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55:44
文档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此大题1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的主要根据和理由是()A.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取暖照明C.能够用手制造、使用工具D.在体质特征上,手足已向人靠近2.“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C.粟和小麦D.粟和水稻3.1937年4月5日,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推荐度:
导读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此大题1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的主要根据和理由是()A.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取暖照明C.能够用手制造、使用工具D.在体质特征上,手足已向人靠近2.“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C.粟和小麦D.粟和水稻3.1937年4月5日,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此大题1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的主要根据和理由是(   )

   A. 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取暖照明

   C.能够用手制造、使用工具           D.在体质特征上,手足已向人靠近

2.“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       D.粟和水稻

3.1937年4月5日,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

   A. 黄帝           B.尧             C.舜             D. 禹

4.“牧野之战”的性质是(   )

   A. 奴隶主奴隶的战争         B.平民与奴隶之间的战争

   C.奴隶主之间争夺财富的战争         D.奴隶主之间夺权的战争

5.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 齐桓公         B.晋文公         C. 越王勾践       D.楚庄王

6.公元前230年一前221年,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秦王最后“扫”的是(   )

   A. 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魏国

7.秦始皇在位期间,为自己修建规模宏大的豪华宫殿是(   )

   A. 长城           B.阿房宫         C.故宫           D.紫禁城

8.秦末农民的领袖是(   )

    A.刘邦、项羽    B.廉颇、赵括      C.项梁、项羽     D.陈胜、吴广

9.下列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的是:①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②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③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秦始皇焚书坑儒(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西汉初年,由于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良好的统治局面,这一局面称作(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1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富庶,国家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2.武帝时期,重视大规模的水利兴修。西汉王朝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分别开凿了(   )

    A. 都江堰、灵渠     B.灵渠、白渠     C. 六辅渠、白渠   D.都江堰、六辅渠

13.下列有关内容,与光武帝没有关系的是(   )

    A. 禁止虐杀奴婢     B.提倡节俭       C.光武中兴       D.开始兴办本学

14.今天地区隶属的管辖是开始于(   )

    A.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B.昭君出塞  

C. 张骞出使西域                       D.西汉西域都护的设立

15.200年,曹操率领2万人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涿鹿之战

16.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 官渡之战                           B.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C. 曹操劫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D.赤壁之战

17.三国时期,吴国的船曾经到达,当时的被称作(   )

    A.             B.夷洲            C.琉球        D.柴桑

18.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C.北方官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自然条件好

19.南北朝时期,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事件是 (   )

    A. 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 文景之治     D.北魏孝文帝改革

20.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21.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你认为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

    A.“和为贵”和“仁政”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22.对联“哀怨托楚辞,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   )

    A. 司马迁         B.韩非子           C.屈原         D.王羲之

23.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既是一部重要史书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B.由史学家司马迁编撰

    C.是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                    D.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24.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   )

    A.《洛神赋图》    B.《女史箴图》     C.《神灭论》     D.《兰亭序》

25.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小数的是

    A. 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顾恺之

二、材料解析题(此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材料二: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二气,诽谤他。……他被诬陷

“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上述材料从内容和结果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发生的时间和目的分别是什么?(1.5分)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四项内容。(限20个字以内,1.5分)

(3)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5分)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为治第(指建造住宅),令骠骑(将军)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材料二:“今……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都要加以禁止),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的“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谁的名言?体现了他什么精神?(1.5分)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其目的是什么?(1.5分)

(3)材料中的“天子”和“上”都是指西汉的哪一位皇帝?简要指出他对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2分)

三、简答题(此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28.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大显著特征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请回答: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29.(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表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请你说一说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今天我国正在开展一项伟大的工程——西部大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西部大开发有哪些好的建议?)

四、探究与创新题(此大题1小题,10分)

    30.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秦始皇最伟大功绩是什么?(2分)

 (2)秦始皇采取了什么首创制度来巩固集权的封建国家?(3分)

(3)秦始皇采取哪些统一措施加强全国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2分)

(4)你是如何看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3分)

一、选择题(此大题1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题号

12345678910111213
答案CDAAACBDBABCD
题号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DADBBDAACCCA
二、材料解析题(此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答: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目的:富国强兵。

    (2) 答: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

(3) 答: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答出三点即可)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答:霍去病。 精神:志向高远的爱国主义精神。

(2) 答:思想主张:“独尊儒术”。 目的:稳固大一统局面。

(3) 答:皇帝:汉武帝(刘彻)。  贡献:使西汉王朝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答出其意即可,若只罗列史实酌情扣分)

三、简答题(此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28.答: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有:迁都洛阳;实行汉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

学习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进取精神和优秀品质。(答出三点即可)

29.答: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有:(1)自然条件好,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2)社会秩序安定,战争相对较少。(3)北方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4)人民的辛勤劳动。

四、探究与创新题(此大题1小题,10分)

    30.(1)答:秦始皇最伟大功绩——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的封建国家。

 (2)答:创立了主义的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朝中设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答: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开凿灵渠。

    (4)答: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加强思想的控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采取了“焚书坑儒”的办法,虽然在一定程度和一定的时期内能控制人民的思想,维护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扼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文化,这一手段又是残暴的、愚蠢的和消极的,不利于国家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能从根本上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文档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此大题1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的主要根据和理由是()A.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取暖照明C.能够用手制造、使用工具D.在体质特征上,手足已向人靠近2.“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玉米B.水稻和小麦C.粟和小麦D.粟和水稻3.1937年4月5日,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