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注意事项:答卷前,请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按要求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请把选项填在答题栏里):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当时的社会局面不包括:
A、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减轻 B、人口大幅度增长
C、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D、大运河上漕运繁忙
3、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4、唐太宗当政时期,注意任用贤才。当时出现了一批名留青史的贤臣名将,其中有二人被称为“房谋杜断”,这两个人是:
A、房玄龄、杜甫 B、房玄龄、杜如晦 C、魏征、杜如晦 D、房玄龄、魏征
5、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沫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7、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 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8、武则天曾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怎样的思想?
A、重用人才 B、重视农业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9、 右图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
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丝绸
10、唐朝时期,农耕技术发展迅速,其表现不包括:
A、使用曲辕犁耕地 B、水稻栽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
C、使用耧车播种 D、积极抗旱、治理蝗灾,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玄宗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B、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白瓷、邢窑青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C、唐朝时期,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
D、唐朝时期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2、(2009·徐州中考)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13、唐朝长安城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其商业区在:
A、宫城 B、皇城 C、东市和西市 D、京城
14、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 B、对外交流的繁荣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泉州口岸的开放
15、唐朝对外贸易发达,在各国的物产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日本 B、印度 C、新罗 D、波斯
16、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势力强大 B、开明的民族
C、唐太宗本人的素质 D、唐朝繁荣的经济
17、 “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男儿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诗中“赞普”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A、回纥 B、南诏 C、靺鞨 D、吐蕃
18、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使吐蕃与唐结盟 B、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C、使吐蕃与唐合同为一家 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
19、下列关于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唐玄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C、吐蕃和回纥分别是维吾尔族和藏族的祖先
D、唐玄宗分别册封回纥首领和靺鞨首领为云南王和渤海郡王
20、下列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佳句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同为一家” B、“车书本一家”
C、“回鹘衣装回鹘马” D、“唐风洋溢奈良城”
21、对比右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22、《秦中吟》、《新乐府》是谁的代表作?
A、李白 B、杜甫 C、自居易 D、苏轼
23、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A、波斯 B、天竺 C、大食 D、罗马
24、河北民歌《小放牛》中唱到:“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扎了一道沟”。实际上赵州桥的设计者是:
A、李冰 B、李春 C、郑板桥 D、鲁班
25、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先秦时期 B、唐朝 C、秦汉时期 D、宋朝
26、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金刚经》 B、《圣经》 C、《诗经》 D、《古兰经》
27、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欧阳询 B、顔真卿 C、柳公权 D、苏轼
28、(2010·常德学业考试)我国古代有许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医圣”“画圣”“诗圣”分别指:
A、华佗、顾恺之、李白 B、华佗、顾恺之、杜甫
C、张仲景、吴道子、李白 D、张仲景、吴道子、杜甫
29、下列是某位同学记录的课堂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密 封 线
A、《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大明宫含元殿是长安最宏伟富丽的建筑
C、吴道子的画开了后世写意画先河 D、白居易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30、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B、位于河西走廊
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震惊世界
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水》胡曾
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说的“千里长河”、“此河”指的是哪条河?(1分)这条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1分)以哪里为中心?(1分)这条河的南北两端分别是哪两个城市?(2分)
(2)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对此河的评价有何不同?(4分)你同意谁的观点?(1分)说明理由。(2分)
32、(14分)请你按表格要求完成“科举制度创立发展及影响”的网络知识。
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影响 | 主要贡献 | 作出贡献的皇帝 |
科举制度的诞生 |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 | 隋文帝 |
(1)2分 | 隋炀帝 | |
科举制度的完善 |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 唐太宗 |
(2)2分 | 武则天 | |
(3)2分 | 唐玄宗 | |
科举制度的废除 | (写出朝代即可)(4)2分 | |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的影响 | (5)6分 |
图一 图二
材料:“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请回答:
(1)与图一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4分)这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2分)请再举一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典型史实。(2分)
(2)唐朝对周边国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4分)
(3)从材料三的描述和图一图二人物的事迹,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选项 |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选项 |
(2)
32、(1)
(2)
(3)
(4)
(5)
33、(1)
(2)
(3)
初一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选项 | B | D | D | B | D | C | B | B | A | C | B | C | C | B | C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选项 | B | D | B | B | D | D | C | B | B | B | A | B | D | D | C |
(2)北端点:涿郡(1分);南端点:余杭(1分)
(3)材料一胡曾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2分);材料二皮日休认为如果没有隋炀帝奢侈腐化的事情,修大运河的功劳可以与大禹相提并论(2分)。
最后一问为开放题无论同意 谁的观点都可以,只要能说出理由就给分。(3分)
32、(1)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分)
(2)开始殿试并创设武举(2分)
(3)丰富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2分)
(4)清朝末年(2分)
(5)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2分);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2分);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试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2分)。
33、(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4分);开放(2分);日本派遣使臣到唐朝学习(日本遣唐使到唐朝学习)等等(2分)。
(2)经济繁荣,国力强盛(2分);开放(2分);文化先进(2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做任何事情要不畏艰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勇于冒险,互相借鉴,敢于创新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