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李凭箜篌引》 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5:02:34
文档

《李凭箜篌引》 教学设计

课题:《李凭箜篌引》主备课人:郑丽霞二次备课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赏析诗歌,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吟咏诗韵,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诗歌内容,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教学难点并熟练运用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手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语:音乐无形,难以捕捉,如果用文字将音乐表现出来,绝
推荐度:
导读课题:《李凭箜篌引》主备课人:郑丽霞二次备课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赏析诗歌,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吟咏诗韵,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诗歌内容,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教学难点并熟练运用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手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语:音乐无形,难以捕捉,如果用文字将音乐表现出来,绝
课题:《李凭箜篌引》                 

           主备课人:郑丽霞

二次备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赏析诗歌,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反复诵读,吟咏诗韵,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诗歌内容,掌握本诗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并熟练运用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手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语: 

音乐无形,难以捕捉,如果用文字将音乐表现出来,绝非易事。可是唐朝诗人做到了,而且做得很精彩。最为著名的便是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欣赏李贺描写音乐的佳作------《李凭箜篌引》,领略其别样风采。

二、初读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注音。 

教(jiāo)神妪(yù) 瘦蛟(jiāo) 露(lù)脚  倚桂树(yǐ)

2.何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依据;声:声律(节拍、节奏、押韵、平仄);求:探求;气:诗的精神。吟咏诗韵:通过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提示:初读即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音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三、赏析———我以我心,描绘诗境。  

1.找出诗中仅有的正面描写乐声的诗句,作简要赏析。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正面描写、通感、比喻、拟人的艺术手法。“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声的和缓;“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哀怨;“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愉悦 。

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以声类声”、“以形类声”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音乐的起伏多变和优美动听,还将无形的难以捕捉声音转化为唤起形象感。

2.发挥想象,描绘侧面描摹音乐的诗句的意境。

示例赏析:芙蓉泣露香兰笑

在这句中,诗人李贺描绘了一幅这样的景象:  乐曲时而凄婉动人,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泣的荷花,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乐曲时而欢快,彷佛是那高雅不凡的空谷幽兰正与秋风嬉戏,发出一阵阵欢愉的笑声。你看,它笑得 那么灿烂,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

(注意方法:意象+修饰词+想象)

小结:从同学们描绘的一幅幅美妙的画面里,我既感受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动听乐音和高超技艺,也为李贺能将难以捕捉的乐音转化为可感的视觉画面的高超写作水平而叹服,不愧为“诗鬼”。

3.学以致用,练习以形写声的写作手法。

四、明情——诗以言志,感悟诗情

白居易通过《琵琶行》寄寓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那么《李凭箜篌引》又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感慨呢?

知人论世: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讳“晋肃”),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提示:1.从音乐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2.整首诗中意象或表情感的词汇;3.从吴刚的角度来解读诗人的困境;4.从李凭的视角来对照诗人的命运。

五、作业:背诵并默写《李凭箜篌引》。

板书设计

《李凭箜篌引》   李贺

              技法——以声写声、以形写声

乐曲——美妙动听、技艺高超 

人生——怀才不遇、人生悲苦

教学反思:

     欣赏关于音乐描写的唐诗,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由于地域、家庭条件等的,孩子们很少有音乐方面的熏陶及培养,就更不用说学习了。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先从直观的图片入手,介绍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接着让学生欣赏了一段箜篌演奏,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阶段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一首优美的诗歌当然离不开朗读。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这描摹音乐诗歌的声律美和情韵美更需要通过朗读来感知品味,但是仅仅朗读感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意象繁密跳脱,奇异怪诞,有现实的,有幻觉的,有神话的。诗的一连串意象扑面而来,不免使人眼花缭乱,加上语言晦涩,初读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感知音乐形象这点上。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感知诗歌营造的意象,学生在讨论、争论、达到共识的过程中,理解了四个乐段的情感表达。

   不足:1.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使得课堂效果上感觉有些赶时间。 

   2.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充分一些。在调动所有的学生上作出一系列尝试,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尤其是语文素养相对较低的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信方面,还有很多的探索空间。   

文档

《李凭箜篌引》 教学设计

课题:《李凭箜篌引》主备课人:郑丽霞二次备课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理解诗歌主要内容,赏析诗歌,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合作交流讨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吟咏诗韵,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诗歌内容,掌握本诗写作特点教学难点并熟练运用作者对声音的艺术描写手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语:音乐无形,难以捕捉,如果用文字将音乐表现出来,绝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