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47:31
文档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单位:XXXXXXXXXXX时间:年月日序号工作内容危险源及潜在风险产生后果控制措施1公司安全管理1、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形成统一安全领导小组;2、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责任制和信息沟通体系;3、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责的主要内容。2、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不明确1、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人员编制和任务;2、把岗位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目标中,保证岗位责任制的切实落实。3、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1、所有入职员工做好三级安全教育;2、
推荐度:
导读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单位:XXXXXXXXXXX时间:年月日序号工作内容危险源及潜在风险产生后果控制措施1公司安全管理1、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形成统一安全领导小组;2、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责任制和信息沟通体系;3、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责的主要内容。2、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不明确1、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人员编制和任务;2、把岗位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目标中,保证岗位责任制的切实落实。3、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1、所有入职员工做好三级安全教育;2、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单位:XXXXXXXXXXX

时间: 年 月 日

序号工作内容危险源及潜在风险产生后果控制措施
1公司安全

管理

1、组织机构不健全

安全管理不到位1、    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形成统一安全领导小组;

2、    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责任制和信息沟通体系;

3、    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责的主要内容。

2、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

责任不明确1、    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人员编制和任务;

2、    把岗位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目标中,保证岗位责任制的切实落 实。

3、安全教育不到位

安全意识薄弱1、    所有入职员工做好三级安全教育;

2、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知识培训。

4、未制定隐患检查制度

检查不到位 隐患整改不彻底1、    制定安全隐患检查制度;

2、    定期由专人负责进行隐患排查,并做好记录;

3、    对检查的安全隐患分析研究,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5、应急预案不完善

事故失控1、    编制完善应急预案;

2、    定期组织员工应急培训,提高应急技能和素质。

2作业机具使

用管理

1、无机具管理制度

设备损坏1、    编制机具使用管理制度,并严格要求执行;

2、    机具设备由专人统一管理,统一平衡调度使用。

2、设备安全措施不足

机械伤害1、    设备使用前试运行检查,确保设备所有安全措施可靠、有效;

2、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 维修保养,保证设备在完好状态下运行。

3、机械设备安装错误

机械损坏

人员伤害

1、    机械设备等使用前必须按说明正确安装,经试运转无误后方可 进行正式作业;

2、    操作人员要求穿戴劳保用品。

4、手持电动工具无防护措 施

触电事故1、 手持电动工具必须为n类或川类(潮湿环境)    ;

2、    操作人员要求戴绝缘手套作业等劳保用品。

5、设备无用电防护措施

触电事故1、    设备要做好防水保护措施;

2、    设备接地、接零、绝缘、屏敝等防护措施要规范到位。

6、设备维修时无防护措施

机械伤害1、    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必须停机维修,不得在运转中进行维修;

2、    进行电器设备维修时,悬挂警示标志牌或要求有人监护。

7、作业结束设备未关闭

设备损坏1、    作业结束时及时切断电源;

2、    作业结束后对设备进行清理、保养。

8、设备无日常维修检查管 理

检查不到位1、    建立健全日常维修、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

2、    对安全隐患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9、违章操作、设备带病运 转

机械伤害1、    作业人员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机械,不得违章作业;

2、    定期对机械设备检查、检修,保证设备在完好状态下运行。

10、作业人员操作失误

综合事故(物体打 击、机械伤害)1、    作业人员作业时要求穿戴劳保用品;

2、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违章作业。

3安全标志

管理

1、无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标志不合格1、    建立安全标识米购、使用、维护、现场管理制度,使安全标识 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2、    安全管理部门定期对安全标志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杳。

2、标志不合规定

标志指示不明确1、    标志要求符合《安全标志》及《安全标志使用导则》的规定;

2、    发现有破损、变形、褪色等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修整或更换。

3、布置不合理

标志指示不明确1、    策划作业现场安全标识类别、挂设部位和挂设数量,绘制作业 现场安全标识布置平面图,并安全标识布置父底;

2、    标识牌要求放置醒目的地方。

4安全培训1、无定期安全培训教育与 演练

应急技能和综合素 质不咼1、    建立培训管理制度,制定培训计划,确保有效实施

2、    新入职员工进行“三级”入场安全培训;

3、 应根据岗位参加相应的专项安全培训,    以满足相应工作的要求;

4、 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质进行定期审核,    培训。

2、无安全宣传、活动

安全意识薄弱1、做好作业安全宣传工作,使作业人员熟知关于作业安全拯救及 健康方面的事宜。

3、无安全安全培训评价、 审核

培训不到位1、建立安全培训评价、审核制度,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审核,并 提出建议。

