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来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
单元主题:外国名著名篇
课 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主备人:吴芳芳/荥阳五小
副备人:李丽、唐景磊、董海英、冯艳丽/荥阳五小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硬笔书写准确。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同情等感受。
3.基于写作
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有一定速度。
教材分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文章。第四组课文以“外国名著名篇”为主题,本课由《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组成。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二是和哈克 乔奇到杰克逊岛当“海盗”;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寻宝;四是和贝琪在魔克托尔山洞迷路──真正的历险;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寻宝,结果找到了强盗藏匿的金币。几次历险并不单纯是孩子的游戏,还穿插着“乔埃”这个真正强盗的故事。正因为有了真正的强盗,故事就格外地惊险和引人入胜。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 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轻松 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对于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
2.基于阅读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读一本书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会阅读整本书目,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拓展,阅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3.基于习作
学生能在与人交流后,根据表达需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完整。
学习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 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产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评价任务
1. 通过阅读、交流,知道作品的主要内容。
2. 通过朗读,知道情节发展以及汤姆的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
| 学习目标 | 教学环节 | 学习活动 | 评价要点及标准 | 教师活动 |
| 环节一 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 活动一 1、多媒体出示马克吐温图片,指名介绍。 2、齐读课题 | 导入新课 | ||
目标一: 阅读作品梗概,了解大意。 | 环节二 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 活动一 1.出示生词,检测读准字音。 | 1.通过范读、指名读,能读准字音。 | 指导学法 |
| 活动二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哪几件事?)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 3. 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1.通过交流,能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墓地试胆 荒岛探险 鬼屋寻宝 山洞迷路 洞中寻宝 2.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 3.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对汤姆的实步认识。 (评价目标一) | 指导学法 组织学习 | ||
| 目标二: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 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 环节三 阅读精彩片段 | 活动一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一目十行地阅读,画出文出现了几个人物,与梗概相对照,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 1.知道精彩片段对应的故事内容。 2.会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 组织学习 组织交流 |
| 活动二 1.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2. 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感觉精彩的地方。 | 1.通过交流,加深了对汤姆的认识,形象更鲜明。 2.在合作交流中,说出精彩之处。 (评价目标二) | 指导学法 | ||
| 目标三 激发产生阅读 | 环节四 拓展延伸 | 活动一(2分钟) 1.知识链接: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简介 2.作业:课下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
汤姆·索亚历险记
梗概
墓地历险 乐观勇敢
荒岛历险 无所不能
鬼屋历险 向往自由
山洞迷路 机智顽强
洞中寻宝 顽皮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