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专题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高三年生物第一轮复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59:29
文档

专题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高三年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基础题组能力题组1.病毒,原、真核细胞310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2,13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15.生物膜系统的功能2156.物质跨膜运输6147.相关实验与探究4,98.综合5,7,8151.(2011年湖南十二校联考Ⅰ)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A.免疫功能B.识别功能C.控制物
推荐度:
导读专题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基础题组能力题组1.病毒,原、真核细胞310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2,13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15.生物膜系统的功能2156.物质跨膜运输6147.相关实验与探究4,98.综合5,7,8151.(2011年湖南十二校联考Ⅰ)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A.免疫功能B.识别功能C.控制物
专题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题号
基础题组能力题组
1.病毒,原、真核细胞

310
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
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2,13

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1
5.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215
6.物质跨膜运输

614
7.相关实验与探究

4,9

8.综合

5,7,8

15

1.(2011年湖南十二校联考Ⅰ)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  )

                   

A.免疫功能

B.识别功能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这种蛋白质的作用是负责K+进出细胞,由此可确定选项C正确。

答案:C。

2.(2011年广东广州质检)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膜蛋白实现的

B.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C.细胞内的ATP都是在生物膜上合成的

D.细胞中的囊泡都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分解仍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也能合成ATP。内质网也可以形成囊泡。

答案:A。

3.(2011年江西南昌模拟)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各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

B.具有核酸、核仁的细胞是①②

C.生物①②③一定是异养生物

D.②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由图知①是草履虫,②是变形虫,③是细菌,④是蓝藻,都具有细胞结构,都含有DNA和RNA,A正确;①②是真核生物,含有核酸和核仁,B正确;细菌中的硝化细菌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自养生物,C错误;变形虫的摄食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

答案:C。

4.(2011年广东佛山教学质检一)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

解析:发生质壁分离后紫色会因色素浓度的增加而加深,色素位于大液泡中。

答案:C。

5.(2010年安徽巢湖第二次联考)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此细胞既可能是真核细胞也可能是原核细胞

②此细胞是动物细胞而不可能是植物细胞

③结构2不含磷脂,其复制发生在间期

④结构1、3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因该细胞中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故该细胞不可能是原核细胞。因看到的是细胞的局部结构,所以无法判断该细胞是否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含中心体)。结构2是中心体,因不属于生物膜系统,所以不含磷脂,它的复制发生在细胞间期。1和3分别是线粒体和核糖体,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A。

6.(2010年安徽巢湖第一次质检)假定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因为两种溶液浓度都高于细胞液浓度,所以开始阶段两植物细胞都要因失水而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细胞失水的同时,甘油分子进入细胞内,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所以甲不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答案:B。

7.(2010年广东深圳模拟)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颤藻和衣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癌细胞中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

C.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与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不同

D.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解析:A错误,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错误,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但癌细胞代谢旺盛,合成蛋白质能力强,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多于衰老细胞;C正确,Na+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神经元,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从神经元释放;D错误,原核细胞中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

答案:C。

8.(2011年安徽百校论坛第三次联考)下图中A~E是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5种细胞器,①~④是从这5种细胞器中分离出来的几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       后获得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再用        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2)①~④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 

(3)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细胞器[  ]    中,提取它所用的溶剂是    ,分离它的方法是 。 

(4)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  ]    、[  ]    。 

解析:(1)先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然后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2)①是叶绿素,②是tRNA,③是ATP,④是多肽。tRNA和多肽属于大分子有机物。(3)具有①叶绿素的细胞器为C叶绿体,提取叶绿体色素常用无水乙醇,因为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常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最终会得到四条色素带。(4)能产生③ATP的细胞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和进行有氧呼吸的线粒体。

答案:(1)细胞膜破坏 差速离心

(2)②④

(3)C 叶绿体 无水乙醇 纸层析法

(4)A 线粒体 C 叶绿体

9.(2011年广东肇庆质检)一项实验中,把数条5 cm长的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薯条的长度。下图显示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

(1)薯条的长度改变是由什么生理过程引起的 。 

(2)薯条浸在0.10 M蔗糖溶液后有什么改变?试解释原因。

 

 

 。 

(3)哪一个浓度的蔗糖溶液与马铃薯细胞是等渗的? 。 

(4)当薯条被浸在0.45 M蔗糖溶液中后,薯条中的细胞会出现        ,从而导致薯条长度减少和硬度变    等改变。 

解析:马铃薯条长度的改变是由于失水或吸水,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渗透作用引起的;由图可知当浓度大于0.30M时细胞会失水,当溶液浓度小于0.30M时细胞会吸水;0.30M的溶液与马铃薯细胞等渗,此条件下马铃薯条长度不变。

