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
A 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 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 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2、如果投入某种商品生产的活劳动总量不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表现为:( )
A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C 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D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3、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通过:( )
A 商品的交换来实现 B 利润率平均化来实现
C 商品的有用性 D 商品市场的竞争来实现
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5、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这两种分类的区别在于:( )
A 前者按照能否产生价值增值划分,后者按照价值转移的特点划分
B 前者按照资本周转方式划分,后者按照能否产生新价值划分
C 前者按照价值转移的特点划分,后者按照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的职能不同划分
D 前者按照资本形态能否变化划分,后者按照资本能否移动划分
6、某消费者下列经济行为中,不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是:( )
A 慈善捐款5000元
B 按照购房合同约定,明年付房款10万元,并缴纳当年房屋契税900元
C 作为礼物赠送朋友1000元
D 向装饰材料市场电话预定材料5万元
7、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过程的:( )
A 具体劳动而增值的 B 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 抽象劳动而增值 D 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8、平均利润率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竟争条件下,通过:( )
A 生产部门内部竞争形成的 B 各生产部门普遍降价形成的
C 同行业厂商之间竞争形成的 D 各生产部门之间竞争形成的
9、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 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 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 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 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10、某市一繁华地段的店铺月租金平均为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为3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绝对地租,产生于所有权垄断
B 二者都要交纳的3万元属于绝对地租,产生于经营权垄断
C 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级差地租Ⅰ,产生于经营权垄断
D 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级差地租Ⅱ,产生于所有权垄断
11、下列不属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一般条件的有:( )
A 社会分工 B 生产资料私有权制度
C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
D 买和卖在时间及空间上分离
12、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 降低劳动力价值 B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 获得绝对剩余价值 D 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13、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的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
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 劳动和劳动力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4、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成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
A 资本技术构成 B 资本价值构成
C 资本物质构成 D 资本有机构成
15、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
A 生产价格 B 成本价格
C 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 同一部门商品平均成本价格
1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 )
A 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 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D 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17、下列关于信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B 价值的单方面让渡
C 执行货币的支付职能 D 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8、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哪一种价格和利润率最高:( )
A 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B 农产品价格和农业利润
C 借贷资本和商业利润 D 一般产业商品价格及其利润
19、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
A 社会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成本价格 D 平均利润率
20、执行剩余价值实现职能的是:( )
A 商业资本 B 借贷资本
C 职能资本 D 产业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公式的区别是:( )
A 前者是等价交换,后者是价值增值
B 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 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
D 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E 前者是先买后卖,后者是先卖后买
2、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
A 市场竞争 B 供求关系变化
C 价格波动 D 资源的有效配置
E 市场机制
3、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则:( )
A 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就越小
B 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
C 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就越越大
D 使用的劳动力越少
E 在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前,该企业的利润率就越高
4、关于价值增值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具体劳动转移并保留了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
B 抽象劳动创造出新价值
C 必要劳动时间转移劳动力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出剩余价值
D “到达一定点”的过程转移生产资料价值,“超过一定点”的过程创造新价值
E “到达一定点”和“超过一定点”的过程都创造新价值,也都转移生产资料
5、在剩余价值生产出来以后,在社会各利益集团间分配,并分别转化为:( )
A 产业利润 B 商业利润
C 银行利润 D 利息 E 地租
三、判断题
1、( )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资本化,即未来预期收入的贴现值总和。
2、( )垄断是一种反市场力量,因此不遵循价值规律。
3、( )银行资本属于借贷资本,因此它不属于职能资本。
4、( )自由竟争导致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导致垄断,垄断消除竞争。
5、( )纸币不是货币。
6、( )货币具有价值但不具有使用价值。
7、( )相对于通货膨胀而言,通货紧缩对消费者较有利,对社会危害较小。
8、( )货币一经产生就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9、(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是任何社会劳动的两个有机部分,也是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的两个阶段。
10、( )交换价值既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唯一的,价格也是一种交换价值,因此,有价格的东西就必有价值。
四、计算题
假设全社会分为三个部门A、B、C,资本配置格局如下表所列,在同一劳动法规治理下,全社会剥削率处于同一水平200%。请完成以下表格并写出平均利润率的计算过程:
| 预付 资本构成 | 个别 利润额 | 个别 利润率 | 平均 利润额 | 成本 价格 | 市场 价格 | |
| A部门 | 1000C+500V | |||||
| B部门 | 1000C+300V | |||||
| C部门 | 1000C+200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