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04-A4盖板涵总结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7:07:58
文档

04-A4盖板涵总结报告

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为全面展开盖板涵施工,根据《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我标段于2013年9月对K27+262盖板涵进行首件工程施工,该盖板涵涵长20m(后经变更加长3m),孔径为1-1.0*0.75m的钢筋砼盖板涵,与路线正交90°。经过该首件工程施工,进一步验证了我项目部盖板涵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为以后的涵洞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将施工总结如下:一、施工工艺与方法简述1、施工准备用全站仪放样,直接放出涵洞的各部位,并在墙身的内外边缘线(共四条)的延长线上设控制桩,以控
推荐度:
导读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为全面展开盖板涵施工,根据《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我标段于2013年9月对K27+262盖板涵进行首件工程施工,该盖板涵涵长20m(后经变更加长3m),孔径为1-1.0*0.75m的钢筋砼盖板涵,与路线正交90°。经过该首件工程施工,进一步验证了我项目部盖板涵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为以后的涵洞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将施工总结如下:一、施工工艺与方法简述1、施工准备用全站仪放样,直接放出涵洞的各部位,并在墙身的内外边缘线(共四条)的延长线上设控制桩,以控
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为全面展开盖板涵施工, 根据《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我标段于2013年9月对K27+262盖板涵进行首件工程施工,该盖板涵涵长20m(后经变更加长3m) ,孔径为1-1.0*0.75m的钢筋砼盖板涵,与路线正交90°。经过该首件工程施工,进一步验证了我项目部盖板涵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为以后的涵洞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将施工总结如下: 

一、施工工艺与方法简述

1、施工准备

用全站仪放样,直接放出涵洞的各部位,并在墙身的内外边缘线(共四条)的延长线上设控制桩,以控制墙身立模。

     2、基坑开挖

 (1)根据测量放样出的涵洞中线桩、涵洞大小、现场地质情况和放坡要求及基坑的工作宽度(每边至少放宽50㎝),现场测量原地面标高,根据土质情况确定放坡坡度,计算出开挖线,用石灰撒出开挖边线,并于开挖边线旁打好标高控制桩。基础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过程中,随时进行测量,严格控制好开挖深度,严禁超挖后再用虚土回填。

(2)当开挖到设计标高上以上30㎝左右时,停止机械开挖,改用人工清底、平整,使其达到设计高程。

(3)基坑清理整理好后,经自检合格,报监理进行检测。 

     3、基础施工

(1)浇筑前,检查模板设置是否正确,安装是否牢固

(2)砼采用砼搅拌机集中拌和,机动车运输。砼从顶部向模内卸料时采用溜槽,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作业时,振捣器和模板之间保持5-10cm的距离,

插入下层砼深度一般为50-100mm,以保证新浇砼与先浇砼结合良好。每一振点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砼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3)、沉降缝按设计要求4-6m设置一道,基础砼依沉降缝分节浇筑,沉降缝宽2cm,塞沥青麻絮。基础砼采用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30cm。

(4)浇筑砼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的稳固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4、墙身施工

(1)墙身模板采用钢模板,钢模单块面积应不小于1㎡,立模前对钢模进行除锈,用打磨机打磨,再在钢模上满涂脱模剂,立模采用人工移动调整钢模位置,使接头拼合平整严密,无漏浆缝隙,并严禁出现错台,以保证拆模后台身砼表面平整美观。模板接头用螺栓连接,四周采用钢管及方木组合支撑,顶部用对拉筋加固,内部加部分PVC管对拉筋固定模板,防止浇筑砼时胀   模   ,模内清理干净无杂物,立模后对板缝、对拉筋、支撑进行检查,确定模板安装准确牢固后才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   

(2)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搅拌,从拌和站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至工地,混凝土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时间和入模的振动时间,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注意振动器不能碰撞模板,振动时间和次数依照混凝土密度来调整,密实的混凝土标准为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气泡上升,表面泛浆。砼浇筑时,注意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米,以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高度超过2米时,采用串筒设施下落,根据现场地形情况,运用溜槽。

(3)砼的浇筑过程中密切注意混凝土是否由板缝及钢模底流出,并及时调整模板封堵缝隙。在浇筑过程中,由专职试验员在工地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并及时拆模送标样室养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麻袋覆盖并洒水养生,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拆模。

5、盖板施工

(1)立模

  支架钢管组成,沿涵洞轴线布置横向钢管架,纵向可根据涵洞沉降缝的长度调整间距。钢管顶部铺设方木,方木上摆放钢模作为盖板底模。模板加固后进行模板刷油处理,模板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进行盖板钢筋绑扎。

(2)钢筋加工及绑扎

  1)钢筋加工应在钢筋加工棚中统一进行,加工完的成品由运输车到工地。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必要厚度,钢筋与钢模间采用M40的砂浆垫块,垫块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

