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在职硕士学位英语考试翻译解题策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55:50
文档

在职硕士学位英语考试翻译解题策略

•在职硕士学位英语考试翻译解题策略在职硕士英语考试,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即将举行。它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的考试,旨在客观的测试同等学力的英语水平。这项考试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获得硕士学位的必备条件。其中的翻译考试则要求考生能够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及科普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从英语译成汉语或者从汉语译成英语”。翻译是一种主观题,是需要考生具有一定英语基本功,再把这种基本功转变成为一种翻译能力。然而,对于同时承担着繁重的专业学习重任和自己单位工作重任的在
推荐度:
导读•在职硕士学位英语考试翻译解题策略在职硕士英语考试,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即将举行。它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的考试,旨在客观的测试同等学力的英语水平。这项考试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获得硕士学位的必备条件。其中的翻译考试则要求考生能够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及科普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从英语译成汉语或者从汉语译成英语”。翻译是一种主观题,是需要考生具有一定英语基本功,再把这种基本功转变成为一种翻译能力。然而,对于同时承担着繁重的专业学习重任和自己单位工作重任的在
•    在职硕士学位英语考试翻译解题策略

 

    在职硕士英语考试,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即将举行。它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的考试,旨在客观的测试同等学力的英语水平。这项考试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获得硕士学位的必备条件。其中的翻译考试则要求考生能够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及科普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从英语译成汉语或者从汉语译成英语”。

    翻译是一种主观题,是需要考生具有一定英语基本功,再把这种基本功转变成为一种翻译能力。然而,对于同时承担着繁重的专业学习重任和自己单位工作重任的在职硕士;对于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翻译系统教育和训练的在职硕士,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攻克英汉互译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根据最新颁布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职硕士考试中,翻译部分共分为两节,第一节为英译汉,第二节为汉译英。在试卷中,每一节所占的比分是10分,翻译整个部分共20分,考试所需要的时间是共约30分钟。为了能够让广大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本文作者将分别从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部分进行介绍,并针对这两个部分分别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解题策略。

一、英译汉部分

(一)   题型介绍

    英译汉的题型主要分为三种:其一、要求考生翻译一个小的英语短文,短文的长度大约是80—100个英语词。其二、在一篇大约300词的英语文章中,要求考生翻译划线的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通常就是五个句子,每句话的长度大约20个英语词。其三、要求考生翻译单独的五个英语句子,这五个句子之间一般没有任何联系,长度也是大约20个英语词。在试卷中,英译汉部分可以是以上三种题型中的任意一种。但是,根据2004年的考题来看,今年考试中有可能仍然考察一个小的英语短文翻译。例如:

    题型一,短文翻译:

Another kind of distinction that can be made among works of art is whether they were intended as objects to be looked at or to be used. The fine arts, such as painting and sculpture, involve the production of works to be seen and experienced on an abstract level. Pieces of fine art may evoke emotional or spiritual responses in us. Those who love the fine arts feel that these responses are very valuable, for they expand our awareness of the great richness of life itself.(2004年考题,86词)

    题型二,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

For a world that is 70% water, things are drying up fast. Only 2.5% of water is fresh, and only a fraction of that is accessible. (1) Meanwhile, each of us requires about 50 quarts per day for drinking, bathing, cooking and other basic needs. At present, 1.1 billion people lack access to clean drinking water and more than 2.4 billion lack adequate access to clean drinking water and more than 2.4 billion lack adequate sanitation. (2) “Unless we take swift and decisive action,” says U.N. Secretary-General Kofi Annan, by 2025, two-thirds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may be living in countries that face serious water shortage.”

(3) The answer is to get smart about how we use water. (4) Agriculture accounts for about two-thirds of the fresh water consumed in the world. A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summit thus endorses the “more crop per drop” approach, which calls for more efficient irrigation techniques, planting of drought-and salt-tolerant crop varieties that require less water and better monitoring of growing conditions, such as soil humidity levels. (5) Improving water-delivery systems would also help, reducing the amount that is lost on the way to the people who use it.

One program winning quick support is dubbed Wash—for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for All—a global effort that aims to provide water services and hygiene training to everyone who lacks them by 2015. Already, the U.N., 28 governments and man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GOs) have signed on.

