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和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安全放心的餐饮服务环境,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食品安全检查工作部署为指针,充分发挥饮食中心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高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推进食堂标准化管理工作,提高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食堂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升食堂整体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弥补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不足,推出守法依规经营的食堂,在学校食堂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从而调动所有食堂经营者食品安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
三、工作标准
(一)基本条件
具备一个资格、两支队伍。即:与学校开展合作经营的主体资格(如签署餐饮服务合作协议等);一支会食品生产加工操作的专业人员队伍,一支懂管理、会管理的食品安全管理队伍。
(二)基本要求
1. 从业人员管理。按规定进行健康检查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持证上岗;坚持晨检及五病调离制度,阻断疾病传播途径;工作时规范着装、规范操作。
2。 卫生管理。做好卫生保洁及除虫灭害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整洁的就餐环境,消除四害及其滋生的条件;做好餐用具清洗、消毒工作;按规定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3. 食品采购贮存。
食品及原材料实行定点采购,做好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台账记录工作。
加强食品及原材料保管工作,仓库货物分类保管、摆放有序;食品添加剂实行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散装食品指定容器盛装,冷藏设备专项专用;成品与半成品等区分容器盛装;严格自律,及时下架不合格食品及原材料。
4。 食品加工环节管理.按规范要求做好食品粗加工、切配、深加工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5。 销售管理。规范销售行为,做好成品在销售期间的保管及餐厨废弃物的管理工作;主副食品执行明码实价,无价格欺诈,无短斤少两。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4月1日—5日):宣传动员。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各食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吸引全校师生参与监督,强化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自觉性.
第二阶段(4月6日-6月30日):精心培育。饮食中心对各食堂认真把脉、对症下药、精心培育,逐个食堂逐项进行规范,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要求,加强检查督促,逐项指导、规范和培育,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
第三阶段(7月1日—15日):综合评定。根据食堂标准化管理考核内容,全部符合要求或整改后符合要求,由饮食中心确定为“标准化管理食堂”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食品安全是一项惠民工程,实行标准化管理,是省市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食堂在饮食中心的统一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对待此项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饮食中心要结合实际,落实工作责任,精心指导规范,认真培育提高,努力把所有食堂都建成师生用餐的安全食堂、放心食堂。
(二)坚持标准,认真培育.食堂标准化管理体现的是饮食中心工作作风,展示的是辽工形象。评定工作要严格进行把关,做到好中选强、强中选优,避免形成人情食堂、关系食堂;要对食堂认真培育、严格规范,避免带“病”评定和有“病”不治;要严格评定标准,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确保评定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
(三)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广泛宣传标准化管理的目的、意义、条件、标准和要求,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广泛听取师生的呼声,积极采纳师生的建议,主动接受师生的监督。被评为“标准化管理食堂"的,在确立新一轮合作经营关系时,饮食中心向学校做重点推荐,吸引各食堂都积极参与到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来,努力提高食堂的守法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扩大标准化管理食堂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
(四)加强监督,确保质量。饮食中心要加强对标准化管理食堂的检查与指导,每学期要对标准化管理食堂进行一次考核,凡不符合标准的一律取消所得的评定.对未取得标准化管理食堂评定的,加大检查督导的力度,提高经营服务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出现食品质量问题的食堂,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取得标准化食堂评定的一律取消所得的评定。
附:标准化管理考核评定表
饮食服务中心
2016年3月30日
标准化管理考核评定表
检查项目 | 检查内容及要求 |
基本条件 | 1、规范悬挂或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等(可合理缺项) |
2、无转让、涂改、出借、出租餐饮服务许可证等行为 | |
3、严格按照许可类别、备注项目加工销售食品 | |
4、具备与学校开展合作经营的资格 | |
5、具备一支技术过硬的食品加工专业操作人员队伍 | |
6、组建一支懂管理、会管理的食品安全管理队伍 | |
人员管理 | 1、所有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证明上岗 |
2、建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档案 | |
3、严格执行晨检制度,个人卫生符合要求 | |
4、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离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 | |
5、所有员工按规定着装,规范穿戴帽子、口罩 | |
6、工作人员姿态端正、精神面貌良好,无现场吸烟等不良行为 | |
7、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强,接待师生使用文明用语,无影响就餐的行为 | |
8、使用专用工具拿取食物或品尝食品 | |
9、按规定洗手消毒 | |
卫生管理 | 1、专间区域卫生整洁,地面无积水,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
2、就餐场所干净整洁,地面无积水,窗明桌净 | |
3、餐厨废弃物入桶加盖,日产日清,做好流向记录 | |
4、挡鼠板、纱窗、门帘等防鼠、防虫设施完好,正确启用 | |
5、专间坚持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 |
6、按规定流程及质量要求清洗餐具 | |
7、按要求对餐具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 |
8、清洗消毒餐具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 |
9、按规定做好食品留样工作,留样柜整洁无其他物品 |
采购贮存 | 1、米、面、油、肉、蛋、禽、调料及食品添加剂等实行定点采购 |
2、索证索票、台账记录有效、齐全 | |
3、对食品及原材料严格执行进货查验,杜绝变质、过期食品流入 | |
4、仓库货物分类保管,离墙离地存放,摆放整齐有序 | |
5、散装食品指定容器盛装,并贴有明显标识 | |
6、冷藏设备专项专用,无混放、堆积或使用非食品包装袋现象 | |
7、成品、半成品、原料等区分容器盛放 | |
8、设立临期食品区,存放即将到期食品,以便安排使用或处理 | |
9、设立下架区(箱),下架不合格食品及原材料 | |
10、食品添加剂执行五专规定 | |
11、按先进先出的原则领用食品原材料 | |
加工制作 | 1、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生进熟出的流向加工操作 |
2、在专间使用专用工具、器材操作 | |
3、加工前检查食品及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换 | |
4、加工出的半成品质量符合使用需求 | |
5、烹饪出的成品色、形、味俱佳 | |
6、可二次使用的食品再加热时,其中心温度达到要求 | |
7、严格按使用范围、使用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 |
8、对成品有保温、防尘措施 | |
9、及时对工用具进行清洗、消毒 | |
10、劝阻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操作区 |
销售管理 | 1、按规定存放时间及要求做好食品销售期间的保管工作 |
2、主副食品明码标价 | |
3、份量充足,执行单份或小份出售,保证学生吃饱又不致浪费 | |
4、适时征询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 |
5、做好销售期间后厨的安全防范工作 |