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1期
摘 要: 外语学习者只有在大体掌握原文和目标语言的基本特色及其精髓时,翻译对他来说才具有价值。如果他不能对有关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模式进行比较,笔译和口译就无法取得成功。 因此,翻译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真正的地位应该处于这一过程的末端,而不在初始。换言之,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翻译应视为一种目标,而非手段。 翻译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这一手段帮助不同国家和不同的人民相互交往,以便促进不同国家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翻译的标准是: 译文一定要忠实于原文; 译文的语言一定要清晰、连贯,易于理解,并符合规范。 翻译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领悟、表达和审核。精确地将英语译为汉语十分不易,反之亦然。
关键词: 英译汉 翻译技巧 实例分析
一、引言
翻译是将一种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语言行为。译文多半旨在作为原文的替代语言,以便为不懂原文的人所理解,或者为不懂彼此语言的人构成交流思想的媒介。因此,翻译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外语学习者只有在大体掌握原文和目标语言的基本特色及其精髓时,翻译对他来说才具有价值。如果他不能对有关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模式进行比较,则笔译和口译都无法取得成功。因此,翻译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应该处于这一过程的末端,而不在初始。换言之,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翻译应视为一种目标,而非手段。
翻译赋予外语学习者对所涉语言更好的理解能力,因而,就其功能而言,翻译无疑对外语学习者大有裨益。只有将本族语言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人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本族语言。掌握外语知识可使人们更加灵活、生动地运用本族语言。毋庸置疑,翻译实践无论是对于促进口、笔译者将外语用作原文,或是作为目标语言而言,都是大有帮助的。
早在唐朝,高僧玄奘就规定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同时强调掌握广博知识的翻译准则。晚清严复则提出了“信、达、雅”的著名三字翻译标准。五四运动以后,鲁迅先生提出以“忠实”和“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在18世纪的最后十年,爱丁堡大学历史学教授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提出了进行翻译和评价翻译的三项基本原则。这三项基本原则表述如下:一是译文必须完全表达原文的意思,二是译文在语言风格上应当与原文一致,三是译文应当具有原文的流畅性。
翻译标准必须明确可行,否则人们难以遵循。例如,高僧玄奘所规定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同时强调掌握广博的人文知识的翻译准则,实则漫无边际,难以适从。口、笔译者可能总感觉需要了解的各方面的知识广阔无边,令人无法胜任。严复提出的“雅”字也不明确。高雅与否,要随地点和时间变化,因人而异。至于泰特勒提出的基本原则中所谓“原文的流畅性”,则会产生意思相左的解释。无人可以对泰特勒心中所想形成准确的概念。如果“准确”就是译文,则不仅要表明原文的意思,还要表达原文的风格,而“通顺”就是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行文规范,能为读者或听众所理解,那么,鲁迅先生提出的“忠实”和“通顺”就应该作为检验翻译准确性的标准。
如果在任一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它们中的一个必定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而其余的则是起从属作用的次要矛盾。所以,在研究含有两个或多个矛盾的复杂过程中,我们必须尽量努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一旦掌握这个主要矛盾,所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翻译自然也不例外。为了找出翻译中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仔细研究翻译的过程。翻译,归根结底是一种思想的转换,是把一段内容从原文转为目标语言的过程,虽然内容不应该从形式上剥离。有鉴于此,翻译的过程绝不是像以下这样的线性处理:
思想内容
二、翻译的技巧
1.反译法
原文为肯定句,而译文为否定句,反之亦然。
例如:
(1)Please keep the fire burning when I’m out.
我不在家的时候,请别让炉子灭了。(而非:我外出时,请让炉子继续烧着)
(2)“Now,Clara,be firm with the boy!”
“听我说,克拉拉,对这孩子可不能心软。”(而非:“……对这孩子要坚定”)
2.减译法
因为原文和目标语言的差异,英语中有些词,如冠词、介词、连词等可不需译出。例如:
(1)We knew spring was coming as(because)we had seen a robin.
我们看见一只知更鸟,知道春天要到了。
(此处,连词“as”或“because”不需译出。)
(2)He shrugged his shoulders,shook his head,cast up his eyes,but said nothing.
他耸耸肩,摇摇头,两眼看天,一句话也不说。
(此处,三个物主代词不需译出。)
(3)“When your gals take on and cry,what’s the use of cracking on them over the head,and knocking on them round?”
“你那些女黑奴哭得那么伤心,你还拿鞭子没头没脑的抽,把她们打得死去活来,那有甚么用呢?”(而非:当你那些女黑奴哭得那么伤心的时候,你还拿鞭子……)
(连词“when”的意思省译)
3.分译法
把有些单词或短语译为句子,以使译文意思清楚。
例如:
(1)The Chinese seemed justifiably proud of their economic achievements.
