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实验目的 了解蛋的构造并掌握蛋的品质测定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1.新鲜鸡蛋若干枚;保存4周以上的陈旧鸡蛋若干枚;煮熟的新鲜鸡蛋若干枚
2.照蛋器、粗天平、培养皿、放大镜、剪子、手术刀、镊子、液体比重计,配制好的不同比重的盐溶液。
3.蛋白高度测定仪、蛋壳强度测定仪、蛋壳厚度测定仪、蛋形指数测定仪、蛋白蛋黄分离器、罗氏(Roche)比色扇、游标卡尺。
三、实验内容和程序
1.蛋的构造
(1)壳上膜(胶护膜)即蛋壳外面的一层透明的保护膜。
(2)蛋壳 蛋壳上有无数个气孔,用照蛋器可以清楚地看到气孔的分布。
(3)蛋壳膜 蛋壳膜分为两层,紧贴蛋壳的叫做外壳膜,包围蛋内容物的叫蛋白膜,也叫做内壳膜,外壳膜和内壳膜在蛋的钝端分离开而形成气室。
(4)蛋白 由外稀蛋白(约占23%)、浓蛋白(约占57%)、内稀蛋白(约占17.3%)、系带浓蛋白(约占2.7%)组成。
(5)系带 在蛋黄的纵向两侧有两条相互反向扭转的白带叫做系带。
(6)蛋黄 蛋黄膜→浅蛋黄→深蛋黄→蛋黄心→胚盘(或胚珠)。胚盘或胚珠位于蛋黄的表层。胚盘在蛋黄有一直径约3~4 mm的里亮外暗圆点,而胚珠此圆点不透明且无明暗之分。
2.蛋的品质测定 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外观法、透视法、剖检法、仪器测定法等。下面仅介绍仪器测定法。
(1)蛋重 用电子称或粗天平称蛋重。鸡蛋的重量在40~70g;鸭蛋70~100g;鹅蛋在120~200g。
(2)蛋壳颜色 用光电反射式色度仪测定。颜色越深,反射测定值越小,反之则越大。用该仪器在蛋的大头、中间和小头分别测定,求其平均值。一般情况下,白壳蛋蛋壳颜色测定值为20-40以上,褐壳蛋为60-80,浅褐壳蛋为40-50,而绿壳蛋为50-60。
(3)蛋形指数 蛋形是由蛋的长径与短径比例即蛋形指数来表示。蛋形指数是蛋的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与受精率、孵化率及运输有直接关系。用游标卡尺测量蛋的长径和短径,以mm为单位,精确度为0.1mm 。正常鸡蛋的蛋形指数1.32~1.39,标准为1.35。如用短径比长径则在0.72~0.76,标准为0.74。鸭蛋蛋形指数在1.20~1.58(或0.63~0.83)。
(4)蛋的相对密度 蛋的相对密度不仅能反映蛋的新鲜程度,也与蛋壳的致密度有关。通常用盐水漂浮法测定,同测定方法是在每3000ml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用液体比重计校后使每份溶液的相对密度依次相差0.005。详见附表4。测定时先将蛋浸入清水中,然后依次从低相对密度向高相对密度溶液中通过,当蛋悬浮于液体中即表明其相对密度与该溶液相对密度相等(附图5)。鸡蛋适宜的比重为1.080以上;鸭蛋为1.09以上;火鸡蛋为1.080以上;鹅蛋为1.110以上。
附表2-1 不同相对密度的食盐溶液配制表
| 溶液相对密度 | 1.060 | 1.065 | 1.070 | 1.075 | 1.080 | 1.085 | 1.090 | 1.095 | 1.100 |
| 加入食盐量(g) | 276 | 300 | 324 | 348 | 372 | 396 | 420 | 444 | 468 |
(6)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 将蛋打在蛋白高度测定仪的玻璃板上,用测定仪
测量蛋黄边缘与浓蛋白边缘的中点的浓蛋白高度,注意避开系带。
测量呈正三角形的三个点,求其平均值(单位为mm)。根据蛋重和蛋白高度两项数据,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哈氏单位值。也可用“蛋白品质查寻器”查出哈氏单位及蛋的等级。新鲜蛋哈氏单位在75~85,蛋的等级为AA级。
计算公式:
HU=100log(H–1.7W0.37+7.6)
式中H——蛋白(mm)
W——蛋重(g)
HU——哈氏单位
(7)蛋壳厚度 指蛋壳的致密度。用蛋壳厚度测量仪在蛋壳的大头、中间、小头分别取样测量,求其平均值(单位为μm)。注意在测量时去掉蛋壳上的内、外壳膜为蛋壳的实际厚度,一般在330μm。如果没去蛋壳内、外膜,则是表观厚度,一般在370μm。
(8)蛋黄颜色 比较蛋黄色泽的深浅度。用罗氏比色扇取相应值,一般在7-9。
(9)血斑与肉班 是卵子排卵时由于卵巢小血管破裂的血滴或输卵管上皮脱落物形成。血斑与肉斑与品种有关。
3.观察蛋的构造
(1)气室 用照蛋灯观察气室变化,并观察气孔的分布。新鲜蛋气室相对小,一般直径为0.9cm,高度为2mm。
(2)层次 将煮熟的蛋剥壳后用刀纵向切开,观察蛋白层次,蛋黄深浅层及蛋黄心。
(3)剖检
①将蛋平放于培养皿上,用刀或手术剪在蛋壳的平面上开一个洞,用镊子扩大洞口,观察胚盘或胚珠。
②将蛋打入培养皿内,观察鸡蛋的构造及内容物,用剪刀将浓蛋白剪开可发现内稀蛋白流出,并仔细观察两条系带。
③用蛋白蛋黄分离器将蛋白与蛋黄分离开,分别称蛋重、蛋壳重、蛋白重、蛋黄重,计算各部分占蛋重的比例。
(四)作业
1.绘出蛋的纵剖面图并注明各部名称。
2.每组测定2~3枚鸡蛋,并将测定结果填入蛋品测定表中。
3.将剖检后蛋的各部分质量占全蛋重的百分率填入附表。
测定人:
测定日期: 年 月 日
| 蛋号 | 蛋重(g) | 蛋壳颜色 | 蛋形指数 | 气室直径 (cm) | 相对密度 | 蛋壳强度 | 蛋白高度(mm) | |||||||||||||||||
| 大 | 中 | 小 | 均值 | 短径 | 长径 | 比值 | 1 | 2 | 均值 | |||||||||||||||
| 1 | ||||||||||||||||||||||||
| 2 | ||||||||||||||||||||||||
| 3 | ||||||||||||||||||||||||
| 哈氏 单位 | 等级 | 血斑 | 肉斑 | 蛋黄 比色 | 蛋白 | 蛋黄 | 蛋壳 | 备注 | ||||||||||||||||
| 大 | 中 | 小 | 均值 | g | % | g | % | g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