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序号 | 一级要素 | 二级要素 | 三级要素 | 四级要素 | 标准类型描述 | 排查周期 | 排查部门 | 排查责任人 | 备注 |
| 7 | 现场管理 | 班前例会 | 班前例会 | 组织班组班前安全例会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2 | 现场管理 | 班组检查 | 班组检查 | 班组长是否对岗位隐患排查表进行认真填写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3 | 现场管理 | 警示标志 | 警示标志 | 各危险岗位安全警示牌,粉尘、噪声职业危害告知牌制牌上墙悬挂。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4 | 现场管理 | 持证上岗 | 持证上岗 | 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5 | 现场管理 | 个人防护用品佩戴 | 个人防护用品佩戴 | 作业人员按行业标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6 | 现场管理 | 车间环境 | 车间环境 | 疏散通道 | 作业场所设置应急安全疏散撤离通道。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7 | 应急照明 | 主要出口和重点岗位设置应急照明。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8 | 安全防护 | 车间内沟、坑、洞均设置防护栏或盖板。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9 | 安全出口 | 主要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安全出口疏散标志和应急灯。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10 | 现场管理 | 电气安全 | 配电箱、柜 | 漏电保护是否齐全、灵敏可靠 | 在使用移动式的I类设备时,应先确认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已可靠接地,使用带保护接地极的插座,同时宜装设漏电保护器,禁止使用无保护线插头插座。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11 | 现场管理 | 用电安全 | 临时线 | 临时线敷设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审批手续。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12 | 现场管理 |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 “三违”行为 | 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序号 | 一级要素 | 二级要素 | 三级要素 | 四级要素 | 标准类型描述 | 排查周期 | 排查部门 | 排查责任人 | 备注 |
| 13 | 现场管理 | 设施 | 消防设施 | 灭火器 | 灭火器前无杂物阻挡,便于人员拿取。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14 | 定期进行检查,筒体无破损、变形,压力完好。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15 | 消防栓 | 消防水带缠绕方式应为对折,消防栓无破损,箱体完整。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16 | 消防栓前无杂物阻挡,通道畅通。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17 | 现场管理 | 设备设施 | 特种设备 | 压力容器 | 应建立设备档案,应齐全,保管应良好; 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有记录;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证件合法并在有效期内。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18 | 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有记录;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证件合法并在有效期内。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19 | 现场管理 | 设备设施 | 设备设施 | 设备传动部位防护罩、盖、栏应完整可靠; 各连锁、紧停、控制装置应灵敏可靠; 局部照明是应为安全电压; PE等电器完好可靠; 地脚螺栓应进行固定,无松动。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20 | 现场管理 | 设备设施 | 覆面机 | 设备传动部位应按规定安装防护罩; 设备电源线无破损、裸露; 润滑部位定期加注润滑油; 设备急停按钮及其他安全防护设施有效、可靠;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
| 21 | 现场管理 | 设备设施 | 对开印刷机 | 设备防护罩、盖、栏应完整可靠; 设备急停按钮灵敏可靠; 设备电气控制箱上、内部无杂物; 设备是否按规定进行接地; | 7天 | 车间 | 车间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