5劳保用品

使用管理

1、无日常检查

检查不到位导致人

员伤害

1、检查作业人员作业时佩戴劳保用品情况,要求作业人员作业时 必须穿戴劳保用品。

2、劳保用品质量不合格

丧失防护作用

导致人员伤害

1、    向有资质供应商购买劳保用品设施,并要求供应商或生产公司 厂家提供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合格证;

2、    材料负责人、安全员随时进行检查验收,发现有质量问题的, 送有关检测部门复检,安全员做好检查验收记录。

3、存放不合理

劳保用品损坏 丧失防护作用1、劳动防护用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处,避免因霉变、高温、烟 熏、酸、碱浸蚀等影响防护用品的质量,不可和硬物放在一起;

4、PEE未定期更换

劳保用品损坏 丧失防护作用1、定期检查劳保用品,发现变质、破损、过期、失效的不得发放, 并及时清理更换。

6车辆运输

管理

1、车辆、驾驶人员资质不 满足

违章驾驶

人员伤害

1、    驾驶员必须通过业主的入场安全培训并获得生产区的通行证, 并且持有驾驶员证;

2、    渣十车要求办理渣十车运输许可证:

3、    对驾驶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高峰期车流量过大

交通拥挤 车辆碰撞事故1、    作业前研究出详细的交通方案,合理安排作业工序和时间;

2、    车流咼峰期的复杂路段要安排专人维护交通秩序。

3、没有按设置指定路线行 驶和指定停靠点停靠

车辆碰撞 阻碍交通1、    车辆必须按照指定路线行驶,

2、    停靠只能在指定停靠点停靠,不得随便停放。

4、车辆超速行驶

车辆交通事故 人员伤害1 、进出门岗车速要求不得超过 5km/h,生产区道路车速要求不得

超过 15km/h。

5、装载散货、粉状或易滴 漏的物品散落、飞扬或滴 漏车外污染环境

环境污染1、车厢要求牢固,挡板严密,后挡板的挂钩要求安全有效;

2、车辆封盖必须严密,及时清理散落的物品。

6、铲车等车辆载人

人员伤害1、严格要求机械车辆不得载人;

2、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

7、驾驶员酒后,疲劳驾驶

车辆交通事故 人员伤害1、    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严格要求不得酒后驾驶;

2、    车辆驾驶米取轮班制度,防止疲劳驾驶。

8、场地通行不便

车辆受损 人员伤害1、 进入作业作业区域的车辆必须由专人指挥,    并严格要求驾驶员遵 守现场行驶规定;

2、    保持道路畅通,作业区域的道路内不得堆放材料和停放机械。

7特种作业

人员/设备

管理

1、无管理方案

管理混乱 责任不明确1、    加强特种人员管理,做好人员申报、培训、考核、复审、组织 工作和日常检查工作;

2、    特种作业人员实行档案管理,档案中保留操作资格证复印件及 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

2、人员资质不满足

综合事故(物体打 击、机械伤害、触 电)1、    特种作业人员要求通过规定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

考核,了解相应工种的专业技术知识,     并取

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2、    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与培训,经考核合 格者方可进场。

3、人员无良好健康状况

人员伤病1 、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有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体检合格证明, 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4、未按规程作业

综合事故(物体打 击、机械伤害、触

电)

1、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进行作 业;

2、    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前,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在交底记录 上签字确认;

3、    作业人员作业时穿戴劳保用品。

5、无设备管理

设备损坏1、    根据现有特种设备建立相关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2、    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和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8职业健康

管理

1、作业人员健康不满足要 求

人员伤病1 、所有作业人员要求持有符合资质的医疗机构体检合格证明,并 定期进行体检。

2、生活垃圾、污水排放

环境污染1、    不得向海水中排放任何垃圾和生活污水;

2、    船舶作业时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应当分类,垃圾定期外运到指 定垃圾场。

3、无现场医疗应急预案

伤亡扩大1、    为员工配备急救箱,建立医疗应急小组;

2、    组织员工现场急救基本知识培训。

4、机械溢油

环境污染1、加强日常机械维护保养,严防油料泄露造成污染。

5、机械噪声

听力受损 噪声污染1、    尽量采用低噪音设备;

2、    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尽量避免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中使用大 量动力机械设施。

