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学 号: ************
**********************
专 业: 金融学
******** **********
二零一三年七月
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绩效研究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摘要:为了更好服务于迅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国际化,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十分紧迫,而海外并购是商业银行实现海外迅速扩张的首要战略。 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为例,结合相关理论分析论述了其海外并购的动因,并总结出其海外并购的特点,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其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工商银行海外并购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关键词:工商银行;并购;绩效;因子分析
1 我国商业银行并购的发展概况
从 1998 年开始,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了海外并购之路。 在 1998~2011 年近 13 年的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海外并购。 这当中既包括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自 1998 年到 2011 年共 9 笔境外并购,境外地区涉及中国、中国澳门、印尼、南非、泰国、美国、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 还有中国银行及建设银行:2001 年8 月,中国银行并购印尼亚细亚银行 51%股权;2002 年 2 月,中国建设银行收购我国大新银行 30%的股份。在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1998 年 11 月, 中信实业银行收购嘉华银行 61.38%的股份;2007 年 10 月,中国民生银行收购联合银行控股公司9.9%股份;2008 年 10 月,中国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
近些年来的海外并购案例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境外并购方面正在作积极的探索,但是这些商业银行的并购行为大多是零散型的和偶发型的,综合竞争能力较弱风险高。 为了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竞争格局中的优势和实力,开展海外并购的中国商业银行需要就海外并购中涉及的基本问题认真筹划。 下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研究中资商业银行在海外收购中的并购动因及特点。
2 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并购动因及特点
2.1 银行海外并购动因
(1)自身实力的增强。在完成注资、引入战略投资者、上市的改造后,以往坏账累累、资本薄弱的中资银行财务面貌焕然一新,国际资本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2003年以来,汇金公司代表中国向工行注资150亿美元,保留财政部原在工商银行的资本金1240亿元人民币,其余作为风险拨备,从而使工商银行的核心资本达到2480亿元人民币。2006年11月,工行在上海和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募集220亿美元,为其海外扩张提供了资本。至2006年末,工行不良贷款率降为3.79%,资本充足率达到14.05%。迅速改善的经营状况为工商银行海外并购提供了资金保证。
(2)服务与客户的国际化。公司的母公司与其海外公司的内部交易频繁,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长期业务往来中已经建立了相对牢固的银企合作关系,具有较多的忠诚客户,强化了其并购的动机。中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增加,2006年我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5.6%,商业银行是国际贸易的桥梁和纽带,经济的增长要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更好地为我国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更为全面的国际结算、外汇贷款、外汇买卖、保值、套期等服务。
(3)战略转型的需要。战略转型是银行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国际大银行均积极开展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业务在内的综合经营,不断调整内部流程和组织来优化收益结构,持续保持和完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在我国提供国际化服务的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逐渐显现,许多优质客户将会从流失,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利润下降的困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混业经营是开拓银行业务的必由之路,而目前我国监管当局坚持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对我国银行来说,可以通过海外并购来转变经营模式和经营的一些业务的范围为未来的经营积累经验和人才,实现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化。
(4)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及分散风险。一般来说银行业务和新市场的开拓有两条途径:一是内部发展,二是并购。除了创新业务之外,银行一般都不愿意采用内部发展的办法。因为一方面市场容量有限,作为后发者难以获得优势。而通过并购则可以快速进入新市场,占据并提高原有银行的地位;另一方面并购的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可以取得经验曲线效应,即通过并购在获得原来银行的各种资产的同时,还获得了原来银行的经营管理经验,及经销网络取得竞争优势。当今世界,别是新兴市场国家,他们的业务的市场机会也很大,业务复合成长率很高,也给中国银行海外并购带来新的收入来源。通过混合并购可以实现经营多元化,这样,当某一行业不景气时,可以由其他行业和地区的生产经营来弥补,使企业能较稳定地发展。像今天出现的次贷危机,很多发达国家的大银行基本上在依靠新型市场来弥补成熟市场的损失。
