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双语词典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5:03:42
文档

双语词典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

57CrazyEnglishTeachers冯克江(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83)收稿日期:2007-7-19双语词典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我们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总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总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因此,要学好一种语言,对文化问题的学习是非常重要
推荐度:
导读57CrazyEnglishTeachers冯克江(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83)收稿日期:2007-7-19双语词典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我们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总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总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因此,要学好一种语言,对文化问题的学习是非常重要
57

Crazy English

Teachers

冯克江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1483)

收稿日期:2007-7-19

双语词典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

们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文化。

关于文化,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文化是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总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总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因此,要学好一种语言,对文化问题的学习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

如今,随着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文化问题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人们学习语言的工具的双语词典,自然也会无法回避这一现象。反映在其中的就是文化特色词的处理问题。文化特色词的处理,是双语词典编纂中非常难以处理同时也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1.何谓文化特色词

文化特色词,指的是“和一个语言社区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单词和词组”。(Hartmann & J ames, 1998: 33)简而言之,也就是一种文化中特有的词和词组。又叫“文化局限词”。比如汉语文化中的“外戚”、“理学”、“脚钱

(付给搬东西的人的工钱)”,英语文化中的 “b a r h o p p i n g (一夜间不断地在一家酒吧喝酒后再到另一家接着喝)”,“f uneral time(丧期)”, “f un k money(在英国指为获得高利或保障币值由一国转移至另一国的流动资金)”等等。

文化特色词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人们通常将其归于文化差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的不同。比如,英国四面环海,所以在英语中和s e a 相关的词组及短语就很丰富,如:at sea, hal f seas o v er, g o and j ump in the sea 等等。而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因此,在汉语文化中和农业、土地等相关的词语就比较多,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等;2)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一点也会在文化特色词中有所反映。例如,汉语中的“官官相护”、“打官腔”等等;3)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例如,汉英文化中颜色的不同语用差异;4)不同宗教信仰造成的文化差异。如中国流行佛教,因此在汉语中就有“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用语。

此外,对文化特色词的分类不尽相同。李明、周敬华(2001:65-70)认为,可以将

文化特色词分为四类:只属于一种文化的词;带

5

Crazy English Teachers

内涵意义的词;成语和典故;日常用语中的文化特色词。文化特色词分为两类:源语文化特有而译语中完全没有的词语;逻辑意义相同而内涵意义、社会意义等不同的词语。其分类看起来有所不同,实则大同小异。

2.文化特色词的一般处理

在翻译活动中,针对文化特色词,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通常可以将其归纳如下:

2.1 音译法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这一方法在翻译专有名词时较为适用。比如,将汉语的“台风”译为“t y p h o o n ”,“叩头”译为“k outou ”,“太极”翻译成“tai j i ”,将英语中的M ass 译为“弥撒”,yuppie 译成“雅皮”,SA R S 译为“萨斯”等等。

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能保留源语文化习俗、传统等,同时也可以丰富目标语词汇。缺点则是刚引入目标语时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改进的方法是音译加注。

2.2 直译法

有时为了保留源语文化中的传统、习俗、心理特征等等,可以直译文化特色词。比如,将汉语中的“缠足”译成“f o o t-b i n d i n g ”,“铁饭碗”译为“iron rice b o w l ”,“中国结”译为“Chinese k nots ”;将英语中的“mystery play ”译成“神秘剧”,“g r e e n p a p e r ”译为“绿皮书”,“w armedy ”译成“温馨喜剧”等等。

使用以上两种翻译方法,可以保留源语文化的特色。

2.3 意译法

有的时候,无法处理得更好,人们只能舍去其文化特色进行意译。例如“He is in a catch-22 situation .”中的“catch-22”,我们只能将其译成“左右为难的”。

2.4 使用上位词来解释

例如,“aard v ar k ”是一种食蚁兽,我们通常就可以将其处理为“一种食蚁兽”。

2.5 使用目标语中的替代词

比如,在汉语中我们会说“笑掉大牙”,而表达同样的意思在英语中则可以使用“l a u g h one ’s head o ff ”。

以上三种方法的使用则可以让目标语的读者更容易接受。

2.6 增词法

有时为了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但同时又使目标语读者更容易理解译文,可以适当在直译的

译文后加上一些解释性的词语。

2.7 详释法

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只能用较多的词语来解释某些文化特色词。比如,向外国人解释阿Q ,我们只能作如此解释:“the main character in L u Xun ’s The True Story of A Q , a b ac kw ard peasant w ho interprets his de f eats as his moral v ictories ”。

当然,在处理文化特色词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其它的方法。

3.双语词典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

文化特色词对于文学翻译而言,是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对于双语词典而言更是如此。

词典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因为词典文本不同于文学文本。姜秋霞(2001: 56)指出,词典文本以词为核心,以词、短语、句为单位而存在;文学文本以篇章存在,其中的句子甚至段落只是相对的单位,单个的词语更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临时依附性。马秉义(1996: 54)认为,词典翻译是一种解释,而文学翻译是艺术的再创造。

因此,在处理文化特色词的时候,有些在文学翻译中可以接受的方法在词典翻译中就不适合使用,而有些在文学翻译中显得不合适的方法却可以在词典翻译中运用。比如,在文学翻译中,我们可以将“他们在演双簧呢!”译为 “T h e y are colla b oratin g w ith each other .”,但是在汉英词典中,我们只能将“双簧”处理为“a t w o-man act, w ith one spea k in g or sin g in g w hile hidin g b ehind the other w ho does the actin g ”;而在词典翻译中较常使用的解释法或加注法,在文学翻译中则很少使用。例如,“T he teleplay is to b e on durin g the prime time .”只能翻译为“电视剧将在黄金时段上演。”,但通常在词典中会将“prime time ”处理为:prime time ——黄金时段(指的是晚上7点至11点之间,电视观众最多的时候)。

很明显,文学翻译中处理文化特色词的许多方法在词典翻译中可以使用。比如:

3.1 音译法

在《现代英汉词典》中,“M ass ”这个词就处理为:M ass n .