6、尘土飞扬

环境污染1、 屑粒与多尘物料应封盖以减少扬尘,    道路采取洒水以减少扬尘。

2、    敏感设备附近尽量避免堆放多尘物料,车辆行驶路线及作业机 械尽可能安排在远离敏感设备的地方。

7、饮水不卫生

人员患病1 、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管理,饮用水采用桶装水。

8、作业垃圾乱放

环境污染1、组织清理工地现场垃圾,并倒入指定垃圾场。

9、高温作业

人员中暑1 、作业时尽量避开高温作业时段;作业时采取必要的降暑措施。

10、生活、办公区卫生问 题不达标

人员患病1、 生活区配备一定数量的浴室和卫生间,    并定期清扫,喷洒药水, 做好防蚊虫火鼠工作;

2、    设立化粪池和沉淀池;

3、    食堂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

4、    食堂应有相应的消毒、盥洗、采光、照明、通风和防蝇、防尘 设备。

9文明施工

管理

1、作业区没有围挡分割

无关人员进入,人 员伤害1、    作业区域与非作业区必须进行围挡,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2、    围挡区域夜间挂红灯警示。

2、无保卫管理

财产损失1、 作业单位负责的区域安排专门的保卫人员 24小时值班,进入人 员必须持证上岗。

2、    外来人员必须登记允许后可以进入。

3、无材料管理

材料堆放不规范1、    材料分别放置指定区域堆放;

2、    材料分类要求摆放整齐,并进行标识。

4、无道路管理

道路不畅通 妨碍运输1、    地面进行硬化处理;

2、 及时对作业道路进行平整保养,    一切材料和设施放置指定位置, 不得堵塞现场道路;

3、    排水要畅通并要求无积水现象。

5、作业现场未按要求设置

各类安全警示标志

无关人员进入,人 员伤害1、    现场由专人负责安全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2、    在不冋作业区域分别设置醒目的警示牌。

6、无消防管理

火灾失控1、    建立防火管理制度;

2、    布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灭火器位置配置要合理,并定 期检查以防失效、过期。

7、无用电管理

火灾、触电事故1、    作业现场的用电由专业电工负责,不得私拉电线;

2、 作业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 TN-S接零保护系统,符合三级配 电二级保护,达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要求。

8、无夜间作业管理措施

综合事故(物打击、 机械伤害、触电)1、    夜间作业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

2、    在作业地点附近悬挂红色灯示警标志;

3、    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做好周密的组织和技术交底。

9、无环境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1、    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粉尘、噪音、交通、排水、强光等环境污染 采取防治措施;

2、    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必须集中处理,并遵照有关规定排放至指 定垃圾场。

10、作业现场无宣传标牌

安全意识薄弱1、    工地现场必须挂五牌一图;标牌要规范整齐;现场要有安全标 语;

2、    安全标志牌放置危险部位。

11、未划分作业区域

无关人员进入 人员伤害1、作业现场按规定划定作业区域,并四周设置围挡

12、无吸烟管理

火灾1 、作业现场应设置吸烟处,作业区域内禁止随意吸烟

10自然环境和

客观原因管

1、夜间照明不足

作业环境差 导致人员伤害1、    保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准备备用电源;

2、    夜间作业作业区结合部位要有明显的发光标志,建立保安人员 巡查制度。

2、台风天气

设备、材料损失1、 90%以上,主要领导必须在现场;

2、 24.5m/s以上,停止一切作业,有关人员配备通讯 设备(如对讲机)加强联系,互通情况

3、    制定相关实施办法和管理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4、    在接到台风信号时,应到指定锚地避风,并做好船上易动物件 的封舱加固工作。

3、汛期(大潮)

设备损坏

人员伤害

1、    防汛期间设立防汛办公室,及时了解汛情;

2、    成立防汛抢险队,处理汛期突发事件。

4、强降雨、大雾天气

材料、设备受潮1、    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提前组织人员做好防范;

2、    作业现场排水系统要定期清理疏通,低洼处设置排水沟;

3、    大雾天气时船舶停止作业,停靠指定区域并显示信号灯。

11生产作业

用电

1、无临时用电作业方案

触电事故1、    严格按《建巩施工临时用电女全技术规范》进行临时用电的设

计,编制作业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并进行临时用电安全技

术交底;

2、 制定临时用电作业的方案应涵盖负荷计算、    对布线进行的规划、 选取的接地保护方式、漏电保护方式等;

3、    临时用电方案报业主、监理审批。

2、人员资质不满足要求

综合事故(触电、 火灾)1、    作业现场必须有专业电工,所有电气作业如接线等由其完成;

