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悦庄二中 贾玉兰
初中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末,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兴趣”老师的作用呢?我认为,只要在作文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写作中的优点、长处,增强其写作的信心,慢慢地学生就会爱上写作文。在这里,就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写作信心。
所谓畏难情绪,即学生害怕作文,不能从作文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而丧失写作信心。这是一种消极情绪,它抑制作文感知的积极性,阻断回忆和联想过程,降低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失去信心,如果这种消极情绪不及时调节和消除,就会发展成为对作文的反感,导致厌恶或对抗作文。
消除学生作文中的畏难情绪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要尽量挖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大至节段篇,小到字词句,并写出中肯、醒目、赏识性的评语。小小的成功,会使学生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增强他们写作的投入感,并自觉地追求这种成功。
二:确定作文题目,诱发写作兴趣。
作文命题关系重大,叶圣陶说过:“教者命题,题意所含,要学生心所能思。“只有符合学生心理的命题,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首先,作文命题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反映。这种反映因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程度不同而存在着很大差别,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为人的大脑加工长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但原料不会自动变为文章。还经过人的大脑的汲取和加工。原材料积累的多了,便能在写作中运用自如,自由发挥。因此,要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原材料,就要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积累,多练笔,不断丰富知识,作文时才能浮想联翩。
其次,作文题目要小,要实,要新。
所谓小,就是题目明确具体,不笼统空乏。如写有关运动会地作文,可把题目定为《我为班级争了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所谓实,就题选题内容要为学生熟悉的事物,写身边的真实事情。所谓新,就是命题要新颖。不能套用以往的作文模式,可以具体情况,具体要求。
三: 开展课外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写作资料。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既然如此,教学中就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训练,再阅读中,除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外,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把优美的词句、语段,记录下来,写上点体会和感受,日积月累,资料积累的多了,写作时,好词好句便如流水般涓涓流出。
四:丰富训练形式,发展写作兴趣。
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开展写作训练活动,如:片断训练法、竞赛训练法、归类训练法、兴趣训练法等。就在本学期说明文写作教学中,面对说明文比较枯燥,学生知识面狭窄,资料积累贫乏的情况下,让学生写最熟悉的内容,我曾让学生以《带你到我家》为题,说,学生便跃跃欲试,一吐为快。
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晰,而且说明清楚语句通顺,连以往最厌恶作文的同学都能够一改往日的缺点写得很好。
五:采取多种批改方式,及时搞讲评,巩固兴趣。
第一步,激发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俗话说:“文章不厌而回改”,还有的说:“文章是改出来的 ,而不是写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讲一些文章修改的故事。如贾岛的推敲,一字之差,效果大相径庭。也可让学生举一些文章修改方面的故事,类似故事多了,学生也认识到作文修改的重要性,也便有了修改自己作文的欲望。于是教师便乘胜追击,指导学生将自己的原作、改作作比较,及时发现并肯定改后的点睛处,增强信心,从而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
第二步,加强教师批改的细致性、鼓励性。教师批改作文时,要力求细致,找出写作中的每一个好句子、好语段,并及时给予肯定,给予鼓励,让学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三步,及时上好讲评课。每次作文之后,教师都要进行讲评,讲评中,先对全班作文进行概括分析,指出这次作文的倾向、优缺点及改正缺点的途径。在此基础上选取作文中最优秀的在班上细读,大家讨论,指出优点,给差生树立了榜样,又增强了优生的信心,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要做到方法灵活多样,且要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慢慢地产生。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一旦培养起来,学生就会带着快乐来写作,从中享受创作的快乐,水平也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