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公立医院是在特定的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事实也充分证明,这种为保护人民健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这种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不适应市场经济下卫生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卫生系统先进生产力;不代表卫生系统的先进文化。公立医院有什么弊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步建立的大背景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
(1)单一,缺乏活力
独家办医院带来的结果是:办不了,办不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欠发达,要把全国十多亿人口的健康问题由包下来确实勉为其难。目前的问题是办不了但还在办,结果是战线过长,包得过多,力不从心,不堪重负。由于对医院投入不到位,医院生存艰难,引发“营养不良”加上传统僵化的经营机制,导致“死水一潭”,“大锅饭”、“铁饭碗”,使人员“良莠不分”,积极性无法调动。总体上看,公立医院办得不够好,对医院不够满意,医院对不够满意,社会对医院对都不够满意。
(2)权责不清,缺乏动力
医院院长是“法人代表”,是委托的出资人代表,是经营者,按理要对医院的经营负责。但在现行下,院长要真正想把医院办好并不那么容易,原因是力不从心。一是对财产没有支配权,二是对人员没有管理权,三是对价格没有决定权,其它管理权也不完全属于院长。与此同时院长对医院办得不好也没有多大责任,院长能找出很多有说服力的理由说明与己关系不大。在这种权责不清的情况下,医院院长缺乏工作的动力和压力,医院职工也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工作的原动力。现代管理强调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现行公立医院的很难做到。
(3)运行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现行下,公立医院财产公有制、院长任命制,职工固定制,利益机制的结果必然导致成本意识差,成本责任难落实,更缺乏主动降低成本的积极性。由此而造成诸多弊端,主要表现首先是浪费严重,由于财产所有与经营者无紧密的利益关系,业务收入的增长则成为既体现业绩又很实惠的指标,而成本则并不那么重要。因此医院很多并不难解决的浪费比比皆是,有的以损害病人利益为代价,如药品和大型设备的检查等;其次是人浮于事。医院管理的第一要素是人,人力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大锅饭”的机制导致因人设岗、人多于事,出勤不出力,人多才少,成果更少。再次是效率低下。管理上,机构臃肿,决策程序复杂,动作滞缓,执行渠道不畅,这种状况,势必造成医院效益不高,后劲不足,发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