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虽有佳肴 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4:48:42
文档

虽有佳肴 教学设计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南昌市南钢学校张进清【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设计理念】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七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准
推荐度:
导读《虽有佳肴》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南昌市南钢学校张进清【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设计理念】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七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准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南昌市南钢学校    张进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

【设计理念】

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七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是根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确定的。

能力目标: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是根据单元教学要求以及本课在整个初中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而确立的。

情感态度与与价值观目标: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这是根据课标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另外,根据七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特点与学习重点,我把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把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作为本课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背诵方法,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联系实际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这条真理被历代人所认可,它出现在好多作品中,同样,我们今天要学的《虽有嘉肴》也蕴含有这样的道理。

⏹二、预习反馈。

⏹  1、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 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解答预习中学生的疑惑,锻炼学生的查阅资料和自学能力。

⏹三、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学生活动:小组内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互读课文,交流展示,互相评价,试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重语气、节奏)。

⏹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4、在全班进行朗读展示。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出一名同学在全班展示朗读,师生共评,教师注重指点朗读方法,如诵读,注意节奏,对表现好的组给与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反复诵读,熟悉课文内容,加强积累,促进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师生互动交流可使学生收获自信,消减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质疑。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学习效果,师生一起矫正。

   3、学习反馈: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虽:        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4、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2分钟,达到能基本背诵的目标,并进行背诵展示。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自愿在班级展示背诵,师生共评,及时给与肯定。

 5、学习交流:说说你是如何快速背诵课文的。

    学生活动:请已能背诵课文的学生谈自己的背诵方法,对学生进行背诵方法指导。(如:重点词语提示法;内容联系法)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疏解文意,学生可进一步走进文本,为理解作品的思想主旨奠定基础,并能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增强语言交际能力,体验成功。通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快速背诵,为以后的诗文背诵积累方法,也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五、合作研讨,感悟道理。

    请一位同学背诵课文,并说说这篇短文主要讨论了      和      的关系,其它同学分组研讨: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学生活动:小组内合作研讨,推出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研讨,进一步深入文本,探究文本的深层内涵,也可清晰明确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知识、文化、智慧等,利于生命体验的生成。

六、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体验,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发言交流中,进一步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七、归纳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收获。

八、板书设计: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类比引入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虽有佳肴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课后学习:

   1、背诵并用正楷字默写课文。

   2、把学完本文后获得的启示写在日记本上。

 设计意图:作业1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目的是让学生增加积累,培养正确书写的好习惯。作业2是在学习本文后,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训练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反思:

亮点:1、能面向全体学生,依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选用教学方法。2、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的背诵法的指导运用,可使学生语文学习轻松很多,激发了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弘扬并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3、以板块活动为载体,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活动中实践感悟,在实践感悟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受自信的力量。

不足: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如何通过诵读,能在有限的课堂让学生联系实际得以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值得进一步思考。

文档

虽有佳肴 教学设计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南昌市南钢学校张进清【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设计理念】我们使用的这套语文教材,注重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多样性和阶段性,七年级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排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