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47:40
文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

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4.通过朗读,体会车胤读书的刻苦,明白做事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突破方法(A案)1.学生借助已有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言字词。2.学生
推荐度:
导读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4.通过朗读,体会车胤读书的刻苦,明白做事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突破方法(A案)1.学生借助已有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言字词。2.学生
第22课 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4.通过朗读,体会车胤读书的刻苦,明白做事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突破方法 (A案)1.学生借助已有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言字词。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合作交流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特点。(B案)1.学生通过自学课文,学习需要掌握的生字。2.学生通过自主反复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

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车胤读书的刻苦,明白做事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的道理。

突破方法 (A案)1.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多次朗读课文,从读中感悟。2.教师指导朗读,并引导学生理解文言字词。(B案)1.学生提前练习朗读课文。2.学生合作朗读课文,互相解决心中的疑惑。

教法与学法

教法 (A案)讲授法、引导法。(B案)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 (A案)自主学习法、朗读法。(B案)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A案)多媒体课件、关于读书的相关资料。(B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一、揭题导入,引入课文

1.引言:有一个故事流传千古,每当人们读起,都会肃然起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囊萤夜读》。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设疑:“囊萤夜读”是什么意思?“囊萤”是萤火虫,萤火虫怎么会读书呢?)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生字“恭”“勤”“焉”等字的读音。

3.教师指名读,学生评议,注意文言文朗读的节奏。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尝试疏通文意。

2.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说出文意,然后在小组内和组员们说一说。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囊萤”“通”“练囊”等。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恭:谦逊有礼。通:通晓。练囊: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文章大意:(晋朝人)车胤谦逊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4.学生练习朗读,将文章的句子读通顺,并读出文言文的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1.文章开篇向我们介绍了一个怎样的车胤?请用原文回答。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2.车胤的故事: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由于白天要帮别人干活,因此他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什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呢?最初,他只得在白天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这个法子是什么呢?

预设: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这个白色袋子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 

3.车胤为了读书,夏日利用萤火虫来照亮书本。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

4.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5.师生一起诵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囊、萤、恭、勤、博、贫、焉。

2.观察生字,教师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4.监督学生练习。

5.书写评议。同桌之间互相评议,说一说对方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并对对方的不足之处提出恰当的建议。  

板 书 设 计

22 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刻苦学习

课 时 作 业

一、解释加点字和词语。 

通( 通晓,明白 )   家贫( 贫穷 )   练囊(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 

二、翻译句子。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车胤谦逊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三、你知道“囊萤夜读”的意思吗? 

原指车胤利用萤火虫刻苦学习的故事,后多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奋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卒”字,会写“逢、卒”二字。

2.读准字音,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体会做事只有努力坚持,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1.比赛诵读李白的诗歌。

引言: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都背了不少吧!你们最喜欢哪一首?谁愿意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小古文,请看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1)读一读:教师指名读,读后评议。

(2)猜一猜: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铁杵,即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很不容易)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引导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也可以问问同桌,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1)自由读一读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2)与同桌交流,自己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交流写字方法。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和短语:铁杵、磨针溪、逢、老媪、还卒业。

(2)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

(3)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4)教师指导书写“逢”和“卒”字。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2)教师引领,逐句诵读。

(3)学生齐读,读出节奏。

三、了解大意,细读感悟

1.引导学生自行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小组交流难懂的字词。

3.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1)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2)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4.猜猜“之”字。

(1)“之”,指代的是谁?“问之”,问的又是什么?

(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2)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5.联系语句,说说“其”字。

太白感其意。“其”是代词,在这里代指老婆婆。

6.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1)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太白)

(2)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3)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7.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1)看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

(2)读一读书中的语句: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8.梳理文章大意,学生进行汇报。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这条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在做什么),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四、回顾总结,尝试背诵

1.填空,并尝试背诵。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                                。世传                          ,未成                       。过              ,逢老媪                   。问之,曰:“                          。”太白                    ,                    。 

(2)自由背诵。

2.乐于展示,我来背诵。

3.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从这个故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引言: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教师指名朗读。

4.齐声诵读。 

板 书 设 计

22 文言文二则

铁杵成针

有决心

做事情——成功

下苦功

课 时 作 业

一、解释下列字词。 

世传: 世间相传。                  弃去: 放弃离开。 

是: 这。                          逢: 看见,遇见。 

方: 正在。                        老媪: 老婆婆。 

之: 代老婆婆在干什么。            其: 代老婆婆。 

卒业: 完成学业。 

二、《铁杵成针》这则故事带给你什么启示?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答案不唯一)

教学反思

《文言文二则》中两篇文言文都来源于中国古代故事,内容和道理都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编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时,我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大概意思,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的道理。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方面差别较大,因此我把“读通”文章作为一大任务。同时,我注重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再进行范读,在范读中让学生明确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不同语气。

B案

  第一课时  

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
学习一、探究新知

1.我会搜集关于读书的小故事。 

2.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画上圆圈。

囊 萤 恭  

勤 贫 焉 

3.我知道下列字词的意思。

囊萤:   恭:

勤:    倦:

通:    贫:

练囊:

4.我会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参:

1.鲁迅嚼辣椒驱寒读书;高尔基救书;毛爱读书的故事。

2.囊 萤 恭 勤 贫 焉

3.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恭:谦逊有礼。  

勤:勤劳,努力。  

倦:疲倦。  

通:通晓,明白。  

贫:贫穷,贫苦。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4.略。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师:上课前老师先带大家做个游戏——对名言。要求老师说上句,学生说出下句,并说说名言的意思。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百遍,(而意自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中国古代文言文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最灿烂的文化之一,许多名句佳篇为后人广为传颂。以上名言,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摘自文言文,也就是古文。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并谈谈读后的感受。

