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程概况
中交集团武合铁路项目第一经理部所辖施工范围为DK270+000~DK285+000,路基填方120万方。
本段出露地层主要为更新缓残坡积层及全新缓冲积、湖积层、岩性有黏性土、淤泥质粉粘土、第四系更新缓黏土、具弱膨胀土。本地区软土分布广泛,工程性质较差,路堤及建筑地基需加固处理。借方填料绝大部分为C类土,均用A、B料作为路基填料。
路堤填筑前,选取一段有代表性的填筑区作为试验段,根据现场勘察情况,选取DK270+720~DK270+870作为试验段,共150米。通过本试验段的施工来确定A、B组填料适宜的松铺厚度、施工控制含水量和相应的碾压遍数及碾压方式、最佳的机械配套组合和施工工艺。试验完毕,及时编制试验段总结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二、试验段施工方案:
(一)、路堤填筑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工艺组织施工,路堤填筑试验段施工工艺见路堤填筑压实工艺流程图:
(二)试验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施工机械的选择
施工机械采用YZ-20型振动压路机以及其它配套施工机械。
2、取土场的选择
试验段路A、B组填料从DK271+175陈寨村后山处取土样。
路堤填筑压实工艺流程图
3、施工便道
利用原乡村机耕道并修建至主线内的施工便道。
4、试验段场地处理
试验段开工前,先对试验段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满足静力触探仪贯入阻力值Ps大于150Kpa,或容许承载力不小于180KPa后,清除地表种植土并压实达到规范要求,使整个作业面的压实系数、平整度达到要求,并经监理检查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
5、测量放线
路基试验段施工开始前,测量人员恢复路基中线,并按检测频率确定检测点数,点位,并在两侧外边作好护桩,测量点位高程,将测量成果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
6、试验
试验段开工前,对取土场的土样进行有代表的取样,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并进行以下项目的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
a.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密度和液性指数;
b.颗粒大小分析试验;
通过以上试验,得出相关试验数据;
(三)、试验段施工
A、B组填料施工
1、施工工艺
施工时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施工工艺流程见路堤填筑压实工艺流程图
2、施工测量:根据线路控制桩恢复中线,每20m一点,按照路基设计高程,放出路基宽度边线。
3、打填土方格线:试验段A、B组填料的每层松铺厚度初步定为40cm,结合试验室提供的试验数据确定每平方米的A、B组填料用量,再根据施工机械的配置用石灰打出每台运土车辆的卸土方格。 4、分层填土:路堤填筑采取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方式。为保证路堤全断面的压实质量一致,边坡两侧各超填0.5m,随同层同步填筑碾压,确保断面全宽的压实质量。
5、摊铺整平:用推土机摊铺、粗平,平地机进行精平,使填筑表面在纵向和横向平整均匀,以保证压路机压轮表面能均匀地接触地面进行碾压,达到碾压效果。
6、洒水晾晒:严格控制填料的含水量,要求其不超过土质试验中的最佳含水量2%或不低于最佳含水量1%。当含水量太低时,用洒水车洒水,待含水量提高后碾压;当填料含水量超过规定时,在摊铺后晾晒,待含水量降低后碾压。
7、碾压密实: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填料的压实。压实前进行层厚及平整度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先静压一遍,静压时压路机行驶速率控制在10Km/h,再进行振动碾压,压路机行驶速率控制在4Km/h,由两边向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重叠0.4~0.5m,前后两区段纵向重叠0.8~1.0m,做到压实均匀,没有漏压、死角,振动碾压2遍后,采用K30荷载板和灌砂法进行地基系数和压实系数的检测并记录数据,然后每振动碾压一遍都进行地基系数和压实系数的检测直到满足技术规范要求为止,最后再静压一遍,根据原始数据绘制曲线图。
8、检测签证:在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填层面纵横方向平整均匀度等符合规定标准的基础上,采用K30荷载板和灌砂法进行地基系数和压实系数的检测,达到规范及设计标准后方进行下一层的填筑
9、路基整修:路堤按设计标高填筑完成后,进行修整和测量。恢复中线,每20m设一桩,进行水平标高测量,计算修整高度,施放路肩边桩,修筑路拱,并用平碾压路机碾压一遍,使路基面光洁无浮土,横向排水坡符合要求。对于细粒土边坡,依据路肩边线桩,用人工按设计坡率挂线刷去超填部分,进行整修拍实。整修后的边坡达到转折处棱线明显,直线处平直,变化处圆顺,做到坡面平顺没有凹凸,压实达到验收标准。