•    题型三,单独句子翻译:

(1) Even as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lightens some of the librarians’ load, recent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showed that it brings complications, too. 

(2) As Ginnie Cooper put it, “It’s more important to help people find what they want on the Net rather than decide what they can't see.”

(3) Even if your suggestions are not accepted, at least your boss knows that you’re constantly working to improve things to make her/his job easier. 

(4)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up a commer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you must be able to react quickly to unpredictable changes in markets and customer needs. 

(5) The capital city of South Australia, Adelaide (阿德雷德) is really an elegant city, featuring traditional stone architecture with encircling wide grassland.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翻译英语的短文还是句子,我们翻译的时候,仍然需要从句子入手,一句一句进行翻译。因此,下面着重对英译汉句子翻译的解题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一)   解题策略

或许参加在职硕士考试的大多数考生都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感觉,那就是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本功比较差,常常在英汉翻译中连英语句子都看不懂;或者更糟糕的是,连单词都不认识,怎么去做英译汉呢?

其实,根据翻译的过程来分析,我们知道,所谓英译汉就是把我们所理解到的英语转述成为汉语就可以了。如何理解和如何表达,就成了大多数感觉自己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匮乏的考生的严重问题了。这里,笔者提出了一个更加轻松、更加容易掌握、更加实用的应对英译汉的翻译策略——拆分与组合。它可以让广大考生在有限的英语基础知识下,突破英汉翻译,获得理想的分数。

1.理解英语原文,拆分语法结构

如前面所述,在翻译的基本过程中,理解英语原文是我们进行翻译的前提。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你在动手翻译之前,必须要把英语原文看懂。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许多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译文含糊不清、语蔫不详的地方,正是自己没有透彻理解原文的地方。在试卷中,大部分的翻译错误都是起因于考生的理解错误。没有正确的理解,考生传达的就不是原文的意思,这样就可能扭曲原文的意思,造成严重的扣分现象,甚至会不得分。

由于英语语言具有“形合”的特点,就是说,英语的句子无论多么复杂,都是通过一些语法手段和逻辑手段连接起来的“象葡萄藤一样”的结构。所以,在理解英语句子的时候,理解并拆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就这也自然而然的成了我们解题的突破口。在考研翻译中的所有句子基本上都是结构复杂的长难句,理清句子结构层次就显得至关重要。在翻译句子之前,先通读全句,注意一边读一边拆分句子的语法结构。

怎么拆分呢?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差,对英语句子的语法结构不太理解。没有关系!正因为英语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比较明显,在理解英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主句和从句拆分出来,或者把主干部分和修饰部分拆分出来

•    说得更具体一点,可以寻找下面一些“信号词”来对英语句子进行拆分,进而更加有效的理解英语原文:

1.  基本原则:把主句和从句拆分出来,把主干部分和修饰部分拆分出来。

2.  连词:如and, or, but, yet, for等并列连词连接着并列句;还有连接状语从句的连接词,如:when, as, since, until, before, after, where, because, since, thought, although, so that, ......等等;它们就成了理解英语句子的拆分点。

3.  关系词:如连接名词性从句的who, whom, whose, what, which, whatever, whichever等关系代词和when, where, how, why等关系副词;还有连接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如who, which, that, whom, whose等等;它们也是理解英语句子的拆分点。

4.  介词:如on, in, with, at, of, to等介词常常引导介词短语作修饰语,所以它们也是理解英语句子的拆分点。

5.  不定式符号to:不定式常常构成不定式短语做定语或者状语修饰语,所以也可以是拆分点。

6.  分词: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可以构成分词短语作修饰语,所以可以是拆分点。

7.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常常断开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也是一个明显的拆分点。

以上列举的这些“信号词”只是我们在拆分英语原文时候可能断开句子的地方,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有助于我们看清句子结构,进而更好的理解英语原文。但是,在拆分长难句的过程中,最好不要把单独的一个英语的单词拆分出来,因为如果一个一个单词都拆分出来的话,整个英语句子,就可能会无的拆分下去了。

例如:

例1 Those who love the fine arts feel that these responses are very valuable, for they expand our awareness of the great richness of life itself.(25词,2004年考题中最后一句话)

拆分句子:

1)  句子的主干部分是:Those who love the fine arts feel,其中who引导一个定语从句,

2)  宾语从句:that these responses are very valuable是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3)  状语从句:for they expand our awareness是for引导的状语从句,

4)  复杂的定语,原因状语从句中还有一个比较复杂的of介词短语of the great richness of life itself作定语,修饰awareness。

5)  拆分后句子的总结构是:

Those who love the fine arts feel that these responses are very valuable, for they expand our 

    1主干中的定语从句         2宾语从句               3原因状语从句

awareness of the great richness of life itself

             4介词短语作定语

2.改变原文顺序,组合汉语译文

句子拆分后必然有一个如何排列各分句或句子的问题。为了不歪曲或者削弱原句各个成分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又照顾到汉语的思维与表达习惯,拆分后的分句或者句子常常必须打乱原来英语句子的顺序,然后进行重新组合。究竟如何改变原文顺序,完全要根据汉语习惯来安排,但是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比如说:

提示:

a)       在英语中定语从句总是在所修饰的名词后面,而汉语中定语一般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

b)      但是如果英语的定语从句过于复杂,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前,汉语句子会很不通顺,这时就可以把定语从句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后面来翻译,成为一句话;

c)      简短的状语可以放在所修饰的动词前面;

d)      复杂的状语从句可以安排在整个句子主干的前面或者后面;

e)       在英语中被动句使用很多,而汉语中主动句则使用很多,所以翻译的时候可以少用“被”字句,用别的词来代替“被”字或者转化成主动句等等。

•    这样,上面的两个句子可以把句子重新组合成:

例1

1)Those who love the fine arts feel,其中who引导一个定语从句。根据前面的提示a),我们可以把这个定语从句翻译到其修饰的词前面。所以,这个部分可以翻译为“那些热爱美术的人感受到…”。

2)that these responses are very valuable是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其中,responses是“反应,感受”等意思,所以可以直接翻译为“这些反应是非常珍贵的”,或者“这些反应是弥足珍贵的”。

3)for they expand our awareness是原因状语从句。其中expand是“扩大,拓展”等意思;awareness是“认识,对…的认识”等意思。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代词they指代的是前面的“these responses(这些反应)”。所以,这个部分可以翻译为“ 因为这些反应拓展了我们对…的认识”。

4)介词短语of the great richness of life itself作定语,修饰awareness,组合的时候应该组合到awareness(认识)的前面。这个部分中of l在职硕士学位英语考试翻译解题策略ife itself又修饰the great richness,所以可以翻译为“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

5)这样,整个句子的就可以组合成一个准确而有通顺的译文:

那些热爱美术的人感受到这些反应是弥足珍贵的,因为这些反应拓展了我们对生活本身丰富多彩的认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整个应对考研翻译的思路与过程——拆分与组合。通过这种比较简单的翻译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应对在职硕士考试中的英译汉。但是,不能忽略的是,在组合出译文之后,一定不要忘记再对照英语原文进行译文的检查。最好的检查方法,就是默读一下自己翻译的汉语译文。因为作为中国人,通过阅读,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汉语译文是不是通顺的汉语

•    二、汉译英部分

(一)题型介绍

    汉译英的题型则没有英译汉那么复杂,有两种:其一、要求考生翻译一个小的汉语短文,短文的长度大约是100—120个汉字。其二、要求考生翻译单独的五个汉语句子,这五个句子之间一般没有任何联系,长度也是大约20个汉字。在试卷中,汉译英部分可以是以上两种题型中的任意一种。但是,根据近11年来的试题分析,有极大的可能仍然是考察一个小的汉语短文翻译,因为前面11年来全部考的是汉语短文翻译。例如:

    题型一,短文翻译:

在17和18世纪,中国的艺术、建筑学以及哲学,在西方很受欣赏:除此之外,中国的丝绸、茶和瓷器(porcelain)在西方也倍受欢迎,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多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进入20世纪后期,西方人再一次转向中国文化。他们除了喜爱中国菜肴外,还学习汉语,尝试中医药,练习中国武术,观看功夫电影。(2004年考题,132字)