2、    电工要求持证上岗。

3、用电设备无日常检查、 维修

线路老化 设备漏电1 、建立健全日常维修检查制度;

2、定期进行作业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并

按规定做整改。

4、配电箱无上锁

触电事故1、所有配电箱上锁,钥匙由专门电工管理;

2、配电箱标上标志,并注明电工联系电话。

5、配电箱内布线混乱

火灾1 、由电工进行安装整理,布线要求规范、合理,配电箱应粘贴本 配电箱的线路图。

6、配电箱内多路配电无标 记或线路颜色不规范

触电事故1、配电箱内多路配电标记或线路要求颜色规范,并标上准确的标 记。

7、作业现场未实行“三相

五线”制供电系统

触电事故1 、作业现场按用电规范实行“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并做好用 电管理。

8、电线架设、埋线不规范, 不符合现场安全生产要求

火灾、触电事故1、电线架设、埋线规范,必须符合现场安全生产要求;

2、电缆、电线的埋线深度不小于 0.6m。

9、用电机具无防护措施

触电事故1、用电机具头仃一机一闸一保护;

2、作业人员要求穿戴绝缘用品。

10、手提电动工具没有绝 缘手柄、未作疋期绝缘检 测

触电事故1、手提电动工要求具有绝缘手柄、作定期绝缘检测;

2、作业人员作业时要求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等劳保用品。

11、潮湿作业和手持电动 工具作业的电压大于 36 V

触电事故1、 潮湿作业电压控制在 12v 24v ;

2、    作业人员要求穿戴绝缘用品。

12、用电安全宣传不到位

安全用电意识薄弱1、    加强对作业现场作业人员用电安全教育以及防触电宣传,制定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2、    定期进行演练,以保证现场作业人员掌握正确的触电抢救方法。

12消防管理1、无消防应急预案

火灾失控1、    项目部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 练;

2、    保证消防设施的经费投入,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通畅。

2、消防设备失效

火灾失控1、    定期进行消防设备检查,并做好记录;

2、    作业现场的消防设备要求齐全,并及时更换过期、失效消防设 备。

3、消防设备管理

火灾失控1、    项目部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设置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器材,并定 期检查、维修,确保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2、    易燃点周围设置“禁止烟火”等醒目标志和消防器材,同时消 防器材不得挪作它用。

4、无消防检查

消防隐患排除不彻

1 、消防安全监督员定期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进行消防检查,对消 防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

5、无定期演练

应急技能和综合素 质不咼1、    项目部、宿舍和作业区域要布置一定数量灭火器并定期检查、 定期演练;

2、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

6、防火宣传不到位

安全意识薄弱1、    作业现场要有明显的防火宣传标志;

2、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

7、无消防通道

延误救援时间1 、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消防车道,以备事故发生时救护车、消防车 及时救护。

8、无明火安全预防措施

火灾、爆炸1、    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不得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 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需进行作业许可申请及落实现场监护人, 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作业;

2、    动火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 措施。

9、无电器使用安全措施

触电、火灾1、    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管路的设计、铺设,需符合国 家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

2、    不得乱拉乱接电源,不得使用大功率(因生产需要除外,但必 须注意安全)和无保险装置的电器。

13电气焊作

业管理

1、作业人员资质不满足

综合事故(触电、 物体打击、机械伤

害、火灾)

1 、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要求熟识机器性能和操作规程。

2、作业现场未按要求设置

各类安全警示标志

综合事故(触电、 物体打击、机械伤 害)1、    现场由专人负责安全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现场;

2、    作业现场设置醒目的作业警示牌。

3、无用电管理制度

安全意识薄弱 触电事故1、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

2、    建立和执行作业安全用电操作规程;

3、    加强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方法和触电急救的 技能。

4、用电机具无用电防护

触电事故1、    用电机具头仃一机一闸一保护;

2、    在使用前检查线路绝缘性能,接线处设置防护罩。

5、违章操作、设备带病运 转

机械伤害1、    作业人员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机械,不得违章作业;

2、    定期对机械设备检查、检修,保证设备在完好状态下运行;

3、    工作人员作业时穿戴特殊工种劳保用品。

6、无气焊设备管理措施

火灾、爆炸事故1、    不得使用压力表损坏、乙炔瓶没有防回火装置、胶管老化的气

瓶;

2、 10米的

安全距离,同时氧气、乙炔瓶至少要保持 5米以上安全距离。

7、无消防管理措施

火灾、爆炸事故1 、作业前必须清理现场可燃物、作业后熄灭火种;