(朗朗上口,语言精练)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读书有关的文言文。(板书课题——22 文言文二则)

4.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读通古文,注意停顿;

借助工具,理解字义;

连词成句,说说句意。

二、标圈读写,自学生字

学生尝试自主读课文《囊萤夜读》,明确任务:

1.标一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标注拼音。

2.读一读:把课文读流畅,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一圈:找出生字并画上圆圈。

4.写一写:在课堂本上写写生字。

5.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接触过,但并不太熟悉。因此,在开始的时候列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关于读书的文言名句,既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又引出了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同时,教授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题

1.借助注释将课文连词成句,翻译课文。

2.思考:你们认为车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参:

1.课文大意:(晋朝人)车胤谦逊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2.车胤是一个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的人。课文启示我们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才能有所成就。

三、合作学习,交流新知

1.学习小组长检查组内成员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小组讨论交流生字“囊、萤、恭、勤、博、贫、焉”。重点关注“囊”“恭”“焉”字的写法。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分停顿。

4.教师指名读课文。

5.学生齐读课文。

6.小组交流,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恭”“勤”“博学”“通”“练囊”等字词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说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8.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思考:学完课文,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车胤?你们懂得了什么?

刚开始学文言文时,学生还没有掌握熟练的方法,对一些文言字词也不知道该如何理解。因此,首先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借助同伴的力量,对字词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以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完全吃透。

实践应用三、随堂练习

1.我会认读。(用多媒体课件随机出示生字及文中语言,教师指名认读,领读,齐读)

2.比一比,看谁组的词语多。

囊(  ) (  ) (  )

恭(  ) (  ) (  )

勤(  ) (  ) (  )

博(  ) (  ) (  )

贫(  ) (  ) (  )

参:

1.略。 

2.皮囊 胶囊 胆囊

 恭敬 恭贺 恭迎  

 勤劳 勤奋 勤俭  

 博学 博大 广博

 贫穷 贫苦 贫困

四、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完成“随堂练习”。

五、复习巩固

(一)复习字词

教师随机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教师指名读。

(二)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字词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字词的掌握需要反复再现和运用才能巩固,因此很有必要以各种形式促进学生对字词的反复记忆与运用。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囊萤夜读》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知道了主人公车胤是一个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的人。明白了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的道理。而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了,这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希望同学们能向车胤学习!

  第二课时  

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

学习

一、复习旧知

1.我会背诵所学的《囊萤夜读》。

2.我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参:

1.略。

2.读通古文,注意停顿。借助工具,理解字义。连词成句,说说句意。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指名背诵《囊萤夜读》。

2.全班一起背诵。

3.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读通古文,注意停顿;

借助工具,理解字义;

连词成句,说说句意。

4.教师出示实物:针、铁棒。教师询问:这是什么?学生说说针和铁棒的样子。

5.质疑: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6.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铁杵成针。

通过复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加深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学习实践中。
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题

1.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课文的中心,并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2.“铁杵成针”的故事后来成为一句俗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参:

1.成语:持之以恒。启示: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功夫,事情就能成功。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点评。

3.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读得更流畅。

4.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学习要求:

(1)正确理解“世传”“去”“是”“逢”“老媪”“方”“之”“欲”“卒业”等字词的意思。

(2)连词成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3)概括这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5.小组合作探讨。

6.小组派代表汇报,明确学习要求中所示词语的意思。

(世传:世间相传;去:离开;是:这;逢:相逢,遇见;老媪:老婆婆;方:正在;之:代词,代指老婆婆;欲:想;卒业:完成学业)

7.教师指名说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补充。

8.学生带着理解齐读课文。

9.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10.引言:我们都知道李白是伟大的诗人,被称为“诗仙”。读完这个故事,小时候的李白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11.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朗读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阶段,因此中年级的孩子学习古文时,更加要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再次落实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是有章可循的,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

实践应用三、随堂练习

1.解释下面的字。

(1)去:                 。

(2)方:                 。

(3)欲:                 。

(4)还:                 。

2.翻译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参:

1.(1)离开 (2)正 (3)想要 

(4)回去

2.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三、巩固认字,指导书写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生字:逢、卒。

2.教师指名说一说书写要点。

3.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4.监督学生练写。

5.书写评议。

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自己读写生字的能力,但依然需要教师提供标准美观的范写,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书写。
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完了《文言文二则》这篇课文,体会了古人刻苦勤奋、坚持不懈读书的优秀品质,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现代社会强调终身学习,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重视阅读,希望正处在求学路上的你们,能够树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观念,多读书,读好书,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更多!

资料链接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他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马上就清醒了。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有名的政治家。他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他就这样通过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教学反思

文言文与现代文有着不同的语言形式,因此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怎样才能在文言文教学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真正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呢?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读一读”“译一译”“说一说”的方法来尝试突破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有首先让学生在诵读之前进行自由读,自由读是为了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比较轻松、愉快地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尝试着进行朗读,进而成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字音、断句等;最后练习诵读,练习诵读可以促进背诵,背诵对学习文言文也至关重要。此外,文言文翻译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第一则文言文主要以老师带着学习为主,第二则文言文则以学生组内合作的形式来学习。

文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文言文二则

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4.通过朗读,体会车胤读书的刻苦,明白做事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恭、勤、焉”等生字,会写“囊、萤、恭”等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突破方法(A案)1.学生借助已有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理解文言字词。2.学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