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敖平镇镇域镇情篇
敖平镇位于彭州市区东北部,距彭州市区12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3.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810亩。辖8个行政村、1个涉农社区和2个场镇居民委员会,全镇10024户,其中农户为8753户,农业人口为27377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大镇,也是享誉川内外的“川芎之乡”、“风筝之乡”。镇驻地——敖家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彭州北部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集散地,省道彭(州)什(邡)公路与川西旅游环线交汇于此,区位优势独特。敖平种植川芎历史悠久,现已发展成为敖平农业的支柱产业,常年种植规模达2万余亩,素有“中国川芎第一镇”之美誉。
敖平镇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川芎GAP基地,全国和四川商品川芎药材基地。
川芎概念篇
药用价值:川芎系草本复叶、块茎类药用植物,具有镇痛、镇静、舒筋、活血、麻痹神经的功效,是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良药,也可加工成多种药品饮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保健、生物工程领域,市场前景十分良好。
种植规模:川芎是敖平镇的支柱产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产川芎品质纯正、入药效良,享誉省内外中药材市场,并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建有两个川芎苓种的繁殖基地,从根本上保证了川芎基地品种的数量与质量。目前敖平川芎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川芎产业化基地。常年种植川芎面积达17000-20000亩,2012年川芎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以上,每亩单产200公斤,年产商品川芎3500至6000吨。2012年彭州市确定的“红黄绿”产业中的“黄”,特指敖平川芎产业。以敖平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军乐、葛仙山、红岩等镇种植川芎达10万亩。
种植历史:据《彭州志》记载:“早在明代彭州就种川芎”。敖平川芎规模种植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川芎种植的最佳播种时间每年的8月10日前后,亩用种量(芩种)100-120斤。播种时必须坚持深沟高厢,以利川芎生长。收获时间为次年的小满节即5月20日前后一周左右,能保证川芎的品质。“敖平”牌川芎具有个大、质优、药效优良的特点,川芎种植从种苗生产——大田栽培——收获加工——销售已基本形成产业化生产格局。
敖平川芎产业发展篇
发展历程:1976年,彭州市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商品川芎基地;2001年,彭州市被四川省农牧厅授予全国唯一的“川芎之乡”称号,川芎产业已成为敖平镇重要的特色产业;2002年,经国家国家农业认定,彭州市成为全国川芎GAP生产示范基地;2003年10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批准“敖平”牌川芎注册商标;2006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川芎GAP种植示范基地;2006年3月,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彭州市签定市校合作协议,确定敖平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彭州敖平川芎实习基地;2007年10月,参加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敖平川芎及川芎片荣获金奖;2011年5月,川农川芎产购销合作社与凤泉村村民签订262亩土地流转协议,并引进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进驻敖平,成功探索“反租倒包”的流转模式,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川芎基地;2011年10月,敖平镇牵头引进中药材天地网进驻敖平,应用电子商务拓宽敖平川芎销售渠道;2012年3月,中药材天地网网上交易正式运行,敖平镇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让种植户、营销户足不出村查询川芎种植、销售信息,实现川芎销售网上交易;2012年已确定与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合作,在平安村、兴泉村扩大川芎种植基地1000余亩;2012年5月,川芎系列提取物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在工业园区正式开工。
发展模式:敖平镇发展“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公司+专合组织+基地”等产业化经营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先后引进四川绿色药业、美国塔基集团和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了彭州市川芎协会,建立了川农川芎产购销等11个合作社,带动、服务农户8000余户,面积达2万余亩。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技术,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和川农川芎产购销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川芎产业基地进行规范化生产,统一品牌对外销售。对外销川芎统一使用“敖平”牌川芎商标标志包装袋,办理运输绿色通道卡以及办理外运川芎货物检疫证。同时,派质检员对川芎等级、质量、水分等进行监督和管理,规范川芎购销市场秩序,赢得了外商客户的好评和赞誉。
基础投入:2007-2009年共投入6137万元,修建沟渠128千米,硬化道路56千米,改造低产田土1020亩。2011年3月,实施小农水项目,修建沟渠11千米。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应用催腐剂259.7公斤,涉及面积25970亩,农户8270户,稻草还田达98%以上。基地耕地质量达到四川省标准农田二级以上,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灌、排功能齐全,旱涝保收。
技术培训:2007-2011年共印发标准技术资料5.2万多份,培训农户2.8万人次,标准技术普及率达到95%以上。在水稻-川芎轮作种植模式基础上,发展成水稻-川芎套作莴笋种植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25000亩。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免耕栽培技术,覆盖面都在90%以上。
拓宽销售:敖平针对川芎种植户传统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价格受市场因素波动大的情况,于2011年10月引入成都天地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敖平设立川芎网络销售分站,拓宽道地川芎的销售渠道,提升敖平牌川芎品牌效应。种植户和合作社运用各村(社区)远程教育平台登陆天地网,一是可以对全国的川芎种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建立种植信息预警机制。二是可以通过信息平台的快速导航,掌握川芎市场风向标,了解市场动态,指导有序生产,提供网络供求信息平台、交易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三是可以实现川芎种植与采购、仓储、物流服务的“一站式”产销对接,使川芎流通实现可追溯性,在源头上保证质量,最终提升敖平牌川芎的品牌形象,实现彭州川芎品牌价值向经济效益的转化。
展望谋划篇
川芎作为道地中药材产于四川,是四川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重点之一。目前,敖平正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致力于川芎的有效成分综合提取和药理、药效的深度研发等项目攻关。同时大力引进川芎加工企业,特别是精深加工规模企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全力支持川芎的深度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川芎产业链。
创新模式:一是在原有“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上,充分运用产改成果,鼓励种植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龙头公司”模式,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之路,解决坝区土地流转费用过高制约土地长期规模经营的客观难题,实现川芎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促进川芎种植提档升级。二是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鼓励种植户和营销大户应用中药材天地网,通过网络收集和掌握种植和供求信息,减少交易中间环节,指导川芎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延伸链条:启动川芎产业服务园区项目的园区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川芎产业服务园项目的详规及立项审批工作,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型企业建设集川芎贸易、仓储、物流、加工和商业配套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敖平川芎产业服务园”,年内启动一期项目建设。
科技投入:在成都市、彭州市老科协的鼎力支持下,紧紧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天津天士力等中医药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川芎产业的新品种和新科技试验、示范的投入,大力推进川芎产业发展,实现彭州“产业倍增”计划。
科研攻关:
1、川芎系列成分的提取研究;
2、川芎主要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设计、检测方法研究;
3、川芎废渣回收利用;
4、以川芎为原料的创新药物、保健品开发研究;
5、川芎种植、加工等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