应。
:负责组织本部门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对外联络和沟通工作。事故发生后协助保护现场,在事故救援过程中如需变更,主动记录现场(照片、视频或草图等)。
施工作业层:各施工队队长负责直接参与或配合当地专业救援队参与抢险救援。
4.4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条件
当项目部所属单位在日常施工生产中遇到突发的高处坠落安全事故时,项目经理将责令启动并运行本应急救援预案,全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社会和人民。损失或更少。
4.5 应急救援资源配置
⑴资金分配
项目财务部要确保应急救援储备金10万元,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应急救援工作。
2)提供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和设施(见下表)
| 序列号 | 姓名 | 数量 | 地点 | 主要的 |
| 1 | 物资运输车 | 1辆车 | 工地 | 机械 |
| 2 | 挖掘机 | 1辆车 | 工地 | 机械 |
| 3 | 装载机 | 1辆车 | 工地 | 机械 |
| 4 | 头盔 | 100 顶 | 项目部和 工地 | 机械 |
| 5 | 喇叭 | 2根 | 项目部和 工地 | 机械 |
| 6 | 紧急联系人 | 一些 | 见紧急联系人 |
4.6 应急响应
(1) 告警接收和通知
①接警:警务处为项目部办公室。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详细询问以下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详细地点、事故性质、事故原因初步判断、简要介绍、人员伤亡和被困情况,现场情况控制和发展等。良好的记录。接警:办公室主任(高静)手机: 138****7583。
②通知: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办公室主任将向项目经理详细汇报,由项目经理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以及是否向相关应急机构发出应急救援申请,及上级部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由项目办通知应急组织各部门负责人。
(2) 应急通信系统
项目部应急救援联络工作由项目部办公室主任负责。紧急救援的联系渠道如下:
①紧急求救
民警求救:110;
火力支援 SOS:119;
医疗紧急情况:120;
②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手机:
| 职称 | 手机 | |
| 坤 | 专案经理 | 135******** |
| 小七 | 项目副经理 | 138******** |
| 辛江涛 | 项目总工程师 | 155******** |
| 高财富 | 工程部 | 150******** |
| 周祖元 | 品质部 | 137******** |
| 勇勇 | 安全部 | 186******** |
| 迪 | 计划财务部 | 1******** |
| 吴倩 | 营运预算部 | 186******** |
| 高静 | 138******** |
突发高空坠落事故/事件发生后,安保部门立即派员到事故/事件现场负责事故/事件现场保护,综合办公部门协助收集证据。
因救援人员、防止突然高处坠落、应急/事故扩大、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需要做好标志、标线,绘制现场草图,撰写书面材料,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物品。痕迹,物证。
⑷警报和紧急通知
当事故可能影响周边地区并可能对周边地区公众构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报警系统,向周边公众发出警报。自我防护措施、注意事项等,确保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防护反应。项目经理决定是否激活警报。警报和紧急通知由安全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会同。报警方法使用扬声器向周围区域发出警报。
⑸ 情况监测
突发高空坠落事故/事件发生并启动应急预案后,安全部、质量部、安全部各负责人各派出1人,组成情况监控组,负责动态监测事态发展。良好的工艺记录。监测内容包括: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对食品、饮用水、卫生和环境的污染、爆炸风险、受损建筑物倒塌风险等。
⑹ 警惕和治安
为确保现场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边建立警戒区,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安全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确保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的交通畅通。 ,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在安全事故救援过程中,现场警戒和治安由安保部门实施。
现场警戒措施包括:危险区界线为黄黑带,岗哨佩戴臂章,警车鸣响警示灯和警笛,并使用扩音器进行警示,岗哨人员负责用于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救援现场。
⑺ 人群疏散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措施,也是最彻底的应急响应。是否疏散人员应根据事故性质和控制程度来决定。人员疏散由项目经理下令,办公室主任组织,安保部参与实施。疏散人口、人数、疏散区域、距离、路线、交通工具等应提前考虑和准备,并考虑老年人、弱者、病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疏散。对临时撤离人员,要做好临时生活安排,保证水、电、卫生等必要的基本生活条件。
⑻医疗卫生
当地医疗部门负责对突然从高处坠落伤者进行现场急救。重伤人员应立即转移到项目现场附近的医院或急救中心进行抢救。转运过程中,将指派专人在途中进行护理,救护车为120辆救护车。救护车在紧急转移伤员时拉响了警笛。
⑼ 公共关系
突发高空坠落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向媒体和公众统一发布事故信息、影响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消除公众恐慌,控制谣言,避免公众的怀疑和不满。 .事故相关信息的发布经项目经理批准,项目部办公室发布,确保发布信息的一致性,及时排除谣言。
⑽ 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认真考虑和监控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指挥人员)的安全。必要时,应由专业救援人员参与指挥或操作。在应急救援过程中,项目部安保部将指派专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伤员,并组织置换救援。
5、紧急终止和现场恢复
当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危险消除后,项目经理将发出终止紧急命令。终止紧急救援的紧急命令将由安全部专人通过扩音器通知紧急救援现场,终止紧急救援。
应急救援终止后,如事故现场仍有可能存在未知隐患(如可能发生不明火灾、建筑物及临时救援设施可能倾覆等),现场警戒待解除后,方可解除现场警戒。经技术部确认不存在未知隐患。之后,通知安检部门负责人,安检部门负责人在现场下令解除警戒。
解除警戒后,应急救援队负责恢复现场。主要清理临时设施、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恢复现场办公和生活的基本功能。该办公室负责组织撤离人员的疏散和安置工作。
6、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应急预案培训由安全部组织实施。培训间隔不应超过 12 个月。培训对象应包括参与应急救援的指挥员、救援队员、助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培训地点为项目部会议室。
应急预案演练主要采用桌面演练,即由项目组织机构各部门负责人、各施工队领导、应急救援助理及相关人员参加的口头演练,采取的行动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在讨论应急情况时采取。主要是锻炼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应急组织中相互配合、责任分工的问题。这部分演练由项目保障部组织,间隔不超过12个月。地点为项目部会议室。
此外,在组织桌面演练的同时,对应急联络系统的功能进行功能演练(如果允许,可以一起演练110、119、120等外部救援资源的通信系统功能),确认演练的准确性。通讯系统。稳定性、流畅性、及时性是否满足应急要求,即对通信系统响应能力的检测。这部分职能演练由项目办主任在项目办进行。
7. 计划的审查和改进
根据应急预案的训练和演练过程记录,对应急预案的功能和效果进行审核,对训练或演练过程中反映功能不足或效果不佳的部分或阶段进行分析总结,确定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 财力和时间是否充足。根据分析总结的结果,改进了计划功能。预案的审查和完善由应急领导小组授权的安全质量部组织,应急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等辅助部门或人员参加。审查和改进的时间是在计划的培训和演练之后,在项目部的会议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