    题型二,单独句子翻译:

    (1)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各国人民所赞美的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2)经过了25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发展到了关键的阶段。

(3)到国外去生活一段时间可以使人有机会亲身感受另一种文化。

(4)越来越多的优秀科学人才,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正在被吸引到这些正在发展的领域中去。

(5)他想写一篇文章,以引起公众对此事的注意。

    与英译汉一样,无论是小短文的翻译还是单独句子的翻译,我们仍然可以以句子翻译为中心来进行翻译。最后,如果是小短文的话,只是在把这些单独的译文连接在一起成为段落的时候,需要注意译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连接、代词的使用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所以下面仍然以汉语句子翻译来进行分析。

(一)   解题策略

    如果说在英译汉中,我们所碰到的最大障碍是不理解英语原文的话;在汉译英中,这个问题就完全不存在了,因为我们不可能不理解汉语句子。但是,同时出现的另外一个巨大的问题是:如何把认识的这些一个一个的汉字变成英语呢?

    由于英语本身比较严密的语法结构,所以每个英语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因此,在我们把汉语原文转变成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确定了英语的主语和谓语,整个译文的主干结构就翻译出来了。这样,我提出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可行的汉译英翻译策略,那就是汉译英的核心解题策略:定主语,找谓语。

•    1.定主语

    所谓“定主语”,就是要明确汉语句子中哪一个词或者短语可以用来做英语译文的主语。一旦确定了主语就可以把整个英语译文的基本句式确定下来。通常有以下几种确定主语的方式:

1)  用汉语原文的主语来做英语译文的主语

例2 在17和18世纪,中国的艺术、建筑学以及哲学,在西方很受欣赏。(2004年考题第一句话)

我们可以选择用汉语原文的主语“艺术、建筑学以及哲学”作英语译文的主语来翻译。

译文: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Chinese art, architecture and philosophy were very much admired in the west.

2)  用汉语原文中的形容词来做英语译文的主语

例3 懒惰的人不会成功。

我们可以采用最基本的用汉语原文的主语做主语来翻译为:

译文一:A lazy person will never succeed.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选汉语原文中的形容词“懒惰的(lazy)”来作英语译文的主语,但是由于在英语中,形容词不能直接作主语,所以需要把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就可以了。

    译文二:Laziness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one to succeed.

    译文三:Laziness makes success impossible.

3)  用汉语原文中的动词来做英语译文的主语

例4 昨天他们表演得很成功。

我们可以用最基本的翻译方法,用“他们”作英语译文的主语,翻译为:

译文一:They performed very successfully yesterday.

但是,我们还可以把汉语原文中的动词“表演”转化为英语的名词“performance”来作主语,其实就是说“昨天他们的表演很成功”。

译文二:Their performance yesterday was very successful. 

4)  增加英语中常用的“It”来做主语,或者增加“we, you, one”等不定代词来作主语

在英语中,我们常常会碰到It作形式主语的现象,或者有时候It可以当代词来指代“各种无人称动词形式的主语,如天气、时间、环境等”。

例5 在下雨。

译文:It is raining. 

对于汉语中常常出现的“无主句”的现象,我们就可以增加“we, you, one”等不定代词来作主语。

例6 办任何事情,为要有把握,就要有所准备,而且要有充分的准备。

    译文:To ensure success in doing everything, one must be prepared, and fully prepared at that.

在上例中,增加了汉语原文中所没有的作主语的代词one。这是因为汉语中省略主语是经常的现象,而英语中省略主语的现象较少。

5)  用英语中的“There be…”来翻译

英语中的There be…句型表“存在”,所以常常可以用来翻译汉语中“有、出现、存在”等意思。

例7 交出报告之前,必须看几遍,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译文:Before handing in your report,you have to read it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see if there is anything in it to be corrected or improved.