2.2 工商银行海外并购的特点
(1)定位新兴市场。中国工商银行从自身能力和实际市场需求出发,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在对象的选择上,尤其是关注新兴市场。区别于其他机构进军欧美市场的激进做法,自2006年上市以来,工行的海外投资其本圈定于澳门、印尼、南非等新兴市场。从目前情形来看,这些市场遭到受次贷危机的干扰较少。与民生、国开行投资海外机构频现巨额浮亏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相对于成熟市场的高竞争性和稳定格局来说,新兴市场具有潜力大、成本低和竞争不充分的特征,为银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从战略角度来说,新兴市场的布局很重要,虽然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全球最快,但是50年后,增长最快的可能是越南、印度,对于这些新兴市场,现在的布局可以为未来抢占先机。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在发展初期就曾采取这种策略,如今,新兴市场成为他们发展的动力源泉。另外,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关系更为友善,并购行为不会受到政治上的过多干预。
(2)采用了主动的海外并购战略。寻求增长是并购活动的共同特征,也是每家银行进行海外投资的部分依据。但是,其重要性因银行不同而有所差别。中国工商银行采用了主动的国际并购战略。将非有机增长作为海外扩张的可行方案。目前,并购交易已经占到该银行海外资产的71%及其海外利润的87%。工行行长杨凯生曾表示,今后在符合总体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工行将以机构增设和收购兼并并举的发展模式来拓展海外业务。其他中资银行则将海外并购视为有机增长战略的一种补充。它们按照具体情况处理并购机会,而非将其作为扩张战略的核心。
(3)对于被并购银行的整合采取了灵活的措施。在对被并购银行的整合中国工商根据自身能力采取了灵活的措施。对于周边亚洲地区的并购,其一般会追求并购后的控股地位以及业务整合。工行并购澳门诚兴银行79.93%股份,后者与工行澳门分行在人员、机构、管理、运营等方面进行整合。自成功收购澳门诚兴银行以来,诚兴银行依托工行的支持,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对于比较不熟悉的地区的并购,一般均不控股。尽管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但并购后工行并没有直接参与管理
3 中国工商银行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3.1 实证分析方法的选用
本文实证分析运用的是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较少几个不相关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因子分析法能简化分析,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3.1.1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统计分析中,分析指标的选取是进行分析的基础,没有分析指标的统计分析就如同无米之炊。然而,在选取分析指标时往往会陷入两难境地,即:分析指标选取过少时,统计信息就会不够丰富,显然不利于获得令人满意的统计分析结果;分析指标选取过多时,数据间的相关性就会增加分析问题的复杂程度。基于多指标体系变量间存在着的这种相关关系,从而有可能依据相关性大小将指标分组,组内指标的相关性较高,组间指标的相关性较低。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分别综合存在于各组指标中的各类信息,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对综合指标依据专
业知识及指标所反映的独特含义给予命名,计算其综合得分。这种分析思路就称为因子分析,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就称为公共因子或主成份。因子分析法比较成功的解决了选取分析指标时数量不易把握的难题,尤其适用于对多指标体系的统计分析处理。另外,因子分析法还能对原始变量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评价。
3.1.2 因子分析方法的基本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数学模型如下:
矩阵形式
其中,由原始数据构成,即i维随机向量,其中xi代表指标值;Aij为公共因子载荷系数矩阵,其中的aij为因子载荷,即Xi和Fj的相关系数,表示第i个变量在第j个公共因子上的载荷;为公共因子的j维向量,其经济意义需结合具体问题具体确定;ei是残差向量。因子分析的任务就是就是公共因子载荷系数矩阵Aij和残差ei。通常残差ei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数学模型变为
3.1.3因子分析法的具体操作程序
首先,计算出分析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根据待分析指标各自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从指标体系中提取公共因子,进行公共因子识别;接着,明确公共因子的具体构成,使公共因子具有明显的实际经济意义,并得到各公共因子的线性组合;最后,由各公共因子的线性组合,计算各公共因子的系统得分,依此得分和其对应方差贡献率计算指标体系的综合分数,此综合分数即可反映、比较考察对象绩效变动的具体情况。
3.2 并购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以业绩比较法中的财务数据为基础,构建统一的银行并购绩效评价体系。具体的考虑到财务数据类型颇多,银行经营又注重“三性”原则,即赢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故此把这些财务数据划分为四个主要的方面。本文即从银行的赢利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和成长性指标四个方面进行银行并购绩效的业绩比较法分析。
在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时,针对该多指标体系决定选定全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指标的分类沿用业绩比较法中的分类。考虑到多指标体系中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用因子分析法可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主因子提取,计公共因子综合得分,以此直观的检验并购绩效,可靠、全面、准确地利用数据信息。
