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苏轼在西林寺看庐山,从________看,山岭连绵起伏,从________看,山峰高高耸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从诗中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的________去观察事物,就会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卢钺对它们的评价是:梅须逊雪三分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________。作者是通过不同的感官的认识来评价的,前者是__________觉方面,后者是__________觉方面。
3.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那是住宅的________,旁边经过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的地方就是蟋蟀的________。屋子里很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介绍蟋蟀的住宅,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二、 知识回顾。
1.写一句关于秋天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
2.小弟弟有问题总是不好意思问人家,怕别人笑话他。我会用韩愈的“________”这句话来劝他。
3.“________三分白,________一段香”,卢鉞的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
4.《观潮》一文赞美了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
5.通过学习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________的精卫。
三、 我能按课文内容、课外积累填空。
1.正如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说,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清事情,是因为我们置身其中的缘故。
2.正如《礼记》中所说“博______,审______,慎______,明辨之,笃______。”我们在学习中,要广博地学,审慎的求问,慎重的思考,明白的分辨,踏踏实实地实行。
3.《蟋蟀的住宅》一文的作者是_____国的昆虫学家__________。
四、 根据学过的知识填空。
1.本学期我积累了很多写景的对联我喜欢的一副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雨后天晴的景象,我能写出描写凤蝶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题目写出了诗人王昌龄在______(地点)送别老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我们家的男子汉》描写了一个_________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5.小明学习遇到了挫折,我会把“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送给他,鼓励他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不要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
6.老师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
五、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
2.去年和爸爸一起登山游玩,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我不禁想起了王维的诗句“_________ ,___________。”
3.弟弟在读书的时候不喜欢问问题,总觉得书中的道理自己都已经明白了。我想用《尚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劝弟弟改掉这个坏毛病。
4.有时候话说的太直不太好,伤人感情,俗话说得好“_________ ,________。”说话也是门学问。
5.春宵一刻值千金,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7.富与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__________,不去也。
六、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这学期我学习了_______写的《天窗》,知道原来它可以引出人数不清的联想,充满_____。学习了______写的《猫》和丰子恺写的《_______》,知道了动物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很佩服雨来______的精神;学习了_______写的《_______》,让我明白了人鱼公主______可贵品质……在这学期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_______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____________。
2.《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那粒_________的豆粒最值得称赞,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有疑问很正常,有不懂的问题也不用担心,正如韩愈说的“___________,孰能无惑。”
4.神话中的“千里眼”让我想起了现在的________,“顺风耳”让我想起了现在的_________。20世纪科学技术成就举不胜举,我们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5.前半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几篇神话故事,其中我对《_________》印象最深,它让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
6.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
7.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______。
八、 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平明送客楚山孤。
2.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______。
3.月黑雁飞高,______________。
4.夏月则_____________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5.过是溪,______________。问之,曰:“______________。”
6.天行健,______________。
九、 课文回顾。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__________,浩浩荡荡地_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_____________。灰白色的鹅卵石,____________。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_________________!
(3)“爬山虎的脚长在__________。______长___________的地方,反面伸出_________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_____________。细丝跟____________一样,也是________。”这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十、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琥珀》一文从一块____的发现,推测出几千万年前两只小虫被____包裹住,形成____的故事。本文是一篇______,让我们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
2.《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讲了亿万年前,一种___________,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_____大家族。
3.纳米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可以让人们______,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十一、 积累运用
1.好问则裕,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失不再来。
3.有时候,大家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或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如旁观的人清楚,正如宋代诗人苏轼在《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
4.“梅须逊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十二、 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四字词语。
1.我们跟随作者观赏了被称为____________的钱塘江大潮,领略到了它那____________的气势,让人____________;巴金笔下____________的星星,让读者感受到夜的静谧美好。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____________,逐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潮____________,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
3. _________的溪水,流着山草和____________,流着____________。灰白色的____________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____________!这三句话中,“我”的眼中之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我”鼻中所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根据提示默写。
1.《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蕴含的道理是一致的。
2.中秋之夜,望着清冷的月光,我不禁吟诵起“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的诗句。
3.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因为“八月暖,九月温,___________。”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_________________!
4.《尚书》中“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遇事多问的人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自以为是,刚自用的人会使自己知识贫乏。
十四、 按要求完成练习。
1.听到秋雨沙沙,我会提醒身边的人多穿点衣服,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智能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一定要多学多问。
3.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学会取长补短,才能获得成功。
4.好朋友依依要转学了,分别之际,我引用高适的诗句对她说:“‘_______________’,你这么优秀,一定会交到好朋友的。”
5.“机不可失,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
十五、 根据语境,用积累的格言或诗句将句子补充完整。
1.读到“嫦娥应悔偷灵药,___________”时,很快能让我们想起神话故事《_________》。
2.边疆战事频繁,王昌龄发出了“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感慨;战士们发出了“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的悲凉、伤感之情。
3.谚语源自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如:“八月暖,九月温,___________。”
4.王戎不取道旁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正面 侧面 远处 近处 高处 低处 角度 白 香 视 嗅 大门 平台 外部 内部
二、 立了秋 把扇丢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梅须逊雪 雪却输梅 万物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要有自知之明 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英勇顽强、矢志不渝、锲而不舍
三、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学之 问之 思之 行之 法 法布尔
四、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抖去水珠的风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芙蓉楼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男孩子 小男子汉 不怨天、不尤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五、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山崩地裂 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花有清香月有阴 纸上得来终觉浅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不以其道得之
六、 茅盾 童趣 老舍 白鹅 热爱祖国、坚强不屈 安徒生 海的女儿 成全别人,牺牲自己 青铜 他身上质朴、懂事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七、 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颤动起来 努力生长、发芽、开花 给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快乐和生机 人非生而知之者 电视(望远镜等) 手机(收音机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精卫填海 精卫坚持不懈的精神和顽强毅力让我敬佩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雁儿脚上带霜来
八、 寒雨连江夜入吴 只留清气满乾坤 单于夜遁逃 练囊盛数十萤火 逢老媪方磨铁杵 欲作针 君子以自强不息
九、 齐头并进 飞奔而来 山崩地裂 流着月光 布满河床 都抱着一个月亮 茎上 茎上 叶柄 枝状 触角 新叶子 嫩红的 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
十、 琥珀 松脂 琥珀 说明文 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 鸟类 更加健康
十一、 自用则小 机不可失 题西林壁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十二、 天下奇观 浩浩荡荡 流连忘返 密密麻麻 移来 拉长 变粗 横贯江面 越来越近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细细 野花的香味 月光 鹅卵石 抱着一个月亮 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十三、 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碧海青天夜夜心 十月还有小阳春 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十四、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时不再来 时机难得,必须抓紧
十五、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奔月 但使龙城飞将在 古来征战几人回 十月还有小阳春 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