中国人似乎为他们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这是合乎情理的。
(“justifiably”一词译为类似句子的结构。)
(2)Incidentally,I hope to get better medical treatment in these countries than I can possibly get 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顺便提一下,我希望能在这些国家得到比我在美国这里所能得到的更好的治疗。
4.添加解释性词语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我们有时需要在译文上添加解释性词语,以使译文意思明确,并为读者理解。
例如:
“George,I’m ashamed of you! George,I couldn’t have believed you would have done it!I always knew you to be a rolling stone that gathered no moss;but I never thought you would have taken away what little moss there was for Bagnet and the children to lie upon,”said Mrs.Bagnet.
乔治,我真替你害臊﹗乔治,想不到你会干出这种事情来!俗话说得好:“滚着的碌碡不长苔,流浪的汉子不攒财。”我早晓得你就是这么一个流浪汉﹗可真没有想到你连贝格纳特和孩子们靠它过活的那一点点财产也骗走,贝格纳特太太说道。
5.选词
根据上下文选择词义
例如:
It is quite useless to ask whether Vanderbilt was criminally prosecuted or civilly sued by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was he unmolested,but two years later,he carried on another huge swindle upon the Government under peculiar heinous conditions.
我们根本不必追问是否根据刑法或民法对范德比尔特提出起诉。范德比尔特不仅逍遥法外,而且在两年后又以极其凶狠的手段对进行了一次巨大的诈骗。
(此处“unmolested”本意为“不受烦恼的”,但在句中译为“逍遥法外”。)
6.精选译词
例如:
A new dignity crept into his walk.
误译:走路的姿态不知甚么时候开始给人一种庄重的印象。
正译:他走起路来,不觉平添了几分尊严。
(虽然第一种译文忠实于原意,但用词啰唆、拗口,甚至俗气,而第二种译文相比之下,则显得更为简练、自然。)
7.感叹词的不同译法
感叹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因此,必须采用不同的译法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
(1)“Oh,don’t mother! I should like the flowers;do give them to me;I want them!”
“Why,Eva,your room is full now.”
“嘿,妈妈,别这样﹗我喜欢这些花,把花给我吧,我要!”
“得了吧,伊娃,你屋里的花都满了。”
(此处“Oh”表达说话人的抱怨,因此译为汉语感叹词“嘿”。)
(2)“Well,that’s odd!”said Marie.“What in the world do you want that for?”
“哟,真是怪事!”玛丽说,“你干嘛非要这个不可?”
(原文中“well”表示说话人惊讶,汉语的对应词应为“哟”。)
8.顺拆法
有时,翻译时有必要将原句按原句行文顺序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或分句。
例如:
His delegation agreed with the Executive Director/ that the fund should continue working/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social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原译:他的代表团同意执行主任关于该基金会应继续为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和人口的相互关系而努力的意见。
改译:他的代表团同意执行主任的意见,/认为该基金会应继续努力,/以求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和人口这三方面的相互关系。
(原句在汉语中译为三个句子)
9.倒拆法
英语长句译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语句子,原文的后半部分译为汉语句子的前半部分。
例如:
To him there is something divine/ in the sympathetic indulgence she substitutes for the angry disgust/ with which one of his own country women resents his supposed condition.
要是一个英国女人看到他真像他自己所假定的那么烂醉,/她就会对他又恼怒,又厌恶,/而挪拉对他却又同情又宽容,/他在这中间看出了一点神圣的品质。
10.抽词拆句法
有些单词从所在句子中分出,单独翻译。
例如:
All the way along the line,from the border right up to Peking,as far as the eye could see,the countryside was literally covered up with a green carpet of growing crops,holding a promise of bumper harvests.
从边境到北京,一路上沿铁路线极目纵观,但见农村到处是茁壮的庄稼,仿佛铺上一块绿地毯,这说明丰收在望了。
(对“a green carpet”进行单独翻译)
三、结语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表面上,翻译是把一种语言逐词逐句地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实际上,翻译并不是对原文生搬硬套;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是一种艺术,文学作品的翻译尤为如此。有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自认为翻译也许是世间最复杂的事情。翻译的目的在于运用语言达成不同国家和不同的人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以便促进不同国家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翻译标准是:译文一定要忠实于原文、译文的语言一定要清晰、连贯,易于理解,并符合规范。翻译的过程可以被划分成三个阶段:领悟、表达和审核。精确地将英语译为汉语十分不易,反之亦然。英语中有无数的词组和成语,有时我们可以设法将它们翻成汉语,但在许多场合,我们则难以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因而误译就会频繁发生。
参考文献:
[1]肖君石.汉英、英汉翻译新编.商务印书馆,1982.
[2]刘靖之.1999.翻译——文化的交融.中国翻译,2000(1).
[3]曹海陵.2000.翻译情景对话几则.英语学习,2000(10).
[4]贾勤.翻译英语惯用语不可想当然.2001英语学习,2001(11).
[5]沈新.浅谈翻译技巧.翻译之家,1999(5).
[6]王治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陈新.英汉文体翻译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8]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9]Christine Root&Karen Blanchard 2001.英语学习,2001(1).
[10]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汉英翻译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