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密封保存在水中
B. 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无色试剂瓶中
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有玻璃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 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上
B.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支管口处
C.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称氢氧化钠时,不能直接称量,要放在纸片上称量
3下列化学实验事故处理和预防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 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 浓硫酸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干布擦去,后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若是其他酸,先用大量水冲洗后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0.1molH2SO4分子在水中可电离生成2NA个H+
B. 在0 ℃、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 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5.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一定要用到的是( )
①托盘天平 ②量筒 ③容量瓶 ④试管 ⑤烧杯 ⑥玻璃棒 ⑦酒精灯 ⑧胶头滴管
A. ①③⑤⑥⑦B. ②③⑤⑥⑧
C. ①③⑤⑥⑧D. ②③④⑤⑧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做豆腐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观看电影时,从放映机到银幕有明显的光路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加入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NaCl溶液(BaCl2):加入足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 KNO3溶液(AgNO3):加入足量KCl溶液,过滤
C. NaCl固体(Na2CO3):加适量稀盐酸,加热蒸发
D. CO2(HCl):将混合气体通过NaHCO3饱和溶液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Fe3+===Cu2++Fe2+
B.Na2O2固体与H2O反应产生O2:2Na2O2+2H2O===4Na++4OH-+O2↑
C.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2++OHˉ+H++===BaSO4↓+H2O
D.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2H2O
9.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H+Ca2+Cl-
B.Na+Fe3+OH-
C.K+Na+OH-Cl-
D.Cu2+Ba2+Cl-
10.下列关于 SO2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使KMnO4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D.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11.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转化不是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Na→NaOH→Na2CO3→NaCl
B.Al→Al2O3→Al(OH)3→AlCl3
C.Mg→MgCl2→Mg(OH)2→MgSO4
D.Fe→FeCl2→Fe(OH)2→Fe(OH)3
12.要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可行的办法是( )
A.滴入硫溶液
B.通入氯气
C.加入铜粉
D.加入铁粉
1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的最佳顺序为( )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H+)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14.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硅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陶瓷、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
C. 二氧化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D.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和氢氧化钠均能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15.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16.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C.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17.下列现象和用途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浓硫酸作干燥剂
B.浓硫酸加到蔗糖中,蔗糖变黑
C.浓硫酸加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为白色粉末
D.浓硫酸在常温下使Fe、Al钝化
18.下列对于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浓和稀都具有强氧化性
B.铜和稀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在铜与浓的反应中,只体现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
D.可用铝或铁制容器盛装稀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6分)
20.(10分)已知A为金属单质,下列物质相互转化如图所示:
试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1分)D的化学式。(1分)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2分)
(3)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2分)
(4)某同学取B的溶液酸化后加入碘化钾淀粉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2分)
。(2分)
(注: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1分)
21.(11分).已知A是一种装饰品的主要成分,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根据下图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用途:________(任写一种),B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1分)
22(12分).如图所示,将仪器A中的浓盐酸滴加到盛有MnO2的烧瓶中,加热后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B和C,然后再通过加热的石英玻璃管D(放置有铁粉)。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1分)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分)
(2)装置B中盛放液体是,(1分)气体通过装置B的目的是。(2分)装置C中盛放的液体是。(1分)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分)
(4)烧杯E中盛放的液体是,(1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分)
23.(1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并验证二氧化硫的某些性质的装置,试回答:
(1)在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是________________气体。
(3)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_____性。
(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_______性。
(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硫有____________性。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他1分)
高一化学试卷(A)参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D | D | C | C | C | B | B | B | C | D | B | D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答案 | C | B | D | c | B | A |
(2)4Fe(OH)2+O2+2H2O4Fe(OH)3
(3)2Fe3++Fe3Fe2+
(4)4Fe2++O2+4H+4Fe3++2H2O、 2Fe3++2I﹣2Fe2++I2
21.(1)制光导纤维 Na2SiO3H2SiO3
(2)①Na2CO3+SiO2====Na2SiO3+CO2
④H2SiO3 ======== H2O+SiO2
(3)②CO2+H2O+SiO===CO+H2SiO3(或2CO2+2H2O+SiO===2HCO+H2SiO3↓)
③SiO2+2OH-===SiO+H2O
⑤SiO+2H+===H2SiO3
22.(1)分液漏斗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混有的杂质HCl 浓硫酸
(3)2Fe+3Cl22FeCl3
(4)氢氧化钠溶液 Cl2+2OH﹣Cl﹣+ClO﹣+H2O
(5)干燥
23.(1)Na2SO3+H2SO4(浓) ===Na2SO4+H2O+SO2↑
(2)变红 酸性 (3)褪色 漂白
(4)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氧化
(5)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还原
(6)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SO2+2NaOH===Na2SO3+H2O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