3)盖板混凝土浇筑

浇注盖板涵砼之前,先对支架、脚手架、模板、钢筋等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在进行浇注。模板内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予以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立即填塞密实。砼浇注必须连续,避免施工接缝,施工分段设在涵身沉降缝处。浇注砼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时,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注意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振动时振动棒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到该部位砼停止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而后采用平板振动器对盖板进行振实,以避免漏振。

6、拆模、养生

(1)砼浇注完成后,待表面收浆后尽快对砼养生,洒水养生最少为7天,顶面盖麻袋以保持湿润。拆模后应及时洒水养生,保证砼养生湿度,确保砼质量。

(2)、养生期间砼强度达到2.5MPa之前,不得使其承受交通运输工具等荷载。

(3)、砼强度达到拆模强度后,立即拆模,拆模时要轻敲轻打,以避免损伤主体砼或砼表面出现痕迹。

7、洞口砌筑与洞内铺砌

(1)浆砌片石砌体必须砂浆饱满,无空隙。

(2)、涵底铺砌必须在台后填前铺好,形成涵底纵坡。

(3)、八字墙砌筑必须分层错缝进行,八字墙与台身必须分开,缝宽2cm,接缝采用沥青麻絮填塞。

8、防水层

与填土接触的部分涂刷沥青,每层厚1-1.5㎜,两层间采用油毛毡一层。

9.涵洞回填 

涵洞施工完成后,当涵洞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进行对称分层回填。

回填前应先用红油漆画出分层填筑线,而后按填筑线分层碾压,以确保墙体稳定。每层厚度不超过15cm,压实度必须≥96%,该涵洞回填采用碎石,使用机械夯实。

二、施工中存在和需改进的地方

   1、基础模板采用木模,由于模板太薄,刚度小,在浇注砼时易发生变型,造成“跑模”现象,致使砼边线不顺直。在以后的施工中,该种模板将禁止使用,改用刚度大的模板。

2、安装侧模板时应在模板外侧设立支撑固定,同时设拉杆固定,防止模板移位和凸出。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在浇筑的过程中设专人进行控制,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的情况时,及时加固处理模板,防止胀模。

3、墙身拆模后,出现少量蜂窝现象,经分析原因有两点,一是砼分层厚度控制不严,分层太厚,振捣棒不能发挥最佳振捣效果;二是现场配备的发电机功率太小,与振捣棒不相匹配,影响振捣效果。针对以上情况,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在模板上设好分层厚度标记,砼放料时,以该标记为准,严格控制分层厚度;二是更换大功率发电机。

4、本次砼浇注时,砼的卸料高度未超过2m,故未设置串筒,但在以后的施工中会遇到砼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的情况,项目部已做好串筒,施工中根据需要随时使用。

5、砼养护将采取麻袋覆盖洒水养生,砼养护时间不少于7d。

6、现场各类管理人员的相互协调还要加强,如现场施工负责人与砼拌和场的联系,现场施工负责人与班组的联系。

三、综合评价及总结

1、检测及评定情况

该首件工程完工后,我项目部对该工程进行了自检,检验结果见下表:

项次检查项目检查情况合格率
1轴线偏位(mm)

检查2处,2处合格

100%
2流水面高程(mm)-

检查2处,2处合格

100%

3涵底铺砌厚度(mm)

-检查5处,4处合格

80%

4长度(mm)

检查中心线位置,合格

100%

5孔径(mm)

检查5处,全部合格

100%
6净高(mm)

检查5处,4处合格

80%

根据以上检查情况,该工程为合格工程(相关质检资料附后)。

2、评价与总结

通过K27+262盖板涵首件工程的施工工程来看,我标段所确定的施工工艺满足施工的要求,按该施工工艺施工的工程无论是外观质量还是内在质量均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质保体系及措施行之有效。确保了各道工序的规范施工,对保证成品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拟订的各项施工方案,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各种标识牌齐全,整个施工过程安全、文明、高效,未发生任何安全、污染环境以及扰民的事件。由此可见,我标段拟订的施工方案切实可行,可以用于后期全标段的盖板涵施工。

通过首件施工,使全体施工人员加深了对施工工艺的理解,增强了其质量意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在总结中进行了补充完善。在后续施工中我们将发扬首件工程中的优点,继续改进和优化工艺方案,杜绝在首件工程的问题再次发生,优质、安全的完成我标段所有的盖板涵施工。

文档

04-A4盖板涵总结报告

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为全面展开盖板涵施工,根据《盖板涵首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我标段于2013年9月对K27+262盖板涵进行首件工程施工,该盖板涵涵长20m(后经变更加长3m),孔径为1-1.0*0.75m的钢筋砼盖板涵,与路线正交90°。经过该首件工程施工,进一步验证了我项目部盖板涵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为以后的涵洞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现将施工总结如下:一、施工工艺与方法简述1、施工准备用全站仪放样,直接放出涵洞的各部位,并在墙身的内外边缘线(共四条)的延长线上设控制桩,以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