答案:(1)渗透作用

(2)薯条的长度加长。0.10M蔗糖溶液浓度低于马铃薯细胞中细胞液浓度,水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马铃薯细胞。细胞膨胀,长度增加

(3)0.30M蔗糖溶液

(4)质壁分离 软

10.(2011年安徽百校论坛第三次联考)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在英国、美国、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DM-1”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B.“NDM-1”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NDM-1”的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

D.“NDM-1”的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但含P元素

解析:“NDM-1”是细菌,无细胞核、无染色体、无线粒体,A、C错误;抗生素不能诱导基因突变,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细菌有核糖体,而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所以含有P元素,D正确。

答案:D。

11.(2011年浙江杭州宏升第一次模拟)核孔是细胞核内与细胞质之间大分子物质的通道,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关于核孔的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种类细胞的核孔数目和大小差别很大

B.细胞生长、代谢旺盛的细胞,其核孔较多

C.同种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核孔的大小是有变化的

D.核糖体合成的酶经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需经过两层生物膜

解析:A对,不同细胞代谢不同,核孔数目和大小不同;B对,细胞生长、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核孔较多;C对,核孔数目及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D错,核糖体合成的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通过了0层膜。

答案:D。

12.(2010年广东六校联考)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D.在植物细胞有丝的末期,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解析:A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错误: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叶绿体的两层膜及类囊体膜都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等构成的。但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也并非都具有叶绿体,如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有丝的末期,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纤维素、果胶,以小囊泡的形式转移到赤道板附近,逐渐形成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

答案:D。

13.(2010年安徽省级示范名校联考)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9年10月7日宣布,美国的3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科学家构筑了三维核糖体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当今医学上很多抗生素类药物都是通过抑制病菌的核糖体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根据以上材料,推测下列有关核糖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抗生素抑制了病菌核糖体的功能,病菌就无法存活

B.抗生素可能是通过抑制遗传信息的翻译来抑制核糖体功能的

C.可用抗生素抑制核糖体功能达到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目的

D.治疗用抗生素应该对人体的核糖体功能无抑制作用

解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抗生素抑制了病菌核糖体的功能,导致病菌无法合成蛋白质,所以A正确;核糖体是遗传信息翻译的场所,抗生素抑制病菌核糖体的功能也就很可能是通过影响到核糖体上遗传信息的翻译达到目的的,所以B正确;使用抗生素来杀灭病菌,同时应该影响不到人体细胞自身的正常功能,所以,可以推理出抗生素应该不会影响到人体的核糖体的功能,所以D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所以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C错误。

答案:C。

14.(2011年江苏盐城质检Ⅰ)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50 mL含少量K+的溶液并插入负电极,右室加入50 mL含大量K+的溶液并插入正电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隔板小孔处的薄膜通常由一层磷脂分子构成

B.通电前后,右室中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若将含K+的溶液换成含Ca2+的溶液,实验结果相同

D.本实验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A错误,隔板小孔处的薄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B错误,磷脂分子构成的薄膜不含有载体蛋白,K+不能通过薄膜从右室运输到左室。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磷脂分子薄膜,右室液面上升;C正确,同样磷脂分子薄膜不能运输Ca2+,实验结果相同:右室液面上升;本实验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功能特点。

答案:C。

15.(2011年广东中山模拟)下图是人体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试回答([  ]中填序号,    上填写名称): 

(1)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甲状腺球蛋白过程中产生了H2O,则H2O的生成部位是[  ]    ;水中的H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    (基团)。 

(2)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上图细胞,则出现18O的部位依次为    (用图中序号回答)。 

(3)图中碘和水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依次为    、    ;细胞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运出细胞的方式为         ,这体现了细胞膜的    性。 

(4)如果该细胞是浆细胞,那么细胞内合成抗体的场所是[  ]    ,组成抗体的主要化学元素是 。 

解析:(1)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发生在核糖体,该过程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氨基酸的羧基和氨基。(2)氨基酸在①核糖体上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进入③内质网腔进行初步加工,然后进入②高尔基体腔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最后通过④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3)碘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细胞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的方式为胞吐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4)浆细胞合成抗体蛋白的场所是核糖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答案:(1)① 核糖体 氨基和羧基

(2)④①③②⑥或①③②⑥④或④①③②⑥④

(3)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胞吐 流动

(4)① 核糖体 C、H、O、N

文档

专题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高三年生物第一轮复习)

专题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基础题组能力题组1.病毒,原、真核细胞310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12,13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15.生物膜系统的功能2156.物质跨膜运输6147.相关实验与探究4,98.综合5,7,8151.(2011年湖南十二校联考Ⅰ)科学家揭示出电压控制的钾通道,这些通道是负责K+进出细胞的看门蛋白质,它们在神经和肌肉细胞上的作用,与晶体管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一样。这一成果从另一侧面证明了细胞膜具有()A.免疫功能B.识别功能C.控制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