| 盈利性指标 | 资产收益率 | 税后利润除以期初和期末总资产余额均值 | 反映银行资产总体盈利水平 |
| 资本收益率 | 净利润除以所有者权益 | 反映银行资本投资效益 | |
| 利润率 | 净利润除以营业收入合计 | 反映银行盈利性 | |
| 资产使用率 | 营业收入除以期初和期末总资产余额均值 | 反映银行资产创收能力 | |
| 成本收入比 | 业务及管理费除以营业收入合计 | 反映银行经营成本 | |
| 安全性指标 | 不良贷款率 | 不良贷款余额除以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 | 反映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及经营稳健程度 |
| 拨备覆盖率 | 贷款减值准备余额除以不良贷款余额 | 反映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 |
| 负债比率 | 总负债除以期初和期末总资产余额均值 | 反映银行偿债能力 | |
| 权益比率 | 所有者权益除以期初和期末总资产余额均值 | 与银行资本安全性正相关 | |
| 资本充足率 |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除以加权风险资产 | 与银行系统安全性正相关 | |
| 流动性指标 | 资产流动性比率 | 流动性资产余额除以流动性负债余额 | 反映银行短期偿债能力 |
| 贷存比率 | 贷款余额除以存款余额 | 与银行流动性负相关 | |
| 成长性指标 | 总资产增长率 | 当期总资产增加额除以期初总资产余额 | 反映银行总体成长能力 |
| 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合计比率 | 非利息收入除以营业收入合计 | 反映银行非利息收入规模 | |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当期营业收入增加额除以期初营业收入合计 | 反映银行收入创造能力 |
3.3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
银行并购绩效的考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本文以 2006 年并购年为基期,向前考察到 2002 年的绩效水平,向后考察到 2011 年的绩效水平,考察期跨度长达 10 年。每个样本银行实际纳入考察的数据点为 150 个,这些原始数据均来自于中国工商银行银行历年年报,并且考虑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不一致的地方,目标银行资产负债表经历过股改、上市等因素的影响,相关财会数据的提取均经过筛选。未经过调整、处理过的不可比数据本文的分析中均予以放弃,从而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可比性。因子分析法运用的分析软件是 SPSS 17.0。
4 因子分析结果及分析
4.1 因子分析结果
| 成份 | 初始特征值 | 提取平方和载入 | ||||
| 合计 | 方差的 % | 累积 % | 合计 | 方差的 % | 累积 % | |
| 1 | 7.820 | 52.135 | 52.135 | 7.820 | 52.135 | 52.135 |
| 2 | 2.990 | 19.931 | 72.067 | 2.990 | 19.931 | 72.067 |
| 3 | 2.006 | 13.376 | 85.443 | 2.006 | 13.376 | 85.443 |
| 4 | .817 | 5.448 | 90.0 | |||
| 5 | .586 | 3.906 | 94.796 | |||
| 6 | .472 | 3.147 | 97.943 | |||
| 7 | .160 | 1.066 | 99.009 | |||
| 8 | .140 | .936 | 99.945 | |||
| 9 | .008 | .055 | 100.000 | |||
| 10 | 5.484E-16 | 3.656E-15 | 100.000 | |||
| 11 | 2.412E-16 | 1.608E-15 | 100.000 | |||
| 12 | 4.808E-17 | 3.205E-16 | 100.000 | |||
| 13 | -1.610E-16 | -1.073E-15 | 100.000 | |||
| 14 | -2.610E-16 | -1.740E-15 | 100.000 | |||
| 15 | -4.319E-16 | -2.879E-15 | 100.000 | |||
| 成份 | |||
| F1 | F2 | F3 | |
| 1资产收益率 | .488 | -.148 | -.748 |
| 2资本收益率 | .884 | .133 | .254 |
| 3利润率 | .948 | -.061 | .204 |
| 4资产使用率 | .303 | .905 | .219 |
| 5成本收入比 | -.908 | .140 | -.222 |
| 6不良贷款率 | -.965 | -.147 | -.084 |
| 7拨备覆盖率 | .607 | -.382 | .514 |
| 8负债比率 | -.042 | .973 | .056 |
| 9权益比率 | .491 | .507 | .103 |
| 10资本充足率 | .9 | -.014 | -.075 |
| 11资产流动性比率 | .860 | -.483 | -.102 |
| 12贷存比率 | -.8 | -.322 | .138 |
| 13总资产增长率 | .497 | .448 | -.466 |
| 14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合计比率 | -.821 | .414 | .269 |
| 15营业收入增长率 | -.028 | -.165 | .797 |
整体 15 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中有 3 个特征值超过 1,故此因子分析提取三个主要成分F1 、F2 和F3;这三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了 85.443%,表明原来 15 个指标反映的信息绝大部分可以由这三个公共因子反映;进而,提取三个公共因子的因子模型如下:
,其中,i=1,2,3…15
