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57:49
文档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

高一历史组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有些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历史课本为蓝本
推荐度:
导读高一历史组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有些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历史课本为蓝本
高一历史组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有些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历史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历史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新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历史应用;重视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历史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 

三、教材分析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总共分十单元,28课,讲述的是中国历史,课本按学习主题编写了“章末综合”,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重点及难点:如何认清中国历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敏捷,有的学生也喜欢刨根问底,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兴趣来,学习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本期我担任高一年级3个班的历史教学,整体水平不错,但是个别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还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和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类老师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4、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业成绩。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时分配(6课时)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课时9月1-2日
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课时9月3-4日
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1课时9月5-7日
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课时9月8-9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9月10-13日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时分配(6课时)

第五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课时9月15-18日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课时9月20-23日
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课时9月24-29日
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课时9月29-30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0月3-5日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时分配(6课时)

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课时10月6-7日
第十课辽夏金元的统治1课时10月9-11日
第十一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课时10月13-16日
第十二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课时10月18-24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0月30-11月2日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时分配(6课时)

第十三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课时11月4-7日
第十四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课时11月9-11日
第十五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2课时11月12-13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1月13-14日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时分配(6课时)

第十六课两次鸦片战争1课时11月14-16日
第十七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1课时11月16-17日
第十八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2课时11月17-18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1月19-20日
第六单元《辛亥与中华的建立》课时分配(4课时)

第十九课辛亥1课时11月21-22日
第二十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课时11月23-24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1月24-26日
第七单元《中国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兴起》课时分配(4课时)

第二一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党的诞生1课时11月26-27日
第二二课南京国民的统治和中国党开辟新道路1课时11月27-28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1月29-31日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战争》课时分配(5课时)

第二三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1课时12月4-5日
第二四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课时12月6-7日
第二五课人民战争1课时12月8-9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2月10-12日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与建设》课时分配(4课时)

第二六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课时12月14-15日
第二七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课时12月16-17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2月17-19日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课时分配(4课时)

第二八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1课时12月20-21日
第十四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1课时11月22-24日
章末综合与测试2课时12月25-29日
期末综合复习与测试(13课时)

第一章综合复习1课时12月30-31日
第二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3-5日
第三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6-7日
第四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8-10日
第五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11-13日
第六章综合复习1课时1月14-15日
第七章综合复习1课时12月15-16日
第八章综合复习1课时12月16-17日
第九章综合复习1课时12月18-19日
第十章综合复习1课时12月19-20日
综合复习3课时1月20-24日
期末测试
七、培优补差

为了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养优秀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和缜密的思维,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导后进生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工作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补差活动中,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的方针,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学生历史思维、历史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及合作能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能积极主动协助老师实施补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补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做题、考试这一基本的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熟悉并应用各种基本的历史思想方法,使学生形成缜密的逻辑思维,并喜欢上历史学习。

工作内容:

(一)优等生:拓展高考知识,拓宽知识面,促进其能力持续发展。鼓励参与班级管理,自发组成各种兴趣小组,指导其他同学学习。鼓励多作历史笔记及错题集,并和同学分享学习方法。 

(二)学困生:补差的工作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鼓励他们大胆问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多关心学困生的学习,老师对他们做到有耐心、有信心,同时也要多给他们布置任务,比如初中没学习懂的东西或者在新课学习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要督促他们用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部分内容。除老师的版主外,还应调动起优等生辅助他们学习,让他们一起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

(三)中等生:鼓励他们向优等生靠齐,多对学习方法和他们做一些交流。对该部分同学布置问题时应循序渐进,有易到难。在讲解题时,多他们灌输学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

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重视中等成绩学生,保持其成绩稳定和提高。

文档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

高一历史组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有些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历史课本为蓝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