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交通量
答: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交通流量。
2、通行能力
答: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3、一级公路
答:一般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为连接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和通往重要的工矿区,可供汽车分道高速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的公路。
4、公路技术标准。
答: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环境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在选择道路标准时必须防止的两种倾向是什么?
答:选择道路标准时必须防止的两种倾向,一是不考虑路线的作用和运输发展的要求,采用低标准以压缩工程费用;二是盲目轻率、贪大求全,采用高标准,既增加了投资又多占用土地。
2、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关系是什么?
答: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描述了道路交通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能力;交通量是指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通过的或期望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指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当道路上的交通量接近或等于通行能力时,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或阻塞停滞现象。
3、就公路线形设计方面来讲,主要从哪几方面来保证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迅速、经济与舒适?
答:1、保证汽车在路上行驶的稳定性,即保证安全行车,不发生翻车、倒溜或侧滑。因此需要在研究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力系的平衡条件、分布情况和行车稳定性等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纵、横坡度和弯公以及提高车轮与路面间附着力。2、尽可能提高车速。评价运输效率的指标是汽车运输生产率和运输成本,平均技术速度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了提高车速,就需要充分发挥汽车行驶的动力性能,因此在公路设计时,必须严格控制曲线半径、最大纵坡及坡长,合理设置超高和缓和曲线,并尽可能地采取大半径曲线及平缓的纵坡。3、保证公路上的形车畅通。为保证公路上行车不受阻碍或受尽量小阻碍,公路线性设计需要保证平面上有足够的视距,纵断面上应正确设计竖曲线,横断面上应有足够的通行宽度。此外,还应尽可能地减少平面交叉以及采取增加交通安全和防止公害等措施。4、尽量满足行车舒适。线形设计时,需要正确地组合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以增进驾驶者和乘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舒适感,采用符合视觉舒顺要求的曲线半径,注意线形与景观的协调、沿线的植树绿化等。
4、汽车行驶时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答:汽车行驶阻力由 4 部分构成:滚动阻力、加速阻力、坡度阻力、空气阻力。 空气阻力:纵向、侧向和垂直上三个方面的作用力。 上坡阻力:牵引力等于所有阻力之和(包括地面摩擦力, 空气阻力等); 而上坡时, 在所有前面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在坡面上,重力的一部分分量也起到阻碍汽车前进的作用,就是在上面的所有阻力之和里面加上重力阻力。加速阻力:汽车行驶时保持等速运动的惯性力,汽车行驶时,有一个保持等速运动的惯性力,如果要使汽车加速,就必须克服这一惯性力,也就是加速阻力。加速阻力的大小,等于加速度与汽车质量的乘积。加速度越大,加速阻力也越大。滚动阻力:当充气轮胎在理想路面(通常指平坦的干、硬路面) 上直线滚动时,其外缘中心对 称面与车轮滚动方向一致,所受到的与滚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即为轮胎滚动阻力。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必须克服来自地面的滚动阻力和来自空气的空气阻力。 当汽车在坡道上上坡行驶时,还必须克服重力沿坡道的分力,称为坡度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还 需要克服加速阻力。
三、计算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在气候良好,交通量不大时,部分汽车会采用较设计车速更高的速度行驶,此时横向力系数μ可大至0.3。试问:在半径R=50m、超高率i=0.06的弯道上,汽车的时速可高至多少千米?
解:
2、在冰雪覆盖的光滑路面上,一般司机会降低车速以保持转弯时横向力系数μ不超过0.07,以确保不发生横向滑移。问:在半径为50m、超高率i=0.06的弯道上,汽车的时速应不超过多少千米?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