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因此我们这次的调查课题旨在通过与中学生交流及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消费问题。
一、中学生消费观和消费现状
由于现在的中学生处于良好的经济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所给的零化钱也比较多, 通过与中学生交流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每年的零花钱人均为1000多元,接近于一个一般企业职工一个月的收入。其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购买零食(包装食品和饮料)和文化用品(文具、书报、磁带、VCD)。男生乐于去运动场所和书店,女生则是书店和百货日杂商店。尤其对体育用品的名牌印象集中,例如: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等。购买的衣服、零食、杂志、VCD、录像带和卫生用品等基本自主,聚餐、上网和出外游玩对中学生有较大诱惑力。
中学生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思维结构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如今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消费结构已从单一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中学生的消费趋向更加广阔。与此同时,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理性不足,冲动十足,消费的随意性亦比较大。虽有一部分中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却出现乱消费的现象,把大部分的钱花在衣服、鞋子上,喜好名牌衣服、名牌鞋子,这些对于经济收入较好的家庭也许还可以承受,但对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构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平时的观察、访谈等途径搜集到的资料,对本次调查的结果作如下分析:
1、在消费观念方面。根据我们统计的调查结果表明,67%的本校中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追求品牌,而注重实用及其他的仅占33%。约有16%的本校中学生做过理财计划,这说明本校学生中盲目消费行为的比例偏大,理性消费难成主流,消费观念存在相当误区。
2、据我们调查,中学生当中有100%的人是有零用钱的。其数额每月在100元及以下的占25%、101-200元的占39% 、201-300元及以上的占36%(见表1),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本校中学生的零用钱的数额还是相当可观的。
表1:零用钱数额比例
| 零用钱数额 | 100元以下 | 101-200元 | 200元及以上 |
| 人数比例 | 25% | 39% | 36% |
表2中学生消费倾向排位
| 项目排位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 消费项目 | 零食 | 服装饰品 | 游戏 | 学习用品 | 其他 |
| 比例 | 28% | 21% | 19% | 17% | 15% |
表3有无攀比现象调查
| 项目比例 | 有 | 没有 | 不清楚 |
| 调查人数 | 46 | 14 | 16 |
| 百分比 | 60.5% | 18.4% | 21.1% |
表4中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律法规了解程度
| 项目比例 | 了解 | 基本了解 | 不了解 |
| 调查人数 | 10 | 31 | 35 |
| 百分比 | 13% | 41% | 46 |
引起中学生消费误区的原因很多,诸如:中学生自制力较弱、相关消费知识欠缺、家长对儿女的溺爱、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本身爱攀比等等。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原因,这里不一一列举。因此,我们提出了中学生消费问题教育引导的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中华民族的美德不仅仅靠华美的外表来表述,还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会科学理财,合理消费。要重视正确的导向、学校和家庭的楷模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学生都有羡慕之心,常不自觉地与别人攀比,为了不输给别人,为了面子,就买名牌。所以我们提倡中学生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要对社会上的许许多多新生事物要学会辨别,学校和家长要为学生多学消费知识,增强科学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加强自我保护维权意识提供帮助。
(二)学校和家长要对孩子加强教育引导,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当小康生活像我们招手之际,太平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要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要对孩子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要适时设计一些载体,通过劳动体验,消费体验等不同视角,使他们逐步认识到钱的来之不易的,应该学会节俭、合理的开支。
(三)家长应该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指导,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孩子,严防孩子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做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
(四)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学校也应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的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习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四、反思
面对中学生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如果不认真疏导,必将成为中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顽症。因此,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包括中学生自己都应该深刻地反思,充分认识到,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出来的金钱主义思想是不容忽视的,理应为学校工作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广大中学生进行金钱价值观的教育应提到日程上来,并且家长也应该注意对孩子进行教育,严格要求孩子,让他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培养孩子艰苦奋斗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