2、    在厂区动火要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3、    进行电焊、气焊作业时,应清除周围易燃易爆物品,或进行覆 盖、隔离;

4、    工作结束,应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 险后,方可离开;

5、    在现场设置一定数量消防器材。

14临水作业1、作业方案不完善,现场 作业人员未进行安全培训 及交底

综合事故(起重伤 害、机械伤害、触 电、物体打击;淹 溺)1、    作业前,编制专项作业方案,并提交业主、监理审核,审核通 过后方可作业

2、    作业现场由专人负责指挥作业。

2、作业现场未按要求设置

各类安全警示标志

无关人员进入,人 员伤害1、    设置醒目的作业警示牌,无关作业人员不得进入;

2、    提前做好瞭望,通过咼频提醒避让。

3、救生器材不足

人员溺水伤害1、船上及岸边应在明显的位置装设一定数量的救生设施,以备有 人落水时急用。

4、无上下船安全措施

人员溺水伤害1、    上下船搭设稳固的有护栏的梯子,安装安全网;

2、    作业人员要求穿戴劳保用品,冋时作业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冋时 在场。

5、无夜间作业管理措施

综合事故(机械伤 害、触电、物体打 击;淹溺)1、    准备足够光源,在作业地点附近悬挂红色灯示警;

2、    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做好周密的组织和技术交底。

6、无舷外作业安全措施

人员溺水伤害1、    不得在舷外打水和捞取浮物;

2、    作业人员作业时要求穿救生衣,冋时作业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冋 时在场。

7、违章操作、设备带病运 转

机械伤害1、    作业人员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机械,不得违章作业;

2、    定期对机械设备检查、检修,保证设备在完好状态下运行。

8、人员落水

人员淹溺伤害1、    临水作业必须穿救生衣,冋时作业时要求有两人以上在场;

2、    在作业点配置一定数量的救生圈、救生抛绳等设施,一旦有人 落水可以迅速抢救落水者;

3、    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知识培训。

15水上作业1、船舶、人员资质不满足

综合事故(碰撞、 触礁、触损、搁浅; 淹溺)1、    选择符合资质要求的作业船舶,船舶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 作业前向海事局申请办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    ;

3、    船机、通讯、消防、救生、防污等各类设备必须安全有效,并通 过当地海事局的安全检查;

4 、操作人员要求熟识机器性能和操作规程。

2、劳保用品不满足要求

人员溺水伤害1、    配齐基本的劳保用品要求,作业人员作业时要穿救生衣,冋时 作业时要求有两人以上在场;

2、    船上作业人员数量不得超过救生设备总数。

3、无上下船安全措施

人员溺水伤害1、    上下船搭设稳固的有护栏的梯子,安装安全网,不得跳帮;

2、    船上安排负责人对上下船人员动态进行掌控,并提醒登船注意 事项。

4、缺少警示措施

船舶碰撞、触礁、

搁浅

1、    作业时船舶显示作业信号灯;

2、    提前做好瞭望,通过高频提醒避让。

5、救生器材不足

人员溺水伤害1、船上及岸边应在明显的位置装设一定数量的救生设施,以备有 人落水时急用。

6、无夜间作业管理措施

综合事故(机械伤 害、触电、物体打 击;淹溺)1、    准备足够的照明光源,在作业地点悬挂红色灯示警;

2、    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做好周密的组织和技术交底。

7、船舶溢油

环境污染1、    检查船舶机械溢油情况,采取措施并及时清理;

2、    船舶应配备必要的溢油应急物资。

8、海上航行触礁或与周围 来往船只碰撞

船舶损坏

人员伤亡

1、    遵守海上避碰规则,防止碰撞;

2、    必要时要监护船,做好瞭望,通过高频提醒避让。

9、船舶走锚

船舶碰撞、触损1、    采取可靠的锚固方案,选择良好的锚地;一旦走锚,立即抛下 备用锚,把走锚抑制住;

2、    定期检查、保养锚设备。

10、船舶未按规定航行

综合事故(碰撞、 触礁、触损、搁浅; 淹溺)1、    船舶适航作业,对船舶航行设备有缺陷或不齐及时进行整改;

2、    通过海事局办理《发布航行通告》及《作业许可证》后作业;

3、    船舶作业时根据海上避碰规则显示相应信号;

4、    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在现场设立水上调度办公室;

5、    停止作业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临时锚泊区并显示信号灯。

11、恶劣天气

船舶损坏1、    台风或大风浪天气,船舶停止作业;