(天主教的)弥撒。只不过,为了使词典更能体现“user-f riendly ”(替使用者考虑)的特点,在词典翻译中加上了其它的处理方法,包括使用夹注、注释、详释等方法。

这种处理方法在词典翻译中也比较常见。在《现代汉英词典》中,“缠足”就处理为“f oot-b indin g”同样是考虑到“user-f riendly”。在词典翻译中加上了其它的处理方法,包括:直译加意译,如《现代汉英词典》中,“铁饭碗”处理为“iron rice b o w l; a secure j o b”;直译加注释,如《新时代汉英词典》中,“八旗”处理为“Ei g ht Banners”(M anchu military-administrati v e system esta b lished in the early 1600’s and k ept throu g hout the Q in g Dynasty)。

3.3 意译法

意译法在词典翻译中也运用较多。例如,在《新英汉词典》中,“c a t c h-22”被处理为:n.难以逾越的障碍;无法摆脱的困境;左右为难的情况;事与愿违的做法;ad j.左右为难的;无法摆脱的。在《汉英大词典》中,“东床”被处理为:<女婿>son-in-la w。在以上两种处理方法中,使用的都是意译法。

3.4 详释法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无法使用其它的方法来处理文化特色词,但为了读者学习的需要又必须提供关于这个词的必要信息,我们可以使用详释法。在《汉英大词典》中,“金鸡”处理为:“(demonstrate martial arts) posin g as a pheasant standin g on one f oot; standin g on a le g—in praise o f one w ho b ears the responsi b ility alone; standin g on one f oot as the coc k does”。

除了以上方法,在词典中处理文化特色词的时候,还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3.5 图解法

在处理目标语中无对应词的文化词时,可以结合着其它方法来使用图解法。语言的描述详尽但未必会给读者留下很确定的印象,如能使用图解法,就会给读者留下比较直观且确定的印象。例如,在解释“傣族”这一词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这样处理:the Dai nationality, one minority o f China, inha b itin g Yunnan Pro v ince, 然后在词目词附近放置一张图片,效果就会很好。

3.6 仿造法

仿造法可以用来处理双语词典翻译中遇到的文化特色词。章宜华(2002)指出,仿造法就是“利用目标语的构词成分按源语的结构模式,创建目标语所没有的新词,以表达新的意义”。例如,我们可以将“春卷”译为“s p r i n g r o l l”,“蛋卷”译为“e gg roll”。

在有些情况下,此方法也可以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更佳。例如,在《新英汉词典》中,X处理为:n.<俚>(=ecstacy)。事实上,如果能够加注,读者可能就更容易理解:n. <俚>(X是ecstacy的首音节变异拼法)。

3.7 替换法

例如,在《汉英大词典》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就处理为:“O ne b oy is a b oy, t w o b oys hal f a b oy, and three b oys no b oy; O ne mon k carries t w o b uc k ets o f w ater on a pole, t w o mon k s carry one b uc k et b et w een them, and three mon k s ha v e no drin k in g w ater—a satirical w arnin g a g ainst dependence and shir k in g responsi b ilities; T oo many coo k s spoil the b roth; Tw o’s a company, three’s none.”。在这个翻译中,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使用的就是替换法;而第二部分则是直译加解释。

4.结语

从以上的处理方法中可以看出,在词典翻译中,注释、解释等方法使用较多,而且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也较为经常,比如,直译加意译,替换加直译加解释等。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词典本身和词典翻译的特点。词典作为语言学习的、具有规范性特点的工具书,一定要把词目词最准确的意思传递给其使用者,而不能在翻译的时候任意发挥;第二点和第一点也密切相关,即要使词典更加地“替读者考虑”(user-f riendly),要能为读者学习相关语言的文化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发展,文化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处理文化特色词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有了新方法,我们在编纂双语词典的时候,就可以尝试使用。如果效果好的话,就可以继续使用。如果效果不好,我们还可以不断地去改进去完善,以便更好地在双语词典中解决文化特色

词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Hartmann, R. R. K. & G. James. 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M].

London: Routledge, 1998: 33.

姜秋霞. 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8):56.

李明、周敬华.双语词典编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5-70.

马秉义. 词典翻译原则探讨[J]. 外语学院学报,1996(5):

54.

章宜华. 语义学与词典释义[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5

Crazy English Teachers

文档

双语词典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

57CrazyEnglishTeachers冯克江(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83)收稿日期:2007-7-19双语词典中文化特色词的处理我们首先来谈谈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指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部分。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总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总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因此,要学好一种语言,对文化问题的学习是非常重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