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美学原理》模拟试卷一_5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5:04:20
文档

《美学原理》模拟试卷一_5

《美学原理》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姓名:学号:成绩:一、填空题:(将下列美学名言及名著的作者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2、《大希庇阿斯篇》。(柏拉图)3、自然的人化。(马克思)4、大音稀声。(斯宾塞·约翰逊)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6、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7、《为诗辩护》(柏拉图)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9、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马克思)10、《
推荐度:
导读《美学原理》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姓名:学号:成绩:一、填空题:(将下列美学名言及名著的作者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2、《大希庇阿斯篇》。(柏拉图)3、自然的人化。(马克思)4、大音稀声。(斯宾塞·约翰逊)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6、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7、《为诗辩护》(柏拉图)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9、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马克思)10、《
《美学原理》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将下列美学名言及名著的作者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

2、《大希庇阿斯篇》。                                                                        (  柏拉图       )

3、自然的人化。                                                                                    (   马克思      )

4、大音稀声。                                                                                        (斯宾塞·约翰逊        )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        )

6、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  孟子      )

7、《为诗辩护》                                                                                    (     柏拉图    )

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庄子       )

9、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 马克思        )      

10、《Aesthetik》                                                                                  (   鲍姆加登       )

                                                                                                          

二、解释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比德观所谓比德,即是把自然看作人情感和精神的象征,用某种自然物来比拟人的品德、情操、抱负,把自然物拟人化和美化,开创比德观的是孔子,与之相关的还有兴,即感物起兴,兴与比可以联结在一起,成为比兴,比兴不仅是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周秦时代对自然界的一种审美方式。主体并没有进入其中进行直接的审美观照,其指向主要是人的道德和人格的精神,而不是对自然的纯审美态度,人在其中所达到的也主要是一种道德境界,而不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境界。

2、“美是生活”说: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的本质的学说,在其著作《艺术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又译《生活与美学》)中得以系统论述。该学说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出发,通过对黑格尔和费肖尔的美学理论的批判来构建理论体系并论证美的本质。他认为“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看来,无论是人的生活,还是自然界的生活,因其展示了“活的东西”的本性即“应当如此”的理想美,最终浓缩为生活美,简言之,生活是美的本质所在。

3、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

4、审美意识:指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射和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为“美感”。美感就其内涵来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审美意识是广义的美感。它包括审美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等。狭义的美感,专指审美感受,即指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主体,在接受美的事物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着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因素的复杂心理现象。

三、论述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论述立普斯移情论美学。

德国美学家立普斯《论移情作用,内摹仿和器官感觉》(1903)、《再论移情作用》(1905)是移情论美学的集大成之作。立普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普遍的移情现象分析,指出"美在移情"。所谓"移情"是指主体情感外射到对象中去,使对象获得像人一样的生命和情趣;这种"灌注生命"的方式,使得"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因而显得更易理解",因而变得更美。移情论的实质是描述"我"的主观情志移置于物,而使对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具有了美的特质。移情现象在文艺创作中被运用得十分广泛,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等。移情论是西方美学中有巨大影响的美学流派之一,其创立者立普斯甚至被尊敬为"美学史上的达尔文"。

2、简述中国审美文化类型的历史演变。

审美文化一方面是在特定历史阶段保持相对稳定特征,另一方面又总是处于变动演变之中。从时间角度看,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影响到审美方面,就形成了随历史运转而发生演变的审美文化。这种历史演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等审美风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迁。第二,处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之中的人们看待美的文化观念不断变化。比如对同一个艺术形象,今人和古人心中的形象不一样,对这一个形象的审美评价也不一样。第三,从美的客观存在来说,体现时代特色的审美艺术形象的文化特征也在不断地转变。诗经、楚辞、青铜器物、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宋元文人画、明清小说,每一种艺术类型都分别是每一个时代审美文化的典型蓝本,而其审美形象所呈现的审美风貌的差异是巨大的。同时,古代审美文化的代表,总体上又和今天的审美形象存在文化特征上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形态的艺术形式,处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之中,其特点也是不同的。第四,审美文化的历史演变是一个相对的过程。除了从时间角度来考察,文化的演变还常常呈现出一种质的变化的过程。故对审美文化形态演变不能仅仅从时间来理解。

 

四、评析题:(阅读下面文字,分析它的美学意义。本大题30分。)

正是通过对象世界的改造,人才实际上确证自己是类的存在物。这种生产是它的能动的、类的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创造物,和他的现实性。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的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所发生的那样在精神上把自己化分为二,而且在实践中,在现实中把自己化分为二,并且在他所能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提示:结合“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命题进行论述。)

答:1正因为审美是社会活动,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决定了美的本质的丰富性,才有必要从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认识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便是确立了"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著名论题。 

2那么,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呢?

首先,人作为审美主体与一切事物处于对象性关系之中。

其次,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十分广泛的,人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性以及爱、意志等全部的主体性灌注到一切对象中去,使整个自然界成为"人的现实"和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总之,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总是有意识地、自觉自由地要通过种种对象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展现出来,实现其生命和精神理想的价值,这正是美的本质所在。

3对美的本质问题的理论展开

必须要指出的是,我们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是从美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对美的本质问题作宏观、深刻的界定,属于形而上的范畴。对待具体的审美现象,对其所包含的美学意蕴,还可作具体的理论展开。

(1)美是自由精神及其化生的形象。

较早提到美的自由特征、将美的理想与自由理想密切结合起来的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席勒。

马克思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命题,也可以从人的自由精神方面得到印证。

(2)、美是创造的结晶。

人类的另一本质是创造。创造是自由的双生子,自由的境界必须通过创造才能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正是创造的过程,而人类创造的本质必然导致自由:创造与自由相伴相生。对于这一关系,黑格尔说得最为充分。

