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卷(√) 适用专业年级:2010级农学、植科、植保、种子、园林(景)
姓名: 学号: 座号: 班级:
本试题一共 八 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 分 |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
阅 卷人 | 题 分 | 20 | 10 | 13 | 15 | 8 | 4 | 20 | 10 | |
核 分人 | 得 分 |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记。
3.请同学们将你的答题全做在答题试卷上(包括选择,填空部分),交卷时将答题卷夹于试题内,并在试题和答题卷上都写明专业,学号和姓名,否则后果自负。
4.以下各题中未注明单位的各物理量均为标准国际单位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长江中下游地区,( )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2.露点温度表示( )。
A、潮湿地面温度 B、空气湿度 C、饱和湿空气温度 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
3.一团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判定条件是( )。
A、γ<γm B、γ=γm C、γ>γm D、γ≤γm
4.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切变线是指( )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
6.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 )个气压带。
A、2 B、3 C、4 D、5
7.下面霜冻最轻的是( )。
A、谷地 B、洼地 C、山顶 D、坡地
8.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6300 K
9.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10.在北球,冬半年,随着纬度的升高( )。
A、昼弧增长 B、 夜弧增长 C、昼弧夜弧相等 D、昼弧变短
11.以下作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
A、油菜 B、玉米 C、烟草 D、水稻
12.积雨云属于( )云系。
A、滑升云 B、积状云 C、波状云 D、层状云
13.横贯我国中原地区(34°N左右)的( )山脉,山南山北的温度和降水量有显著差异。
A、南岭 B、昆仑山 C、阴山 D、秦岭
14.等压面图中海拔高度高的地区,等压面是( )。
A、水平面 B、曲面 C、上凸面 D、下凹面
15.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降低,气压增加。
B、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升高,气压降低。
C、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气压增加。
D、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气压降低。
16.近地气层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 )时左右。
A、12 B、13 C、14 D、15
17.夜间,土壤表层的热量平衡方程是( )。
A、Q=-R-M+B+LE B、Q=-R+M+B+LE C、Q=-R-M-B+LE D、Q=-R-M-B-LE
18.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 )风。
A、东 B、东南 C、西 D、西北
19.当亚欧为高压控制,北太平洋为低压控制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吹( )。
A、东南风 B、偏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20.潮湿的土壤和干旱的土壤相比,干旱的土壤表层昼夜温差( )。
A、小 B、大 C、相同 D、不一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共10分)
21.应用最为广泛的积温有( )。
A、活动积温 B、无效积温 C、净效积温 D、有效积温
22.北美的加拿大和阿拉斯加一带形成的气团为( ) 。
A极地气团 B 冰洋气团 C温带气团 D中纬度气团
23.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主要是( )气团。
A、海洋性冰洋 B、性冰洋 C、极地海洋
D、极地 E、热带海洋
24.土壤表层热量累积量取决于( )。
A、太阳总辐射量 B、地气之间的对流、乱流热交换量
C、土壤水分蒸发耗热量 D、与土壤分子热传导量
E、土壤表面水分凝结释热量
25.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E、东风
三、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共13分)
26.天气图方法预报未来天气的四个步骤___ _、__ __、_ _ __、_ ___。
27.大气条件不稳定的判定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8.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持续日期称为______________。
29.山地垂直气候带分异主要取决于__ ___和_ ____两个因素作用。
30.反气旋内的气流按 方向旋转。
31.按干旱的成因分类,有 、 和 三种类型。
32.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途径:一是增加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二是使含有一定量水汽的空气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5小题,共15分)
33.摩擦风
34.温室效应
35.光饱和点
36.积温学说
37.冰晶效应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8分)
38.已知某地的纬度为北纬60º,试计算出该地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四个特定日子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39.设山高1000米,过山以前,即迎风坡山脚处气温为30.0℃,如果气流上升到500米处开始凝结(此高度称为凝结高度),空气上升时不断有水气凝结成云致雨(湿绝热直减率γm=0.5℃/100米),过山以后,假设气流中并未携带云块,求背风坡山脚的温度?
六、绘图题:(本大题1小题,共4分)
40.绘出急行冷锋天气示意图
七、简答题:(本大题5小题,共20分)
41.焚风是怎样形成的?
42.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
43.短日照植物引种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4.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哪些途径?
45.作用于运动空气的力有哪几种?
八、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10分)
46.试述抗御霜冻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