F123 是三个公共因子的综合得分,即样本银行绩效的综合得分;F1、F2和F3的值分别为样本银行在各个公共因子上的得分,aij (i=1,2,3…15;j=1,2,3)是各个公共因子的贡献率。另外,由各个公共因子的旋转成份矩阵可得:公共因子 F1主要在资产收益率(1)、资本收益率(2)、利润率(3)、拨备覆盖率(7)、资本充足率(10)、资产流动性比率(11)等指标上具有较大载荷,而这些指标大多数集中于银行并购绩效考察体系中的盈利性指标,反映银行主要的经营绩效,故可将公共因子 F1确定为盈利性因子;公共因子 F2主要在资产使用率(4)、成本收入比(5)负债比率(8)、权益比率(9)、总资产增长率(13)等指标上具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主要集中于银行并购绩效考察体系中的成长性指标,故将公共因子F2确定为成长性因子;公共因子F3在不良贷款率(6)贷存比率(12)、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合计比率(14)、营业收入增长率(15)等指标上具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又集中于安全性指标,故将公共因子F3确定为安全性因子。
列出了提取的各个公共因子与原始数据间的线性关系:
F1=0.488X1+0.884X2+0.948X3+0.607X7+0.9X10+0.860X11
F2=0.905X4+0.140X5+0.973X8+0.507X9+0.448X13
F3=-0.084X6+0.138X12+0.269X14+0.797X15
以各公共因子的信息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出样本银行在考察期中各年份的因子综合得分,亦即样本银行并购绩效表现的综合得分。具体公式:
F123=
| 并购阶段 | 各因子得分 | 总和得分 | 绩效总和排名 | ||
| F1 | F2 | F3 | |||
| 并购前四年 | -0.9327307 | 1.43434437 | 0.25248769 | 0.94857582 | 10 |
| 并购前三年 | 0.12093875 | 1.40174492 | 0.703418 | 1.59304363 | 7 |
| 并购前二年 | 0.21435601 | 1.47954957 | 0.44440816 | 1.70131205 | 4 |
| 并购前一年 | 0.06099031 | 1.13745312 | 0.429378 | 1.25531141 | 8 |
| 并购当年 | 0.29733877 | 0.99240314 | 0.41884305 | 1.24587359 | 9 |
| 并购后一年 | 0.78021469 | 1.05159014 | 0.82360128 | 1.638358 | 6 |
| 并购后二年 | 1.10677688 | 1.12506545 | 0.66665143 | 1.298756 | 2 |
| 并购后三年 | 1.09567431 | 1.09567436 | 0.57693458 | 1.65498765 | 5 |
| 并购后四年 | 1.23675980 | 1.19846736 | 0.76503267 | 1.98345624 | 1 |
| 并购后五年 | 1.32675943 | 1.47845087 | 0.762347 | 1.80234680 | 3 |
5 工商银行海外并购对我国银行的启示
(1)海外布局要符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此前,工行行长杨凯生表示,工行的海外布局要符合其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要和其本土业务能形成互补,有利于其国际业务的总体发展。回顾顾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的国际并购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海外并购没有统一模式,海外并购一定要与银行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相联系,同时应设立严格的并购决策流程。与日本银行的失败教训相比,存在相同类似情况的西班牙银行的成功,展示了制定清晰海外并购战略的价值。
(2)谨慎的选择并购目标和目标市场由于并购交易的潜在风险和并购后整合的挑战,我国银行需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资本实力选择规模适度和经营状况良好的并购目标。对于没有并购经验的银行,一般可考虑从小规模项目、在语言和文化相近似的地区进行并购开始,培养和建立并购及整合能力。其海外收购和投资应多关注新兴市场,比如非洲和部分亚洲市场,因为中国企业更容易驾驭和整合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而且新兴市场具有高成长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工商银行进行的海外并购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充分考虑了并购目标的市场环境,选择了与我国具有良好的经贸往来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国家和地区,华人和华人企业比较集中,能够减少在并购中出现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3)重视风险。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海外并购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尽管新兴市场已经为工行带来了效益,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兴市场的风险也不可低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下滑的拖累下,滞后效应使发展中国家独善其身的可能性也较小。因而,我国商业银行要将海外并购纳入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海外并购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科学地评估、有效地监控。不仅要加强并购前和并购中的全面风险管理,更要重视并购完成后母公司与被并购子公司之间的风险隔离,防止子公司的风险传导和蔓延到集团母公司。同时在海外扩张时,应充分关注被并购国家的风险情况,不能忽略法律及政治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去”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2].姜建清.银行转型与收益结构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85P
[3].韩璐.中国银行业并购研究[D].吉林大学,2008:14—31P
[4].郭慧.从建行收购美银(亚洲)看银行业并购[J].中国外资,2007,(3)
[5].张畅,苏玉峰,李晓妍.中国建设银行并购的启示[J].经济导刊,2006,(12)
[6].王果.银行并购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亚洲国家数据的分析[J].亚太经济,20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