马克思提出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命题,正是建立在对人的创造本质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美是人类创造的结晶这一命题,我们还应特别强调:美的创造是经过一个漫长的积累而又时时突发的过程,这便是美学上著名的"美是多层累突创"的理论。

 《美学原理》模拟试卷2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填空题:(将下列美学名言及名著的作者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1、《论崇高》                                              (  朗吉奴斯      )

2、神圣的比例。                                           (  普洛克拉斯      )

3、大音稀声。                                             (斯宾塞·约翰逊       )

4、诗三百,一言一蔽,曰“思无邪”。                        (   孔子     )

5、寓教于乐。                                             (贺拉斯       )

6、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

7、《艺术哲学》                                            (丹纳       )

8、羊大为美,故从大。                                     (        )

9、《沧浪诗话》                                            (  严羽      )

10、有意味的形式。                                        (曹艺       )

                                                                                                                    

二、解释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分。)

1、审美关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等。

2、艺术意象:就是指画面给观赏者带来的一种思想上的翕动,让观赏者根据画面的暗示不由的会联想到的一些东西,不同的人会联想到不同的内容,但如果美术画面的艺术境界越高,就会让更多的同产生同一种或同一类联想,这个内容就是做画面的人所想要的目的.

3、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4、“畅神”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自然审美的一种观点.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经历了一个由自在状态到自觉状态的理论发展过程,即中国古人对自然山水的认识,经历了"致用"、"比德"到"畅神"的过程."畅神"审美观通过人与自然建立的精神关系,来达到对自然山水审美的超然境地,登上审美的最高层次,进入自然山水的自由王国.

 

三、论述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论述布洛的距离说美学。

心理距离说是瑞士心理学派美学家布洛关于审美本质和艺术本质的理论。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心理距离说,并在《作为一个艺术中的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的距离”》一书中加以系统论述。他认为人同艺术和现实间的审美关系存在着“距离的矛盾”,就是说,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经常出现“失距现象”。“失距现象”包括主体和对象之间距离太近即“差距”和距离太远即“超距”两种情况。前者的原因是主体不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对象或艺术品过分写实,后者的原因是艺术品的拙劣,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产生美感。有鉴于此,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使主体以非理性、非功利的审美态度来看待对象,以便在保存事物形成结构的同时,实现主体与对象间的感情交流,促成美感的发生。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环节,因距离随对象性质和主体能力而改变,所以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心理距离幅度是可以调整的,调整的尺度依照主体的个性差异和能力高低以及艺术门类的不同要求而定。

2、简述西方审美文化类型的历史演变。

四、评析题:(阅读下面文字,分析它的美学意义。本大题30分。)

正是通过对象世界的改造,人才实际上确证自己是类的存在物。这种生产是它的能动的、类的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创造物,和他的现实性。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的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所发生的那样在精神上把自己化分为二,而且在实践中,在现实中把自己化分为二,并且在他所能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提示:结合“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命题进行论述。)

                  

《美学原理》模拟试卷三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五、填空题:(将下列美学名言及名著的作者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1、美(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     克莱夫.贝尔    )

2、美是难的。                                                                                        (     苏格拉底    )

3、《艺术哲学》                                                                                    (    丹纳     )

4、里仁为美。                                                                                        (  孔子    )

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孔子         )

6、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  唐逸       )

7、《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马克思    )

8、美学——审美活动的理论                                                                (         )

9、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  马克思       )      

10、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庄子       )

六、解释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图腾崇拜:将某种动物或植物等特定物体视作与本氏族有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的崇拜行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图腾为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 ,源自北美阿耳贡金人奥季布瓦族方言ototeman,意为“他的亲族”或“他的氏族”,相当于是整个部族的标记。许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

2、审美关系:

3、移情论美学

4、比德观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联系自己的实际,论述艺术的审美功能。

4、“美”与“美的东西”有何区别?

八、评析题:(阅读下面文字,分析它的美学意义。本大题30分。)

可以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们进行的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一项活动。审美活动的普遍形式就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因为掌握世界的任何一种形式“也都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

                                                                                                        ——鲍列夫

(提示:结合马克思“美的规律”学说进行论述。)                  

    

《美学原理》模拟试卷四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将下列美学名言及名著的作者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

1、《诗学》                                                 (  亚里士多德      )

2、神圣的比例。                                            (普洛克拉斯       )

3、美在关系。                                              (狄德罗       )

4、俄狄浦斯(恋母)情结                                    (弗洛伊德        )

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孔子      )

6、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  唐逸          )

7、《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马克思   )

8、羊大为美,故从大。                                      (        )

9、《闲情偶寄》                                             (李渔       )

10、无害为美。                                             (        )

                                                                                                                    

二、解释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 分,共20分。)

5、图腾崇拜

6、净化说:通过音乐或其他艺术,使某种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和保持住心理的健康

7、畅神说

8、距离论美学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审美关系有哪些特点?

2、联系实际,论述心灵美(人格美)塑造的意义。

四、评析题:(阅读下面文字,分析它的美学意义。本大题30分。)

 可以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们进行的具有全人类意义的一项活动。审美活动的普遍形式就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因为掌握世界的任何一种形式“也都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

                                                                                                        ——鲍列夫

(提示:结合马克思“美的规律”学说进行论述。)

                

文档

《美学原理》模拟试卷一_5

《美学原理》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姓名:学号:成绩:一、填空题:(将下列美学名言及名著的作者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2、《大希庇阿斯篇》。(柏拉图)3、自然的人化。(马克思)4、大音稀声。(斯宾塞·约翰逊)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6、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7、《为诗辩护》(柏拉图)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9、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马克思)1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