2、    船舶防台时必须进入防台锚地避风,同时船舶必须按规定进行 封舱加固。

12、人员落水

人员溺水伤害1、    船员不得疲劳作业、酒后作业、无证作业或作业时不穿戴劳保 用品;

2、    船舶的防浸和堵漏物资、救生设备必须足够、有效;

3、    不得租用“三无”或没制订乘船规定的船舶。

16起重吊装

作业

1、作业人员资质不满足

综合事故(起重伤 害、机械伤害、物

体打击)

1、    操作人员要求持证上岗;

2、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2、钢丝绳发生断裂

物体打击伤害1、    作业人员作业时要求穿戴劳保用品;

2、    定期对钢丝绳进行检查更换,防止钢丝绳断裂,模板、构件调 运过程脱落。

3、索具脱套、脱钩

物体打击伤害1、    吊装前根据起吊物体选择合适的索具;

2、    吊钩必须配备保险卡扣;

3、    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索具设备不得使用。

4、吊装点不合理

物体打击伤害1、吊装作业前应选择合适的被吊物体的吊装点。

5、无作业区域半径

物体打击伤害1、    起重设备运行时,起重悬臂能够伸到的区域下面不得站人;

2、    划定作业区域半径严禁尢关人员及设备进入,并设置明显安全 警示标志。

6、指挥信号不明确

物体打击伤害1、指挥人员指挥时指挥信号要求明确、规范

17高处作业1、作业人员不熟悉作业环 境或不具备相关安全技能

高处坠落1、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熟悉现场环境和作业安 全要求。

2、作业人员未佩戴防坠落 防滑用品或使用方法不当 或用品不符合相应安全标 准

高处坠落1、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拴安全带,穿防滑鞋。作业前要检查 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作业中应规范使用。

3、作业人员患有咼血压、 心脏病、恐咼症等职业禁 忌症或健康状况不良

高处坠落1、患有职业禁忌症和年老体弱、疲劳过度、视力不佳、酒后人员 及其他健康状况不良者,不准高处作业

4、工器具随意放置,隔空 抛物

物体打击1、    高处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必须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 得持物;

2、    不准空中抛接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

5、恶劣天气

高处坠落1、如遇大雨、大雾、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气象条件应停止高处作 业。

6、轻型材料当踏板

高处坠落1、必须铺设牢固的脚手板, 并加以固定,脚手板上要有防滑措施。

18办公宿舍区

管理

1、无管理制度

财产损失1、编制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个人。

2、无卫生管理

人员伤病1、专人负责员工的医疗保健,做好防病治病;

2、负责监督检查食品卫生, 防止食物中毒,发现情况及时通知整改。

3、垃圾乱放

环境污染1、定期组织大扫除,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并运到指定区域倒掉。

4、私拉电线

触电、火灾1、    规范办公宿舍区用电管理,要求不得私拉电线,使用大功率电 器;

2、    电线的铺设应由专业电工负责完成。

4、无防盗措施

财产损失1 、办公宿舍区安全由专人负责,做好防盗防窃工作。

5、、消防宣传不到位

消防意识薄弱1、    在生活区内显眼处张挂防火、安全警示牌及住宿规定;

2、    定期组织消防知识培训。

6、无防雷措施

雷击触电1 、办公区不得处于雷区,并采取有效避雷措施。

7、高空坠物

物体打击伤害1、    窗台、阳台、飘檐、空调机面等处无防护装置处不得摆放杂物;

2、    在无防护装置的窗台、人员不得向外探头。

19作业区安全

管理

1、无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意识薄弱1 、制定作业区安全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安全管理。

2、无警示措施

无关人员进入人员

伤害

1、    现场由专人负责安全管理,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2、    在作业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牌。

3、垃圾、粉尘污染

环境污染1、    及时清理作业现场的垃圾;

2、    适量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

4、无设备管理

设备损坏1、    制定作业区设备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到人;

2、    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保养。

5、无安全生产培训

应急技能和综合素 质不咼1、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进行评价与考核。

6、无消防管理

火灾、爆炸1、    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

2、    并定期检查消防设备以防失效、过期。

文档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单位:XXXXXXXXXXX时间:年月日序号工作内容危险源及潜在风险产生后果控制措施1公司安全管理1、组织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形成统一安全领导小组;2、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责任制和信息沟通体系;3、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责的主要内容。2、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不明确1、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人员编制和任务;2、把岗位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目标中,保证岗位责任制的切实落实。3、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薄弱1、所有入职员工做好三级安全教育;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