四、质量控制措施
1、做好施工前材料试验和测量放样工作,做到技术超前。
2、做好对所有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和规范要求及机械设备操作的次序要求。
3、测量放线按超宽50cm进行边线施放,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符合要求。
4、严格进行压实系数Kh和地基系数K30检测试验,使其数据真实、可靠。
5、养生期间,除了洒水车外禁止车辆通行,洒水车车速不得超过30km/h。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土层表面潮湿。
五、编写总结报告
在试验路段施工完成后,即着手编写试验路段施工的总结报告,将试验内容、数据成果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其施工中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取得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用以指导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并上报监理批准后实施。
六、试验总结内容如下:
1.确定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
2.确定A、B组填料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容重。
3.确定填筑材料的松铺系数,达到要求的压实层厚,并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及地基系数时的碾压速度及碾压变遍数。
4.确定较为合理的施工工艺
七、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见下表
|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 | 施工单位检查数量 | 检验方法 |
| 1 | 高程 | ±50mm | 每100米等间距检查5个断面 | 水准仪测量 |
| 2 | 中线至边缘距离 | ±50mm | 每100米等间距检查5个断面 | 尺量 |
| 3 | 宽度 | 不小于设计值 | 每100米等间距检查5个断面 | 尺量 |
| 4 | 横坡 | ±0.5% | 每100米等间距检查5个断面 | 尺量 |
| 5 | 平整度 | 不大于15mm | 每100米等间距检查10个断面 | 2.5米直尺量测 |
| 6 | 压实系数Kh | 每层沿纵向100米等间距检查2个断面6点,左、中、右各1点,左、右点距路基边缘1m处 | 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法 | |
| 7 | 地基系数K30 | 不小于设计值 | 每填高0.9米,纵向每100米检查2个断面4点,距路基边缘2m处2点、中间2点,不足0.9米亦检查2个断面4个点 | K30平板荷载仪 |
| 填料 | 压实标准 | 改良细 粒土 | 砂类土及 细砾土 | 碎石类及 粗砾土 | 检测频率和检测部位 |
| A、B组填料及改良土 | 地基系数 K30(MPa/m) | ≥90 | ≥110 | ≥130 | 每填高0.9米,每道每100m范围内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 |
| 压实系数K | ≥0.90 | - | - | 每层沿纵向每道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1m处左右各2点,中间2点 | |
| 孔隙率n(%) | - | <31 | <31 | 每层沿纵向每道每100m检测6点,距路基边1m处各2点,中间2点 |
(一)试验段人员安排
| 序号 | 职务或工种 | 人数 | 备注 |
| 1 | 项目总工程师 | 1 | |
| 2 | 生产副经理 | 1 | |
| 3 | 主任工程师 | 1 | |
| 4 | 质检工程师 | 1 | |
| 5 | 测量工程师 | 1 | |
| 6 | 测量员 | 2 | |
| 7 | 试验工程师 | 1 | |
| 8 | 试验员 | 3 | |
| 13 | 司机 | 10 | |
| 15 | 普工 | 10 | |
| 合计 | 31 | ||
| 序号 | 机械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台) | 备 注 |
| 1 | 挖掘机 | PC300、PC220 | 各1 | 已进场 |
| 2 | 平地机 | P-165 | 1 | 已进场 |
| 3 | 振动压路机 | YZ-20 | 1 | 已进场 |
| 4 | 推土机 | D6-220 | 1 | 已进场 |
| 5 | 装载机 | ZL50 | 2 | 已进场 |
| 6 | 洒水车 | 140 | 1 | 已进场 |
| 7 | 自卸汽车 | 15T | 6 | 已进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