汉语里无主语的句子相当多,英语则不同,句子一般都需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这类无主语的句子时,有时要用“there be…”结构表示“存在”等意义。在上面例句中,除了增加表泛指的主语“you”之外,我们还增加了“there be…”句型来翻译汉语原文中的“有没有”。

•    2.找谓语

既然确定了英语译文的主语,那么谓语就相对主语也确定了。其实确定谓语相对于确定主语而言要轻松得多,因为英语句子中,只有动词才能做谓语。但是,汉语的谓语相对英语谓语就复杂的多。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谓语的区别,进而为汉译英的翻译提供了突破口。

区别    

汉语的谓语    

英语的谓语

1.    

无    

有人称、数、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2.    

动词常常用作谓语    

只有动词才能作谓语

3.    主谓短语、数词、形容词可以作谓语    

4.    两个动词可以直接连接在一起,有:连动式和兼语式谓语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汉语的谓语比较复杂,而英语的谓语比较简单。正因此,它给我们汉译英翻译提供了解决的策略,根据上面四种区别,我分别叙述如下。

1)从上面表格中的区别一可以看出,由于汉语的谓语没有人称、数、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英语则有这种变化,所以翻译的时候应该在英语译文中注意英语动词的变化。如:

    例8 你昨天晚上干什么来着?

译文:What were you doing at home last night?(译成过去进行时态)

    例9 全国到处都在兴建新的高速公路。

译文:New super highways(express ways) are being built everywhere in the country.(译成现在被动进行时态)

    例10 他本来想要多给你一点帮助的,只是他太忙了。

译文:He would have given you more help, but he has been so busy recently.(注意本句根据原文含义,前半句译为虚拟语句,后半句译为真实语气)

2)从上面表格中的区别二可以看出,英语中和汉语中动词都可以作谓语,所以可以直接选定动词作谓语是最经常用的方式。如:

•    例11 中国的丝绸、茶和瓷器(porcelain)……,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许多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Chinese silk, tea and porcelain…and transformed to a certain extent many people’s way of life in the West.

    3)从上面表格中的区别三可以看出,汉语中有主谓短语、数词、甚至是形容词可以作谓语,而英语中则完全没有这种情况。

汉语的这种谓语现象是比较特殊的,这样的谓语常常是描述性的。所以,我们可以用英语的“系表结构”来翻译这样的谓语。如:

    例12 他品格正直。(汉语主语是“他”,谓语是“品格正直”;而“品格正直”本身是一个主谓短语,因为“品格”可以看作是“主语”,“正直”可以是谓语)

    译文:He is upright.

    例 13 他28岁。(主语“他”,谓语是数词“28岁”)

    译文:He is 28 years old.

    4)从上面表格中的区别四可以看出,汉语中有特殊的两个动词连用而构成的“连动式或者兼语式句型”。而英语中,两个动词绝对不能直接连用。但是,我们可以采用英语的“非谓语动词”手段,如动词不定式、分词等来处理这样的差异。

    例14 北京计划投入23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考题,“计划投入”是汉语的连动式)

    译文:Beijing plans to invest 23 billion US dolla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例15 他将邀请我们去参加会议。(“邀请我们去参加会议”是汉语的“兼语式”,因为“我们”既作动词“邀请”的宾语,又作动词“去参加”的主语)

    译文:He will invite us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简单“定主语和找谓语”这两个步骤中,汉译英的转化过程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在考试中,只要我们把这种简单的翻译方法用好,就能够达到无坚不摧的程度,进而翻译出一个准确通顺的英语译文。但是仍然不能忽略的是,要对英语译文进行检查。检查译文是翻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对照原文,首先检查英语译文是否正确地转述了原文内容,是否有错译和漏译;其次,还要检查是否有语言上的明显错误,如时态、语态、单复数、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等。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获得高分,顺利通过考试。

文档

在职硕士学位英语考试翻译解题策略

•在职硕士学位英语考试翻译解题策略在职硕士英语考试,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英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即将举行。它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的考试,旨在客观的测试同等学力的英语水平。这项考试是同等学力人员申请获得硕士学位的必备条件。其中的翻译考试则要求考生能够在“不借助词典的情况下,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及科普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从英语译成汉语或者从汉语译成英语”。翻译是一种主观题,是需要考生具有一定英语基本功,再把这种基本功转变成为一种翻译能力。然而,对于同时承担着繁重的专业学习重任和自己单位工作重任的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